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墨棣云云偏幸墨瞻基?
为何朱棣如此偏爱朱瞻基?
1399年,39岁的燕王朱棣做了个梦父亲朱元璋拿着一个大圭,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高兴坏了,赶紧起身双手去接,可是一个激灵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梦醒后的朱棣,回味刚才的情景,他按捺不住的兴奋,大圭是什么?是古代帝王手持的玉质手板。是皇权的象征。梦中父亲的举动颇有深意,这是大吉之兆啊!
恰在此时,有人来报朱高炽嫡妻张氏生了个大胖小子!朱棣一听,更加喜不自胜。他一刻也不耽误,立马跑去看他大孙子。
第一眼看见孙子的朱棣,更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只见那娃儿长得是双目清亮,英气勃勃,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没有半点他爹油腻肥壮的怂样。倒是和爷爷朱棣的英武颇有相似之处。
朱棣是越看越喜欢,嘴里连连说道“此乃大明朝之福!”并亲自为这个嫡长孙取名朱瞻基。你看这个名字都暗藏玄机,瞄准皇位,在朱棣看来,一切都是顺应天意。
这是朱棣和朱瞻基的第1次见面,可以说,从这时候起,朱棣就开始了对朱瞻基莫名的偏爱。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自从做了这个梦,朱棣时常地回味。梦中父亲的举止,难道不是暗示吗?
回想自己的前半生,朱棣感觉异常憋屈。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可就因为自己的血统没那么纯正,无法和朱标抗衡,只能眼睁睁看着朱标上位。
可最让朱棣不服的是,朱标死后,父亲朱元璋却不按常理出牌,让朱允炆继承大统,这更让他心里极度不平衡。
在朱棣眼里,朱允炆从年龄到阅历,乃至他的胸怀,都不足以担得起大明江山,一个黄口小儿,何德何能呢?他始终认为自己才是皇位最佳继承人。
又加上朱允炆受人指点,不但连废4个皇叔,逼得湘王自焚,目的是削弱朱棣实力,让他独木难支。可是这招太过狠毒,步步紧逼,让朱棣烦躁不安。
在这个节骨眼上,朱瞻基的出生,像乌云中的一缕阳光,让朱棣更加坚定地认为,一切都是注定了的,所以促使朱棣下定决心挥师南下,发动了靖难之役。
好圣孙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经过3年之久的靖难之役,朱棣终于达成心愿,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开启了他22年的辉煌传奇。
朱棣算计侄子,赢了江山,可他内心仍旧寝食难安。这种不安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靖难之役应激综合症。朱棣深知自己的反叛行为,上不得台面,如今虽然江山坐稳,可是他的后代呢?谁能保证不出来个朱棣二世呢?大明江山怎么才能永固呢?
第二,建文帝下落。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日没有他的下落,朱棣就一日不得安稳。怎么才能做到稳坐皇位,永无后顾之忧呢?
要想永保无虞,立储是关键。,登基后的朱棣,最大心病就是立储。到底选谁做太子,让朱棣头疼不已。
朱棣的3个儿子中,大儿子朱高炽,喜静厌动,爱好读书,宅心仁厚,心宽体胖,大腹便便,还是跛足,莫说是征战沙场,就是走路也要靠有人扶着才行。,在身材高大威猛,能征善战的朱棣看来,大儿子简直弱爆了。
2儿子朱高煦,身体强壮,武功高强,跟随朱棣连年征战,所向披靡,勇往直前。为了鼓励朱高煦,朱棣曾暗示他,有一天得了天下,会给他太子之位。
可朱高煦终究是有勇无谋,难当治国大任。
3儿子朱高燧,文比不过大哥,武比不过二哥,最重要的是阴险腹黑,品行不端。
再加上,朱棣的皇位来的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他内心深处是有阴影的,在立储这件事上他格外纠结。
有1次,朱棣就立储之事,征询大学士解缙,解缙当即就表示,当立长子朱高炽,朱棣还是迟疑不决。
只见这时解缙走上前,对着朱棣附耳低语“好圣孙。”
