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取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炼字字正在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还会输?
因为王司徒“要脸”,而诸葛亮却不讲“武德”。
王朗与诸葛亮在阵前的“骂战”,是《三国演义》中极为精彩的一个情节,最终,王朗扛不住诸葛亮的唇枪舌剑,以从马背上摔落而死,宣告其败北。
,这只是小说中的情节,历史上的王朗是得以善终的,并且死后还得以配享了曹魏政权的太庙,此结局算是相当不错了。
,我们单纯从小说角度出发,去复盘一下这场骂战,看看王朗究竟输在了哪里,以及诸葛亮究竟赢在哪里。
,王朗真的说的“句句在理”吗?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王朗对诸葛亮所说的那一段话,还确实是层层递进、逻辑严明,也就是相当在理的。
比如,他刚开始,质问诸葛亮为何“兴无名之兵”,诸葛亮回答说自己是“奉诏讨贼”,所以是师出有名。
而对于诸葛亮这种自认为“师出有名”的态度,王朗进行了精彩的反驳。
他提出,“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意思是大汉的气数已经到头了,既然已经到头了,那么国家政权的政权,就应该归于有德之人。
至于谁是有德之人,不用说,自然是曹家。
并且,为了证明曹家是应当接受天命的有德之人,王朗还举出了不少例子。
比如他说东汉末年时的黄巾之乱,以及董卓之祸,还提到了袁术称帝,以及各诸侯独霸一方,最终造成的“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的严峻形势。
举例完毕后,王朗转入正题,提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正是他的太祖武皇帝,也就是曹操出手,“扫清六合席卷八荒”。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称赞曹操的作为,乃是让天下归于一统,而有了这种功绩,自然就是天命所归,也就是该曹家得到天下。
,他还说到,他的文皇帝(即曹丕),效法圣人尧舜,在合适的时机接受了汉天子的禅位,这么做乃是顺应天时的结果。
然后,王朗话锋一转,开始在言语上挤兑诸葛亮,说诸葛亮既然自比管仲乐毅,理应明事理才对,但如今却“逆天理、背人情”,讨伐天命所归的曹家,真真是不识时务。
紧接着,王朗开始在言语上威胁诸葛亮,称如今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之所以说这些,就是让诸葛亮知道曹魏的实力,迫使诸葛亮投降。
所以说完这些后,王朗最终给诸葛亮指了一条明路,即“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并且他还不忘利诱诸葛亮,说只要愿意投降,那么“不失封侯之位”。
这便是王朗在阵前,与诸葛亮的对线中,所说一番话的核心意思。
其实从这个对话中我们就能发现,王朗王司徒的整体话术逻辑,还是相当严谨的。
他以天下归于有德之人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既举例说明为何曹家有德,又站在道德制高点对诸葛亮提出其不识时务的批评。
,他还不忘威胁和利诱诸葛亮,而这种做法,其实正是“既有棒子,又有甜枣”的典范。
更重要的是,王朗的话术中,各种引经据典,既有事实,又有引申,又能把想表达的意思层层递进,继而最终表达出自己的真实目的。
这可要比直接上来就让诸葛亮投降,来的高明的多了。
单从其说的内容上来讲的话,王朗所说的确实是句句精辟、字字在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诸葛亮是如何反驳王朗的?
