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抱残守缺的主人公是谁?抱残守缺的典故
怪人怪事 2025-04-12 19:57www.bnfh.cn怪人怪事
抱残守缺的起源与内涵
在古老的文献《汉书》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词汇——“抱残守缺”。这个词语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刻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对待知识和学问的态度。
刘歆,这位西汉时期的学者,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他在年少时期就被汉成帝召用,因其深厚的诗书造诣和卓越的文章才华被拜为黄门郎。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学业,更在校勘和整理典籍的工作中,广泛研究各种学术,展现出卓越的学术才华。
在深入的工作中,刘歆发现了一本珍贵的古籍《春秋左氏传》。他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跟随研究《左传》的尹咸和丞相翟方进学习,通过刻苦钻研,精通了其中的义理。刘歆认识到这些古籍的价值,提议为它们设立学官,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
当汉哀帝听闻刘歆的建议,并试图让刘歆与五经博士讨论这些古书的义理时,诸博士却不同意为《左传》等建立学官。这让刘歆深感愤慨。他向管博士的太常发了一封公文,深刻指出了诸博士“抱残守缺”的原因。
这些博士因循守旧,没有真正的学问。他们害怕别人识破他们的私意,没有服从真理的公心。宁愿固守旧有的知识,而不愿探求新的学问。刘歆的言辞痛切,引起了博士们的怨恨,使他遭到了众儒的诽谤。最终,他不得不请求离开朝廷,以免遭受迫害。
抱残守缺这个词语,如今多用于比喻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人。它背后蕴含着一种对旧有知识和观念的固守,同时也揭示了探求新知的勇气和决心。刘歆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也让我们反思如何面对新的知识和观念。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刘歆一样,敢于探求新知,而不是满足于现状、抱残守缺呢?
上一篇:葛斯齐晒派出所报案照片:我不偏颇任何一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