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有哪些人不能(刘秀是如何做到不功臣而
儒将的中兴(33)——主笔闲乐生朱晖
常说刘秀建立东汉天下靠的是豪族之力,但专制皇权与豪族势力之间似乎存在天生的对立。那么,刘秀是如何巧妙处理与豪族的关系,使他们既为国家发展助力,又不挑战自己的皇权呢?他运用了哪两大基本招数与原则呢?
第一,刘秀坚决不诛杀豪族功臣。只要他们不图谋反叛,即便有过错,也一律宽大处理。刘秀以其怀柔的天性,以及依靠一众同乡、同学共同打天下的历程,使得他在处理与功臣们的关系时,显得更为情深义重。他与功臣们交往时的亲切程度,从他在书信中自称“吾”而非“朕”可见一斑。
政治之道,恩威并重,赏罚分明。若一个领袖过于温和,其权威可能会受到挑战,手下功臣也可能心生异心。历史上,许多开国帝王都曾为这个问题深感困扰。但刘秀似乎对此并不担心。无论是在权谋、战功,还是在谋略、魅力,乃至政治、才华、德行等方面,刘秀都远超过东汉的开国功臣们。无论是功臣们能解决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刘秀都能解决。甚至整个东汉的统一战争和开国中兴的大战略,都是刘秀一力主导,其他人主要负责执行。刘秀对自己的皇位有着无比的安全感。
相较于他的先祖刘邦,刘秀在处理功臣问题上更为从容。刘邦时代的功臣,如韩信、英布、彭越等异姓王,都是顶尖的人才。即使亲信如周勃、陈平、樊哙等,也个个不是简单角色。刘邦自登基后,始终未能安心。然而刘秀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却显得更为轻松。他的具体做法是以功臣为基础建国,以文吏来治理国家。
在稳固江山后,刘秀会让功臣们退居二线,保留其爵位和俸禄,解散其部队,收回兵权。只有在有重大事情时,才会召集他们参加朝会。这有点像现在的政协委员的角色。史家称之为“退功臣,进文吏”。刘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害怕与功臣们撕破脸。毕竟,东汉初建,朝廷对在职官员的考核和督责是非常严格的。
刘秀的做法实际上是将东汉帝国打造成了一个股份制公司,创业元老们打下江山后可以世世代代领取股份而不必操心政事杂务,而雇佣的职业经理人(文法吏)则负责施政理国。这样,国家利益与世家大族的利益被牢牢地绑定在一起,声望崇高的豪门大族成为了帝国最有效的屏藩。即便东汉有许多小皇帝,也能稳固江山。
刘秀对功臣的待遇真是千古帝王中的一股清流。他重视每一位功臣的微小贡献,绝不亏欠。比如贾复,他作战勇猛,却因未能建立显赫的功勋而常被忽视。但刘秀却深知他的价值。在刘秀看来,贾复一生征战沙场,身负重伤十二处,数次死里逃生,他的付出令人感动。刘秀厚封贾复,其封地六县远超其他名将。
刘秀的独特领导风格,使得他与其他开国帝王相比显得与众不同。那些开国帝王往往会像分配赃物一样授予功臣各种职位和政权,然后又像防贼一样用各种手段夺回。刘秀却能用高爵厚禄和尊荣华仪来回报功臣,同时稳稳地掌握大政。
刘秀的保全功臣、加强皇权的另一大绝招在于他的用人策略:高位者执掌小,位低者却执掌大。比如尚书令和御史中丞这些重要职位,都是由地位卑微的文法吏担任。这些官员对皇帝毕恭毕敬、唯命是从,而皇帝则可以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察。三公这样的高官大多由功勋重臣或大儒名士担任,他们的地位尊崇,但却被架空削权,不参与具体行政事务,从而减少了出错的机会。这就是刘秀的帝王智慧与领导艺术。
除此之外,刘秀还通过联姻与功臣家族建立紧密的关系。功臣的子孙成为刘家的驸马,功臣的女儿成为刘家的媳妇,这样君臣一体,亲上加亲,形成了强大而稳定的统治核心。这也是刘秀的一大政治创举。
在建武年间,东汉朝廷展现了独特的政治风貌。有一次,刘秀与功臣们宴饮闲谈,兴致勃勃地询问他们如果没有遭遇乱世,会追求何种爵禄。功臣们纷纷回应,邓禹表示愿做郡文学、博士,而马武则希望能担任郡尉,负责督拿盗贼。刘秀则幽默地调侃他们,营造了一派君臣和谐的氛围。
鬲侯朱祐是刘秀的太学同学,他们之间不仅有深厚的友情,还有一段有趣的互动。刘秀常常去朱祐家找他玩儿,两人之间像是用一张温情脉脉的面纱笼罩住政治上的关系。这种政治风气在后来唐宋时期也有所借鉴,但需要帝王具备极强的控制力与安全感,因此难以效仿。
尽管刘秀在功臣问题上处理得近乎完美,但他并没有完全解决豪族功臣带来的后遗症。士族门阀逐渐增多,利益集团盘根错节,最终可能导致腐朽堕落。刘秀也没有解决土地兼并这个帝国最大的问题,这也是后人常感遗憾的一点。
最终,中国帝王似乎始终无法逃脱一个历史怪圈:打击削夺功臣家族可能得罪上层,恩养纵容则可能不利百姓。无论怎么选都是错。历史似乎在不断重复相同的故事。尽管如此,刘秀的独特领导风格和用人智慧仍然令人钦佩。在古代背景下,王莽与秦末的混乱时期各自呈现出独特的景象。王莽时期,豪强地主们紧紧掌握着自己的土地,组织地方武装自卫,而秦末豪强则选择放弃田园,躲避战乱于山泽之间。刘秀面对这样的局面,试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然而他发现这个任务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土地兼并,根深蒂固于小农经济的环境中,除非彻底改变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现状,否则无法解开这个结。