诸葛亮反驳王朗的核心要点,就在于“德”这个字上。
按照王朗的说法,是说天下应有德者居之,而这句话的背后意思,其实就是说的当下的汉天子无德,也在说曹丕有德。
所以,天下应归于曹家。
这句话对不对,也对也不对,,天下应有德者居之,是自古就流传下来的道理,所以这一点是对的。
但曹丕究竟有没有德呢?这个无法评定。
为啥说无法评定?因为评定的对象不一样,如果站在王朗的角度来讲,那曹丕自然有德,但如果站在诸葛亮的角度来说,曹丕肯定无德。
所以,如果诸葛亮就曹丕有没有德这个问题纠缠下去,那说到第二天也说不明白,更说服不了王朗。
毕竟,各为其主嘛。
所以,诸葛亮压根就没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而是换了一个角度出发,即汉天子到底有没有失德。
他从桓、灵二帝开始说起,举例说明的天下都有哪种大乱,比如“宦官酿祸”,还有董卓之乱,以及董卓之后的各种混乱形势。
举例完毕,诸葛亮指出,造成这种大乱的核心原因,不在于汉天子有没有德,而是因为有一帮无德的大臣把持朝政,所以才造就了这个结果。
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看到没有,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他把当时天下的混乱,责任归咎在了臣子身上,而这么一来,就跳出了和王朗讨论究竟是不是汉天子无德,以及曹丕有没有德的圈子。
而这番话更厉害的一层意思就是,在暗指王朗以及王朗的老板,也就是曹操。
为啥恩?很简单,因为不管是王朗,还是曹操,乃至曹魏阵营中的大多数人,他们最初,都是汉朝的臣子。
所以,诸葛亮这番话的最终结论就是,不管汉天子有没有德,你王朗,以及你的老板曹操,必然是缺了大德的人。
换句话说,诸葛亮在暗骂王朗和曹操等,是“朽木”、“禽兽”,更是“狼心狗行之辈”和“奴颜婢膝之徒”。
被骂到这种地步,你说王朗气不气?
且不说他到底气不气,诸葛亮新显然没有给他还嘴的机会,紧接着,诸葛亮的第二个大招,马上登场。
什么大招呢?就是扒王朗的老底。
诸葛亮明确说出,王朗世居东海,乃是以“举孝廉入仕”(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意思就是当了汉朝的官员。
既然当了汉朝的官员,那么自然就应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
这话的逻辑上十分严谨,他的意思,就好比我们现在找到了个工作,就应当以公司为重,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公司好好发展。
,诸葛亮说的没毛病,这个道理,就算是王朗也没办法反驳。
所以紧接着,在这个道理的基础上,诸葛亮提出,既然你王朗都当了汉朝的官员,为何还帮助“逆贼”(也就是曹家)同谋篡位?
你看,诸葛亮一句话,就把王朗定性成了篡位者的同流合污者。
并且,他这个定位,还无法让王朗反驳,你王朗能说你不是举孝廉入仕吗?能说你最初不是汉朝的官员吗?
自然不能说,因为这是事实,而不能说,更不能反驳,那就理亏了。
而这还不是诸葛亮最根本的意思,他通过扒王朗老底,其实就是想反驳王朗,反驳什么呢?即所谓曹丕效法尧舜,接受汉天子禅位,是“天心人意”的话。
换而言之,诸葛亮暗地里的意思就是,曹丕当皇帝,压根就不合法。
既然曹丕当皇帝不合法,那么你们这一帮鼓吹他是“顺天应时”的臣子,说的话更是无稽之谈,你们曾经都是汉朝的官员,如今却做出来自这种事,所以你们才是真正无德之人。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这番话,更是逻辑严谨,有理有据。
所以,在说完上述的一番理论后,诸葛亮开始发大招,而诸葛亮的大招,整体言辞更是精彩无比。
他点明,刘备建立的政权,乃是延续汉祚,这就侧面说明,己方阵营与曹魏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说白了,诸葛亮就是在表明自己才是正统,而对方则是“逆贼”。
紧接着,诸葛亮又说,自己是奉旨讨贼,而你王朗作为逆贼的“谄谀之臣”,理应“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意思是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怎么敢在两军阵前胡言乱语,说自己是什么天数。
,诸葛亮祭出一招必杀技,即痛骂王朗为“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并毫不留情的告诉忘了那个,像他这样的人,如果死了,又有什么颜面去见汉廷的“二十四帝”?
而这句话,直接击中了王朗的要害。
至于电视剧里的那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其实在小说里并没有,不过就电视剧来说,加上这一句的话,更是了诸葛亮的核心思想,所以,编剧加上这一句,也算是画龙点睛之笔。
至此,王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那么,王朗究竟输在了哪里呢?
