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一堂,共度良宵,这便是传统的守岁习俗。守岁,又称为“守岁火”、“照岁”,是中国部分地区的春节习俗之一。在除夕当晚,人们通宵守夜,象征着将一切邪瘟病疫都赶走,祈愿新的一年能够带来财富和更加充实的生活。
这一习俗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西晋时期。据《风土记》记载,除夕之夜,人们互相赠送礼物,称为“馈岁”;举杯共饮,辞别旧岁,称为“别岁”;长辈与晚辈聚在一起,祝福完备,共度此夜,便称之为“守岁”。守岁不仅是对光阴的珍视,更是对长辈的祈福。
年长者守岁,意在告别旧岁,珍惜时光,犹如逝水东流不复回。而年幼者守岁,更是为了祈求长辈的身体健康、平安吉祥。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守岁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虽然一家人通宵看春晚、出街游玩等现代活动已成为了新的守岁方式,但其核心意义依旧未变。
除夕守岁,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家人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灯火通明的房间,温馨的氛围,亲人的笑声,都成为了这个美好夜晚的见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守岁的传统习俗都将继续传承,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