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本话“老而纷歧去世是为贼”是褒义照旧打_怪人怪事

孔子本话“老而纷歧去世是为贼”是褒义照旧打

怪人怪事 2023-05-05 09:18www.bnfh.cn怪人怪事

孔子原话“老而不死是为贼”是贬义还是玩笑?

孔子的这句“老而不死是为贼”,出自《论语·宪问》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看吧,先不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到底是个啥意思,有一点儿倒是很明显——孔子不光是用嘴来说,居然还用拐棍儿打人啦。

也不知道原壤有没有孩子,这要是放到现在,不光孔子得赔个底朝天,恐怕子贡都要跟着赔的去要饭儿。想想《宪问》开篇就是原宪问“耻”这个问题,忽然从中读出了一种讽刺的意味来。

只要还知道什么是可耻,还能还有羞耻感,这个人做事儿就不会太过。但现在有一些人,脑中根本就没有“耻”这个概念了,那还有什么事儿做不出来?

这篇文章开头是原宪问什么是耻,两件事却变成了——孔子对老人边骂边打,一个孩子占了老人的座儿。这反转得挺快呀!绕着梁转了三天之后,感觉还是俺那语文老师说得对!

俺那小学的语文老师,经常拿着教鞭敲着黑板说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一定要记住时间、地点、人物这三要素……

说实话,《论语》就没法结合上下文来看。就是一段一段的问答,谁儿跟谁儿都不挨着;说不挨着吧,有人说互相之间也有关联。俺也不知道听谁的好了。

如果只看这一段,孔子看到“原壤夷俟”就开说,就跟打开电视剧就看到两人对骂开打一样,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概不知。看得是莫名其妙。

《礼记·檀弓》里面,有段记载很详细,画面感十足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一,原壤是孔子的故人(不知道是不是发小)。二,原壤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他清洗棺椁。三,孔子给原壤母亲清洗棺椁,原壤却在旁边敲着棺椁唱歌。四、跟着孔子来的人都看不下去了。五、孔子说没有逝去的亲人才是亲人,没有失去的朋友才是朋友。

从这段记载来看啊,孔子对老朋友还是很够意思的。也能看出来另一个信息,原壤是一个道家人物。《庄子》里面就有一段类似的场景,庄子的老婆死啦,惠子去吊唁,就看到庄子在那儿“箕踞鼓盆而歌”。

道家的一些行为,尤其是母亲去世了敲着棺椁唱歌,甭说在那个年代了,就是放到现在,也是要让邻居百家戳脊梁骨儿。庄子老婆死了唱歌,放到网上,立马成热点,至少有一半人骂他。这很明显是道家假借孔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段记载,对于理解《论语》并没有多大帮助。这段记载充其量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孔子和原壤是“故人”,老相识,老朋友,铁子……

还是回到《论语》里面的“原壤夷俟”。夷俟,一般都注解为箕踞。至于箕踞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咱也不用太去考究,反正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表现。

那时候的人对待“箕踞”,几乎都是零容忍。孟子看到老婆在家“箕踞”,立马就想要休妻;郭解的门客看到一人“箕踞”着看郭解,当时就想杀了他。这事儿对古人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一件事儿。如此看来,孔子只是“以杖叩其胫”,其实也都不算个事儿。

一个人在家“箕踞”其实也无可厚非,让人看到就是你不对了。大家都知道,真实的孔子一点儿也不迂腐,做起事也很讲究分寸。对于老朋友他会怎么办呢?

孔子和原壤原本就是老朋友,于是半开玩笑半骂他你就是个老祸害啊。说完一看原壤没有反应,就又拿拐棍儿敲了他一下。其实就和咱们现在死铁的朋友之间一样,说起话来也不太讲究。

仅此而已!




【安得使予多暇日,重读古人寄来书】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我的作品,敬请关注@寄暇噱公




孔子此话不是笑话,而是认真话,表示的是极大的不满。此话出自《论语·宪问》:“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脛”;原壤鲁人,孔子之故人。古者以直身、双膝着地、臀不着踝的姿势曰;以足底着地,臀后垂,竖膝在前的姿势曰;若臀坐地,前伸两脚,其形如箕,则曰箕踞;古时东方夷俗坐姿势如此,故谓箕踞;如同今所说的“葛优瘫坐”姿势的意思一样。俟等待。夷俟就是踞蹲姿势以待,既不出迎,亦不正坐。

此段话的意思是说

原壤叉开双腿夷坐着等待孔子。孔子见他这副模样就骂他道“你年幼的时候,就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毫无什么成就,真是老而不死,完全个是害人虫。”说着,一边用手杖敲他的小腿。贼偷生之义。后来对老而无德者,就以“老而不死以为贼”作为指斥之辞。

孔子是推崇礼、孝、仁的,原壤的行为显然是与这德性相不符的,所以孔子很愤懑地数落了他。




老而不死是为贼,与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意思差不多。贼,不是贼寇的贼,这里的贼指特别的意思,犹如我们常说的贼香贼香的,代表了特别香,又如贼亮贼亮,代表了特别亮!那么人老了经验丰富,见多识广,所以特别聪明智慧,具备了年轻人不及的智慧与经验,就是这个意思。




老子和原壤是朋友,此话对原壤开玩笑,也是自嘲,那么大年纪不死,多吃粮食。过去迷信,以为粮食吃够了就该去了,粮食是珍贵的,老了不会干活了,还不该去那一间了。




孔子的这番话是带有贬义的真心话。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老夫子,之所以能这样说,还以杖叩打,就是因为对方是他的故人、发小。试想生活在几千年之后的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如何处之呢?

我曾经历过聚会时,还没到约定的时间,人也没到齐,竞有某个无赖目中无人的自己先吃喝起来,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恶心。当时没有人去说他,因为对这种没教养,甚至连基本的礼貌礼仪都不懂的人你说他什么好呢?

而当年孔老师不但说了,而且还言简意赅道出了逻辑的必然,从小到大到老,我理解他说的意思是,你这个老不死的,偷生于世,你这一辈子都白活了。

,不管孔老夫子当年是怎么说的,他在行动上还是与这样的人来往。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几千年之后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随时看到十一个原壤这样的东西经常在人们的面前站成两排——人五人六。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