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产生后,李渊为何没有调兵弹压李世_怪人怪事

玄武门之变产生后,李渊为何没有调兵弹压李世

怪人怪事 2023-05-05 09:16www.bnfh.cn怪人怪事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何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

李世明手下大将李渊调不动,他手下没大将都是没用的,调也是白调。




玄武门事变时,当李渊看到尉迟恭全副武装来到自己的面前时,当场大惊失色,为了保命,他立刻开启了一段影帝级表演。

作为父亲,李渊是绝对不愿意看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互相残杀的,但凡有机会,李渊必定会调兵阻止他们。

,李世民根本没有给李渊留下反应的时间,而且李世民事前的谋划十分周密,几乎没有漏洞可钻。

李世民是如何谋划的?

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其实已经没得选了,当时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而且李建成在李渊的支持下,已经处于上风,李世民处于绝对的劣势。

李渊一方面下旨将秦王府首席智囊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禁止这俩人再和李世民往来。

另一方面,当时突厥进犯,李渊打破了以往让李世民挂帅出征的惯例,改由李元吉作为军事统帅,变相解除了李世民的统兵之权。

把秦王府的尉迟恭、秦叔宝、程咬金等猛将以及秦王府精锐战士全部调到李元吉帐下,随军出征。

李渊当时应该是不愿意废了李建成,所以试图将李世民手中能产生威胁的权力给架空,让李世民失去威胁。

没有了权力的李世民,就是没牙的老虎,不具备威胁,如果李世民没了威胁,他和李建成之间就不会再兵戎相见。

但这只是李渊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上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只有你死我活。

李渊做的这些事情,实际上对李世民产生了致命性的打击!

李世民耗费多年心血,辛苦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嫡系人才队伍,直接被肢解,李世民变成了孤家寡人。

在李世民的团队中,房玄龄、杜如晦是首席智囊,历史上素有“房谋杜断”之称,这二人是文臣谋士当中的佼佼者,也是后来贞观之治的功臣级人物。

武将队伍中,那些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老兄弟、老部下,还有精锐战士,全部被调离,充实到了李元吉帐下,这直接导致秦王府引以为傲的精兵猛将被抽调一空。

一时间,满朝文武大臣,显然看懂了李渊的想法,所以那些原本跟李世民交好的大臣纷纷对李世民唯恐避之不及,不敢再有往来。

文臣谋士没有了,精兵猛将也没有了,兵权也被夺了,文武大臣也躲着自己了,秦王府瞬间陷入绝对的孤立,这就是最致命的打击。

如果李世民不动手,接下来将会面临更严峻的危机!

所以,李世民当即采取断然措施!

他的计划很简单,先去李渊那里状告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李渊必然会召见这二人进行询问,到时候就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将其击杀。

这里面,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玄武门守将凭什么听李世民的?

要知道,李世民要在玄武门设伏,必须要得到玄武门守将常何的全力配合,才能成功。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常何是瓦岗军出身,他早年是参加瓦岗起义成长起来的,后来投效李唐之后,曾经有过跟随李世民征战的经历。

李世民的帐下,有很多瓦岗军大将,比如秦叔宝、程咬金、李世勣等都是瓦岗军出身。

,玄武门守将常何其实是李世民的旧部,在玄武门事变之前,被李世民策反了。

李世民截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时,只要常何封闭宫门,封锁消息,李渊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知道的。

玄武门事变时,李渊在作甚?

当时的李渊,应该是察觉到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激化,所以特意召见了大臣萧瑀和裴寂前来商议如何解决。

为什么这么说?在此前连续发生事情证明了这一点。

先是李建成搞了个家庭聚会,宴请李世民,结果李世民喝酒的时候喝着喝着就胸中暴痛,吐血数升,由此怀疑李建成下毒。

这就是著名的亲王中毒事件,但后世多怀疑李世民不是中毒,这个讨论,这里不多说。

秦王中毒事件被李渊知道了,然后把李建成训诫了一番。

紧接着,李元吉又去李渊那里状告李世民,说他犯下死罪,要求将其处死,最终李渊只答应把李世民府中的房玄龄、杜如晦驱逐出秦王府。

当李渊肢解了李世民的团队并变相剥夺他的兵权后,李世民又来状告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

他们兄弟二人之间,你来我往,几次三番到李渊这里告状,而且状告的内容都是重罪,都是要置对方于死地。

这些,李渊都是看在眼里的,鉴于这兄弟二人玩儿的越来越大,罪名也越来越重,李渊显然是感受到了他们的矛盾已然彻底激化。

才会在李世民状告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时,在第二天召见李建成和李元吉时,提前召见裴寂和萧瑀来商议解决之法。

而且李渊和这两个大臣没有在房间商议,而是选择在皇宫里的内湖中泛舟,在船上商议的。

就在李渊和大臣商议之时,李世民已经在玄武门部署好了一切,就等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来。

玄武门爆发时,李渊已经来不及反应!

