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雍正帝登位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正在前_怪人怪事

为雍正帝登位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正在前

怪人怪事 2023-05-04 14:31www.bnfh.cn怪人怪事

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在后期背叛了他?

雍正能顺利继位,他的舅舅隆科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于畅春园,而在康熙死后,让几乎所有人意外的是,继承皇位的居然是老四胤禛。

要知道,老四胤禛在之前不显山不露水,且时常以“天下第一闲人”自居,谁又能想到,这么一个看似对皇位不感兴趣的人,却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雍正韬光养晦的高明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当时有一个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正是这个人,保证了雍正能顺利继承皇位。

这个人是谁呢?没错,正是时任九门提督,还是雍正舅舅的隆科多。

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不同的是,历史上的隆科多,并非是佟国维的侄子,而是佟国维的亲儿子。

,隆科多的亲姐姐,正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从这个关系来算,他是康熙皇帝的小舅子。

并且,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在最初品级较低,所以按照清宫规矩,像她这种妃子是不能抚育自己儿子的,这么一来,年幼的雍正,就被送到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处抚养。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便是雍正的养母,而按照这个关系,雍正确实得叫隆科多一声舅舅。

正是因为隆科多是康熙小舅子的这个身份,在康熙还活着的时候,隆科多当时称得上是是备受重用。

比如,他曾被授予一等侍卫,令兼任正蓝旗蒙古副都统等职务。

并且,在康熙四十四年时,他因属下违法,被牵连降罪,职位也被选削去,但不久之后,康熙对其启用,甚至直接将其提拔为掌握京师警卫武力的步军统领。

这个步军统领一职,就是我们常说的九门提督。

,当时的康熙还多次亲自教导隆科多,叮嘱他不要拉帮结派,更不要卷入派系斗争,要做一个中立之人。

对此,隆科多深以为然,而正是这一点,让他得以在关头,站到了雍正这一边。

我们都知道,在康熙晚年之际,由于太子胤礽的两次被废,导致“九子夺嫡”愈发激烈,而几个有心争夺嫡位的皇子,也结成了数个派别,明里暗里的大打出手。

,当时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各自根据各自的眼光,开始把宝押在了自己看重的皇子身上,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从龙之臣。

比如隆科多的家族佟佳氏,其父亲佟国维,以及其他几个佟佳氏家族成员,均十分看好皇八子胤禩,,就全力以赴去帮助胤禩承继大位。

甚至像佟国维,还曾用“号召联名”的方式,共同保举胤禩当太子。

但在此期间的隆科多,始终秉承着不结党、保持中立的态度,他并没有像父亲佟国维那样去保举胤禩,反而摆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依然我行我素。

但这种我行我素,并不代表着他真的就没有帮助任何一个皇子,从事后的结果来看,他和皇四子胤禛,早就在暗中有了联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去看一段记载。

根据《清圣祖实录》中的记载,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已经油尽灯枯,并在当时召集几个皇子来到畅春园,不过皇四子胤禛并没来。

此时的胤禛,正奉了康熙之命在天坛祭天,而在当晚,康熙病逝,但直到第二天,雍正才出现在畅春园内。

更重要的是,从康熙去世的那一刻起,一直到雍正正式登基,中间长达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整个京城都处于戒严封闭状态。

谁下令封闭的?自然是掌握京师警卫武力的隆科多。

而在这种京师封闭的情况下,雍正在前往畅春园之前,有没有和隆科多见面,两人如果见面又说了些什么,做了什么布置,已经不得而知。

但唯一能确定的是,正是靠着隆科多掌握了京师武装力量,才给了雍正最大的依仗,而这就是雍正登基的关键。

并且,在康熙病逝之前,还特意安排隆科多作为顾命大臣,也就是说,他是唯一一个在康熙死后,知道皇位是如何安排的人。

这样一个即知道康熙关于皇位安排,也掌握着京师最大武装力量的人,不管当时他帮谁,都会让谁成为新的皇帝。

而从结果来看,他是帮助了雍正。

也就是说,不管雍正是“遵诏继位”,还是“矫诏继位”,或者是其他什么,但有了隆科多的帮助,一切都不是问题。

所以,其他皇子即便再不满,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雍正继位。

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隆科多为何会选择雍正,而不是选择其他皇子呢?换句话说,他为何要帮助雍正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也不算太复杂。

,前文也讲过,雍正打小就被送到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当时还是皇贵妃)处抚养,而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则是隆科多的亲姐姐,就是因为这层关系,雍正叫隆科多舅舅叫的理所。