朱棣听后,犹如醍醐灌顶,立刻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事实证明,朱棣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朱棣在位20年,朱高炽做了20年监国。他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生怕会落得一个威胁父亲皇权的名声。
杀伐果断,穷兵黩武的朱棣,名义上是皇帝,其实更像兵部尚书加北伐大将军,后勤保障全是朱高炽在打理,可以说,如果没有朱高炽,朱棣的仗,就打得没有那么顺当。
所以有人说,朱高炽是父凭子贵,也不全然正确,有多么一小部分的原因吧。了,朱瞻基也的确是聪明伶俐,惹人稀罕。
悉心培养,让一切都顺理成章
自从得了这个嫡长孙,朱棣是爱不释手,又加上朱瞻基天资聪颖,他开始重点培养这个未来的接班人。
1409年,朱棣带年仅10岁的朱瞻基,在北京四处巡视。他带朱瞻基参观农民耕种场景,手把手教他使用农具,带他亲自品尝农家饭食,还为他专门写了一本《务本训》,时刻提醒他不要忘本。
1411年,朱棣宣布册立12岁的朱瞻基为皇太孙,等于向天下人昭告第二储君人选,朱棣对这个皇太孙是怎么看怎么喜欢。
1413年的端午节,朱棣大宴群臣、使节,彼时的朱棣,就像许多平民祖父一样,想显摆一下自己孙子的优秀,看见杨柳依依,就以水边柳为靶,让朱瞻基展示箭法。
朱瞻基没有让他失望,弯弓射柳,百发百中,朱棣龙颜大悦,刚要进行封赏,转念一想,又饶有兴致地对朱瞻基说“今天华夷毕集,朕出一联,你来对下联万方玉帛风云会。”
朱瞻基气定神闲,张口便来
“一统山河日月明。”
一时间,众人皆惊!14岁皇太孙竟有如此魄力霸气!朱棣哈哈大笑,这皇太孙果然长脸!随即一口气赏赐名马、锦绮、罗纱,珍宝无数。
,从这以后,大明江山的接班人,也在朱棣心中有了明确的答案。
接下来的几年,朱棣无论是狩猎还是远征,都要把朱瞻基带在身边,有意识地锻炼他的胆量,磨练他的意志。
1413年,二征漠北时,朱瞻基在李谦怂恿之下,追敌人九龙口,闯入瓦剌骑兵包围圈,朱棣得知后,惊出一身冷汗,马上派出精锐骑兵施以援手,朱瞻基才化险为夷。
即使在漠北军中,朱棣也没忘记,让大学士胡广等,到大军营账中,为朱瞻基亲自讲论经史。
戴纶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深受朱棣赏识,他让戴纶亲自教授朱瞻基,并对朱瞻基说“汝得戴纶,若唐太宗得魏征。”朱棣对朱瞻基的期望值,可见一斑。
在朱棣不遗余力的培养下,朱瞻基果然成长为他心目中的最佳接班人,能文能武,完美继承了爷爷的文韬武略。不得不说,朱棣的眼光还是挺毒的。
隔辈亲情结
朱棣偏爱朱瞻基,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因,那就是隔辈亲,普通百姓都有这样的情结,对自己的孙辈都格外疼惜,何况是朱瞻基这样文韬武略,又跟朱棣如此相像的孙子,朱棣怎能不偏爱呢。
更何况,老朱家就有这样的传统,朱元璋对朱允炆,不也是如此偏爱吗?
有人说,明清两代都有隔辈亲的传统,比如康熙喜欢乾隆,才选择雍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棣破坏了规则,但,他也讨厌别人破坏规则,嫡长子象征着正统,朱棣也一直想做嫡子,本身得位不正,也希望后世能来个正统顺位。
朱棣需要用朱瞻基,来增强自己这一脉皇位的正当性,来证明他当皇帝是受命于天。
有人说,朱棣之所以如此偏爱朱瞻基,是觉得朱瞻基不会对他的皇位造成威胁,所以才会放心大胆地栽培他。
当后人评价朱棣的时候,往往会用功大于过来概括。武有封狼居胥,文有著文修典的永乐大帝,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千古一帝。
也许,在他内心深处,有着难以言说的苦,他渴望父亲对他的认可,他想向父亲证明,当初选择错误。
写在
,有一点不可否认,朱棣亲自选定的这个接班人,还是非常正确的,朱瞻基和自己的父亲朱高炽,合力开创的仁宣之治,在后世历史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甚至被史学家们看做是媲美文景之治。
只可惜,朱瞻基36岁英年早逝,让后世人无限唏嘘惋惜,如若不然,大明王朝的历史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朱棣有4个儿子,但他最偏爱孙子朱瞻基,甚至亲自抚养。为了让孙子当皇帝,他才立朱高炽为太子。这不止是隔代亲,还有很复杂的情感因素。
朱棣是个了不起的人。
他蛰伏多年,一朝夺位,从王爷变成皇帝,并立下“天子守国门”的规矩。
朱棣有多喜欢朱瞻基呢?