关于王朗和诸葛亮之间的对话内容,以及两人对话内容的核心思想,在前文已经做过讲解,这里就不再赘述。
单从内容上来看的话,两人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王朗说汉天子无德,而曹操扫平八荒,最终曹丕接受汉天子禅位,这个逻辑也没有太大的漏洞和错误。
而诸葛亮说并非汉天子失德,而是因为有一群无德的臣子,才导致天下大乱,这种说法,同样也能站得住脚。
但最终我们都知道,王朗输了,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所以问题就来了,王朗为何会输?并且他输了之后,为何会撞死于马下呢?抛开文学手法不说,究竟王朗为何会这么做呢?
其实,用一句就是,王朗是个“体面人”。
所谓体面人,是说在他心中,尚存有一定的公理良知,还算知道什么是黑什么是白,而这一点,恰好要了他的命。
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因为王朗清楚,自己就是如诸葛亮所说,从汉朝的体制中爬出来的那一群人,没有汉朝的体制,压根就不会有他出人头地的一天。
并且,对于汉朝当下的情况,王朗也知道,造成黄巾之乱也好,还是董卓之祸也罢,乃至后来的诸侯割据,天下纷争等等,其实都有他们这样的人一部分“功劳”。
就算不是他们亲手造成的这种结果,但无论如何,也和他们脱不了关系。
甚至退一步讲,如果王朗这样的人,曾经是一个忠臣良将,那么就应当在大汉遭遇祸乱之际,主动站住来阻止混乱发生。
他没有,很多像他这样食汉禄、受国恩的大臣都没有,,这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确实是印证了诸葛亮所说的正是他们这一帮人,导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换而言之,汉朝的没落和崩坏,是王朗这样的人造就的结果。
,诸葛亮说的虽对,但王朗却可以选择无视,可惜他没这个底气,更没有这个心理承受能力。
毕竟,他是个体面人,而体面人不管背地里干了啥事,明面上还是要脸的。
如果,把王朗换成引发黄巾起义的张角,那么他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对诸葛亮说,是大汉欠他们的,他们按期交税,朝廷却不管不顾的继续横征暴敛,甚至草菅人命,所以就是要造反。
或者,把王朗换成司马懿,那么诸葛亮即便是把他骂一个狗血淋头,那他完全可以假装听不见,任由诸葛亮骂个天昏地暗,然后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
但可惜,王朗不是张角,更不是司马懿,他听了诸葛亮的话,心虚了。
心虚的原因,就是前文说到的,他曾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汉臣子,也是从大汉的体制中爬出来的人,但如今,却在帮着曹家夺取天下,这不是逆贼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他深刻清楚,这一路曹家对汉天子做过什么,更知道自己是什么角色,,诸葛亮的话击中了他的要害,让他不由不心虚。
心虚之下,加上诸葛亮最终骂的确实够狠,,气血上涌的王朗,只能选择一死了之。
还是那句话,之所以王朗会输,因为他还算要点脸,如果他选择不要面皮,对诸葛亮的话选择无视,那么结局就是另一个样子,,诸葛亮之所以胜利,正是巧妙的将话题转移到了“非天子失德,而是臣子无德”的角度上,这么一来,就占据了辩论的上风,所以才会最终取得胜利。
诸葛亮骂死王司徒,可跟他之前在江东舌战群儒有的一比,都充分体现出了诸葛亮卓越的口才和机智的反应,这一段如教科书般的对话,现在读起来依然是令人激情澎湃。
先附上诸葛亮与王朗王司徒两军阵前精彩的对话,也可以说这一场对话是字字搓心的骂战:
王 (两军阵前,拱手)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扶扇拱手)正是。
王 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 疆界?
诸葛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点头)
诸葛(羽扇遥指)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王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 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 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 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 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 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狂笑数声,扶扇而答)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 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 ,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 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 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 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 不容!
王 (手指诸葛亮)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愤而站立)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 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 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 (手捂胸口,颤声)我、我、我……
诸葛(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 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 你、你……啊……(坠于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这一段精彩的阵前对话发生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刚刚收降姜维,攻取了天水、上邽和冀城三郡,风头正盛。魏明帝曹睿以曹爽为大都督,郭淮做副手,王朗为军师,起兵二十万抵御蜀军。王朗此时已经七十六岁高龄,仍不辞劳苦随军出征,两军阵前亦欲言语逼迫诸葛亮投降,却反被诸葛亮各种羞辱,词穷暴亡,这一场如教科书般的经典“骂战”,可跟诸葛亮之前在江东舌战群儒有的一比,不仅精彩,而且结果出人意料。
这一段经典的骂战其实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杜撰的,王朗与诸葛亮根本都没见过面。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诸葛亮和王朗的经典对骂!
