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文物(中国珍贵文物之最(二))_怪人怪事

中国之最文物(中国珍贵文物之最(二))

怪人怪事 2024-12-29 15:59www.bnfh.cn怪人怪事

自2002年起,我国为更好地保护国家一级文物,避免重要文物流失海外,公布了禁止出国(境)展览的一级文物名单。目前,已公布三批次,共计195件珍贵文物。这些一级文物,堪称“国宝中的国宝”,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今天,我们将介绍其中的几件:

一、齐王墓青铜方镜

这件青铜方镜出土于西汉时期的山东淄博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重达数十公斤。其特色在于背部的龙纹图案,线条自然流畅,栩栩如生。镜子的长方形设计与背后的图案相得益彰,展现出匠人的独具匠心。现藏于淄博博物馆。

二、铸客大铜鼎

此鼎为战国时期的重要文物,也被称为楚大鼎或大铸客鼎。它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此鼎是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体积巨大,造型雄伟,展现出其主人拔山盖世的雄心壮志。鼎身上的花纹和铭文更是历史的见证。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馆。

三、朱然墓出土图漆盘与漆木屐

这两件文物均出土于三国时期的吴国朱然墓。漆盘绘制了贵族生活的场景,工艺高超,展现出三国时期吴地漆器彩绘的高超技艺。而漆木屐则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其设计精美,具有美感。这两件文物现收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四、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此漆屏出土自北魏时期的司马金龙墓。漆屏上的图案色彩丰富,人物描绘生动逼真,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漆屏上的题记和榜题也是珍贵的北魏墨迹。这件文物对了解和研究北魏时期的髹漆工艺、书法和绘画风格有着重要的价值,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五、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这幅壁画来自北齐时期的娄睿墓,疑似出自以善画鞍马人物而著称的北齐宫廷大画家杨子华之手。壁画描绘了墓主人生前出行和宴饮的奢侈生活以及升仙的景象。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艺术的瑰宝。它们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丰富。鞍马出行图壁画是北齐娄睿墓中的一部分,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以长卷式构图展现。壁画分为几段,每段前有二骑作为前导,后面跟随着八骑,描绘的是墓主人生前出行时的盛况。这幅壁画采用淡墨勾勒线条轮廓,再涂上鲜艳的颜色,包括红、黄、石绿、石青、褐色等,色彩鲜艳夺目,富丽堂皇。整幅画面层次分明,构图新颖,人物生动,生活气息浓厚,展现了画家技法的娴熟。它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是研究南北朝晚期封建意识形态的重要资料,现收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二十三,涅盘变相碑

该碑为武周时期遗物,出土于山西省临猗县大云寺。碑形为螭首龟趺,高302厘米,宽87厘米,厚25厘米。碑身正面浮雕佛祖涅盘时的情景,上部分雕有“纳棺”“临终遗戒”“荼毗”“送葬”四图,下部为难陀供养图。此碑表现的是佛祖涅盘前后的情景以及佛陀讲法度人的故事,构图紧凑,雕工细致,具有隋唐时期雕刻的圆润华丽之风。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涅盘变相成为佛教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尤其在隋唐时期。此碑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

二十四,常阳太尊石像

又称常阳天尊石像,是道教上仙太上老君的造像,出土于山西省运城盐湖区安邑镇道观。石像高1.5米,白石雕造,于唐开元七年(717年)雕成。天尊右手持扇,左手扶几,坐在长方石座上,形象饱满丰颐,神态庄严和穆。整体雕刻线条圆润流畅,衣纹清晰。此石像为研究道教、古代雕塑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现存于山西博物馆。

二十五,大玉戈

此玉戈为商代前期的文物,于1974年在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整体呈硕长形,青黄色玉质。玉在我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分为礼玉(包括瑞玉、祭玉)、装饰玉和葬玉三种类型。这件大玉戈属于礼玉之一,主要用于祭祀及作为仪仗之用。它是目前出土的最长的玉戈之一,被誉为“玉戈之王”。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二十六,曾侯乙编钟

这套编钟出土于战国早期的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全套编钟由多达65件青铜乐钟和钟架组成,结构复杂而精美壮观。乐钟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且铭文内容丰富重要为先秦乐律提供了宝贵资料此外编钟的音色优美宽广反映了战国青铜乐器的高峰成就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内供世人欣赏和研究