朱瞻基13岁被立为皇太孙,15岁被朱棣带着远征漠北,他的父亲甚至因他才当上太子。
史书上说,朱棣一点都不喜欢儿子朱高炽,若不是因为他是朱瞻基的父亲,才不会把他立为太子。
《明史·宣宗本纪》“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祖,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
别人都是“母凭子贵”,朱瞻基的父亲却是“父凭子贵”。
清朝也有个“父凭子贵”的人,这个人就是雍正。当年康熙也非常偏爱孙子弘历,这才有了雍正皇帝的登基。
,朱棣对朱瞻基的偏爱,也并非毫无原则和道理,更不是单纯的隔代亲。
他之所以偏爱朱瞻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朱瞻基出生自带祥瑞,吉利。
朱棣虽然篡位,但他非常惧怕父亲朱元璋。
事实上,如果不是被逼到绝境,朱棣根本不会造反,甚至造反后,他都没想过会成功。
,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一直心有不安。
朱瞻基降生前夕,朱棣突然梦见了父亲,而且在梦中,父亲朱元璋对他表示了肯定。
那时,朱棣还是燕王,在梦中,他梦见了父亲朱元璋,把象征着权力的大圭交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在古代,大圭代表权力,更代表皇权。
而就在此时,下人来报,孙子朱瞻基降生,恰好应征了“传世之孙”。
史料记载,朱棣当时大喜,连忙跑去看孙子。他发现孙子长得和自己很像,便喜不自胜“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这是朱棣的第一个孙子。
也正是因为朱瞻基的降生,朱棣才下定决心发动靖难之变,也有了后来的永乐大帝。
,朱瞻基受到偏爱,和他出生的时间点有关。
第二, 亲自带在身边养大,感情深厚,是朱棣的希望。
朱瞻基降生后,朱棣亲自将他带在身边教养,为他请最好的经学老师,亲自教他武艺。
或许,一开始的朱棣,只是想要好好教育孙子,并没想过把他培养成为接班人。
但朱瞻基确实很争气,让朱棣看到了希望。
朱棣共有4个儿子,但他都不满意。
朱棣的第四子早夭,其他的3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有了各自的势力。
但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是朱棣心中完美的接班人。
比如,大儿子朱高炽,喜静厌动,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儒学研究上。
他虽然懂得治理国家,但不懂军事,武力值更是差劲。
更致命的是,朱高炽身体不好,肥胖难行,有时候走路都要人搀扶。
皇家不缺医生,但君王若是体虚,传出去也不好听啊。
再比如,二儿子朱高煦,身体好,也懂行军打仗,但他根本不爱读书,不懂文治。
若是乱世,朱高煦或许是个好帝王。
可在正常年代,一个不懂文治的君王,只会把国家陷入危机。
三儿子朱高燧,就更不行了。
他文治、武功,都不怎么强,绝对不是接班的好选择。
总而言之,朱棣的3个儿子,虽然都不错,各有所长,可他们都不是合格的君主。
但朱瞻基却表现得非常好。
他英气满面,既爱好读书,智慧过人,在用兵方面也总有独到的讲解。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比长,嗜书,智识杰出。
在他的身上,朱棣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如果说最初,他亲自照顾孙子,是出于疼爱。
那么后来,他对朱瞻基的培养,就是惜才。
他一直用皇位继承人的标准来培养这个孙子。
即便在外征战,朱棣也会派学士胡广等人驻扎到漠北军中,不为别的,就专门为朱瞻基讲课。
有一次,朱瞻基跟随朱棣二征漠北。
朱瞻基追击到九龙口时,被瓦剌的骑兵围攻,情况危急。
朱棣得知后,不顾安危派骑兵营救。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自是,巡幸征讨皆从。尝命学士胡广等即军中为太孙讲论经史。每语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仁宗即位,立为皇太子。
这种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越是重视,也就越偏爱。
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于自己满怀期待、手把手教出来的孩子,偏爱不言而喻。
正如康熙一朝,太子胤礽能力不行、心计也不行,康熙仍旧两立两废。
毕竟是自己带出来的,心中不舍,也是人之常情。
而朱瞻基自己还争气,怎么可能不被朱棣偏爱呢?
第三, 性格与朱棣相似,能文能武。
朱棣对孙子朱瞻基的偏爱,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瞻基和他非常像。
相比叔叔们,朱瞻基的性格,是最像朱棣的一个。
他杀伐决断、能文能武,擅文治,也懂军事。
在登基之前,朱瞻基多次北征,参加过忽兰忽失温之战,受到了好评;
他也曾经在京城、南京监国。
朱瞻基不是没有能力的人。
他的父亲身体不好,经常受叔叔欺负,他就会用自己的手段去找场子。
在任用贤才方面,朱瞻基也很懂得笼络人心。
朱棣对朱瞻基很满意,对他很偏爱。
而朱棣确实有眼光。
朱瞻基继位后,只用一封信、一次亲征,就鼓舞了士气,扫平了汉王叛乱。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八月壬戌,汉王高照反。丙寅,宥武臣殊死以下罪,复其官。己巳,亲征高煦……
汉王朱高煦,当年意气风发,可面对朱瞻基时,他只能束手待毙。
26岁登基的朱瞻基,还开创了一套内阁上奏的程序,并懂得任用贤臣、能臣,把他们变成皇家智囊团。
这是非常伟大的创举。
通俗一点说就是,朱瞻基将原来的咨询机构,变成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每一封上奏和建议都遵循严格的程序,让内阁成为了皇帝和六部之间的桥梁。
这个制度的了不起之处在于,只要顺畅运转起来,皇帝能力只要不差得过分,国家就能正常运转。
正因这个制度,明朝皇帝才看起来那么不务正业。
清朝皇帝应该是最累的皇帝,因为没有解放双手,凡事亲力亲为,但明朝皇帝不一样,除了朱元璋、朱棣比较辛苦外,其他皇帝,都受益于朱瞻基的制度,可以发展业余爱好。
朱瞻基自己也有业余爱好。
比如,朱瞻基,既是太平天子,也是促织皇帝。
正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促织》中所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宣德是朱瞻基的年号)
朱瞻基统治的十年间,出现了继唐玄宗开元盛世后的又一个盛世——仁宣之治。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经济空前发展……
,人无完人。
在整顿吏治的过程中,朱瞻基过分地提高了宦官的地位,赋予了宦官批红权,使得宦官势力猖獗,无意中为后世宦官干政埋下了祸患。
不过,总体而言,朱瞻基是个不可多得的帝王。
只可惜,他寿命太短,只活到36岁,就突然去世,他的死因,后世争论不休。
至于朱棣为什么偏爱朱瞻基?
