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摆烂”终将付出代价
自周杰伦发布新专辑以来,他便在热搜榜上风头无两,一切与“周杰伦”有关的事物都能掀起热议。出人意料的是,尽管话题量持续上升,新专辑的口碑却不尽如人意。
质疑之声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除了先行曲外,其余歌曲似乎与“伟大”二字并无直接联系,且风格更像是周杰伦旧歌的杂糅。这引发了人们的调侃,怀疑他是否只是随便包装了一些旧歌来糊弄粉丝。新专辑收录的歌曲中,有五首是以前的旧歌,这让一直期待新作品的粉丝们感到失望和受骗。
舆论愈演愈烈,部分粉丝甚至冲到海外社交平台表达对周杰伦的不满,并扬言要对其进行批评。周杰伦迅速删除了动态,并开启了评论审核机制,只留下了一些夸奖的言论。尽管如此,“新专辑难听”的评论仍然冲上了热搜榜榜首。
在这种“嫌弃”的氛围下,周杰伦本人做出了回应。在直播中他表示理解大家对新歌的期待,并指出很多人喜欢老歌是因为它们有岁月感和韵味。他认为现在写的歌主要是写给小孩子听的,但不论新歌旧歌,只要是自己的作品就是好歌。
不可否认的是,周杰伦发布新专辑后引发的连锁反应再次让人们质疑他的创作能力。这一幕似曾相识,每当周杰伦发布新作品时,粉丝们的反应总是出奇地一致——呼吁他继续创作经典。每次新作品发布后总会遭到群嘲,人们不禁感叹“周郎才尽”。这种循环始于粉丝的呼声,终于新作品的发布和批评。时代和市场能够给周杰伦多少次这样的机会呢?
回顾周杰伦在华语乐坛的崛起,他的歌迷群体主要是80、90后的年轻人。在青春年华里,周杰伦的酷炫音乐打开了他们对现代世界的想象,也契合了这个年纪孩子“叛逆”的精神特点。然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周杰伦能否继续创作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新歌也成为了未知数。他,以其独特的音乐才华,开创了中国风音乐的先河,将西方的浪漫情怀与中式的内敛窈窕完美融合,引领了华流歌曲的新纪元。
时光荏苒,20载春秋已过,当年引领风潮的他,如今已成为媒介与话语的主导力量。周杰伦,这个名字,早已深深烙印在那些曾经历过青春的人心中。他的歌曲,陪伴着他们度过了最恣意的青春,每当旋律响起,那段内心深处最悠然、最柔软的记忆便会悄然而至。
也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情感,使得粉丝对他的期望愈发高涨。每次满怀期待地等待周杰伦的新作,却往往大失所望。一句“周郎才尽”,既包含了大家对周杰伦曾经才华的追忆,也表达了对如今作品的怅然。
诚然,时代不会等待任何人,周杰伦会老去,他的粉丝亦是如此。近年来,周杰伦的音乐作品屡遭争议,《等你下课》的旋律虽佳,但内容似乎缺乏新意;《不爱我就拉倒》的土味歌词让人忍不住质疑他是否在争夺网红市场;《说好不哭》虽有众多大咖助阵,但质量依旧平平。
尽管如此,当周杰伦宣布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时,依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新专辑的争议也随之而来,甚至有网友发现新专辑在海外可以免费获取,这让部分粉丝感到不满,认为周杰伦在割韭菜。这些争议和吐槽至少证明了一点:周杰伦仍有热度。
但如果周杰伦继续以摆烂的态度对待音乐,那么等待他的可能不再是简单的感叹和遗憾,而是市场的无人问津。毕竟,那个属于周杰伦的时代正在慢慢逝去。
回望过去,周杰伦曾以一己之力开启华语歌坛的新时代、新篇章。从《Jay》的横空出世到《范特西》的一鸣惊人,再到《叶惠美》持续创造的神话,他以多变的曲风和引人深思的歌词创造了华语流行音乐的新风尚。
记忆里的黄金时代,是周杰伦用音乐铸就的歌坛巅峰。《爸我回来了》、《上海1943》等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引人深思;《以父之名》、《本草纲目》、《双截棍》等中国风音乐更是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营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那些歌曲,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也是无法回去的黄金时代。周杰伦,这位曾经的音乐天才,他的音乐神话一度让人们为之倾倒。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音乐之路似乎未能延续原有的辉煌。
以2010年的专辑《跨时代》为分界,周杰伦的音乐创作似乎进入了某种“摆烂”的状态。虽然《跨时代》专辑野心勃勃,试图再次创造流行音乐的新时代,但质量并未达到预期的高度。对此,有些评论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如今更多依赖的是对不同音乐形态的兼收并蓄的小聪明,而非出道初期那种开宗明派、厚积薄发的大智慧。
此后,《惊叹号》和《十二新作》等专辑的推出,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他“摆烂”的印象。如果说《跨时代》只是缺少些许惊艳,那么这些专辑则让人直接感受到周杰伦的敷衍。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他似乎在用音乐来“恶心”听众,让人不得不自己品味并得出结论:是的,周杰伦确实是在摆烂。
回顾周杰伦早期的音乐,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恶夜燃烛光》等,都反映了他对时代、社会、人性的深邃思考,以及独一无二的追求。那时的他,音乐中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宏大叙事。然而现如今,他的音乐中附庸着市场上烂大街的情歌,甚至出现了让人惊掉下巴的歌词,如“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已然成为网友们调侃和二次创作的素材。
周杰伦曾在其专辑《Jay》的内页写下:“希望将来听到自己的歌,还是一样能够佩服自己。”这种狂傲与自信无疑是他的真实写照。如今他的新专辑遭遇群嘲,这一切并非突然而至,而是早有端倪。