一、铜框架里嵌厚木板构成的外棺,历经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风霜,虽外表并不华丽,却蕴含着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在一侧下方巧妙开设的门洞,流传着一种猜想,或许是为了让主人的灵魂得以自由穿梭。这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物,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体量最重的漆器,对战国时期楚地文化风俗的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现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二、战国早期的曾侯乙青铜尊盘,在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敞口的喇叭状尊体,饰以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仿佛云朵叠置。尊颈部的蕉叶形蟠虺纹与颈顶的弧线相互辉映,和谐统一。而尊腹和高足上的细密蟠虺纹,更是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则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与尊口风格一致。整套器物精美绝伦,展现了先秦青铜器的极致精巧。尤其是器上的镂空装饰,透视出若干层次,充分展示了失蜡法铸造技术的卓越成就。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这件文物,为我们揭示了战国早期中国失蜡法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

三、彩漆凤鹿木雕座屏,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和丰富的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战国时期,这件座屏于湖北省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周身髹黑漆,并以朱红、灰绿、金、银等色漆彩绘。透雕和浮雕的动物图案构成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特别是双凤、双鹿围绕“鸷鸟搏蛇”的图案,以及底部浮雕的纠结的蛇、蟒和蛇吞蛙,都展现了艺术家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这件座屏是楚国漆工艺品的杰出代表,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四、红山文化女神像,是新石器晚期的一件珍贵文物。1983年在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主室西出土的真人大小的头部雕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展现了中国最早的女神形象。现藏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这件文物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女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北燕时期的鸭形玻璃注是一件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珍贵器物。1965年在北票西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淡绿色玻璃质,造型独特,装饰风格与罗马玻璃系统一脉相承。此注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这件瑰宝是中外现存罗马玻璃器中的珍品。

在这座铸造于三千年前、富有神秘色彩的青铜神树背后,隐藏着一段与传说中的扶桑树和太阳神鸟的奇妙故事。在遥远的东方和西方,各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树,它们不仅是太阳神鸟栖息的场所,也是其升起和栖息的圣地。每天早上,太阳神鸟从扶桑树上升起,晚上则落在树上休息。据说远古时代曾有十日并升的现象,而其余的九只太阳神鸟则栖息在巨大的扶桑树上。如今,这棵青铜神树被珍藏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中,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在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一件商代的玉边璋。这件文物通长54.5厘米,上面布满了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上下对称布局,分为几幅不同的场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组人物图案,头戴平顶冠,戴铃形耳饰,双脚呈跪拜姿势。还有山形图案、云雷纹等。这些图案反映了古蜀人在祭坛上举行祭祀仪式,向天地和大山祈福的场景。这件玉边璋现藏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东汉时期的摇钱树,于1990年在四川省绵阳市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是目前国内现存最高大、保存最完整、工艺最复杂的一株。这株摇钱树以铜铸成,树冠分为六层,缀满汉代五铢钱和近百个人物、动物图案。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散发着远古的味道,表达了人们渴求财富的愿望。这株摇钱树现藏于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马超龙雀”,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的东汉墓中。这匹马的造型独特,四肢动感强烈,仿佛正在飞驰向前。它不仅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更是相马的法式。其独特的力学支点设计,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智慧和匠心。这匹铜奔马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秦代的铜车马是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珍贵文物。共有两乘铜车马,一前一后排列。这些铜车马是秦始皇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们不仅为研究秦代的舆服制度、单辕车系驾方法和冶金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些铜车马现藏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古代文明的见证,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发展脉络。三十七,神秘的墙盘

西周中期,陕西扶风庄白家村,历史在此留下了深深的烙印。1976年的发掘,使一件珍贵的文物——墙盘得以重现人间。

墙盘,一个承载着古老故事的铜盘。其高达16.2厘米,口径达47.3厘米,深为8.6厘米,是一件典型的微氏家族器具,主要用作盥洗。这盘造型之规整,纹饰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敞口、浅腹、圈足,腹外附有一对双耳,整体设计充满了古朴典雅之美。腹部精美的凤鸟纹与圈足部的上下卷曲云纹相得益彰,云雷纹的衬托更显得其清丽流畅。

这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据史书记载,这件铜盘是由西周微氏家族中的一位名叫墙的人所作。为了表达对先祖的敬仰和纪念之情,他在盘内底部刻下了长达284字的铭文。这些铭文记述了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事迹以及作器者的家族历史,颂扬了祖先的功德,并祈求先祖的庇佑。

其铭文句式简洁明了,四字一句,是已知时代最早的带有明显骈文风格的铭文作品。典型的追孝式铭文,不仅为后世子孙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最长的铜器铭文之一。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故事,墙盘更是如此,它似乎在低语,诉说着那遥远的时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