答案很简单如果你有个这么优秀的孙子,还是你一手带大的,你也会给他无限偏爱。
你说呢?欢迎留言。
先说一下朱棣对朱瞻基的偏爱:
1399年3月,朱瞻基出生,此时朱棣还是燕王。1402年靖难之役完成,如愿登上大统。在后来立太子的问题上发生了纠结,按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大儿子朱高炽是朱元璋封的燕王世子,理所立为太子,可是朱高炽形象肥胖,走路有些跛,处事软弱,朱棣不喜欢。反观二儿子朱高煦,形象英武,做事风格很像自己,且在靖难之役中东挡西杀,战功显赫。这对朱棣成了个难题:一个不喜欢,却合传统,且群臣支持;一个很欣赏,但不符世俗,群臣反对。这个想法一直在拉锯,僵持不下。这时,大学士解缙仅一句话便打破了这种平衡,终致朱棣决心下,于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皇位接班人,这句话是“好圣孙”,指的即是朱瞻基,此时他才5岁,足以看出朱棣对他的喜欢,已把他作为未来储君,朱高炽是沾了儿子的光。
那么是什么原因朱棣偏爱孙子呢?
,朱瞻基的出生的神秘色彩,1399年3月,朱瞻基出生,此前朱棣一梦,梦见太祖执一大圭给他,圭上八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古大圭是权利象征,这时手下报告朱瞻基降生,朱棣遂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认为是天赐这个孙子,所以朱瞻基出生即获朱棣喜欢。
第二,1399年8月,靖难之役爆发,促使朱棣决心战争的,也和这个梦有关。经过三年的角逐,建文帝被拉下马,朱棣上位,孙子出生后即争夺皇位并成功,更加增添了对孙子的喜欢。
第三,朱瞻基和朱棣长得很像,大黑胖子,一股英武之气,(有图为证,前是朱棣,后是朱瞻基)这也是朱棣喜欢的原因。
第四,朱瞻基确是聪明过人,在识字、骑马、射箭过于常人,且有独到见解,以致在他5岁时,朱棣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历史证明,朱棣的决策是正确的,朱瞻基在废后立后(废胡善祥立孙若微)及斗蟋蟀为后世所诟外,整体上推动明朝发展,他和父亲开创了仁宣之治,而他父亲反在位十个月,他在位十年。在仁宣之治中重要性一看便知。
明朝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比朱瞻基更幸运了,他从小就被祖父明成祖朱棣喜欢,被当做第三代继承人培养,他的父亲朱高炽也沾了他的光,坐上了皇帝宝座。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镇守在北平,是当时最重要的塞王之一,他在建文元年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之子朱允炆的江山,前后花费了近四年时间。
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朱允炆削藩的时候,朱棣其实很犹豫要不要造反,因为他的实力太弱了,能够控制的兵力只有八百人,根本无法跟朝廷大军对抗。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坚定了朱棣造反的决心,这件事就是朱瞻基的出生。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允炆继位为帝,他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策划下,实施了猛烈地削藩政策,先后有多位藩王失去封国。
建文元年二月,朱允炆开始对朱棣下手了,他下令诸王不得节制文武官员,并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对朱棣的燕王府进行监视。
因为朱允炆的一系列措施,原本掌握三卫共计一万多将士的朱棣,那时候能够控制的就只有朱能、张玉等人率领的八百多亲卫了,形势对他极为不利,他一直在是否造反这件事上犹豫不决。
可以说,朱允炆是铁了心要除掉朱棣的,尤其是齐泰、黄子澄等人也极力支持他,认为朱棣的威胁最大,朱允炆的信心就更充足了。
朱棣知道朱允炆的想法,但依然碍于自身实力有限,不敢轻举妄动,这时候姚广孝极力劝他造反,他便对姚广孝说,百姓如果不支持我,该怎么办?
姚广孝却说,我只知道天道,上天注定你要造反,还会当上皇帝,我不管什么民心。
朱棣听了姚广孝的话,依然没有下定决心造反,而就在他烦不胜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的时候做了个梦,梦见了父亲朱元璋,朱元璋将一个代表皇权的大圭交给他,并对他语重心长地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梦醒之后,朱棣记忆犹新,正当他思索朱元璋是何用意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说大儿子朱高炽的媳妇张氏生了个儿子,他很高兴自己有了嫡长孙,便跑去看,发现孙子长得跟自己很像,眉间还透露着英气。
朱棣觉得自己刚做了个梦,孙子就出生了,难道是朱元璋在暗示他,这个孙子未来可以当皇帝,那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当皇帝呢?