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后,感受到氛围不对劲,立即转身,撒腿就跑。

这时,李世民突然带着人杀出,追着李建成和李元吉跑,一时半会儿根本追不上。

就在这时,李世民手下的士兵直接拿起弓箭就射了过去,虽然没射中,但顿时给了李世民灵感。

只见李世民张弓搭箭,开始瞄准,李世民的箭术水平可是百发百中的神箭手,一箭射出之后,李建成当场中箭身亡。

对面的李元吉见状,立即取下自己携带的弓箭,对着李世民连射三箭,都没射中。

而李世民则张弓搭箭,对着李元吉又是一箭,李元吉也应弦倒地。

这时,李世民骑着马直接就冲了上去,应该是为了查看对方有没有死掉。

亲手杀了两个亲兄弟,兴许李世民此时内心恍惚,心神不定,所以骑马飞奔过去,快接近李元吉身旁时,直接从马上掉了下来。

这时突然发生了意外!

只见李元吉顿时起身,他只是受伤,并没有死掉,李元吉拿起弓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箭弦那一面套在李世民的脖子上,试图将其勒死。

李元吉力道越来越大,李世民被勒得青筋暴起,脸色发白,眼看着就要进地府。

关键时刻,尉迟恭赶到,提着马槊当场就把李元吉送去了黄泉路。

李世民这才挣脱开,随即大口地喘着粗气。

玄武门事变的整个过程,从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到李世民将这二人击杀,前后最多不超过20分钟。

古代没有电话,也没有汽车,李渊就算知道了,也根本没时间调兵阻止,即使调兵过来,总不能把李世民也给杀了吧?那岂不是三个儿子一个不剩全干掉了?

很明显,李渊是不可能这么干的,这个时候,镇压李世民没有任何意义,皇位注定要给李世民,因为没得选了,总不能再生一个吧?

更何况,李渊根本没有时间反应,不过事后调兵是有可能的,这个后面说。

而且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后,立刻就控制了李渊!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军队可能是听到了什么消息或者提前有准备,由太子府大将薛万彻率领,迅速杀到玄武门外。

这时,李世民的军队数量十分有限,根本无法对抗太子府的精锐,只能封闭玄武门,据门而守,门外的薛万彻则是猛攻玄武门。

毕竟是皇宫重地,那道门实在是太结实,太子府的军队并没有携带攻城的武器,一时半儿根本无法攻入进去。

关键时刻,薛万彻灵光乍现,顿时很大声地扬言要带着军队血洗秦王府。

这下李世民急了,秦王府能用的人全部都来了玄武门,家里全是老幼妇孺,对方真要杀去秦王府,那自己绝对是要遭到灭门之灾。

在千钧一发之际,李世民下令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砍下,扔到门外。

太子府的军队一见到太子和齐王的首级,顿时失去了主心骨,没了首脑,这些士兵慌作一团,顿时作鸟兽散。

薛万彻等人一看,太子和齐王都死了,再抵抗也没有任何意义,便带着少数亲兵当场跑路。

解决了玄武门危机之后,李世民立马就派尉迟恭带着人到李渊所在的地方将其控制起来。

当太子府的军队猛攻玄武门时,发出来的喊杀声,刀剑相撞的声音是很大的,李渊距离玄武门也并不远,应该已经听到了这种声音。

于是,李渊将船划上岸边,这时尉迟恭出现在了他面前。

而且尉迟恭全副武装,携带兵器,后面还跟着一队士兵,这完全是作战状态,李渊顿时就慌了。

他见到尉迟恭时,说的第一句话是究竟何人在作乱?你来这里做什么?

这两句话的信息量很大。

第一句,谁人在作乱,说明李渊已经知道有人作乱了,这时李渊很可能派出了军队,从后续发展能猜到这一点。

第二句,你来这里干什么?显然是对尉迟恭的到来感到担忧,生怕尉迟恭对他不利。

尉迟恭听完后,当即回应道太子和齐王作乱,已被秦王诛杀,臣奉秦王之命来保护陛下。

李渊顿时脸色环境,因为此话一出,意味着尉迟恭不打算把自己做掉。

紧接着,尉迟恭要求李渊将守卫皇宫的南衙禁军和北门羽林军以及长安的兵权交给李世民,不然没法彻底平乱。

因为这个时候,南衙禁军、北门羽林军已经和秦王府、太子府、齐王府的军队混战在一起。

南衙禁军和北门羽林军是皇宫禁卫军,只服从皇帝的调遣,为什么会和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军队混战在一起?

