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解密:秦始皇嬴政的传国玉玺最后流落何处?
何为“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象征皇帝身份与威严的巨大印章。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常看到县太爷升堂时案几旁摆放的官印,那是皇帝赐予的,用以证明他的官员身份与权力。而玉玺便是皇帝的“官印”,它是最大的官印,某种意义上说,其他官印都是由玉玺衍生而来的。
那么,传国玉玺究竟是何模样?它的起源何在?如今又在何处呢?历史上的传国玉玺自秦朝起便是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命令制作一枚天子玉玺,称为“皇帝玺”。据传,这枚玉玺以陕西蓝田白玉制成,四周四寸,饰以螭虎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书写的八个字:“奉命于天,既寿永昌”,象征着皇权的神圣与正统。从此,传国玉玺成为权利的象征,更是野心家觊觎的对象。未能获得玉玺的君王似乎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传说传国玉玺是由著名的“和氏璧”制成,这块宝玉举世无双。传国玉玺的传奇故事便是由和氏璧引发的。
据传,楚国的一位山民卞和在山中发现了这块绝世宝玉,并献给楚厉王。由于楚国的玉工未能识别其真容,卞和两次被冤枉欺君之罪,失去了双脚。直到楚文王时期,卞和抱着玉石在荆山下痛哭,才引起楚文王的注意。最终,人们剖开玉石,发现了隐藏的绝世之宝——“和氏璧”。
八年前,秦始皇巡游至华阴平舒道时,遭遇了一位神秘人物。此人手持玉玺,在道中对秦始皇宣称:“玉玺归还给祖龙。”而后,此人消失无踪。这个故事在秦代广为流传,被认为是官方主导的政治宣传,对于塑造秦始皇的辉煌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政治谎言。
公元前206年,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咸阳灞上,秦王子婴投降,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极为珍视这枚玉玺,将其视为新王朝的国宝。他希望玉玺能在刘家世代传承,因此称之为“汉传国玺”或“汉传国宝”。传国玉玺被妥善收藏在长乐宫中。
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他迫切需求玉玺。当时玉玺由汉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深厚,不愿交出玉玺。最终,王莽命令弟弟王舜逼迫老太后交出玉玺。王舜强硬地表示,玉玺必须交出。王政君感到被侄子欺骗,哭骂着将玉玺掷到地上。王舜捡起玉玺,但遗憾的是玉玺被摔掉了一角,不再完美。
尽管王莽等人用黄金补上了缺角,但玉玺上仍留下了瑕疵。当王莽的新朝政权覆灭时,传国玉玺被发现在王莽的身上。乱军抢得玉玺,献给了更始帝刘玄。随着刘玄的败亡,传国玉玺先后成为赤眉军拥立的小天子刘盆子的玉玺,后来也归东汉的刘秀所有。从刘秀开始,传国玉玺一直在东汉诸帝手中传承。
洛阳的东汉宫廷小心翼翼地保管着传国玉玺。在东汉末年全国大乱时期,何进、袁绍等人武装诛杀十常侍时,宦官们携带着汉少帝匆忙出逃,遗忘了玉玺。多年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洛阳再次遭受灾难。董卓败逃西迁,纵火焚烧了洛阳宫廷。孙坚部在救火的时刻,在洛阳城南甄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尸体颈部悬挂着传国玉玺。孙坚视之为不祥之兆,却有意将玉玺占为己有。最终,经过一系列曲折的故事和争夺,传国玉玺重新回到了汉献帝的手中。
公元220年,曹��)逼迫汉献帝禅位给自己,建立了曹魏。传国玉玺自然成为了曹魏皇权的象征。曹丕甚至命令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书“大魏受汉传国玺”。三国统一后,玉玺归西晋所有。在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期,朝代更迭频繁,动乱不安,传国玉玺开始了漫长的流离失所之旅。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被匈奴部、前赵刘聪夺得。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后夺得玉玺,并在右边加刻了“天命石氏”。后赵上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后拥有了玉玺。在这个乱世中野心家们为了证明自身权利的合法性纷纷争夺玉玺试图抬高自己打击对手。传闻冉魏拥有玉玺后北边的鲜卑族心理失衡于是在公元352年慕容儁为了获得传国玉玺南下攻魏最终冉闵兵败被擒传国玉玺也落入了东晋手中
东晋将领蒋干为了解决鄴城的困境曾将传国玉玺交给东晋的戴施以换取救援但最终戴施骗取了蒋干的信任从蒋干手中拿到了玉玺并将其送到东晋都城建康献给晋穆帝传国玉玺重新成为晋王朝号召全国的象征两个月后鄴城被鲜卑族攻破冉魏灭亡然而鲜卑人并未得到传国玉玺他们的失望之情难以言表慕容儁无奈谎称获得了玉玺登基做了天子结束了这一连串关于传国玉玺的纷争故事令人叹为观止在历史的进程中,玉玺作为权力的象征,一直被众多帝王所珍视。其真实的传承历程却充满了曲折与变幻。