想到这里,朱棣感到非常兴奋,由此坚定了造反的想法,他觉得这个孙子非常吉祥,来得正是时候,便为其取名为瞻基,并对身边人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可以说,朱瞻基的到来,给了朱棣强大的动力,而且他后来确实造反成功了,他对朱瞻基有着天然好感。
朱瞻基出生后不久,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坚苦坚苦角逐,朱棣最终夺取南京,坐上了皇帝宝座。
既然当了皇帝,朱棣自然是要立继承人的,但他并不喜欢大儿子朱高炽,因为朱高炽体型肥胖,走路都走不稳,而且在军事方面没什么才华,跟他一点都不像。
朱棣喜欢的二儿子朱高煦和三儿子朱高燧,这两人跟随他南征北战,在军事方面的才华很突出,尤其是朱高煦,朱棣觉得这个儿子跟自己最像,他很想立朱高煦为太子。
不仅如此,由于朱高煦是武将的代表,靖难之役的功臣们认为,只有朱高煦成为太子,对自己最有利,于是纷纷上书朱棣,建议立朱高煦为太子。
,兵部尚书金忠和朝臣解缙、黄淮、尹昌隆等人则认为,应该立嫡立长,才是维护国家安稳的最佳办法。
朱棣开始犹豫了,永乐二年的一天,朱棣将翰林学士解缙召来商议立储问题,解缙说朱高炽仁孝,天下归心,朱棣不为所动。
正当解缙不知说什么才好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朱棣最疼爱的嫡长孙朱瞻基,便大声对朱棣说,“好圣孙!”
解缙所说的好圣孙,指的是朱瞻基了,他刚说出这三个字,朱棣就完全明白了他的用意,如果想让朱瞻基成为皇帝,那就必须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棣跟解缙相视而笑,由此打定主意立朱高炽为太子,那时候朱瞻基不过五岁,朱棣就认定他为第三代继承人了,可见他对朱棣有多么喜欢。
事实上,朱瞻基出生之后,朱棣对他的关照比其他孙子都多,时常将其带在身边,他作为朱棣的第一个孙子,可谓占尽先机。
不过,朱棣虽然疼爱朱瞻基,但依然不喜欢朱高炽,而是更加偏爱朱高煦,再加上朱高煦和朱高燧合谋陷害朱高炽,致使朱高炽的形象受损,太子之位也非常不稳固。
这就让朱棣陷入到两难境地,他在想是继续让朱高炽当太子,从而确保朱瞻基当第三代继承人,还是让朱高煦当太子,从而确保第二代继承人符合自己的心意呢?
就在朱棣犹豫不决的时候,朱高煦开始频繁出错了,他为人嚣张跋扈,为非作歹,陷害解缙、黄淮等人致死,后来又在封地干了很多违法之事,甚至将自己比作唐太宗,私自招募精锐士卒三千,僭越使用天子依仗。
凡此种种,让朱棣开始觉得朱高煦或许不太适合当皇帝,自己太过溺爱这个儿子了,让他有些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了。
于是,在永乐九年的时候,朱棣就将十二岁的朱瞻基立为皇太孙,加冠礼,并对朱瞻基越发宠爱,朱高炽的地位也越发稳固。
也就是说,由于朱高煦不争气,让朱棣主家对他感到失望,导致朱棣不得不转而将宠爱都放在朱瞻基身上,也开始改变对朱高炽的看法。
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之后,朱棣开始着重培养这个孙子,他时常带着朱瞻基外出征战,而朱瞻基的表现,也让朱棣感到惊喜。
史书记载,朱瞻基聪慧异常,从小就喜爱读书,对朱棣也很孝顺,用了九年朱棣北伐蒙古的时候,第一次带朱瞻基出征,朱瞻基一方面在军中坚持文化学习,另一方面又时常跟随朱棣到前线观战,所对战争的一些见解跟朱棣很相似,让朱棣感到十分惊喜。
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代朱瞻基出征蒙古,这一年朱瞻基十五岁,被朱棣任命为小将领,负责外出侦查敌情。
彼时,朱瞻基因为长期在军中历练,所以弓马娴熟,再加上他年轻力壮,一腔报国热血,跟朱棣年轻时候非常像,朱棣越看越喜欢他。
有一次,朱瞻基带着一队人马外出侦查敌情,途中遇到了一小股蒙古骑兵,他便率军追赶,不料在九龙口遭遇敌人埋伏,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毫不畏惧。
,朱瞻基终究寡不敌众,逐渐落于下风,值此危机时刻,朱棣派去的援军及时赶到了,将他给解救出来了。
虽然朱瞻基没有取胜,但朱棣很欣赏他的勇气,觉得他充满生机,跟自己年轻时候虽徐达北伐时的表现一模一样,很有天子气象,于是越发喜爱朱瞻基。
后来,朱棣为了保护朱瞻基,就不怎么让他带兵外出了,而是为他安排了一位名叫胡广的大儒当老师,在军营中学习儒家文化。
朱瞻基前两天还在跟敌人厮杀,转眼间就静下心来学习,而且领悟力很高,朱棣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这个孙子心理素质很好,便对身边人说,“此他日太平天子也”,将朱瞻基称之为未来的太平太子,言外之意是说朱瞻基必定能让天下太平,而后来朱瞻基确实做到了。
经过朱棣的数年相处,朱瞻基逐渐成长为一位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之人,让朱棣感到十分满意,但让朱棣感到更惊喜的事情,还在后面。
永乐十三年,朱高煦被朱棣感到封地生活,但因为他行为不轨,又被朱棣改封到乐安州就藩,但他依然不思悔改,在乐安州招兵买马,谋划造反事宜。
朱高炽多次写信规劝朱高煦,但朱高煦根本不听,但朱高煦也没有将此事告诉朱棣。
不仅如此,朱高炽每次入京,都在想办法陷害朱高炽,他还派遣大量奸细在北京城中四处活动,而作为皇太孙的朱瞻基,则多次保护朱高炽的安全。
有个小故事比较有趣,可以看出朱瞻基是怎么样一个人。
有一次,朱高煦回到北京,朱棣便让三个儿子去祭拜孝陵,朱瞻基随行。
众人来到孝陵,朱高炽因为体型肥胖,还有足疾,需要人搀扶,但在上台阶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差点没栽个跟头。
朱高煦见状,便耻笑着说,“前人失跌,后人知警”,朱瞻基听了很不高兴,就对朱高煦说,“更有后人知警也”。
这事啥意思呢?