很明显,当薛万彻带着太子府的军队猛攻玄武门时,李渊已经知道发生了作乱的事情,派禁军将领前去处理,结果就和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军队混战起来。

而这个时候,李渊应该仅仅是知道有人作乱,但能不能断定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军队在厮杀,这个很难说,我个人觉得李渊应该不能断定。

因为时间太短,皇宫内部两支军队混战,还有玄武门守将常何的部下也在参与,一时间很难查明真相的。

禁军和羽林军都和太子府、秦王府的军队混战了,那李渊身边也就没什么兵力了,这就给了尉迟恭控制李渊的机会。

在尉迟恭的劝说下,李渊把所有兵权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拿着皇帝的敕书,号令所有军队,立即停战,看到皇帝的亲笔任命,这些军队自然也就停止了混战,皇宫内的喊杀声也顿时戛止。

李世民解决玄武门事变的棘手问题后,李渊将其立为太子,不久之后,传给给了李世民。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李渊没有时间及时阻止李世民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在薛万彻猛攻玄武门时,李渊派出的禁军和羽林军和太子府、秦王府、齐王府的军队混战在一起,当得知李世民已经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时,已经回天乏术。

李渊这个时候,在尉迟恭的控制下,只能将兵权交给李世民。

,即便尉迟恭没有控制李渊,那么李渊总不能把李世民给杀了吧?这显然不可能。

而且镇压李世民已经失去了意义,李渊的三个嫡子,就剩李世民一个了,再把这个也干掉,谁来继承皇位,而且他也下不去手。




不废话,直接回答吧。

1、 倒是想,做不到啊

当尉迟敬德拿着冲着李渊说李世民已经诛杀了太子和李元吉的时候,我想李渊肯定是很生气的,他盛怒之下肯定是有调兵镇压李世民的想法的,为啥没有采取行动,因为他已经做不到了。自己被尉迟敬德“保护”起来了不说,玄武门已经被李世民控制,怎么调兵?那个时候的皇宫我敢说连只蚊子都飞不出去,还想调兵?就算是把兵调来了,你们猜是调的兵先镇压了李世民还是李渊作为人质没有被“保护”好先死。再说了,李世民是什么人,亲王殿下,有自己的天策府,李唐建国最大的功臣,能打仗的基本都是他的部下,你调谁?调来了能打得过亲王手下的那帮猛将么。

2、 镇压了李世民,谁来做皇帝

有能力继承皇位的就三位,太子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元吉,现在李世民把老大和老三灭了,李渊如果调兵镇压李世民,等于宣判李世民是乱臣贼子,那拿住李世民之后怎么处置?杀了,那后面谁继承皇位?不杀,等他后面继位了,反攻倒算怎么办?而且让一个自己定性为乱臣贼子的人做皇帝,李唐还怎么稳固?

3、 有些心灰意冷的意思

一个老头,一下子死了两个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就不说了,关键杀手或者仇人是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你说糟心不糟心。都是什么惹的祸,绝不是月亮惹的祸,都是权力或者皇位惹的祸,你说老头是不是悔不当初或者心灰意冷。

4、 要顾全大局

李唐当时刚刚刚刚统一天下不久,还有很多暗中的势力在蠢蠢欲动,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和儿子干起了内战,那国家极有可能再一次陷入混乱。其实李渊没有电视上表演的那么昏庸,他懂得让儿子之间相互牵制,搞平衡术,也是有眼光和大局观的成熟政治家,所以李渊还是要顾全大局的。

如果你是李渊,我相信你也不会调兵的,毕竟李世民也是自己的儿子不是。




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联合起来,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后,李世民立刻派尉迟敬德去宫内找李渊。当时尉迟敬德也只有一个人,虽然“擐甲持矛”,但他肯定也不敢杀李渊,而且也不一定杀得了。再说了,李渊那时候还掌控着天下兵权。只要李渊一声令下,让侍卫把尉迟敬德拿下,再调集天下兵马攻打李世民,李世民肯定不是李渊的对手。

,李渊当时有那么好的条件,手上还掌控着百万雄兵,为什么竟然轻易地就投降了李世民,交出兵权,并且还迅速就交出了皇位呢?不管李建成和李世民有多大的矛盾,但那也只是矛盾而已。就算把权力让出来,也不算一个大事。礼让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李世民却竟然残忍地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杀害。

(李渊)

这种手足相残的行为,已经越过了底线。作为当父亲的人来说,必须对李世民进行严厉的处罚。就算他自身受到了威胁,他也不能容忍有人这样做。更何况,当时就一个尉迟敬德在,他也没有受到什么样的威胁。他为什么不做公平正义的事情,反而把兵权皇位都拱手交给李世民呢?

