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正在五十岁_五十岁的年纪是谁写的_奇闻趣事网

写正在五十岁_五十岁的年纪是谁写的

奇闻趣事 2023-05-05 10:23www.bnfh.cn奇闻趣事

写在五十岁

       这两天网上也有一些能让人感兴趣的玩意,不过因为在收拾居住环境,所以比较不能集中思想去想一些东西,只不过打打酱油,再到此一游就算了,不过终于遇到一个只能打酱油,不能涂鸦的地方觉得还是要写一写,顺带把另一个有点犹豫的观点也记一下吧。
 
       先说后一点,是一篇关于周作人的文章,由于几乎没瞧过他的文章,所以只能就网上的文章说一下。如果网上的观点是有详实的资料的,那么至少我老人家同意他的两点看法第一,自由恋爱的前提必须是在经济独立的个体之间发生,任何形式的依附最终都将导致某一方社会性的丧失,也意味着自主能力的丧失,遑论思想自由;第二,对于群体的认同如果盲目到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与专制无异。
 
       至于那个禁止涂鸦的地方,是一个理科教授关于人文科学的言论,原先就瞧过一下,因为文字比较短,瞧不太出很实质的东西,就只打了打酱油。一般情况我老人家也希望小孩子能先学一下理科的东西,至少能长一些逻辑思维。不过这一年的经历让我老人家有了不同的看法,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人文思维和科学观的分歧,而在于你是打那儿去认知外面的世界的。
 
       比如从事文学、或者是文史哲的,如果他是根据自己对外面的世界的观察来认知社会的,未必就一定会“反智”,反科学,就知中医一样,如果是从反复的临床观察归纳出的经验,这里面就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在里面,科学发展史不就是一个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史么?而很多“好专业”,如果缺乏这种对外界的观察与对内心的省视,也一样会流于形式,甚或会反科学。
 
       如果理科学不通转而从文,他的逻辑思维又能打哪儿来?我们的问题其实不正是出在当年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而放弃了通识教育的拔苗助长的指导思想上吗?当年的急功近利,把义务教育之后的高等中级教育变成了专业预科,自己绝了“通识”的路,还进而渗透到了义务教育的领域,才会使今天的“好专业”中的系统工程与逻辑思维步履维艰哪。
 
       其实你只要仔细瞧瞧那些争论里面“反智”人群的学历,就能知道未必都是学文史哲的,也有“好专业”的人才,甚至是理工科的经历。可见科学观的形成并不在于你学了什么专业,而在于你是如何与自然、社会交流的,那才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知——这也是为什么我老人家尤其“痛恨”把数字游戏引入世界观形成过程的缘故,特别是为了达到强化数字概念,不惜逆科学观形成之规律的荒唐行为!
 
        学生偏科还是个人行为,而教育“偏科”的后果学人们大约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吧?不是你学了数学就一定能有逻辑思维有能力——至少我老人家知道有人不是;更不是你学了理工科就一定知道如何处理数据,就能知道宇宙的秩序,自然的宽容度及其底限,就能用科学观去衡量、评判一个事件的结果,就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就能有效地筛选面前的资料来佐证你所思考的问题。
 
       其实做过实验的人都能知道,很多时候如果你不注意外部条件,结论往往并不是你预期的那样。只不过如果你的确是精通那个行当,你也可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但肯定还是得基于详尽的观察记录,不然必定一事无成。其实专业的选择与专业本身无关——肯定与社会需求有关——本质上说主要还是与你对它的认识有关。
 
       如果不扭转对“高考”的认知即高考并非科考,尽管那张证明会成为某些职业准入的门坎。但那只不过是一个门坎,一个低限,一个起点,一个具备某项专业领域的知识点的证明,而并非你实际工作能力,能否驾驭它,仍需要你对它在实际工作与实践活动中所处地位的理解,你肯定就不能明白它的功用,就会觉得学而无果。如果你恰巧还学的是自然科学,“反智”、“反科学”的可能性难道不是会更大?
 
       五十岁之前一直拿学文科——还是教授说的文科“好专业”——的哥们开涮,但五十岁的今天,却发现很多时候那些“有阅历”的“旧文科生”,反倒比起很多理工科生更有逻辑思维能力,能很快地从芜杂的表象中发现事件的原委。细想来无论哪种思维方式其实并非一定源自于某种专业本身,更多地还是起于对生活本身的认识。在这里只能向那些学文科的文化人们深表歉意,其实这也是我老人家的专业偏见。
 
       呵呵,,我老人家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崇信科学文明、崇信文明之法——这个不打算改变。



上一篇:晒晒近来拍的pp! 下一篇:关于海的影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