按照朝廷礼仪,在祭拜皇陵的时候,朱高炽走在最前面,朱高煦,朱瞻基作为晚辈,自然在面。
朱高煦见朱高炽摔了一跤,说了一句话,意思是朱高炽要是摔倒了,他作为站在后面的人,可就要顶上去了,透露出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
朱瞻基回了一句,是在告诉朱高煦,朱高煦是可以顶上去,但别忘记他还在朱高煦后面,言外之意是他作为皇太孙,还轮不到朱高煦。
当时,朱高煦回头看了一眼朱瞻基,见朱瞻基的表情透露出杀气,顿时大惊失色,连忙给朱高炽赔礼道歉。
事实上,朱高煦之所以会害怕朱瞻基,是因为他知道朱棣对朱瞻基十分疼爱,给了朱瞻基很多特权,让朱瞻基的权势得到极大加强,再加上朱瞻基有勇有谋,多次在于他的对抗中占得先机,让他感到畏惧。
由于在保护朱高炽这件事上处理得当,也没有激起两个叔叔的反抗,并在明面上对两个叔叔很恭敬,这让朱棣感到非常满意,认为朱瞻基不但像自己,还可以处理好与叔叔们的关系,不至于祸起萧墙,越发宠爱他。
事实上,到朱棣晚年,他虽然不再想要更换太子了,也知道两个小儿子不安分,但他还是希望三个儿子能和平相处,毕竟他们都是自己最爱的妻子徐皇后所生,朱瞻基能够遵从他的心意,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这是说到徐皇后,其实她作为朱瞻基的祖母,对朱棣偏爱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徐皇后是徐达的女儿,十四岁的时候嫁给朱棣,生下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她不朱棣的贤内助,还是朱棣登上皇位的功臣,她跟朱棣的感情非常好,是朱棣一生最爱之人。
当初,朱高炽还很小的时候,朱棣就不喜欢他,而是偏爱两个小儿子,徐皇后就经常劝导他,他在徐皇后的影响下,将朱高炽立为燕王世子。
在徐皇后心中,立嫡立长是必须遵守的原则,所以他极力支持朱高炽,对两个小儿子则经常训斥,让他们不要有非分之想,她的观点对朱棣的影响很大,也是朱棣坚定让朱高炽作为继承人的重要因素。
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将自己的梦告诉徐皇后,徐皇后也感到很惊奇,对这个孩子另眼相看,后来朱棣让她担任起抚养朱瞻基的责任,她将朱瞻基照顾得很好,朱瞻基从小在她身边长大,祖孙感情非常和谐。
在徐皇后的影响下,朱棣对朱瞻基自然格外疼爱了,再加上朱瞻基是嫡长孙,徐皇后很支持立朱瞻基为皇太孙,将其当做未来的皇帝培养,从小就对朱瞻基严格要求。
朱瞻基称帝后回忆与徐皇后相处的日子,说徐皇后“抚育朕躬,慈爱备至”,可见徐皇后对他确实很好。
所以,因为徐皇后对朱瞻基的感情很深,造成朱棣对朱瞻基也格外疼爱,这是朱棣对徐皇后感情的一种表达,尤其在徐皇后去世之后,朱棣甚至没有再立皇后,而是将更多的情感,投入到朱瞻基身上。
,因为朱瞻基出生的正是时候,又是嫡长孙,得到徐皇后的疼爱,再加上朱瞻基本人也很争气,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跟朱棣年轻时候很像,还能够维护家庭和谐,朱棣就更加偏爱他了。
朱棣晚年,对朱高炽依然不那么喜爱,而是将所有希望放在朱瞻基身上,他认为这样可以确保三代圣君,为此做了很多安排来确保朱瞻基的地位,而朱瞻基的表现一如既往的好,朱棣为此感到十分欣慰。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伐办事回朝的路上,病逝于榆木川,遗诏让朱高炽继位,朱瞻基怀着悲痛地心情亲自前往迎接他的棺椁。
朱高炽继位后,立马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子,但他在位仅仅十个月就去世了,朱瞻基躲过朱高煦的暗算,从南京赶回北京继位,不久后朱高煦起兵造反,朱瞻基兵不血刃地平定叛乱,之后他文治武功,将仁宣之治推上巅峰。
可以说,朱棣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朱瞻基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皇帝,只不过他没想到儿子朱高煦终究水是个祸害,祸起萧墙的事情也没能避免,朱高煦最终被朱瞻基用“瓦罐焖鸡”的方式处死。
朱棣有4个儿子,23个孙子,他最偏爱朱瞻基。他放弃自己偏爱的儿子,而立不喜欢的朱高炽当太子,就是为了让朱瞻基可以当皇帝。这除了感情的因素,还有政治的考量在里面。
朱棣有多偏爱朱瞻基?
