《三国演义》曹操为什么要杀失杨修?_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曹操为什么要杀掉杨修?
《三国演义》曾经对曹操杀杨修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渲染,那些事情都太过儿戏了。曹操绝不是因为杨修太聪明,猜中了自己的心事才杀杨修的;因为贾诩和郭嘉也曾经多次猜中过曹操的心事,却安然无恙。
曹操也不是因为杨修帮助曹植争夺世子而杀掉杨修的。卷入到世子之争的大臣多了去了,为什么别人都没事,就杨修自己被杀呢?何况伸手曹操忌惮的司马懿也加入了曹丕一方,帮助曹丕争夺。发挥的作用比杨修还要大,却什么事都没有。
杨修之死,因为他的家世太显赫了。
杨修的家世甚至比袁绍更显赫。袁家是“四世三公”,而杨家则是“四世太尉”,按照东汉的官制,太尉是三公之首。门生故吏同样遍及天下,而且杨修的父亲杨彪就是当时的太尉。对于有意篡汉自立的曹操来说,杨修父子就是眼中钉、肉中刺,肯定是要除掉的,所差的仅仅是一个借口而已。
正好杨修只有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屡次触犯曹操的忌讳,更给了曹操充分的理由杀他。
《三国演义》浓墨重彩地的叙述杨修的聪明,不过是为了增加小说的可读性而已。其实杨修的命运早就已经注定了,无论是不是刷了那些小聪明,杨修都必须要死。只是时间的早晚不同罢了。
恃才傲物评鸡肋,
世代大族名望归。
身陷棋局心不晓,
聪明送命令人悲。
三国争霸时期,一代枭雄曹操之所以能创业成功,让自己的雄心霸业得以实现,这与他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定不移的信念、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坚不可摧的行动力起到了莫大的关系。因为行动力才是改变一切的最基本途径。
古往今来,一个人是否能够有所成就,就需要其具备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这也是权衡一位创业者成功与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
可是,如果我们的谋划是一种夸夸其谈又或者是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那样仅仅是纸上谈兵的话,那么就等于是白日做梦,即使不落个遗臭万年也会是让人笑掉大牙。
所以,若想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拥有乐观的态度、果断的行动力,这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曹操晚年数次杀人,是一时失误过失之举、还是预谋已久?
三国鼎立时期,曹操的大业基本已经是根牢蒂固了。
可是,我们若是反过来看则发现,曹操已经是到了迟暮之年,他或许认为自己来日不多了,而身边的谋臣们的力量又非常大。
假如对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若不早日清理掉的话,就势必会给曹操的继承者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他要未雨绸缪将"拥汉派"抹杀于萌芽之中。
人尽皆知,太尉杨彪的儿子杨修的死或多或少就是因为这个因素吧。
作为丞相主簿的杨修,引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就是曹操统治联合体的秘书长,曹操能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放在这么一个重要的岗位,则说明杨修的能力和才智是不简单的,要不然杨修绝对不可能获得曹操的格外器重。
"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三国志》
熟读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杨修跟随了曹操十几年,由此可见曹操和杨修之间的关系非一般人能比。
以至于在曹丕、曹植兄弟二人为了继承曹操打下来的这份家业而频频向杨修抛出橄榄枝,为了抢夺杨修这枚棋子而兄弟相残。
但杨修选择了曹植,可是曹操经过仔细斟酌,确立了曹丕为接棒者。因而保护曹丕也就是保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大业。
那么,杨修的存在就等于说会给曹丕留下十分不稳定的因素。
这种来自于内心的恐慌,让曹操感到了一种威胁存在。
左脑和右脑的碰撞之后,最终是理性战胜了感性。
曹操在理性、感性、知性这条三岔路口徘徊了很久很久,他选择了一条理性的路。
运用恰到好处的一种方法,那就是以杨修透漏军事机密为由,将其杀了。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三国志》
有人说,杨修的死堪比窦娥还冤。你若是站在一个领导者或一个决策者的位置来看待这件事情的话,也许就不会替杨修抱打不平了。
因为古往今来,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职场,选择如何站队是一门学问,也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要素。刨除这一点而言,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因为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代表你的高度。
更有人说,杨修的死是因为让曹操有了嫉妒之心,甚至借鉴了《三国演义》中曹操和杨修猜曹娥碑上的绝妙好辞的一段对话,故而认为曹操才识不如杨修,为此酿下了祸根。
而根据历史学家们的考证,曹娥碑在长江南部,也就是说这片区域是属于东吴的地盘。
那么,曹操和杨修是如何跨越重重险阻跑到了孙权的大本营呢?作为东道主的孙权为何没有获悉呢?