从感情上来讲,隆科多对雍正自然是最亲的。

不仅如此,在康熙晚年,曾经将雍正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也带至宫中养育,而康熙是皇帝,又是一个男的,自然是不可能照顾乾隆生活起居的。

当时负责照顾乾隆的,恰好是隆科多的另一个姐姐,也就是后来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这么一来,佟佳氏家族对于雍正父子两代人都有养育之恩,而按照这层关系,隆科多从内心上更亲近雍正一些。

这种感情仅仅是,不能完全作为隆科多帮助雍正的理由。

更主要的理由是,当时的隆科多,看的比较长远。

九子夺嫡斗争展开后,各个皇子也都形成了自己的帮派,比如当时呼声最高的八爷党,也就是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党派。

这个八爷党,当时围绕在一起的官员众多,佟佳氏家族的人更是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隆科多也加入八爷党,实际上意义并不大,为什么呢?假设将来是胤禩登基,本身其就有了佟佳氏家族的支持,隆科多就像是年三十打兔子,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的意味。

换句话说,就是隆科多就算是加入八爷党,也不会成为至关重要的人物,毕竟前面有他的父亲等人。

但如果他加入皇四子胤禛的四爷党,那就不一样了。

雍正在皇子期间,一直秉承“低调发育”的宗旨,为了给父亲留下好印象,对外是从来不拉帮结派的。

这么一来,他的整体力量就十分薄弱。

而隆科多如果加入,那对于雍正来说自然是如虎添翼,而对于隆科多来说,以他的身份去帮助雍正,如果未来雍正登基的话,那么必然利益会最大化。

所以,隆科多才会选择雍正,而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宝押对了。

到了雍正登基之后,对待隆科多的态度,那可真是好到了没边,不仅当众称呼隆科多为“舅舅”,不称呼其名,毫不避讳的夸奖隆科多,说他是忠臣、良臣,是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

单是这个称呼和赞誉,就足以说明,隆科多在雍正登基这件事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然雍正也不会这种态度。

不仅如此,隆科多在爵位上,以及在职务上,更是火线提拔,除承袭其父佟国维的一等公之外,又被封为太保,另任总理事务大臣等职。

此时的隆科多,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仅次于有“常务副皇帝”之称的怡亲王胤祥。

,隆科多还负责为朝廷铨选官吏,而雍正信任他到什么程度呢?到了他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官员的地步。

当时都说,隆科多有掌管官员前途的大权,而他选拔官员,就叫做“佟选”。

但正是在隆科多人生达到巅峰的时候,其末路也随之而来,仅仅三年后,隆科多就被雍正降职,五年后,隆科多被圈禁,最终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禁所之内。

为什么深受雍正信任的隆科多,会落了一个如此凄惨的结局呢?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因素,还是出在了隆科多自己的身上。

第一,他结党营私,妄图专擅朝政。

隆科多的“佟选”,实际上是源自于雍正对其的信任,这就好当时年羹尧的“年选”一样,都是雍正在高度信任他们的情况下,授予他们的权力。

但隆科多仗着这个权力,却在大张旗鼓的培植党羽,在朝堂上安插自己人,试图通过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来把持朝政。

若是放在其他软弱点的皇帝身上,可能也不会在意,但雍正怎么可能忍得了?

第二,就是贪婪成性,大肆搜罗财富。

不仅是隆科多自己大肆收受贿赂,包括他的家人,同样也是如此,仗着隆科多如日中天,公开向其他官员索贿。

这其中,有隆科多的妻妾,还有他的儿子,更夸张的是,他家中一个叫做牛伦的家奴,居然也敢公然向朝廷命官索取好处。

而这些人敢这么做,不就是仗着隆科多在背后撑腰吗?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隆科多目无君主。

如果仅仅是培植党羽,以及索取贿赂,雍正也许会敲打隆科多,但不至于把他往死里整,所以这两个因素,只能算是表面原因。

真正让雍正恼火的,是隆科多目无君主。

雍正登基后,隆科多地位日益显贵,加上雍正对他态度极其不一般,所以,这就让隆科多开始飘飘然。

他逢人就强调自己对于雍正能登基的重要性,话里话外的意思就透露出,若不是自己,那雍正就大概率不会登基。

所以,隆科多就在外人面前,自比自己是白帝城被托孤的诸葛亮,意思还是在强调自己对于雍正登基起到的关键作用。

这些话,换做任何一个皇帝听了都不舒服,何况脾气本身就不好的雍正?