此战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当时曹真、郭淮、王朗三人共同商议,该如何击败诸葛亮,结果王朗直接夸下海口,说只需要他一番话,就可以使得诸葛亮不战而降。
原文朗曰“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旗旛。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敢教诸葛亮拱手而降之,彼不战自退也。”
要说王朗也真的是自大,竟敢说出这种狂语。不过以王朗的经历来看,他也确实有点本事,在曹魏朝廷辩论,似乎也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只不过他没有事先做好准备,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人有多厉害!
两军对战,刚开始还是比较和谐,王朗和诸葛亮互相寒暄几句。然后话锋一转,王朗开始了自己的辩论。王朗先是指责诸葛亮兴兵伐魏,然后以天命为基调,说汉室亡了,现在是曹魏的天下,这是符合天命的。古人都是比较信天命这一套的,大家也都觉得王朗说的对。
原文朗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于有德之人,此定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天下争横,人人称霸。黄巾纵横于巨鹿,……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三千。量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则国安民乐,岂不美哉!”蜀兵闻言,叹之不已,皆以为有理。孔明默然不语。
王朗的这一番话还是字字在理的,从当时众人的反应来看,大家也都是认同了王朗的说法,连蜀军众人都认为他说的有理,诸葛亮自己也是沉默不语,这还怎么打?站在辩论的角度,王朗此时确实是已经赢了!只不过,诸葛亮劳师远征,怎么可能这么轻易服输?这条路辩论不过你,那就换一条路!
诸葛亮一开口就直接点名,你王朗就是汉臣,汉朝之所以灭亡都是因你们这些臣子,在其位不谋其政,惹得天下动乱,你们才是罪魁祸首!这是大致的意思,了,其中诸葛亮还夹杂了不少骂人的语句,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王朗!
原文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性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生灵涂炭。……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倾国之人,欲食其肉!……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当咫尺归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而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
王朗哪见过这个阵势啊,原本自己的辩论是非常有理的,结果被诸葛亮这么一搅和,自己倒成了卖主求荣之人。王朗一个没反应过来,被气得大叫一声,跌落马下。
好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明明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还是他输?原因其实就是以下三个!
一、王朗的骂人水平确实不如诸葛亮
不可否认,王朗的辩论技巧非常高超,连诸葛亮都很难正面击败他,这是战争啊,并没有说这是辩论赛啊?辩论赛不能讲脏话,战争里面倒是可以随便乱来哦,把人骂死了人家会夸你有能力,可不会说你不讲道德,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场战斗!
要说诸葛亮也真的是吵架的祖师爷,当发现吵不过时,立马上升到道德层面,以道德压人,说实话,现在很多人吵不赢了,就是玩的这招。诸葛亮先是说王朗本是汉朝老臣,将王朗抬得很高,然后就说他背弃汉室,转投曹魏,道德败坏,成功的把论点转向了王朗的道德品质上去了,而大家的关注点再也不再是王朗所说的天命了,而是王朗这个人的道德水平了。关键是,王朗竟然也傻乎乎的跟着诸葛亮思路走,也按照诸葛亮的思路去思考,结果发现似乎诸葛亮说的是那么回事,活活把自己气死,真的是绝!