哈哈哈!孙权要是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估计仲谋大叔的肠子都悔青了。所以,历史学家否定了这段传言。
杨修之死,站在职场或官场而言,其是死因是过于聪明了。老话说得好,聪明过头就会自食其果。所以说,杨修既不是死在了曹操的之手,也不是死在才干能力上。恰恰相反,他是死在他与曹氏集团密切的关系上了。
更是因为言多必失而死于不知趣,因为其已经超越了底线,过多地参与到了曹氏兄弟之间斗争的家务事的漩涡之中。
通过这件事情来看,曹操不仅是老奸巨滑,更是拥有深谋远略的一代枭雄人物。其在积极谋划的又切合时宜地果断采取了快刀斩乱麻的行动,为日后曹丕"篡汉立魏"奠定了坚不可摧的根基,也将曹魏统治集团的霸业推向了时代的巅峰,成为日后三国一统的霸主和的赢家。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这还得先从杨修这说起。杨修聪明吗?聪明。但杨修是个智者吗?显然不是。为何要这样说他呢?
聪明,常常是一种感性的反应,即:头脑灵活,反应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机灵”。而智者呢,运作出的则往往是一种智慧,是在理性的支配下,在系统、全面的思维考虑下所产生出来的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此看来,您说杨修还能是一个有着大智慧的智者吗?
在封建社会中,帝王通常都是阴谋诡计的制造者和使用者,这样的人最怕的,就是被别人看穿自己的内心心思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果下属揣摩帝王的心思后而有意为之的话,会被帝王以揣摩圣意的罪名予以问罪的。所以,真正帝王身边的文臣们都很忌讳这一点。可这个杨修呢?他不仅不忌讳,反而还到处卖弄,以他能看透曹操的心思为能,您说他这不是自找死罪么!
下面,咱们就看看杨修所犯的几次大忌:
有一回,曹操修建了一座花园,建好后曹操前去看了看,没说好也没说坏,只是拿笔在门上写了个活字,走了。啥意思?就在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都不知其含义时,比“聪明的一休”还聪明的杨修得意洋洋的站出来说话了:“把大门拆了吧,赶紧拆了重建。”听了杨修这话,大家伙更不明白啦。于是负责基建的官员小心翼翼走过来问杨修了:“我说杨主簙,丞相他没说让拆呀?再说这拆它也得有个拆的理由吧?您这一句话,我们就莫名其妙的拆了,回头这要是丞相怪罪下来,我们可担不起这责任啊!”谁知杨修听了这话,很厌其烦挥了挥手,说道:“我让你拆你就拆,听我的没错,有什么娄子我顶着,行了吧!”官员还是不敢轻信,便又问道:“要拆您也得给个拆的理由吧?就是拆您也让我们拆个明白呀!”杨修抬头又看了看大门,又看了看大家,见大伙也都把把脑袋探过来了,这才满脸不屑的问道:“你们说这门里头一个活字它念什么呀?”
“阔呀。”
见有人搭话了,杨修越发得意的扬起了头:“对呀,这阔是啥意思呀?大了吗!丞相这是嫌门楼子建大了吗!赶紧拆了,把门楼子建的小一点吧。你们呀,白跟着丞相这么多年,咋一点儿都猜不透他的心思呢?”大家一听,恍然大悟,纷纷向杨修竖起了大拇哥,在身后的一片赞扬声中,杨修挺胸抬头的走了。
杨修得意了,可您说曹操听说了这个事后他能得意吗?本来人家曹操是想给手下人出个难题,待大家都不知咋解的时候再把答案抛出了,好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华,令大家心服口服。谁知曹操前脚走,你杨修后脚就拿针把曹操吹起来的这个神秘气球给扎爆了,擱你是曹操,你能高兴吗?
还有一回,塞北给曹操送来了一合酥(一种糕点)。曹操便拿笔在盒子上写下了“一合酥”三字,放在了桌案上。杨修一见,拿起勺子,叫大家过来一起分着吃了。曹操不明白啥意思呀?便问杨修为什么把糕点给大家分吃了呢?杨修说:“您写的一人一口酥的呀,我不敢违抗您的命令,只好分给大家吃了。”每当看到这个故事,我都想不明白,一个从小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名家之后,一个同司马懿级别相同的朝廷命官,怎么会做出如同一个爱耍小聪明的孩子才能做出的事情呢?就冲这一做法,我是无论如何很难把他和智慧二字联想到一块儿的!
在古代,立嗣对于儿子多的帝王来说,历来都是一件令他们极为头疼的大事。通常情况下,有时就是连帝王自己在反复权衡、深思熟虑后都拿不定主意,你说你一个外人能往里掺和吗?一般人躲都躲不及的事儿,咱们的杨修同志却主动的掺和进去了。在曹操对曹丕、曹植的几次考核中,杨修都在暗地里为曹植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直接参与夺嫡事件,您说他杨修是不是自己歪着脖子往刀刃上蹭呢?!