,隆科多这么说,似乎就坐实了雍正登基是采取了“非法”手段,本身当时民间就流传有雍正登基有问题的说法,已经让雍正极为恼火了。

而隆科多这么一说,肯定让雍正更为恼火

所以,最终忍无可忍的雍正皇帝,就开始了有计划的对隆科多下手,而他的动作,其实在雍正二年时,就已经开始。

雍正二年,雍正皇帝曾暗示隆科多主动辞去九门提督一职,但隆科多似乎没听懂,或者是故意装傻,反正一直没有主动请辞。

看到隆科多不识时务,雍正干脆直接出手了,最终在雍正三年年初,隆科多的九门提督一职被撤。

撤掉之后,雍正又侧面敲打了隆科多,他以隆科多之子玉柱品行不端为由,将玉柱的官职全部夺回,贬为庶民,交隆科多看管。

与此,雍正还当着大臣的面,说隆科多“有些事欺隐朕”,借助这个机会,顺势又收回了之前赐给隆科多的四团龙补服和双眼花翎、黄带、紫马等物。

紧接着,雍正觉得还不够,又收回了隆科多的太保以及一等阿达哈哈番的世职。

到了雍正三年,隆科多的家奴牛仑被人告发索取贿赂,雍正大怒,先是下诏令斩杀牛沦,又撤掉了隆科多的尚书之职。

此时已是雍正四年。

接连的被撤职,让隆科多也是心惊胆战,他以为自己被撤掉几乎所有职务后,应该能平安落地了,但雍正却并不准备让他安稳度过后半生。

雍正五年初,隆科多受命前往边境与沙俄谈判,而在谈判即将成功之际,京城突然下达诏令,隆科多也被缉拿,最终带回京城。

正是因为隆科多突然倒台,导致后续的谈判官员根本不熟悉情况,这就让沙俄得到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最终在谈判桌上占尽了便宜。

贝加尔湖附近的疆域,就是在这个时候丢的。

而被带回京城后,雍正为隆科多定下了四十一条大罪,这其中包括有结党营私、私藏玉牒等等,而这些大罪,宣告了隆科多的命运。

最终,隆科多被圈禁在畅春园附近,直至病死。

实际上,用着呢个所定的四十一条大罪,其中有很多都是那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罪名,没办法,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之所以雍正会这么对待隆科多,除了隆科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雍正想借此机会立威,毕竟到了雍正五年时,雍正已经坐稳了皇位,而坐稳之后,自然要对对他不利的人下手了。

而隆科多,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他必须得被办。

这么说的话,曾经为雍正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虽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受贿之类,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背叛雍正,真正造成他被圈禁至死的原因,就是因为雍正想让他永远闭嘴而已。




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弥留之际,隆科多被康熙召到御前,接受顾命。因为拥戴新君雍正有功,隆科在雍正朝一度位极人臣。,五年后,他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发,落得个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而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女人!

隆科多,出身于“满洲八大姓氏”之首的佟佳氏一族,满洲镶黄旗人,是满洲八大旗排名第二高贵的旗色,仅次于正黄旗。

他的家族背景更牛,他的父亲是一等公佟国维,他的姑姑嫁给了顺治,生下了康熙,被封为孝康章皇后;他的姐姐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雍正从小就在佟佳氏膝下长大。也就是说顺治是他的姑父,康熙是他的表哥兼姐夫,雍正是他的外甥。

有这样的出身和背景,想要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也很难。

康熙时期,他就受到了康熙帝的重用,于康熙二十七年被封为一等侍卫,后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后来又官至步军统领、九门提督。九门提督控制着京城九门,掌握着京城内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事力量,毫不夸张地说,皇城上下、皇宫内外的安危全部系于隆科多一人之手,可见康熙对他的重视。

也正因为如此,在九子夺嫡中,隆科多是致胜的一个极为关键环节,他也就成了众皇子争相拉拢的对象。

但幸好他吸取自己老爹佟国维的教训(站队八阿哥允禩被康熙撵回老家休养),知道只有康熙认定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所以在不知道下一任储君是谁时,他谁都不站位,只忠于康熙。

因为他的中立,康熙才会在临终前,让他到御前接受顾命,成为宣读传位诏书的人。

康熙死后,为确保雍正能够顺利登基,隆科多出力颇多,雍正对他非常感激,不仅在公开场合称他为“舅舅隆科多”,还说他是“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继位之初,凡是朝廷事务,雍正都会同他商量。

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样的荣宠只持续了三年就开始急转直下,他先是被撤掉了步军统领的职务,次子玉柱因为品行恶劣被夺职罢官。

到了雍正五年,雍正就开始清算他,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被清算时,最先站出来告发他的是自己的嫡长子岳兴阿。最终隆科多被雍正以“四十一条大罪”抄家并永久圈禁,一年后死于禁所。

他究竟是做了什么背叛雍正的事,才会被雍正清算,而且儿子不仅不救他,还要对他落井下石呢?