王朗要是活到了现在,见识过网络上的辩论,肯定会学到绝招,不会这么轻易的就钻牛角尖了。
二、王朗科班出身,没见过野路子
王朗最开始是会稽太守,还曾和太史慈大战数回合,非常有能力,之后加入曹营后,一路高升,可以说,在普通人眼中,王朗就是高高在上的大官。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出身地位,限制了王朗的视野。王朗周边都是些大臣、贤士,每次讨论辩驳的都是些高雅的问题,而且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一般是不会说脏话的,这就要命了,长期这样下去,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辩论就是这么遣词造句的,大家得好好的讲道理。
实战中,谁会给你这么遵守规矩哦,都是怎么骂的爽怎么来,只要能成功的激怒你,对手就赢了,别人才不会跟你遵守规矩呢。这其实也就是实战中的野路子,往往这种野路子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王朗身份太高,没见识过村妇吵架,如果他多看几次,应该就能学会其中的技巧了,在面对诸葛亮的这种打法时,也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了。
事实上,面对诸葛亮的这种打法,王朗其实是有很多种方法回怼过去的。一种是不和诸葛亮纠缠道德问题,继续说自己的优势,另一种是回怼诸葛亮的道德问题,大家一起嗨嘛,了,其中必须加入一些脏话,这样才能起到带动气氛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比一下阿斗和曹叡,击破诸葛亮汉贼不两立的说法,看看谁像贼?凡此种种,要回骂过去,办法不要太多哦?
总而言之,王朗就是因为他的出身、地位,限制了自己的视野,没见过那些野路子,只要不跟着诸葛亮的思路走,王朗就永远不会败!
三、王朗脸皮太薄、心理素质差
辩论、吵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面不红耳不赤,任你怎么说,怎么骂,我一点都不生气,给你回怼过去就行!这是辩论和吵架中必须要有的心理素质,否则就不要轻易开口。了,这一点说的容易,做起来可谓是非常的难,王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一个大好的活人,怎么能够被骂死呢?说到底,王朗的心理素质还是太差,脸皮不够厚啊!
在这种对战中,一旦你脸红气喘,那就相当于给了对方一针兴奋剂,别人会认为这是你认输怯场了。所以心态一定要好,镇定一点,做到脸不红气不喘,那对方就会被你的气场压住。要是实在脸皮薄,那就干脆学邢道荣,把诸葛亮回怼一阵后,直接冲杀过去,说不定还能生擒诸葛亮,嘿嘿,这就好玩了!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还会输?其实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王朗的骂人水平确实不如诸葛亮,二是王朗由于地位原因,没见过丰富的“辩论”模式,三是王朗脸皮太薄,骂都能骂死,太窝囊了。
来都来了,点个赞再走呗!本文由超级七品小芝麻官原创,欢迎交流!
三国演义中,有一场经典的辩论,让人看起来心旷神怡,这就是诸葛亮与王朗之辩。在后世,甚至有很多人将这一经典画面做成视频,流传网络,令人拍案叫绝。,当我们仔细分析诸葛亮和王朗之间的这段辩论,我们会发现其实王朗说的话其实句句精辟字字在理,那么为何他还是辩论输了,被诸葛亮气得跌落马下?
经典对骂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和王朗的这段对骂,看看他们具体说了些什么。
当时诸葛亮已经攻下了陇右诸郡,声势大振,准备尽提汉中之军,兵出祁山。曹魏皇帝听说后,派曹真和王朗率军出征,而在大军交战之前,王朗决定先和诸葛亮来一番对话,希望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降诸葛亮。两人对阵,王朗先是问诸葛亮,为何兴无名之师,攻打魏国?结果诸葛亮直接说兴兵讨贼。
原文孔明于车上拱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朗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这是比较文明的开头,大家还是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以后王朗又说到东汉灭亡的原因,是因为桓灵二帝失德,使得朝政污浊,宦官当道,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连续数代的混乱,汉室已然失了天命。而后董卓入洛阳,诸侯起兵讨伐,进一步使得天下大乱。而就在这种危局之下,是曹操起义兵,剿灭盗贼,安抚百姓,击败各路叛乱诸侯,最终扫清六合席卷八荒。
汉室天数有变,神器更易,最终归于有德之人,而曹氏正是这有德之人。曹氏成就帝业乃是天命所归!你诸葛亮不是自比管仲乐毅吗,为何不直接弃暗投明,反而要行逆乱之事?
