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全的字典(古代文化常识之文史典籍+目录_怪人怪事

中国之最全的字典(古代文化常识之文史典籍+目录

怪人怪事 2025-01-05 12:56www.bnfh.cn怪人怪事

四书】是宋人从《礼记》中抽出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共同构成的儒家经典合集。自南宋淳熙年间朱熹编撰《四书章句集注》以来,“四书”之名便固定下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教材和科举考试的初级标准书籍。

五经】则是汉武帝时期开始称呼的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易》《春秋》。这些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不仅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还是统治阶级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再谈到六经】,它与“五经”相似,但多出一部《乐经》。也有观点认为,“六经”即“六艺”,如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至于十三经】,则是宋代将《孟子》提升为经书后,由汉唐时期的九经、十二经演变而来。这些儒家经典自汉代开始,就是学子们必须学习的内容。

三字经】、千字文】和千家诗】是旧时广泛使用的儿童启蒙教材。其中,三字经】以三言韵语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及名物常识、历史典故等;千字文】则通过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自然、社会、历史、、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千家诗】则多选七言诗,内容浅近易解,流传较广。

文选】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萧统编选,注重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而古文观止】则是清代康熙年间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收录的文章多为慷慨悲愤之作,每篇的评注也颇有见解。

在史学领域,二十四史】是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奉为“正史”。其中,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司马迁撰写,被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资治通鉴】则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一部大型编年体史书,取材广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典籍,无论是作为儿童启蒙教材还是历史、文学研究的资料,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太平广记】是北宋李防等奉敕编辑的一部著名类书,因其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而得名。全书共五百卷,另有目录十卷,按照题材性质分为九十二大类,一百五十余小类。该书收录的作品上溯先秦两汉,下至北宋初年,约七千则,保存了大量已失传的古小说资料。

关于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二是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三是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四是以作者的书斋命名,如《七录斋集》;五是以作者的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六是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七是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八是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

史书编写方式主要有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三种。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线索,如《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实,如《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如《宋史纪事本末》。

目录学是研究书目的编制、利用,使其在科学文化事业中发挥作用的学问。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重要性。反映我国古代著述的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方式。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则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类书是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辑录汇集资料以便寻检和引用。其体例有综合类和专科类两种。著名的类书有《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等。它们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了大量珍贵资料,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考典故成语之用,而且为研究者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

《太平御览》是宋初李防等人奉宋太宗之命辑录的一部类书,引书浩博,多整篇整段抄录,并注明出处。

《永乐大典》是明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广泛搜集当时能见到的图书七八千种,辑成数卷,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后改名今名。每部先列汇考,次列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等项,取材繁富,脉络清晰。

丛书是按一定的目的,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集群式图书。世界著名的古代大型综合性丛书是清代的《四库全书》,收编古籍达三千多种。丛书的作用不仅在于集中大量稀见难得的重要图书文献,对保存、流传、校勘古籍具有巨大意义,更在于给人们治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由纪昀、陆锡熊等四千余人编篡,清代乾隆年间开馆纂修完成。该书共收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为古代典籍的保存、研究和传世提供了巨大方便。四库丛刊】

这是一套由近代学者张元济主编的大型丛书,分为初编、续编、三编,共收录了五百零四种书籍。这套丛书涵盖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史著作、诸子百家的代表作以及历代著名学者的文集,内容极为丰富。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方式排列,对于研究和保存古代文献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部备要】

中华书局自1924年起开始辑印的这部丛书,前后共出五集,收录了三千三百三十六种书籍,共计一万一千三百零五卷。该书选书以研究古籍的常备、常见和带注的为主,有的还采用了清代学者整理过的本子。与《四库丛刊》相比,《四部备要》更加实用,两书可以互为补充。

尔雅】

这部我国最早的释问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开创了中国百科词典的先河。全书共有十九篇,包含了二千零九十一条条目和四千三百多个词汇的训释。研究者认为,此书是由西汉初年的学者们在编辑周秦至汉的书籍时逐渐增益而成。其丰富的词汇训释和释词方法、编辑体例对后世的语言学和训诂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义的字典。东汉学者许慎撰写,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将一万零五百十六个字归入五百四十部。每字先解释其意义,再分析其形体结构,并注明读音。

康熙字典】

这部字典由清代学者张五书、陈廷敬等编纂,是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书名的著作。全书共四十二卷,收录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字,是截至清代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字书。

辞源】

这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综合词典,突破了我国旧辞书的传统,吸收了现代辞书的优点。以语词为主,同时收录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视词源的追溯。共收录了九万八千九百九十条词目,是阅读古籍和文史研究的重要工具。

辞海】

这是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词典,由舒新城等人主编。在引证、释义、体例、收词等方面都极为严密。自出版以来,《辞海》不断增补修订,成为重要的参考工具。

中华大字典】

在《汉语大字典》出版之前,这是我国大陆上收字最多、规模最大的字典。全书按照部首分为二百十四部,既继承了《康熙字典》的字汇,又采录了近代的方言和翻译中的新字,其体例比《康熙字典》更为先进。

经传释词】

这是清代王引之著的古汉语虚词研究专著,共十卷。以经传为主,同时涉及子史,详细解释了周秦两汉古籍中的一百六十个文言虚词。

文言虚字】

这是吕叔湘著的文言虚词研究著作。选取了二十九个常见的文言虚词,通过广泛的例句和详细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一九四四年由开明书店出版。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