这一切都要从隆科多的败家媳妇李四儿说起。

李四儿不是隆科多的正妻,而是一个小妾。隆科多的正妻是赫舍里氏,原本夫妻俩感情不错,婚后生下了儿子岳兴阿。

有一次,隆科多去岳父家做客,他的小妾李四儿来奉茶。

隆科多抬头一看,内心小鹿乱撞,这女人绝绝子啊!那脸蛋,那身材......无可挑剔,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回到家后,他就开始朝思暮想,夜不能寐好几宿。

终于忍不住了,他就去找岳父摊牌“爹啊,我看上了你的小老婆四儿,得不到他我茶不思饭不想,你能如我所愿吗?”

是个男人听到这话,都会气炸了吧!隆科多的岳父也是一样的,可是当时的隆科多已经是步军统统、九门提督,即使自己是他岳父,又能怎样呢?

就这样,老婆的“小妈”成了自己的“小老婆”。

隆科多没想到,这个女人日后会成为自己家里的定时炸弹。

古代三妻四妾原本也正常,隆科多的正妻也不是个不讲理的人,不让隆科多娶小老婆,可是她怎么也无法接受丈夫的小老婆,曾经是自己的“小妈”。

为了打压小妾的威风,赫舍里氏对李四儿百般排挤。

照理,做小妾的,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但偏偏这李四儿就不是省油的灯,仗着隆科多的宠爱,压根不把正妻放在眼里,甚至对她颐指气使。

而隆科多不仅没有让小妾和正妻处好关系,反而处处偏袒小妾,完全不顾正妻的感受,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猪蹄子。

这还不算,隆科多对李四儿的宠溺完全违背了礼法。

康熙五十八年,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去世,由于佟国维是康熙的二舅兼岳父,所以“祭葬如例”,按照惯例,必须由隆科多的正妻赫舍里氏,去迎送皇帝派去处理丧事的内务府官员。

结果却是李四儿去迎送,等于直接将正妻“命妇”的地位都抢了。要知道“命妇”是官员的母亲、正妻才有资格受封的。

隆科多的母亲见到这个情景,十分悲愤,一个小妾名不正言不顺的,竟然成了丧礼的主事人,可老太太又无可奈何,第二年就“饮恨而没”了。

不久之后,李四儿生下了隆科多的第二个儿子,取名玉柱。有了儿子之后的李四儿,更加恃宠而骄,甚至有了非分之想,一心想要将自己的儿子扶为嫡子。

因为隆科多家是有爵位的,但清朝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爵位,隆科多就算再宠爱李四儿也没办法给他。

李四儿就想把赫舍里氏除掉,便残忍地将她做成了“人彘”。这么残忍的事,历史上也只有像吕后、武则天这样的“毒妇”做得出来,而且人家也是正妻对小妾的手段,可隆科多家却是反过来。

只可惜,虽然正妻被小妾弄死了,隆科多也不敢将李四儿扶为正室,他还是得考虑外面的人会怎么说。

李四儿见状后,就胆大包天,直接去找雍正为自己的儿子索要官职。由于当时隆科多圣眷正隆,玉柱,一个纨绔子弟,就由一等侍卫升为銮仪使,这可是正二品的官职!

也正因为如此,隆科多的嫡长子岳兴阿才会对这个家产生深深的恨意,父子关系也水深火热,最终反目成仇。

李四儿接连气死自己的老母,害死自己的正妻,并没有让隆科多对她的宠爱减少,反而变本加厉。

她不仅在家中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在外面也毫不收敛,无形中也让隆科多得罪了很多人。

一次,隆科多叫李四儿和京城的贵妇们一起去宫里觐见皇后。一般来讲,大家都是贵妇,没有谁比谁高贵,即使真的有高低之分,那也得低调一点,毕竟要去见的是皇后,总得恭恭敬敬。

而这个李四儿,却一副飞扬跋扈、高高在上的样子,呵斥所有人闪开,说“我要先过”,这种态度,是会让同行的贵妇们非常不爽。

如果只是私下人品不行,对隆科多的影响也不致命。偏偏这李四儿,对隆科多的公事也参与颇多,甚至犯了政治错误!

隆科多位高权重,免不了会有人想要贿赂他,来求取功名利禄。隆科多不敢正大光明收礼,但李四儿敢啊!

