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由来(法国总统听过的千年古琴,曾属于

中国之最由来(法国总统听过的千年古琴,曾属于

娱乐八卦 2025-01-16 10:13www.bnfh.cn娱乐八卦

千年古韵再度奏响,高山流水的古典传说焕发时代光彩

作者许晓迪

报道日期:2023年4月7日

地点:广州市松原白云亭

古琴演奏家李蓬蓬,在国事繁忙之际,为习主席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献上《流水》一曲。这一曲源自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千古佳话,音乐空灵悠远,如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余音绕梁,让人思接千古。

李蓬蓬所演奏的古琴,是收藏家何作如的私人珍藏,名为“九霄环佩”,此琴制作于唐代,已有1267年的历史。她与这张古琴的缘分始于七年前的一次音乐会。在此之前,她的父亲李祥霆是这件“唐代宝器”独一无二的演奏者。

古琴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在中国文人眼中,古琴不仅是乐器,更是“生命伴侣”,用以言志、抒怀、传情。历经喧腾与冷寂,古琴的故事绵延不息。

此次演奏中的名琴“九霄环佩”,是传世唐琴中的代表之作。九霄环佩的“九霄”代表极高的仙界,“环佩”则是古人腰带上的玉饰,相碰时发出悦耳之声。目前所知的“九霄环佩”,除李蓬蓬演奏的这张外,另有三张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这四张古琴均出自唐代蜀中斫琴世家雷氏。雷氏造琴历经三代,前后120余年,琴史赞其为“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

巧合的是,故宫所藏的“九霄环佩”琴上有一段苏轼的琴铭,虽真伪不明,却形象道出了“雷琴”的独特魅力。此琴曾历经多位主人,至清朝末年,被慈禧太后的侄子叶赫那拉·佛尼音布收藏。其后,此琴辗转多人手中,于1952年被文物局收购并划拨给故宫博物院收藏。

古琴在民国时期曾陷入危机,面临知音难觅的困境。幸运的是,一批新人如查阜西等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为古琴的传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查阜西在成立“今虞琴社”后,致力于琴学交流、琴人征访、琴刊编辑等活动,为古琴艺术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李蓬蓬再度奏响千年古韵,让更多人领略到古琴的魅力。她的演奏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古典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她的演奏为古琴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冷门艺术的召唤与古琴的新生

当查阜西和他的团队于两年后进行全国古琴普查,采访了20个地方、86位琴人,录下了262首琴曲时,他们发现全国能琴者已不足百人,这一发现无疑揭示了古琴艺术的困境。而在遥远的吉林辽源,一个少年李祥霆却对古琴怀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1955年,一曲琴箫合奏《关山月》让李祥霆初识古琴的妙音。资源匮乏的他,用父亲的诊所用过的牌子做面板,用胡琴弦代替琴弦,钉子充当琴徽,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张古琴。他的坚持和热爱引起了查阜西的注意,得到了对方的帮助和支持。

冷门的艺术也能感召炽热的青年。1961年,29岁的瑞典女孩林西莉走进了北京古琴研究会的院子,她每天抱着一张千年宋琴,穿梭于胡同之间,只为见见那些“最博学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她遇到了管平湖和溥雪斋等古琴大师,他们的风采和技艺让林西莉深受感染。

管平湖,这位看似瘦弱矮小的老人,一头灰白的头发,但当他那双又大又黑、像树根一样凸凹不平的巨手在琴弦上摊开弹奏时,仿佛整幢楼都要倒塌。他的古琴技艺令人惊叹,也使得古琴艺术在国外名声大噪。

时间流转,到了1977年,管平湖去世十年后,美国“旅行者”号探测器上收录的管平湖演奏的《流水》使得古琴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新的关注。这门古老的艺术在近百年来命若悬弦的情况下,也再一次迎来了新生。

李祥霆的女儿李蓬蓬,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耳濡目染,最终也成为了一名古琴爱好者。在社会上,尽管能弹琴的人比几十年前多了许多,但识古琴者依旧寥寥。优雅的古老文化正被时代的巨潮所淹没。

2003年的一个转折点使得古琴艺术得到了新的生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的古琴为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使得这门沉寂的艺术虽然仍属小众,但已经迎来了“初夏之暖”。

此后,“九霄环佩”琴的亮相以及李祥霆的演奏更是让古琴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良琴遇知音,文人雅聚、文化盛事以及国家外事活动中,李祥霆的重要演出总伴随着“九霄环佩”的出现。

在李祥霆看来,古琴是一种高雅深邃的古典艺术,但这种艺术是普通人都可以欣赏、可以理解的。“它高而可攀、深而可测、神圣而可解。”他的这番话道出了古琴艺术的魅力所在。

随着李蓬蓬的出国游历,古琴始终相伴左右,这一古老的艺术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多的传播和认可。在德国,李蓬蓬创建了一个名为桃园琴社的社团,这个社团定期举办音乐沙龙,甚至在魏玛李斯特音乐学院开设古琴教室,传授琴艺文化。不久前,李蓬蓬结束了长达数月的异国之旅回到北京,一场重大的演出邀请也随之而来。

今年3月底,何作如先生致电李蓬蓬,邀请她赴广州参加一场备受瞩目的演出。这场演出不仅是一次音乐盛宴,更是一场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盛宴。千年古曲再次奏响,伴随着那熟悉的旋律,如“高山流水”般的古典佳话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随着音符的跳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以展现,各国文化相互交融,携手前行。也许这正是中国文化向世界传递的最美妙的声音——天籁之音。

本次演出的总监制是吕鸿先生,监制张建魁先生,主编许陈静女士,编审凌云先生。感谢他们对本次演出的辛勤付出与贡献。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HQRW2H”了解详情。我们欢迎各位提供新闻线索,可发送至邮箱tougao@hqr.。

本文刊载于2023年第9期《环球人物》杂志,总第492期。欲知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杂志或官方网站。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精彩的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到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