刘秀并未因此放弃。建武十五年,他毅然下令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核实户口年龄,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尽管这一举措触动了豪强士族的根本利益,遭到强烈反对,但刘秀坚定地顶住了压力,依法严惩了违规行为。他将豪族的魁首迁徙到其他地区,赋予他们土地和生计,使豪族成为孤家寡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叛乱问题。这一举措与西汉的徙陵之策相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社会秩序得以恢复。
刘秀不仅以刚柔并济的手段解决了豪族的威胁,更以柔道治国。当他在建武十七年回到故乡时,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与乡亲们之间的情感纽带。他免徭役、修宗庙、改建旧宅,甚至回到自己曾经的田地中游览,亲身体验农桑之乐。他的行为充满了柔情与亲切,展现了柔道治国的理念。
那么,何为柔道?它并非奥运项目,而是源于《诗经》中的“柔惠且直”。刘秀以柔直的德政来治理国家,使不服之国归于顺从。他的大政方针体现在对流民盗贼的善待,给予他们土地和粮食,使他们能够安心生产;同时着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使天下大定,呈现出升平的景象。
回首刘秀的生涯,他从一个舂陵乡下的农夫成长为皇帝,其过程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他懂得如何以柔克刚,以柔道治国,使天下安定。他的事迹令人感慨万分。他不仅仅是一个皇帝,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领袖,一个以柔道治国的明君。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他真正做到了以柔道行之天下。皇太子刘疆曾向刘秀请教兵法,并谈及征战事迹。刘秀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感慨万分。他回想起当年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攻战之事,而孔子并未回答。刘秀认为此事非刘疆所能及,并发现刘疆对征战表现出过于热衷的态度,常常流露出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这让历经多年征战的刘秀感到无奈和绝望,因为他已经对战争厌倦至极。
事实上,在整个统一战争期间,刘秀总是寻求和平解决的方式,即使被敌人拒绝,即使面临绝境,他仍不断给对方机会。他的这种做法,展现出一种真正的战略家风范,深知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疾苦。刘疆未曾领兵打仗,却热衷于武力与功业,这让刘秀深感焦虑,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刘疆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何种命运。
刘秀此前的废后之举,并非完全出于个人感情,而是为了换太子,让更能领会“柔道”精神的阴丽华之子刘庄上位。为了成功换太子,必须先换皇后。历史上,刘邦和万历等皇帝也曾试图换太子而不敢换皇后,但最终未能如愿。刘秀之所以换皇后和太子,都是为了延续自己的施政方针。
当时,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天下疲耗,人心思定。刘秀为了国家的长远计,必须保证东汉帝国至少百年的和平发展时期。他了解战争的实质,明白战争对民众的巨大伤害,因此他善于战争但不好战。
在承王莽弊政与连年岁战的时代背景下,边陲萧条,障塞破坏。刘秀派遣专人在边塞筑造烽侯堡壁,大搞防御工程,并发明战车以震匈奴。后来匈奴内部纷争不止,刘秀找来臧宫询问对策。虽然臧宫壮气凛然地表示愿意扫平匈奴,但刘秀却认为常胜将难以讨论敌情,因此他选择自己思考决断。
不久之后,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内附,东汉拓地千里。至建武二十七年,北匈奴服软,遣使与汉朝和议。此时臧宫、马武等人主张出兵攻打北匈奴,但被刘秀拒绝。刘秀的回复中体现了他的治理思维:柔道、儒教思想与黄老思想的杂糅。他在教育上注重儒学与风俗教化;政治上继承汉宣帝的久任制与吏考核制度;文化上敦厉名实、尊崇节义;经济上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并恢复生产。