当时几乎所有官场的人都知道,要走隆科多的门路,直接给李四儿送银子就行了。李四儿收了钱,隆科多就会去办事,也就是收受贿赂来干预选拔官员,官场上的人称之为“佟选”。

据不完全统计,李四儿收受的贿赂达44万3000两白银,当时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100-200元,44万多两白银折合成现在的钱大概4400万~8800万。

官场腐败在每个朝代都有,只要不是太过火,皇帝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是牵扯到政治斗争,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这个李四儿可以说是胸大无脑,居然愚蠢到邀请九王爷允禟身边的太监来家中唱戏。

要知道这允禟可是当年九子夺嫡的主角之一,和八爷允禩一个阵营,那可是雍正的死对头啊。你一个雍正阵营的家属,居然和雍正政敌的手下拉扯不清,简直是愚蠢至极!

果不其然,雍正很快就找上隆科多,但一开始雍正还只是撤了他步军统领的职务,夺去他儿子玉柱的官职让他回家好好管束,并口头警告了一番

当年朕刚登基,你和年羹尧都被朕当成心腹,朕对你们丝毫不加猜疑和防范。谁知道你们仗着朕对你们的信任,竟然有二心,招权纳贿,擅自作威作福,辜负朕的一片心意。以前明珠、索额图勾结营私,圣祖解除他们的重要职位。如果你和年羹尧还不知所谓,不痛改前非,就是自取灭亡!

隆科多倒是想要收敛一点,奈何李四儿却收不住手,而且上梁不正下梁歪,连隆科多家的家仆都会收受贿赂。

终于东窗事发!

雍正四年,隆科多的家仆牛伦仗权收受贿赂,事情败露被抓,审讯时为了自保,把隆科多收受年羹尧、总督赵世显等人的贿赂抖了出来,这个贿赂可是和一般的贿赂不同。要知道,年羹尧和隆科多,一个居于外拥有兵权,一个居于内拥有实权,两人勾结,那会是什么后果?

雍正五年,隆科多被派往沙俄谈判边境问题,由于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被雍正抓到罪证并立即遣送回京逮捕、抄家。

而他的嫡长子岳兴阿在知道父亲如果倒台,自己一定会受牵连,却还是首当其冲告发自己的父亲,控诉他的种种罪行,可见岳兴阿是有多么憎恨自己的父亲。

很快,隆科多就被雍正安了“四十一条大罪”,囚禁在畅春园附近外围的一个屋子里。他的长子岳兴阿被撤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李四儿则被打入辛者库做奴役。

曾经盛极一时,灿烂辉煌的佟氏家族,就这样葬送在隆科多的手上,更准确地说是葬送在李四儿的手上。

要完全怪到李四儿身上,也有点不公道,作为一个官场老手来讲,隆科多不会不知道李四儿的行为早晚会将自己害死,却还是放纵李四儿这么做,与其说放纵不如说是授权。

在雍正给他定的“四十一项大罪”中,最主要的有三项

一是通过办“佟选”,大肆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大权。

二是大肆收受贿赂,一而再地挑战雍正的底线。

三是居功自傲,多次炫耀自己的拥立之功,强调是因为自己起到关键作用,雍正才能顺利坐上皇位,等同挑战雍正继位的“合法性”。

这些对于雍正来讲,等同于背叛!

照理说,隆科多官职已经做到头,有权有势,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雍正推行新政,伤害到了以隆科多为代表的旗人贵族利益

在康熙晚年,朝政的局面十分复杂,当时瓜分政权的参与者,主要有这么几股大的势力

以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允禩为代表的皇子们;以魏东亭、隆科多为代表的功臣勋旧;以佟国维、马齐为代表的八旗贵胄;以张廷玉为代表的汉人重臣。

这些不同阵营的势力之间,盘根交错,稍微动到某一群体的既得利益,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康熙只要想做一些调整,就会横生枝节遭遇集团性的阻力,比如追比国库欠款、清理刑部冤狱等。

康熙是一个“仁君”,无法强硬地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采取和稀泥的方式来维持朝廷的安稳。

所以康熙很聪明,他选择了雍正这样一个铁面无情,手段强硬的继位人。

雍正一上位,就开始推行火耗归公(由中央统一耗损比例来收赋税,打击地方官吏任意摊派的行为)、旗人耕种、官绅一体纳粮等一系列新政措施,这些措施条条都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以隆科多为代表的旗人贵族的经济利益。

在政治上,雍正重用李卫、田文镜等汉臣,还积极通过科举渠道选拔王文昭、刘墨林等汉人来填充官场,这些政治举措,对昔日在朝廷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旗人贵族来讲,是一种权力的稀释。