朱棣靖难成功之后,登上皇位,拖了整整2年,不肯立太子。这是因为,他更喜欢靖难的时候一直跟在他的身边,性格也更像他的二儿子朱高煦,而不喜欢大儿子朱高炽。按照明朝的继承法,他应该立朱高炽为太子。
,是大才子解缙的一句话,让朱棣做了最终的决定好圣孙。
好圣孙,指的就是朱棣最偏爱的孙子,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解缙的意思是,如果朱棣不立朱高炽为太子,那么朱瞻基以后就当不了皇帝。
朱棣这才恍然大悟,点头同意,下令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明史》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
为了巩固朱瞻基的地位,朱棣也是煞费苦心。
- 朱瞻基9岁,以储君的礼仪出阁读书,向天下人展示,虽然还没有正式册封,但他就是未来的皇帝。
- 朱瞻基12岁,朱棣出征,让朱瞻基留守北京,处理国事,并派重臣夏原吉辅佐他,让他树立威望。
- 朱瞻基13岁,立为皇太孙,这么一来,就算朱高炽登基之后不喜欢他,也没有理由废黜朱棣选定的储君。
还有一个很少有人提到的细节,进一步说明了朱棣对朱瞻基的偏爱和看重。
永乐十八年,朱棣不顾群臣的反对,迁都北京。第二年,紫禁城最重要的三大殿就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这下子,反对迁都的大臣就跳了出来,说这是上天的示警,朱棣应该把都城迁回南京。
朱棣一怒之下,杀死和惩罚了一大批人。有一个叫做邹缉的官员,最早跳出来反对定都北京,也嚷嚷得最响亮,可他非但没有被惩罚,还很快就升了官。
原因很简单他是皇太孙朱瞻基的人。
可见,即便是在讨论迁都这样的大事上,怒火攻心的朱棣也没忘了给朱瞻基立威,帮他培养势力。
《明史》帝于是发怒,谓言事者谤讪,下诏严禁之,犯者不赦……惟缉与主事高公望、庶吉士杨复得无罪。是年冬,缉进右庶子兼侍讲。
那么,朱棣为什么这么偏爱朱瞻基呢?他有4个儿子、23个孙子,却唯独对朱瞻基这么好。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情感上的因素,也有政治上的考量。接下来,我将从4个方面,向大家说明朱棣偏爱朱瞻基的理由。
1、朱瞻基的出生很传奇
1499年,是朱元璋去世之后的第二年。这一年的朱棣,已经快被逼到了绝路。
朱允炆一登基,就开始着手削藩。几个势力大的藩王,都先后被朱允炆贬为庶人。就连朱棣的3个儿子,都在南京做人质。
为了自保,朱棣甚至要装疯卖傻,骗过监视他的人。
有一天,朱棣突然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朱元璋送给他一个大圭,对他说,把这个传给子孙,大明会永远昌盛。
大圭,是古代皇帝手里拿着的玉质手板。
第二天,朱瞻基就出生了。朱棣看到这个孩子,乐得合不拢嘴满面的英气,正好符合我的梦啊!
《明史》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朱瞻基的出生,伴随着这么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梦,给了朱棣一剂强心剂,坚定了他起兵反抗的决心。就在这一年的7月,他正式起兵靖难,向皇位发起了进攻,4年后成功登上了皇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棣偏爱朱瞻基,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2、朱瞻基的性格像朱棣
朱棣是一代雄主,雄才大略,杀伐果断。
他的4个儿子,其中3个长大成人,却没有一个是真正像他的。
- 大儿子朱高炽,性格仁弱,是个连马都骑不了的大胖子。
- 二儿子朱高煦,看起来很像朱棣,打仗也勇猛,但做不成大事,把想要夺嫡都写在了脸上。
- 三儿子朱高燧,被捧在手心宠坏了的小儿子,文不成武不就,偏偏野心还不小。
再看看朱瞻基,很小的时候就“智识益广、襟度益弘”,文韬武略,一个都不落下。
文能治理天下,武能征战沙场。
而且,他和朱棣一样,支持建都北京,支持郑和下西洋。要知道,朱棣为了这两件事,不知道挨了文官多少骂。
这才是朱棣的好孙子啊!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图,左边是朱棣,右边是朱瞻基。这爷孙俩长得实在太像了,都是黑皮肤,大脸盘子,长胡须。
长得像,性格像,朱瞻基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小号的朱棣,朱棣能不喜欢他吗?
3、朱瞻基的能力很出众
朱棣为了培养朱瞻基,付出了很多心血。
- 为了让朱瞻基感受民生之多艰,朱棣带着他去参观农家生活,还给他写了一本《务本训》用来学习。
- 12岁就留在在北京处理国事,而朱棣本人远征漠北,太子也远在南京,培养他独当一面的能力。
- 让兵部尚书在民间选了一批和朱瞻基差不多年纪、有勇有谋的少年,组成“幼军”,训练他的军事能力。
- 带着朱瞻基亲征漠北,白天跟着军队行军打造,晚上在帐篷里补文化课,让他感受真实的战场。
朱瞻基也没有辜负朱棣的精心培养,能力非常出众,在群臣中的威望也很高。
不仅能做一个合格的储君,还能保护自己的父亲,让父亲免受来自两个叔叔的打击。
朱棣对这个孙子非常满意,经常对朱高炽说这是以后的太平天子啊!