或许,欧阳修曾提出的“穷而后工”的文艺理论,对周杰伦来说并不适用。沉浸在自己创造的音乐神话中,享受着爱情和家庭的滋润的他,似乎已逐渐失去了对音乐艺术的热情与追求。他曾经的锋芒和特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迎合市场的平淡之作。
不可一世的周杰伦,终究还是学会了“入世”。他的音乐之路是否还能重回巅峰,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他曾经的辉煌,以及那些深邃动人的音乐作品,都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周杰伦,一个名字,一段音乐的传奇。在2017年的一次专访中,他坦言:“有时在车上听到自己以前的歌,我都会惊讶,那时的我怎会创作出如此美妙的音乐?”确实,他的老歌,如同时间的佳酿,愈久愈醇。
事实上,周杰伦也曾承认,现在的歌曲创作,已无法与当年相提并论。在同样的采访中,他谈到过去的创作岁月,那时他全身心投入音乐,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不在乎市场的喜好,只在乎自己的心声。但现在,随着入行年岁的增长,他开始更多地关注市场的风向。
回想刚出道时的周杰伦,还籍籍无名。他曾在多个场合回忆起那段时光,脸上总会浮现出一抹微笑。那时的他,一门心思只想做出音乐,给许多歌手写歌,却经常被拒绝。但他并未放弃,为了写歌,他可以整夜呆在录音棚里。他可以为了心中的热爱,无视市场的波动。
音乐人杨峻荣看到了他的才华,并极力推荐他出道。随后,他的第一张专辑《Jay》问世,周杰伦一炮而红。走红带来的不仅是更多的关注,还有更多的压力。他需要兼顾更多人的喜好,创作也变得更加折衷。显然,周杰伦也明白了这一点。
到了2007年,周杰伦离开老东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杰威尔。责任的重担让他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收入,还有公司的未来。于是,自我肆意的表达越来越少,迎合市场的作品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是说迎合市场就不好,只是市场以金钱利益为导向,他需要调和大部分人的口味。这时候,个人先锋的才华和追求逐渐被市场所要求的内容所替代。
到了2014年,周杰伦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他似乎在创作方面的野心减弱了。不再像年轻时那样为了音乐废寝忘食。于是歌迷们戏称“华语乐坛最大的敌人是昆凌”。周杰伦在音乐上的出现频率越来越低,我们更多地看到他的日常生活:他可能最近又长胖了,或者他又带孩子逛街了......
尽管如此,周杰伦仍是华语乐坛的传奇。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数字专辑、各类神曲颠覆了传统乐坛生态。但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周杰伦似乎一直都在市场的中心。歌曲传播经历了多次介质的变革,近十年互联网和音乐app的出现加速了音乐的传播,也更新了音乐的发行与创作模式。但不论如何变革,周杰伦的音乐依旧深入人心。归来仍是少年,只是这一次的他已大不如前。昔日的音乐制作,一首歌需经年累月的打磨,一张专辑更是要经过层层专业把控才能面世。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音乐生产的逻辑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每半分钟便有一首新歌问世,它们如流水线般迅速产出,低成本且大量涌入市场。
数字化浪潮使音乐的标准和规则逐渐清晰,但人们的审美和判断却日益模糊。热闹和时髦成了吸引流量的密码,只要这两个元素足够,就能轻松抓住大众的心。
回首去年的热门歌曲榜单,《踏山河》《云与海》《白月光与朱砂痣》等短视频歌曲赫然在列。在这个喧嚣的市场环境和浮躁的乐坛背景下,周杰伦的珍贵性更加凸显。
面对乐坛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成长于短视频熏陶下的新生代孩子,周杰伦想要保住自己的乐坛号召力,仅靠情怀和老本显然不够。新专辑的推出是他适应时代的必然选择。直白地说,新专辑不仅是巩固老粉丝的利器,也是为粉丝群注入新鲜血液的方式。
令人遗憾的是,周杰伦的新专辑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专辑歌曲被指责用旧歌充数,其他歌曲的质量也令人诟病。《粉色海洋》的开头让人质疑是否出自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之手。《错过的烟火》中嗓音跟不上高音的需求。《红颜如霜》虽为中国风音乐,却无太多亮点,甚至带有网络歌曲的味道。《倒影》则让人有低配《美人鱼》的即视感。
尽管如此,周杰伦在流行音乐圈的地位依然无可撼动。在这个短视频横行的快消费时代,他的老歌让人们追忆起千禧年前后流行乐坛的黄金年代。那时的音乐,每一首都如同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宝石,而周杰伦,无疑是那个时代的瑰宝。
娱乐圈头条
- 中国哪个大学理论经济学专业好?理论经济学专
- 脏脏包可以加热吗 脏脏包怎么加热
- 如何观看《神探夏洛克》最地道的字幕版本
- 北湖旅游专线多少钱(北湖观光车票价多少钱)
- 又见一帘幽梦主题曲歌词又见一帘幽梦 歌
- 后宫太子妃演员表太子妃升职记的太子妃是谁
- 声临其境3王耀庆刘端端异地恋 隔空合唱太心酸
- 易烊千玺镜子事件玄学
- 迪克牛仔经典歌曲mv有个欧美的男歌手 他有一
- 属鸡的今年多大勤劳的属鸡人好到爆炸的运势究
- 如何获取和使用PP资源站的资源
- 指纹智能锁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如何保障
- 3个方法自测脱发情况
- 岁月号沉船事件背后的故事与教训是什么
- 2014海滨城市旅游排名(我国著名海滨旅游地)
- 瓦利耶娃是故意摔倒吗 花样滑冰摔倒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