在统一战争大体结束之时,刘秀废除征兵制、罢州郡兵、复员百万以减少国防开支并恢复生产。他还勇于自我革命,减少行政机构冗员以节省财政开支并削弱豪族势力。因此东汉豪族成为扎根地方、又能贯彻中央意志的中坚力量。他们勤习儒家经术、注重宗族与道德并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秩序。刘秀打造的“大国家小”模式,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政治景象。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地方势力过于分散,可能导致管理缺位与地方分裂的倾向。其优点也同样显著:民众的自由度较高,生存适应能力更强。即便在东汉末年中央朝廷动荡崩溃之际,社会力量仍能迅速组织地方以自保。甚至在五胡乱华、国家消失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力量得以壮大,替代国家角色,使文化和民族得以延续数百年。
刘秀巧妙地调整权力结构,将原本属于外朝的权力转交给宫内的尚书台与御史台。这一举措使得尚书令与御史中丞成为事实上的宰相,那些原本地位不高的官职如尚书、侍御史等也获得了实权,并在东汉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通典》赞美御史为“风霜之任”,担责弹纠不法,其威严让百官震恐;尚书则掌握着政令的宣导、选拔的决定以及罪赏的裁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东汉时期,即使是高级官员如三公、列卿、将等,遇到尚书仆射及左右丞时,也需要回避以示尊重。
刘秀的统治之下,河南郡因京师所在,权贵众多,河南尹的地位也自然高于其他郡守。刘庄作为刘秀的继承人,虽在武功上不及其父,但在文化水平上却有所超越。他年少聪颖,热爱学习,曾师从名儒桓荣学习《尚书》。当他即位后,更是推动文化的发展,亲自讲授《尚书》,解答太学生们的问题,吸引了众多民众前来听讲,场面热闹非凡。
历史背景中,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民众比例最低的朝代之一。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大量裁剪编制,让豪族在体制外发挥作用。地方郡县主自行辟任的僚属不占用中央财政,这也使得许多豪族每一代都占据掾史的高位。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汉的政治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充满了波折。从王莽篡位到更始、赤眉之乱,再到光武中兴,百姓经历了巨大的动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秀打造的“大国家小”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尽管有羌胡等外患的存在,但东汉社会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刘秀所建立的政权模式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他在保持国家大局的灵活调整政治结构,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使得社会在动荡中依然能够保持活力。这种模式的优缺点并存,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政治经验。
奇闻怪事
- 元宵节可以办什么活动?元宵节可以做什么活动
- 如何打造吸引人的暖色调背景
- 还是觉得你最好让黄子华再次出圈 离开栋
- 小学生知道的中国之最图片(看遍中国的五湖四海
- 新建区陶粒生产厂家地址
- 《死囚乐园》:读者真实评价如何 值得一读吗
- 俞渝朋友圈内容深度:如何她的日常分享
- 谁的气场压过范冰冰国内有很多御姐范、气场
- 小米手机价格概览:你关心的性价比之选
- 深圳女装品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时尚潮流
- 如何获得更合理的车险价格
- 湘菜十大招牌菜红烧牛肉乾隆鸭纷纷上榜,第一
- 如何跨越星河,追寻万里浪漫之旅
- 放世界之最(西十高铁又传新消息!建成后,将创
- WooLand World世界网红城在津启动 四大基地赋能产
- 新冠疫苗接种后健康码什么时候更新 新冠疫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