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科技(不唯GDP!谁是中国科技第一城?
日前,香港特区及立法会组织了一个百人访问团,前往珠三角地区进行参访。此次访问是内地与香港全面通关后的首次联合出访,也是历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
访问团一行抵达了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市,参访了比亚迪、腾讯、华为、大疆等知名企业。那么,这一举动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让我们探究一下为何选择这些城市和企业进行参访。香港长期以金融、贸易、专业服务、旅游为支柱产业,高端服务业具有世界竞争力。香港的制造业几乎消失,占GDP的比重已从高峰时期的20%以上降至1%左右。如今,香港正在力推“再工业化”,重塑新增长极。而这一次的“再工业化”并非回归传统制造业,而是聚焦于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助推高新产业的形成。
香港的优势在于拥有多所世界百强大学及众多科研机构,再加上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助力,为其再工业化提供了可能。任何城市的再工业化都离不开先进产业集群和大型科技企业的支持。此次访问团所参访的城市和企业,正是“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主要成员和龙头企业,这一走廊与全球创新带如硅谷101公路、波士顿128公路齐名。
深圳作为新晋的工业第一大市和数字经济第三城,集硬科技与软科技为一体,在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两大领域处于领跑状态。此次参访的企业比亚迪、腾讯、华为、大疆等,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深圳作为全国创新型城市,其高等教育与经济实力虽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但大型科技企业担当着创新的重担。深圳企业在PCT国际专利申请数据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深港在科创领域有较大的互补空间,携手共进可助力大湾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创高地。
港深互动的背后,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受关注的科创高地。衡量一个地区的科创地位,需关注国家定位及国际排名以及创新强度。大湾区在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拥有多个“双中心”地位的城市,使其科创地位日益凸显。全国已形成多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次香港百人访问团的参访活动不仅是对珠三角地区的深度了解与交流,更是对香港与内地科创合作的一次重要推动。通过参访深圳等地的科技企业和了解当地科创环境,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科创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大湾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创高地。相较合肥、成渝及武汉等城市只获得单一的国家科学中心或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西安虽然也成功拿下“双中心”,但在定位上,其科技创新中心是拥有“全国影响力”,与“京沪湾”所具备的“国际影响力”仍存在一定差异。
城市的定位是一方面,但真正能否担起这一重任,关键在于其创新实力。研发投入及强度是评估创新实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其中,京津冀、大湾区和长三角等三大城市群表现尤为突出,已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
从研发支出的角度看,我国研发支出最高的十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广州、杭州、成都、武汉、重庆和南京。研发支出只能反映规模之大,要更准确地衡量各地的创新强度、产业转型进程及综合科研能力,研发强度的指标更为关键。
根据研发强度的数据,十强城市的格局有所变动,排名靠前的城市包括北京、深圳、西安等。由于各城市资源禀赋的差异,创新主力也各不相同,有的主要依赖企业,有的则依靠科研机构或高校。
在我国的科创领域,北京和深圳是无可忽视的两个城市。无论是从创新强度、国家科创体还是国际科技矩阵的角度来看,“京沪湾”都是科创重镇。北京和深圳作为该区域的领头羊,肩负着推动各区域乃至全国创新的重任。
北京作为教育和科研的大城,深圳则是科技企业的聚集地,两地的基本面决定了其创新模式的差异,但同时也存在相辅相成之处。一个显著的不同是,北京的研发投入主要来源于大学和科研院所,而深圳则几乎全部来自于企业。根据科技经费统计公报,北京的研发经费中,来自科研机构及高校的比重高达55%,而深圳的研发经费中,有94%来自于企业。
不仅如此,深圳还有“四个90%之说”,即90%以上的研发人员、资金、机构和职务发明专利都集中在企业。这意味着企业的创新在深圳的科创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北京和深圳在创新侧重点上也有所不同,但并非泾渭分明。北京更侧重于从0-1的基础创新和源头创新,而深圳则更侧重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作为科创资源最发达的城市,北京也是基础研究投入最高的地区。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超过400亿元,占全国近1/4。这一投入为北京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深圳的大量科技企业使其成为了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在这里,企业的创新不仅是问题导向的,更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这意味着在深圳的创新生态中,企业的角色尤为关键。他们不仅要面对市场的检验和挑战但通过不断的创新和优化来实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突破并产生更大的共享创新效应成为关键所在。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科技企业的壮大已然成为推动国际竞争与创新浪潮的主力军。从最初的1-10,乃至现在的0-1的创新层出不穷,展示了科技领域的无限活力。
以华为在5G领域的深厚专利积累,腾讯在AI和VR/AR领域的扎实技术储备为例,这些企业已经触及了最为核心的底层创新,并且成功打通了从理论到技术,再到应用的全创新链条。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科技企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领先地位。
在深圳,这种创新的热度更是持续高涨。基础研究经费的高速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基础研究经费达到了惊人的1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67.4%,连续两年保持超高速增长,在京沪之后位居第三位。这一数据,足以看出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力。
根据广东省的规划,大湾区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深圳为主阵地,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等为主要承载区。这标志着深圳不仅将成为产业创新的高地,更有望成为源头创新的重要源泉。
最近,全球科技领域有两款产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ChatGPT和星舰。这两款产品分别代表了人工智能和运载火箭领域的顶尖水平,让人们更加期待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来临。而这两款产品的创造者都来自民间,充分展现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科技研发中,企业同样是主力军。数据显示,在全国约3万亿的研发支出中,企业的贡献占比高达76.9%,而在一些涉及核心技术的领域,虽然高校和科研机构仍在承担重要角色,但企业的作用日益凸显。日前召开的深改委会议也强调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
这一系列的事件都充分表明,科技创新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我们乐见在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创新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娱乐圈头条
- 中国哪个大学理论经济学专业好?理论经济学专
- 脏脏包可以加热吗 脏脏包怎么加热
- 如何观看《神探夏洛克》最地道的字幕版本
- 北湖旅游专线多少钱(北湖观光车票价多少钱)
- 又见一帘幽梦主题曲歌词又见一帘幽梦 歌
- 后宫太子妃演员表太子妃升职记的太子妃是谁
- 声临其境3王耀庆刘端端异地恋 隔空合唱太心酸
- 易烊千玺镜子事件玄学
- 迪克牛仔经典歌曲mv有个欧美的男歌手 他有一
- 属鸡的今年多大勤劳的属鸡人好到爆炸的运势究
- 如何获取和使用PP资源站的资源
- 指纹智能锁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如何保障
- 3个方法自测脱发情况
- 岁月号沉船事件背后的故事与教训是什么
- 2014海滨城市旅游排名(我国著名海滨旅游地)
- 瓦利耶娃是故意摔倒吗 花样滑冰摔倒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