许多称王称霸的势力,为了彰显自身的正统地位,都会尝试制作玉玺。东晋朝廷南逃后,便自刻玉玺,其他如西燕慕容永、姚秦等也都有各自的玉玺。这些私造的玉玺,受到了后代乱臣贼子和枭雄豪强的欢迎和效仿。
玉玺在江南的历代王朝中传承,从东晋、南宋、南齐到南梁,都将其视为至宝。在侯景之乱中,玉玺曾一度失落。几经辗转,最终落入北齐手中。南陈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也选择刻制自己的玉玺。随着朝代的更迭,玉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每个政权都声称自己手中的玉玺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关于玉玺的真实下落,还有许多传说和故事。有的传说称玉玺在侯景死后被投入栖霞寺井中,后来被和尚捞出并保存,最终献给陈武帝。但这个传说可能只是陈朝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而编造的故事。
在隋唐时期,玉玺被皇室视为国宝,安稳地掌握在皇室手中。在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玉玺再次遭遇乱世,命运多舛。后唐末帝李从珂在战乱中携带玉玺自焚,此后玉玺下落不明。
进入宋代,虽然朝廷多次寻找传国玉玺,但仍未找到真正的玉玺。有人声称自己找到了真正的传国玉玺,但经过考据后发现可能是伪造的。宋徽宗为了掩盖自己没有真正传国玉玺的事实,刻制了多枚天子印玺。到了元代和明代,也有类似的“发明玉玺”的事件发生,但真实性存疑。这些事件背后反映了帝王们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正统地位的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玉玺的真实传承历程早已淹没在岁月的尘埃之中。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人们对权力、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象征和回忆。
玉玺作为权力的象征,其传承历程充满了曲折与变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中,玉玺的真实下落和传承情况都有所不同。这些变化反映了帝王们的权力斗争和对正统地位的追求,也展示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历史的洪流中,传国玉玺成为了明清两代不断追寻的神秘之物。明孝宗时期,有人献上所谓的“传国玉玺”,然而明孝宗慧眼识珠,坚定地认定其为赝品。到了明末,多尔衮在征伐蒙古察哈尔部时,意外地从林丹汗的遗孀苏泰太后那里获得了传国玉玺,这更可能是出于政治需要的产物。即使如此,传国玉玺的传奇仍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演绎。
进入清代,乾隆皇帝对于传国玉玺的态度尤为引人注目。他对大臣高斌献上的玉玺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并断定其为仿制品。乾隆将此赝品视为工艺品,存放在宫殿之中,作为玩物欣赏。与此礼部尚书傅瀚对传国玉玺的过度追求表示了批评,认为人们对玉玺的过度垂青导致了仿冒风行的现象。乾隆御制的文献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对玉玺的真伪看得开。到了近代,冯玉祥等人清理紫禁城时,曾寻找传说中的镶金传国玉玺,但最终未能找到。这也使得人们开始相信,真正的传国玉玺已经被历史所埋没。我们仍可以期待有一天能够重新发现这颗独特的和氏璧所制的传国玉玺。这颗玉玺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传说,或许正悄悄埋藏在某个未知的角落,等待着有心人的发掘与解读。这不仅仅是对一件历史文物的追寻,更是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探寻和尊重。历史的长河中充满了未知与神秘,传国玉玺的传说正是其中之一,激励着我们去探寻、去解读、去欣赏历史的魅力。
娱乐圈头条
- 中国哪个大学理论经济学专业好?理论经济学专
- 脏脏包可以加热吗 脏脏包怎么加热
- 如何观看《神探夏洛克》最地道的字幕版本
- 北湖旅游专线多少钱(北湖观光车票价多少钱)
- 又见一帘幽梦主题曲歌词又见一帘幽梦 歌
- 后宫太子妃演员表太子妃升职记的太子妃是谁
- 声临其境3王耀庆刘端端异地恋 隔空合唱太心酸
- 易烊千玺镜子事件玄学
- 迪克牛仔经典歌曲mv有个欧美的男歌手 他有一
- 属鸡的今年多大勤劳的属鸡人好到爆炸的运势究
- 如何获取和使用PP资源站的资源
- 指纹智能锁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如何保障
- 3个方法自测脱发情况
- 岁月号沉船事件背后的故事与教训是什么
- 2014海滨城市旅游排名(我国著名海滨旅游地)
- 瓦利耶娃是故意摔倒吗 花样滑冰摔倒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