还有,曹操是一个疑心非常重的人,他大概是因为杀人太多的缘故,所以处处也都提防着别人暗杀自己。于是,便常常对身边的人说:“我做梦爱杀人,所以在我睡着了的时候你们都不要靠近我。”结果有一天,他在睡午觉的时候被子掉地上了,侍卫一看就好心的上前帮他把被子捡起来重新盖好。谁知此时曹操起身拿剑把侍卫杀了。然后回去接着睡,睡醒后又假装不知:啊,谁把我的侍卫杀啦?当人们说是他自己杀的时,他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你们看,我说过我梦里爱杀人,让你们别靠近我,你们还不信,今儿果然把侍卫杀了吧!”于是人们都开始相信曹操睡梦里爱杀人的“事实”,在他以后睡着了后千万不要靠近他了。而杨修呢?
在埋葬那个死了的侍卫时,杨修指着他说道:“丞相哪儿是在梦里,在梦里的是你呀!”得,杨修的这句话,不仅当众把曹操精心编制的外衣扒了,附带着连内裤也给扒了下来……
汉中这一仗,曹操打的是着实不如意,进退两难之际,夏侯惇进来问今晚的口令是什么?正赶上曹操那拿着鸡啃呢,便随口说了句:“鸡肋、鸡肋!”夏侯惇把口令传给了众官员后,杨修的小聪明又憋不住的蹦出来了。他当即叫军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惇闻知后大惊,赶紧把杨修叫过来询问,咱们的杨修振振有词的说道:“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正如同今日之汉中,进不能胜,退又觉得丢人,不过今晚丞相将鸡肋二字定为口令,说明他打算要撤退了。所以你也赶紧做准备吧!”夏侯惇一听,杨修就是聪明呀,服!于是也赶紧的命令自己的士兵们起来打理行囊了。
曹操晚上烦呀,睡不着觉咋办?提拉着大斧头巡逻转悠呗。一看军士们都在收拾东西,准备撤退,愣了!我这还没发令呢?他们怎么就???马上找来夏侯惇一问,妈妈的,又是这个杨修!于是,杨修的好日子就算活到头了!
打仗什么最重要?军心呀!您说杨修他这个主簙是怎么当的?这回甭说他爹,就是他爷爷来了,怕是也救不了他了!
还是老话说的好: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你咋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呢?所以我说,杀死杨修的人不是曹操,而恰恰就是杨修他自己!
杨修,你聪明过头啦!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我认为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乱揣上意。本来曹操心中就不快,进兵被马超据守。欲收兵回去,又恐被蜀兵笑话。在这个时候杨修还自以为聪明,对“鸡肋”之意,自作聪明做班师之解扰乱军心,曹操杀掉他是必然,我觉得杨修尽管有才华,智商高,但情商低,不识时务。
二,自以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恃才傲物,卖弄小聪明,不给主人留面子。在人家手底下混,你就要维护主人的威望。杨修从曹操写在门上的“活”字知道了曹操嫌园门阔。又从“一盒酥”说曹操要“一人一口酥”,曹操表面喜笑,心里已经开始对杨修厌恶了。曹操梦中杀了一个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道其意是曹操怕别人谋害。指着那个侍者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知道了更加恨他。在人家手底下混,却不维护人家,这不是不想混了是啥。
三,参与曹操立储之争。帮助曹植出谋划策争夺世子,欺瞒曹操,结果被曹丕买通曹植身边的人,将杨修给曹植做的答案告诉了曹操,曹操大怒“匹夫安敢欺我也!”此时,曹操愤恨到了极点,已经有了杀杨修之心。
纵观杨修被杀,“鸡肋”事件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一根稻草。伴君如伴虎,杨修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聪明反被聪明误,我觉得杨修是自己把自己给杀了。
奇闻怪事
- 元宵节可以办什么活动?元宵节可以做什么活动
- 如何打造吸引人的暖色调背景
- 还是觉得你最好让黄子华再次出圈 离开栋
- 小学生知道的中国之最图片(看遍中国的五湖四海
- 新建区陶粒生产厂家地址
- 《死囚乐园》:读者真实评价如何 值得一读吗
- 俞渝朋友圈内容深度:如何她的日常分享
- 谁的气场压过范冰冰国内有很多御姐范、气场
- 小米手机价格概览:你关心的性价比之选
- 深圳女装品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时尚潮流
- 如何获得更合理的车险价格
- 湘菜十大招牌菜红烧牛肉乾隆鸭纷纷上榜,第一
- 如何跨越星河,追寻万里浪漫之旅
- 放世界之最(西十高铁又传新消息!建成后,将创
- WooLand World世界网红城在津启动 四大基地赋能产
- 新冠疫苗接种后健康码什么时候更新 新冠疫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