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军时期,谁创造了游击战术?正在抗战时期有_怪人怪事

赤军时期,谁创造了游击战术?正在抗战时期有

怪人怪事 2023-05-05 09:15www.bnfh.cn怪人怪事

红军时期,谁发明了游击战术?在抗战时期有多少作用及贡献?

游击战术不是谁发明的,而应该说是谁明确提出的。

游击战术,精髓就是“游”字,就是在运动中寻找“战”的机会。游,可以避实就虚,诱敌深入,麻痹敌人,迫敌分兵,拖垮敌兵,破敌部属,分合机动,来去无踪,进而寻找机会,创造机会。通过不断地麻痹、袭扰、破坏等方法,使敌人被迫分兵、疲劳应对、首尾难顾,进而消耗、拖垮直到消灭部分、大部乃至全部敌人。

中国古代就有游击一词。

汉朝,就设“游击将军”,统帅“游兵”、“游骑”、“游军”。《孙子兵法》里“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都是游击思想,特别是“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明确提出敌人有小的疏忽就一定要趁机利用、(每次)小的胜利也一定不能错失机会——明确提出了游击的取胜方法和原理集小胜为大胜。

国外也有利用游击战术的历史。

百年战争期间,法国人民在后方特别是诺曼底地区,消灭小股部队,迫使英军分散兵力,在后方留下大批军队治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民兵、外国志愿兵(法国居多)以游击战的方式,灵活机动,大量消耗英军主力部队

1812年拿破仑攻入莫斯科。俄国游击队袭扰法军补给和驻军,法国贝尔蒂埃元帅甚至祈求库图佐夫元帅放弃游击战

二战时期,苏联、南斯拉夫等国家也同样采取了游击战术。

游击战术的、概括、形成

国内,抗战之前,开国中将赵镕在公开出版的回忆录中强调朱德于“1928年5月间,在井冈山一次讨论游击战术时,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聂荣臻元帅于朱德100周年诞辰之际撰写的纪念文章中“在井冈山时期,为了有效地对付敌人的‘进剿’和‘围剿’,朱德同志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打法,然后上升到理论,提出了有名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实际上,游击战术,乃至“十六字诀”,是井冈山根据地以及其他苏区游击战经验的提炼并经过集体实践发展创新的结晶。贺龙提出的“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徐向前提出的“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湘鄂赣边区提出的“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昼伏夜出,化整为零”等,都不同程度体现了游击战争的一些战略战术。

到1928年5月4日,朱毛两军会师庆祝大会上,毛泽东、朱德在经验的基础上正式、明确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

游击战在抗战时期的作用和贡献

抗战时期,被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根据地,游击队等,陆续发动了百团大战等;发明了地道战、地雷战等,还有破袭战、袭扰战等。可以说,这些成果都受到了“游击战十六字诀”理论的影响和指导,战法灵活机动、部队分分合合,有力地打击消灭了日伪的嚣张气焰和有生力量。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早在1929年4月5日,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围绕当时闽赣斗争情况以及红军一些战术问题作了和阐述。他指出,红军三年以来的采取的战争策略“就是游击战术,大要来说就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是毛泽东以性的文字完整的表述游击战的内涵。也是其完整的表述第一次见诸于党的历史文件。同年9月28日中央在给红四军的指示信(既九月来信)中,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简称为“十六字诀”。

应当说“十六字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的战略战术原则,曾在革命战争史上创造了奇迹,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游击战争的包围之中。




毛主席制定的游击战方针,机动灵活,它能避开强敌的锋芒,在运动中找寻局部优势打击敌人,也能在敌人疲惫时打击之,甚至几经回合把劣势转化成全局性优势。游击战思想还能贯穿在战略性大战中,大兵团作战中的游击战思想使战略性战争更加机动灵活,提高战争艺术性。毛主席把游击战称为游击战争,可见它的地位作用之高。




毛主席发明的游击战术,这种战术的好处是少牺牲军人又能出奇不意地打击敌人,以少胜多,灵活运用,打的敌人晕头转向,显示了毛主席的军事天才。




游击战术是毛主席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时出来的,最初,毛主席问袁文才,白军来进剿你们时,你都是怎么应付的?袁文才回答称,打圈圈!这个答案启发了毛主席,在随后的战争实践中,毛主席归纳出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