要说王朗说的这番话还是比较在理的,包括我们现在看来,也会认同他,因为东汉末年确实天下大乱,皇帝不管事,百姓过得很困难,是曹操一统了中原,给大家带来了和平,他确实有资格称帝。
那么王朗说的这么有理,为何还被诸葛亮气得吐血呢?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是怎么辩驳王朗这番话的。诸葛亮说,汉室之所以亡,是因为桓灵二帝失德,使得宦官当道,天下大乱。这一点上,诸葛亮还是同意王朗的,接下来他并没有说着王朗的意思说下去,而是另辟蹊径。他说东汉天下大乱,并不仅是因为宦官当道,更大的原因则是那些朝臣在其位不谋其政。
原文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诸葛亮这一番话也是极有道理的,接着他开始转向攻击王朗,说得王朗哑口无言。他说王朗也是这些无德官员之一,原本是举孝廉为官,不思匡扶社稷,重扶汉家天下,反而帮助曹氏篡权夺位,罪恶深重,怎么好意思来劝降我?我是大汉丞相,兴义兵讨贼,你却帮助贼子对抗我这正义之师,以后你在九泉之下,怎么有颜面面对汉室的二十四位先帝?
诸葛亮的这一番话,直接戳到了王朗的痛点,将王朗气得跌落马下。综合两人的对骂来看,其实王朗输阵有三个原因。
一、诸葛亮辩论技巧高超
我们可以看到,王朗的观点其实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十分在理,很难找出问题来反驳他,从这里可以看到,王朗还是有真材实料的。不过诸葛亮并没有顺着王朗的话来反驳,反而是另辟蹊径,你说天下大乱最主要的原因是桓灵二帝失德,汉室天命已失,我却说这是次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当朝官员多奸佞,不思匡扶社稷,反而另寻主人,篡夺天下。之后再把王朗也划入这类官员之中,将王朗的身份转化为奸佞贼子,然后再上升到道德层面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最终成功激怒王朗,使得王朗失去了理智。
二、王朗骄傲轻敌
从一开始,王朗就轻视了诸葛亮,在上阵之前,他就梦想着一席话说得诸葛亮哑口无言,全然没有想过诸葛亮有多么难缠。所以他做的预案比较少,没有设想过该如何反驳诸葛亮。
三、王朗情绪控制能力太低
王朗原本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只要坚持这个说法,不会这么轻易落败。在面对诸葛亮的观点时,他也可以学习诸葛亮的做法,转换角度辩论。,他却被诸葛亮轻易激怒,失了方寸。
其实在辩论对骂之中,切忌动怒,要想方设法化愤怒为力量,激怒敌人,把敌人激怒了,出了昏招,自己才有机会。在这一方面,只能说王朗的情绪控制能力太低,如果他不动怒,平静下来,应该还是能找出问题和诸葛亮继续对骂的。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最终却还是输了,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诸葛亮确实很强,两个则是王朗自身的问题了。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
王朗所言不无道理,但在诸葛亮这个心理学高手面前,没有讨得半点便宜,诸葛亮在与王朗的对吗过程中三段话都字字诛心
第一段诛心之言你世居东海之滨, 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 不容!
第二段诛心之言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 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 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第三段诛心之言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 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76岁的王朗一向以大儒自居,把名节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老儒生,听了如此诛心之语,不死才怪,别说一个76岁的老儒生,就算是反复无常、身经百战的吴三桂,面对南明永历帝的诛心三问,都要面如死灰、汗流浃背
永历帝得知面前此人就是吴三桂,就连发三问“汝非汉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为汉奸叛国负君若此?汝自问汝之良心安在?”吴三桂听了这诛心的三问,“缄口伏地若死人,左右扶之出,则色如死灰,汗浃背,”
所以说吵架最怕诛心之言
奇闻怪事
-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是谁
- 紫禁城闹鬼是真的吗 紫禁城闹鬼是怎么回事
- 80年黄河透明棺材事件 80年代黄河透明棺材始末
- 51区外星人录像是真的吗 51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 姜潮麦迪娜恋爱过程 姜潮麦迪娜怎么认识的
- 根达亚文明大概离现在多久 根达亚文明距今多少
- 赤塔事件真的还是假的 赤塔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的
- 邓超出轨安以轩:邓超出轨安以轩是不是真的
-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方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
- 湘西鬼结婚事件:湘西鬼结婚事件真假
-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绝密档案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
- 李维嘉的父亲是谁 李维嘉父母是哪里人
- 朱秀华事件是不是真的 朱秀华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 太湖冤魂:太湖冤魂事件真假
-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