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城市常州(除了“世界新能源之都”,常_怪人怪事

中国之最城市常州(除了“世界新能源之都”,常

怪人怪事 2025-01-02 14:00www.bnfh.cn怪人怪事

刘奇洪笔触下的常州:全球城市的雄心与千年文化的底蕴

常州,这座在《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中崭露头角的专业性全球城市,以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为目标,正通过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的显著优势,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常州进一步明确其“世界新能源之都”的城市定位,向世界展示其雄心壮志。

在追逐“世界新能源之都”的荣光之余,我们不禁要思考:常州真正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她究竟缺少什么?

常州,一个硬核而低调的城市。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从春秋时期的延陵,到汉代的毗陵,再到现代的常州,这座城市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自晋代以来,常州在政治上的地位一直高于周边城市。她地处长江与太湖之间,扼守北方中央政权的要道,是运河城市的枢纽,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自运河贯通以来,常州便成为南北文化交融的中心,孕育了灿烂的齐梁文化。常州还是儒学大师、抗倭名将的摇篮,学术文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走进现代的常州,你会发现这座城市不仅有工业的繁荣,更有文化的繁荣。青果巷,这条依运河而建的古巷,汇聚了众多名人的故居,被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这里不仅有商人的足迹,更有文人墨客的雅韵。青果巷的老宅,大多曾是功成名就的文人雅士的故居,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清朝的鼎盛时期,常州府不仅名人辈出,而且在各领域自成一派,形成了独特的“常州学派”、“常州词派”、“阳湖文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这座城市的学术、艺术、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常州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她既有现代工业城市的繁荣,又有千年文化的底蕴。在这座城市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这里,你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感受到她的独特魅力和活力。自古以来,常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众多的学派、画派和医学流派。早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常州学派以汉今文经《春秋公羊传》为研究核心,这一学派在战争年代的冲击下,逐渐演变为对社会制度的有力批判,并启迪了后来的变法理论。同样,常州画派以恽寿平、唐宇光为代表,名扬海外,其无骨工笔花卉画作,既体现地域审美,又反映主流文化。孟河医派则以费、马、巢、丁四大中医世家为核心,名扬四海。这些成就彰显了常州在各个领域的不凡实力。

走进近代的常州,这座城市在语言文化领域也独领风骚。在汉字转型的关键时期,常州人凭借多种语言交汇的优势,率先使用26个字母作为拼音符号标注文字读音。这里的知识分子,无论政见如何、专业如何,似乎都天生具有语言学的天赋。这些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如段玉裁、吴稚晖、瞿秋白等,都与常州紧密相连。

常州,一座追求精神富有的城市,而非物质。它不仅有文化的硬核,更有一颗低调的心。

关于经济发展,常州在苏锡常都市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历史上受到苏州的遮蔽,但在不同的时期,常州都有其独特的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进入现代,虽然无锡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常州依靠自身的优势,也在努力崛起。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更是为常州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要看到常州与无锡的明显差异,以及在“苏南模式”下的独特地位。尽管如此,常州依然凭借其独特的资源和发展路径,赢得了全国的认可。

常州的教育事业也值得关注。虽然相较于苏州、无锡等城市,常州在教育资源的积累上稍显逊色,但在其他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例如,常州人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从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到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等,都体现了常州人的教育情怀和智慧。这些教育机构不仅为常州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也为全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常州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独特的成就和贡献。无论是文化、经济还是教育,常州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相信在未来,常州会继续发挥其优势,创造更多的辉煌。常州的发展历史丰富而生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江苏化工学院、常州电力机械厂机械职工大学等机构的成立与融入,常州逐渐崭露头角,发展为今日的常州大学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等学府的重要所在地。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也见证了常州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在江苏省率先进行的“地改市”大分家之后,常州成功保留了自身的经济与文化优势区域。

历史的长河中,常州也在不断探索与调整发展路径。面对苏州与无锡在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常州虽有所尝试但并未完全跟上步伐。面对压力与挑战,常州并未放弃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常州将目光转向新能源产业中的光伏产业,并坚定了科教创新的发展道路。位于常州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园成功转型为光伏产业园,并形成了由全球领先企业天合光伏公司引领的光伏产业链。常州也注重在新材料领域寻求突破,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领域,常州成功引进并培育了一批领军企业。如今,常州已是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常州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已有的产业优势,更是致力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虽然常州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明显的便是研发力量的不足,研发机构大多不在常州,这也影响了常州在申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时的竞争力。尽管如此,常州仍在不断努力,积极引进研发机构和创新资源。

回顾常州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也在不断演变。从运河时代到现代交通网络时代,常州的城市发展方向不断调整。近年来,随着“两湖创新区”的选定,常州的发展格局更是迎来了新的机遇。

展望未来,常州能否真正成为“世界新能源之都”,仍面临诸多考验和挑战。凭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扎实基础和不断努力的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常州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常州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充满挑战与机遇、探索与调整的历史,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关于建设“两湖”创新区的深度解读

建设“两湖”创新区的决策,可谓独具慧眼。它的主要依据在于几大优势:

“两湖”周边,特别是滆湖北侧,原为20世纪70年代的围垦湖泊形成的农场,拥有其产权,这里几乎没有建筑物的拆迁,开发费用相对较低,为创新区的建设提供了成本优势。

2013年中国第八届花博会的召开,使得滆湖北侧的土地性质转变为掌控的建设用地,为创新区的崛起提供了可能。

“两湖”区域正好位于常州市域中心,有利于金坛、溧阳的发展,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不言而喻。

“两湖”创新区也面临一些挑战与不足。其一,它偏离了常州主城区,与苏州的金鸡湖、无锡的太湖发展相比,其地理位置稍显边缘。把常州本地大学和引进的外来大学放在“两湖”创新区,其成功与否尚待观察。历史上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在江北的南京高新区的尝试,虽然建立了校区,但最终结果并未达到预期。其二,常州作为地级市,需要的是集中、集约的发展模式,而不是无重点的“摊大饼”式扩张。不同区域建立过多的火车站,可能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能产生集聚效应,有损城市的整体发展。对比深圳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集聚集约发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是关键。其三,常州主要人口分布于清常州府板块,加强原清常州府各县之间的联系是常州发展的重点。其四,常州作为运河城市,应继续发挥运河航运功能,加强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集装箱物流合作。

那么,在上海大都市圈中,常州应该发展什么呢?作为一个专业性全球城市,常州应在三个维度上发挥其独特作用:文化、制造、研发。

在文化方面,常州应深入挖掘古书、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存遗迹等文化资源,通过现代技术再现常州的历史名人、重大事件、主要建筑等,让常州文化走向世界。

制造业是常州的强项。为了产生国际影响力,常州不仅要大力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还要大力发展整车整机企业,通过协同创新、配套生产,使常州企业获得更全面的利润。

在研发领域,常州企业应积极对接产业型研究机构、产业链龙头企业,推进协同创新,积极解决产业中的共性问题,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作为“世界新能源之都”,常州不仅需要生产能力提升,更需要研发能力的提升。

(作者为河海大学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