隆科多这时可能有点后悔自己辅错了新君,竟然与八王爷允禩,以及其他旗主王爷等人勾结在一起,史称“八王议政”,试图谋划发动推翻雍正的政变。

只不过这时候,雍正还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来证明隆科多参与了“八王议政”,便没有处理他。

2、诺敏和年羹尧的死给隆科多带来巨大的打击,让他没有了安全感

让隆科多对雍正开始有二心的还有诺敏和年羹尧的死。

雍正继位之初,想要清查各省藩库亏空,隆科多第一时间表达了与雍正高度一致的政治立场,并推荐了“天下第一巡抚”诺敏来做这件事。

诺敏“第一巡抚”的名号根本就是徒有虚名,为了邀功竟然挪借山西晋商的银子来充当藩库存银。

因为诺敏的事,隆科多在雍正面前抬不起头来。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本隆科多以为雍正顶多就是撤掉诺敏的职,毕竟“天下第一巡抚”的称号是雍正御赐的,杀了他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但没想到,雍正真的打自己的脸,杀了诺敏!

这让隆科多不寒而栗,第一次发现雍正原来是如此的无情,为了达到目的,不管你是谁,都可以翻脸不认人,甚至可以不要自己的脸面。

而年羹尧的死,则让隆科多彻底失去了安全感。

当年雍正之所以能够压倒八阿哥允禩成功继位,在内靠隆科多、十三阿哥允祥控制京城内外兵权,在外则靠年羹尧遏制十四阿哥允禵在西北的十万精兵。

可是年羹尧的结局呢?一贬再贬,三尺白绫挂在了城门洞口。

这当中固然有年羹尧嚣张跋扈的因素,雍正对功臣狠心赐死的举动,对隆科多的触动是相当大的。

由于年羹尧是被大臣们弹劾而死的,隆科多吸取了年羹尧的教训,开始拉拢众臣,他忘了,结党营私是雍正最厌恶的。

很多人说雍正除掉年羹尧和隆科多,是因为这两人揪住了雍正继位时的“小辫子”,而雍正为了彻底掌握权力,才对他们下了毒手。

可是为何同样是功臣的十三阿哥、后来的怡亲王胤祥却没有遭到雍正的毒手呢?因为他一心做事,绝不拉拢任何人,也从来没有背叛过他的四哥。在雍正给他赏赐太多时,他坚决不受,雍正皇帝对允祥的评价是“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在我看来,隆科多这类人更多的是政治的投机者。投机者在做事之前,会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是否有利,他们考虑的并不是忠心。

隆科多的悲剧也警示我们投机可以赢得一时,却赢不了一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在此之前表现极为低调的雍正,“出人意料”的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

而雍正之所以能够在时刻力压其他皇子,实现“弯道超车”,有一个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雍正能够顺利继承皇位的“首功之臣”,这个人便是隆科多。

登基之后的雍正,也给了隆科多极尽的封赏与极高的殊荣,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面对雍正皇帝的厚爱和仰仗,隆科多也就此开始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以至于言语间还带有着对于雍正本人的不屑与轻视,而这也最终导致了他被雍正定下“四十一条大罪”,以圈禁至死的结局凄惨收场。



隆科多和雍正的政治交换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八爷胤禩一手策划了八王议政,请四位旗主王爷入宫,一起对雍正发起了一波总攻。

八爷先是利用弘时和弘昼二人,夺得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又拉拢了掌管九门的隆科多。

清朝皇宫的防线一共有三条,最外围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第二层就九门提督衙门,掌控整个皇宫进出口,最里面一层是禁军,负责贴身保护皇上。

禁军由领侍卫大臣掌管,隆科多此时也兼领侍卫大臣,禁军也控制在隆科多手中。领侍卫大臣一般由四到六个人共同担任,但就算隆科多不能统治禁军也无所谓了。

此时的八爷已经掌控了三道防线中的其中两道,而第三道防线禁军,仅仅只有不足两千人,在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九门提督衙门面前,这所谓的第三道防线和纸糊的没有任何区别。



八爷得知外围的两道防线被自己控制之后,认为已经有九成胜算,一成是天意。

可这一切根本就是雍正的计谋,只是为了除掉八爷党故意漏的破绽。

第一,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防务被八爷的人接管,主要原因是雍正的儿子,弘时和弘昼告诉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的守将,这一切都是雍正的意思。

弘时不必多说,已经完全倒向八爷党,但弘昼不是,弘昼是雍正阵营的铁杆,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在替八爷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防务回来的路上,弘昼提出了疑问。

大概意思是,雍正只是说整顿旗务,并没有要把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军权交给旗主王爷。

