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大被诅咒的宝石饰品:光明之山――王室的厄运之钻

全球五大被诅咒的宝石饰品:光明之山――王室的厄运之钻

娱乐八卦 2024-12-14 11:26www.bnfh.cn娱乐八卦

在古老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教文献中,叙述了一个关于世界上最著名的钻石之一——光明之山的传奇故事。这段文字深深传达出一个无法违抗的宿命观念:谁若掌握这颗钻石,便拥有世间极致的财富与权力,但同时也将承受伴随而来的沉重命运。

光明之山,一块仿佛被诅咒的宝石,它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回荡,如同一面折射历史的镜子。数百年来,它引发了无数血腥的争斗和杀戮。拥有它的君主们,尽管曾短暂地沉醉于权力的巅峰,但最终都未能逃脱厄运的魔爪。

光明之山最初属于印度,其命运随着历史的巨轮不断流转。蒙古贵族巴布尔占领此地并夺得了这颗钻石,不久便陷入家族内斗,儿子胡马雍继承了这颗尖顶的拱形钻石。胡马雍在成为国王后很快因内战失败流亡波斯,将钻石传给了波斯国王塔马斯。但塔马斯很快因国内局势动荡失去王位。

时光荏苒,光明之山几经易主,每次更迭都伴随着血腥与灾难。贾汉国王得到这颗钻石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和宝石自相残杀,他本人也在囚禁中度过余生。波斯国王纳第尔得到钻石后,短短三个月便染上了怪病,并因一系列离奇事件失去性命。纳第尔的后人也未能逃脱这一诅咒,波斯王室陷入了自相残杀的恶性循环。

光明之山的历史可谓是一部灾难的合集。每一次易主,无论君主如何英明神武,都无法逃脱它的诅咒。钻石落入锡克王位的继承人辛格手中。他深知这颗钻石的血腥历史,决定将其献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运送途中,钻石遭遇了诸多不幸,货船遭遇霍乱和海啸的袭击。最终,钻石虽抵达英国,但沿途的灾难依旧继续。

维多利亚女王对这颗钻石极为珍视,将其镶嵌在胸花上并进行了重新打磨。从此,“光明之山”成为英国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宝钻。尽管它现在静静地躺在伦敦的博物馆里,人们依旧无法忘记它伴随的血腥与杀戮。它仿佛成了一颗被诅咒的宝石,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回溯历史,光明之山的命运与莫卧儿王朝紧密相连。当巴布尔首次拥有这颗钻石时,他便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正如传说中的预言所警示的那样,拥有这颗钻石也意味着承受伴随而来的诅咒。从那一刻起,莫卧儿王朝的君主们便陷入了无尽的厄运之中。

眼见爱子胡马雍生命垂危,巴布尔心如刀割。这时,有大臣提议用国宝“光明之山”进行祭祀,以求太子康复。巴布尔却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这个提议:“我儿子的生命比任何钻石都更宝贵。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他们的生命与我儿子的生命相提并论。”于是他在神殿发誓,愿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儿子的康复。

奇迹出现了,胡马雍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最终恢复了健康。然而不久后,巴布尔自己却病倒了。他深信这是神在索求祭品,因此无论医生和大臣如何劝说,他都坚决拒绝治疗。最终,一代明君巴布尔因病去世,他的生命仿佛成了替代“光明之山”的“祭品”。他的儿子胡马雍并未因此摆脱厄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王权和“光明之山”一同传至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手中。悲剧再次上演,这次是由可怕的权力之争引发。为了争夺王位,沙贾汗的众多儿子不惜自相残杀。最终,胜利者奥朗布用沾满亲人鲜血的利剑从父亲手中夺得了孔雀宝座和“光明之山”。而沙贾汗则一直被囚禁在阿格拉皇宫的“红堡”中,至死未见天日。

