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最早的烟墨踪迹
在湖北的云梦县睡虎地和江陵凤凰山,隐藏着一段古老的历史秘密。这里,我们发现了最早的烟墨。这些墨与《说文解字》中记载的制墨原料“烟墨”(即烟炱)相吻合,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文明的深厚底蕴。
那时的墨,并未被制成我们熟悉的墨锭形态,而是呈现为小小的圆块。使用者不能直接用手在砚台上研磨,而需要借助研石来协助。出土的秦、西汉时期的砚台旁边,往往伴有研石的存在,这正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汉时期,墨的形态发生了显著的改进。从圆块逐渐演化成了墨绽,这一变革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地用手直接研磨,从此研石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提及我国的徽墨,不得不提歙县、休宁等地。这里的“徽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卓越的品质,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徽墨中的漆烟、油烟、全烟、净烟、松烟等多种品种各具特色,其中漆烟和油烟更是独步天下,被誉为文房之宝。
当我们提起徽墨,便会想起那“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赞誉。这种赞誉背后,是无数制墨匠人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对工艺的执着追求。徽墨,不仅是书写的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我们应当珍视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