这是弘昼刚刚反应过来吗?不是,这其实是弘昼为了打消弘时的疑心,而故意装傻。弘昼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电视剧中,都是一个大智如愚的人。

也是他在八王议政时,通知的十三爷夺回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控制权,这绝对不是无心之举,而是雍正和弘昼商量好的。



目的就是让八爷党自以为胜券在握,放松警惕,漏出野心,然后一锅端。等到可以收网的时候,由弘昼出面,请十三爷收回兵权。

这一切都是雍正的计谋。固然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战斗力强大,但九门提督衙门也实在太过重要,一旦掌握在敌人手中,难免会出现孤注一掷,鱼死网破的情况,所以九门提督衙门,雍正也不可能让其落入八爷党手中。

既然这所谓的八王议政本身就是雍正的一个圈套,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雍正肯定会考虑清楚,换句话说,雍正有提前部署一切的能力和时间。

九门提督衙门这么重要的地方,必须牢牢控制在雍正手中,隆科多必然是雍正的人,隆科多的背叛是雍正授意的,道理和丰台大营一样,为了让谨慎的八爷放心,让他敢发动这次政治总攻。

为了彻底稳住隆科多,雍正还和隆科多做了政治交换,一如当年佟国维和康熙进行的政治交换,提前结束佟国维的政治生涯,换取隆科多的九门提督之位。



雍正和隆科多的交换也大致如此,隆科多的贪污和其子的种种行径,已经让雍正极为不满,雍正答应隆科多,此次事成,可以既往不咎,保存佟氏家族的荣耀。

所以一切都是雍正的计谋,这并非是猜测,事实上只有这样才解释的通,这次八王议政八爷为何一败涂地。

八爷为何会算漏十三爷?因为雍正提前放出了十三爷病重的消息,让八爷误以为十三爷已经不能够产生威胁,太平盛世,雍正如果不知道八爷要发动总攻,为何要散播十三爷病重的谣言呢?

那么隆科多既然和雍正达成了协议,为何还是被清算了呢?

墙头草隆科多

隆科多是一个标准的墙头草,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的当晚是一个绝对的大高朝,这一晚隆科多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有一幕,隆科多去取康熙的传位诏书,但却迟迟不归,是太远了吗?绝对不是。十三爷都从丰台大营回来了,难道城外会比皇宫内还远吗?

原因只有一个,隆科多想当墙头草,他掌管九门,他拥立谁,谁就可以成为新君,但能让新君坐稳龙椅的,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他在等,等确定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被八爷党还是四爷党掌控的消息。

哪边势大,他支持谁,自己的位置又如此重要,及时站位还能获得一个从龙之功。也是因为这件事,让雍正继位后对隆科多一直有些间隙。



这次八王议政,是隆科多老毛病又犯了吗?

不是,隆科多虽然是墙头草,但却是一颗聪明的墙头草,他心里很明白,皇城之中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到底是谁,就如同当初雍正继位前夕,隆科多等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被哪个阵营掌管的消息一样,隆科多清楚的知道,这外面的二营才是皇城谁属的真正决策力量。

雍正让隆科多假意投靠八爷党,他会猜不到这一切是雍正的局吗?当雍正找到他的那一刻,隆科多就全部明白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肯定完全在雍正的控制之下,自己这个九门提督不过是雍正抛给八爷党的诱饵,自己只是个演员罢了。

在八王议政中,隆科多绝对不会当墙头草,他心中有当墙头草的想法,但绝对不会傻到真的当墙头草。

在雍正要求隆科多调两棚御林军的时候,隆科多竟然直接拒绝,这不符合隆科多墙头草的一贯作风,直接拒接雍正就等于直接反叛雍正,隆科多绝对不会这么做,这也侧面说明了,隆科多的背叛是雍正授意的。

雍正之所以违背了和隆科多的政治交换,主要是隆科多犯了两个错误。



隆科多的两个错误

第一个原因,隆科多反对雍正的新政。

隆科多反正雍正新政并不是因为守旧,而是因为新政也触动了他的利益。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心里的想法付出实际行动。

隆科多一直打压奉雍正命令实行新政的田文镜,甚至在八爷反对新政的时候,隆科多也跟着反对。

新政是利国利民的事,反对新政就是反对朝廷,反对雍正。

而且隆科多的儿子也不省心,在青楼和别人争分吃醋,还在青楼和十三爷的人发生了争执,最要命的是,这两件事都被雍正知道了。

雍正会怎么想?怪不得反对新政,原来是怕你儿子逛青楼没钱了。

第二个原因,隆科多参与党政。

隆科多参与的并不是雍正党和八爷党之争,而是参与了弘时和弘历的太子之争。

隆科多倒戈八爷时候,只有一句话说的是真话,他说他支持的是三阿哥弘时。

剧中也有很多细节表明隆科多支持弘时,如果他没有提前和弘时打好招呼,倒戈八爷的时候,突然说支持弘时,八爷也不会相信。

隆科多为什么选择弘时

隆科多的政治手段,主要来自于佟国维,他信奉佟国维的“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冷灶热灶都要烧。