转眼到了18世纪,莫卧儿王朝由盛转衰。正如巴布尔打败洛迪夺取“光明之山”,其子孙也迎来了自己的终结者——伊朗沙阿(国王)纳迪尔。纳迪尔垂涎于“光明之山”,在占领莫卧儿首都德里后,他搜遍王宫角落,最终在皇帝头巾里找到了这块旷世奇珍。

与巴布尔相似,纳迪尔也成为“光明之山”的主人后天下无敌。他依赖红头部落和库尔德人的战斗力推行侵略政策,建立庞大帝国。他也未能逃脱“光明之山”的诅咒。得到钻石仅三个月后,他便患上浮肿病,失去理智,甚至刺瞎自己五个儿子的眼睛。1747年,纳迪尔在熟睡中被仇敌暗杀。其后裔在继承王位和钻石后,也继承了悲剧命运,波斯王室陷入自相残杀的恶性循环。

几经辗转,“光明之山”落入锡克王位继承人杜利普·辛格手中。他还未成年时便听闻了这颗钻石血腥的历史,因此决定遵循古老传说,将其送给女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献宝后,杜利普·辛格受到英国礼遇,被带到英国并享受优越的生活。许多年后,他表示并不后悔放弃这颗无价之宝。

对于收藏珍宝无数的维多利亚女王来说,“光明之山”无疑是锦上添花。她让人把这颗大钻石镶嵌在胸花上,并用于点缀王冠。这颗钻石从此成为英国王冠上的主钻,每次佩戴都熠熠生辉。它的诅咒似乎并未完全消失。维多利亚女王曾两次因这颗钻石遭遇袭击。尽管如此,“光明之山”依然代表着英国皇室的财富与地位,被长期安放在伦敦塔中。

一夜之间,三位婆罗门急急忙忙地将镶嵌着前额宝石的神像转移至印度的第二圣城贝拿勒斯。就在月亮神的神龛在贝拿勒斯崭新落成的那个夜晚,一位神秘的神灵托梦给这三位婆罗门。神祇郑重地嘱咐他们,必须轮流守护月亮宝石,直到人类世界的终结。神还留下了一句预言:“谁若触碰此宝石,必将遭受灾祸。”这句预言被金光闪闪地刻在神龛上,引人深思。

1799年,一枚从印度神庙中抢掠而来的月亮宝石,成为了英国军官亨卡什尔的掌中之物。但他的内心充满了不安与愧疚,于是将宝石作为生日礼物赠予外甥女雷切尔。当晚宝石便神秘失踪。疑云重重的案件让众多人物浮出水面,包括曾经小偷身份的侍女、来自印度的流浪艺人,还有雷切尔的表兄布莱克,甚至雷切尔本人也被怀疑。

著名的侦探卡夫警官被请来揭开这起谜团,然而案情进展困难。雷切尔拒绝合作,侍女自杀身亡,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最终,雷切尔透露曾看见布莱克在她的屋外梦游时拿走了宝石。然而真相远非如此简单,原来真正盗走宝石的是雷切尔的一位追求者戈弗雷。

这就是在著名侦探小说《月亮宝石》中,以“光明之山”为原型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正如柯林斯所言,“光明之山”的故事从未仅仅局限于英国和英国人之间。小说的结局中,戈弗雷被追踪而来的印度人杀死,宝石被归还给印度神庙,重新绽放出神秘的光芒。

在现实中,一场关于“光明之山”的回归行动正在上演。今年三月,印度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文物追讨活动。甘地基金会主席、圣雄甘地的重孙图沙尔·甘地也在这场活动中呼吁英国归还“光明之山”。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图沙尔深情地说:“‘光明之山’钻石的真正主人是印度。如果温莎公爵的钻石被阿拉伯酋长拿走,英国人还会如此坦然吗?”他继续道:“我衷心希望‘光明之山’钻石能够归还给印度。这将是对英国殖民印度历史的赎罪。”

未来,“光明之山”会否重回故土?谁将成为它的下一位主人?那神秘的诅咒是否会再次应验?这些问题的答案仍然悬而未决。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块古老钻石的神秘旅程将继续吸引世界的目光,让人无法抗拒其魅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