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并非司马迁
远古的中国夏商时期,便已制定了让人心悸的“五刑”,其中包括墨刑(刺脸)、劓刑(割鼻)、宫刑(阉割)、膑刑(去膝盖骨)以及大辟(斩首)。这其中,宫刑尤为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它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对士人尊严的极大侮辱,正如古人所言,“士可杀不可辱”。每当提及宫刑,不得不让人想起那位痛不欲生的太史公司马迁。当汉武帝对他施以宫刑时,其痛苦程度难以言表,简直如同生不如死。
但司马迁并非首位遭受这种屈辱的文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被载入了“汉书”,他就是那位与司马迁有着同样冤屈的巷伯。巷伯,并非人名,而是官名,如同安德海、李莲英那样的司礼大太监。而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巷伯,表字为孟子,他才是史上惨遭宫刑的第一位文人。
这位孟子并非继承孔圣人儒家学说的那位孟子,而是周幽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篇《巷伯》至今仍保存在《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中。诗中的一句“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明确标明了作者的名号。由此,这位史上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被永远载入了史册。
孟子无疑是一位文人,只有文人才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诗。他也在朝廷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可以从他遭受宫刑后,周幽王仍封他为掌管内宫的大太监这一事实得到确认。孟子到底遭受了怎样的谗言而惨遭宫刑,历史上的资料并未详细记载。
周幽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昏君,他的种种荒唐行为导致了国家的灭亡。为了宠幸娇妃褒姒,他甚至拿调动诸侯兵马来开玩笑,这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想象会有佞臣进献谗言陷害忠良。尹球、虢石父、祭公等三个著名的奸佞小人便是其中的代表。至于是谁向周幽王进了谗言陷害了孟子,现已无从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