而且扶持弘时,对于隆科多来说,得益更多,,雍正认定的接班人是弘历,弘时属于冷灶,但弘时如果上位,隆科多就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然被弘时重重封赏。

而对于弘历来说,无论是谁支持他,都仅仅是锦上添花。可这锦上添花哪里比的上雪中送炭呢?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张廷玉,张廷玉妥妥的朝廷大佬,也是清朝两百多年中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只要张廷玉在一天,隆科多永远在其下。

而张廷玉和弘时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当年的科考泄题案。

科考泄题案,弘时是主谋,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不过是从犯,可最终雍正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让张廷璐背了黑锅,张廷璐被斩首。

而弘时的为人,绝对不会因为张廷璐替自己背黑锅而感激张家人,从张廷璐背黑锅后,弘时不求请,反而请求雍正将张廷璐斩首示众就能看出来。

如果弘时登基,张廷玉的下场绝对不会太好,隆科多便能一跃成为第一人。

只可惜隆科多想的是好的,但他学艺不精,没有把佟国维的那一套学会,只学了个皮毛。

佟国维的烧冷灶和热灶,是两个人分别去烧,不是一个人去烧两个灶。而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的前提是听当朝皇帝的话。



佟国维无论做什么,康熙的意思他都会尊从,而且康熙对于皇位也没有明确表示,可隆科多没有学到这一点,在雍正明确表示传位弘历之后,隆科多还自作聪明的去烧弘时的冷灶。

隆科多在雍正继位后,从来没有背叛雍正,在八王议政中的表现,不过是在雍正授意下的表演而已。

这是一场政治交换,用八爷党的溃败换取佟氏一族的荣耀。

因为隆科多没有理由造雍正的反,即使成功,也是八爷党主政,隆科多只会比现在差,绝对不会比现在好。

但隆科多反对新政,参与党政,动摇国本,取死有道。

雍正去大牢看隆科多,没有处死隆科多,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年羹尧只是跋扈,并没有造反,雍正直接处死了年羹尧。隆科多要是真的参与了谋朝篡位,岂能有不死的道理。



这一切都是二人提前商议好的,只不过雍正食言了。

大家好,我是阴谋论,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




历史上,隆科多没有背叛雍正,也没有投靠八爷党。所谓背叛,是《雍正王朝》的剧情。在剧中,隆科多是个机会主义分子,依靠佟国维的布局,坐上了九门提督的位置,掌握了京城的兵权。可想而知,隆科多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会下降到什么程度,之前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

从此以后,隆科多再也不好意思推荐谁了吧,人事任免权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隆科多的儿子也是个不争气的纨绔子弟,没事去逛青楼。青楼老板娘很势力,人家刘墨林已经为苏舜卿赎身,可她还将苏舜卿给抓回来。

刘墨林将事情告诉十三爷,十三爷看刘墨林也是性情中人,颇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于是,十三爷出面,帮刘墨林夺回苏舜卿。眼看雍正对自己的信任一点点丧失,隆科多心里也捉急啊。

雍正的“新政”推出后,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隆科多是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损。过惯了好日子的隆科多,怎么也不愿意过苦日子啊,当年去关外带兵都受不了。

如今雍正指望他“摊丁入亩”,佟氏家族的田地不少吧,突然要交那么多税,那不是虎口拨牙吗?八爷为了推动“八王议政”,也需要隆科多的鼎力支持。当九爷、十爷登门拜访,代表八爷抛出“倒卖田地”的橄榄枝,隆科多心动了,估计还有其他高官厚禄的承诺。

人的欲望都是无限的,当了六部堂官还想进上书房,进了上书房,进了上书房还想当首辅,隆科多肯定也不会满足当下。

隆科多目前的位置也是不稳的,雍正渐渐疏远自己,随时有可能栽跟头。更要命的是有一封康熙留下杀隆科多的奏折在张廷玉手里,张廷玉又是雍正的坚定支持者。隆科多知道许多雍正继位的内幕信息,雍正会不会以此清理自己都不得而知,这让他越来越没安全感。佟家的祖训就是不会一条道走到黑,隆科多感觉扶雍正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于是,隆科多准备更换跑道。

原创秋媚,已有版权保护!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