《明史》每语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
事实证明,朱瞻基也的确没有辜负朱棣的期待。他登基之后,御驾亲征,轻而易举地平息了朱高煦叛乱的问题。还解决了困扰明朝几十年的藩王问题,让藩王从此再也不能威胁皇帝的统治了。
明朝此后200年的运行框架,就是在他手里确定下来的。他设计了一套完善的制度,皇帝、内阁、司礼监三足鼎立,让明朝摆脱对皇帝个人能力的依赖。,哪怕明朝奇葩皇帝辈出,也能延续276年。
在他的治理之下,明朝的国力蒸蒸日上,迎来了黄金时代,史称“仁宣之治”。
4、朱瞻基的身份很特殊
无论是朱瞻基的出生,性格,还是能力,都让朱棣对他偏爱无比,在他身上倾注了深厚的感情。
,这些并不是朱棣偏爱朱瞻基的全部原因。朱棣看重朱瞻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是朱棣的嫡长孙,是明朝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明朝传到朱棣这一代,每一次换皇帝都会出乱子。
朱元璋在大明开国当天亲立的太子是朱标,朱标却英年早逝。于是朱元璋只能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的继位,伴随着很大的争议。因为按照历史上的惯例,太子早逝,皇帝会立其他的儿子为皇太子,而不是立孙子为皇太孙。
而且朱允炆年纪还小,能力不足,也驾驭不住那些彪悍的藩王和大臣。才过了4年,就在朱棣的造反之下,丢掉了皇位。
朱棣的皇位不是正常得来的,所以他也会担心,他的皇位能不能正常地延续下去。毕竟有唐朝这个前车之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犹如打开潘多拉魔盒,后面唐朝的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争议和杀戮。
偏偏朱棣又不喜欢他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嫡长子朱高炽,而喜欢二儿子朱高煦。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明朝的稳定,他应该立嫡长子朱高炽做太子,为后人做一个好榜样。出于私心,他又更想立二儿子朱高煦。
这时候,朱瞻基的逐渐成长,给了他新的安慰虽然对儿子不满意,对孙子满意啊!
朱瞻基是嫡长孙,他将来继承皇位,是名正言顺的。这给了朱棣莫大的安慰。
可以想象,如果朱瞻基还是同样传奇的出生方式,同样的性格像朱棣,同样的能力出众,不是嫡长孙,不是皇位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那么,朱棣哪怕为了明朝着想,也不会这么放任自己,偏宠朱瞻基的。他一定会克制住自己的喜爱。
朱瞻基作为朱棣嫡长孙的特殊身份,让朱棣可以偏爱得有恃无恐。
果然,虽然朱棣造反起了个很不好的头,他的皇位顺利地传给了嫡长子,又传给了嫡长孙,稳住了局面,后来明朝的皇位传承再也没乱过。
即便经历过土木堡之变这样的剧变,也能严格地遵守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这和朱瞻基坚定了朱棣按照继承法、正常传位给嫡长子的决心是分不开的。
写在
明朝276年,16个皇帝,近20个储君,能做到集嫡、长、贤、爱于一身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另一个是朱棣的太孙朱瞻基。
- 朱允炆是嫡长孙,朱元璋也很喜欢他,他能力不足。
- 朱高炽是嫡长子,能力也很强,朱棣不喜欢他。
- 朱厚照是嫡长子,也是明孝宗心尖上的独生子,却也是能力不足。
- 朱文奎和朱慈烺分别遭遇靖难和亡国,没有展现能力的机会。
- 朱祁镇更不用说了。
- 其他的储君都不是嫡子。
朱棣偏爱朱瞻基,从各个角度看,都是理所的。朱瞻基也没有辜负朱棣的偏爱,一手缔造了“仁宣之治”的辉煌。
可惜,朱瞻基没有机会像朱棣培养他一样,培养自己的继承人朱祁镇。他去世的时候,朱祁镇只有9岁,甚至还没来得及出阁读书。
在他去世之前,已经着手为朱祁镇组建幼军,就像朱棣当年对待他一样。可以看出来,他是打算效仿朱棣,精心培养自己的继承人的。
他的过早去世,让朱祁镇失去了被精心教导的机会。最终,明朝的辉煌也毁在了朱祁镇手里。
实在是让人叹息。
奇闻怪事
-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是谁
- 紫禁城闹鬼是真的吗 紫禁城闹鬼是怎么回事
- 80年黄河透明棺材事件 80年代黄河透明棺材始末
- 51区外星人录像是真的吗 51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 姜潮麦迪娜恋爱过程 姜潮麦迪娜怎么认识的
- 根达亚文明大概离现在多久 根达亚文明距今多少
- 赤塔事件真的还是假的 赤塔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的
- 邓超出轨安以轩:邓超出轨安以轩是不是真的
-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方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
- 湘西鬼结婚事件:湘西鬼结婚事件真假
-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绝密档案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
- 李维嘉的父亲是谁 李维嘉父母是哪里人
- 朱秀华事件是不是真的 朱秀华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 太湖冤魂:太湖冤魂事件真假
-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