要讲清楚其中的道理,我们需要先复盘一下尉迟敬德进去时候的情况。

《资治通鉴》记载“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就是说,当时李渊在等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前去对质的时候,闲得没事干,于是轻松愉快跑去湖中泛舟。这时候,尉迟敬德进来了。这里说的是“直至上所”。当时李渊在湖里,尉迟敬德是站在湖边和李渊说话,还是登临船上,这里并没有明确说明。

不过,我认为尉迟敬德登临船上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尉迟敬德确实登上了李渊的船,这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要知道,皇帝身边,向来是不缺少侍卫的。侍卫必须紧紧跟随皇帝,确保皇帝的安全。

既然李渊当时还在泛舟,说明他一点儿也没察觉到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问题。没有发现出问题,说明事发现场与李渊泛舟的地方隔得比较远。既然隔得比较远,尉迟敬德从事发现场到李渊的船上,这中间一定走过很长的路。

(尉迟敬德)

要知道,尉迟敬德当时是手拿武器,穿着铠甲的。这样的装束,就是一种“造反”的表现,难道沿途的侍卫没有发现,因而阻止尉迟敬德吗?

唐玄宗的时候,武惠妃假称宫中有盗贼,让太子李瑛等三个皇子带刀进去抓盗贼。当李瑛等三人带着刀进去的时候,武惠妃却让唐玄宗看见这一场景,并说这三个人在造反。这使得唐玄宗最终废杀了李瑛等三个皇子。

唐玄宗因为看见亲儿子在宫中手拿武器,不惜废杀亲儿子,可见这件事有多么严重。

既然这件事如此严重,而尉迟敬德却能够畅通无阻地进入宫中。这样反常的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宫中的侍卫,包括李渊身边的那些贴身侍卫,早就被李世民给收买了,全成了李世民的人。

而且,不但侍卫们成了李世民的人,李渊身边的大臣,也都已经成了李世民的人。当尉迟敬德来到李渊身边,对李渊说,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造反,李世民已经把他们给杀掉以后,当时李渊身边的大臣萧瑀和陈叔达立刻就对李渊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李世民)

大家看看,这两个大臣立刻帮助李世民说话,说李建成、李元吉这样做,完全是咎由自取。这两个人没有功劳,反而多次伤害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应该“诛之”。还让李渊赶紧交出兵权和皇位,让李世民去处理善后的事情。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他们的称呼是“建成、元吉”,而尉迟敬德刚才说的还是“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呢。

我相信《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不会乱写称呼,他这样写,显然就是表明,实际上萧瑀和陈叔达早就被李世民收买了,是李世民身边的人。

从这里可以,李渊实际上已经被完全控制起来了。表面上只有尉迟敬德一个人,实际上身边无处不是李世民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李渊虽然手中有百万雄兵,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可能调动,根本就无法把命令发出去。,他能干什么呢?

,李渊也看到,既然李世民已经控制了一切,如果在那时候贸然下达命名诛杀李世民,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他和李世民两败俱伤。他们两败俱伤,可能他们李家的江山,也就落入别人的手里了。

思来想去,李渊只得昧着良心,忍了那口气,把兵权和皇位都交给李世民。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等)




现如今,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就是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何不调兵直接把李世民给杀掉。其实这时候的李渊也是很无奈的,他已经没有办法再把李世民杀掉了,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李世民的人脉广

李渊决定起兵反隋,还是在李世民的鼓动之下进行的。且不说起兵之时李渊对李世民许下承诺:“事成之后,让他当太子”。李世民常年在外带兵征战,李渊能建立大唐帝国,他有很大的功劳。

整个唐朝有许多大将和治世能臣都是出自于他的麾下,这个时候他的人脉关系是非常好的,而且他手下所掌管的兵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我们看看李世民麾下文臣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大将有尉迟恭、段玄志、侯君集、秦琼、程咬金等人。他所掌握的是大唐帝国的功臣集团。

第二点:李渊最能干的儿子就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已经杀掉了他比较能干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除了李世民这个优秀的儿子外,他已经没有什么能干的儿子了,加上他年岁也大了,再要孩子来即位更加不现实。

如果这时候把李世民杀了,那么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有谁来继承呢?他可不想大唐王朝的基业像隋朝一样二世而亡。所以为了自己的江山着想,他也不能因一时之气把李世民杀掉。

结束语:


李渊没有调兵把李世民杀掉,在后来证明是对的。虽然李世民在兄弟夺皇位这件事情上手段有点残忍,不得不说李世民确实是一个开明的好皇帝,大唐帝国在他的带领之下,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