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月.耳语
仲秋月.私语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又是一个黄花满地的秋季。任凭日间阳光怎样热情,终掩不住入夜水一般的冰凉。所以,即使传统佳节多么喜庆祥和,它的背后也不免盈满则亏,曲终人散的冷清。古人在这个时间,选择这样一个节日,足以证明现实主义的生命力。
秋从那里来?有人说秋从萧瑟的风声中,从飘落的黄叶中,从垂挂于草叶尖的清露里漫溢而来。我想,除了这些,秋还应该来自巴山夜雨的淅沥声,来自映照银烛流光的画屏,来自轻罗扇下纷飞的流萤,她还应该来自海上升起的皎然明月,来自姑苏城外的孤独钟声,来自断肠人牵着的伶仃瘦马,来自杨柳岸的晓风残月。秋给人的印象总摆脱不了凄凉,萧索的气质,纵使五光十色,锦绣万里,最终仍然免不了繁华落尽,空落虚无的命运。秋季,正是通报筵席将散的使者,同样免不了人们因无奈而生出的悲叹。于是,失意人感叹世事无常,人心不古;落魄人嗟怨天地无法,难以琢磨;白头人感伤时光易逝,岁月不在;看破红尘之人更加叹息于万般皆空的无奈,峨冠博带零落成泥之后,莫扎特的《葬礼进行曲》也敲响了第一声颤音。
正因为秋季的凄然,所以仲秋月的光华也带上些许伤感。从秦时明月汉时关到徘徊的月色和零乱的舞影;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到明明如月,何时可辍,这些月色想必都是在秋夜中酝酿的吧!与淡淡青辉和盈满之喜旁逸而出的,还有那些无言的哀愁。须知物极必反,当全部精华袒露于世的时候,也就是即将灰飞烟灭的开始。一个轮回之后又是一个轮回,如此周而复始,也正是自然不能逾越的法则。怎样审视这一法则,就有了僧,有了道,有了更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人。令人欣慰的是,绝大多数都沉醉于秋季的累累硕果,只有小部分吟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然人类的步伐也不会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
皓月当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在这个“团圆”的日子。她却只能在遥望灿烂星汉的惆怅中孤独地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古代人真的很有想象力,把一个荒凉绝望的星球想象得那么美好。洁白的玉兔,挺拔的桂树,还有哪个大汗淋漓砍伐桂树的吴刚。中国文化从不缺乏悲剧,美好的事物里也往往隐藏着西西弗斯式的悲剧。时至现代,那古老的传说依然是折射社会的一面镜子而已。神话终究是神话,生活还要继续。有时候,当你的女朋友已改名玛力,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现代,让一切神秘和朦胧都变得十分清楚明白,让本该清晰的都变得那么模糊,连诗化的婵娟都能变成八十老太,你还能拷问沧桑的定义吗?
秋夜的寒气偷偷爬上来,逼得窗户蒙上一层水雾,于是世界的楼台都在迷雾中笼罩,如霜的月色也迷失在滁洲的渡口旁了。惶然间,不知那里传来几缕幽咽的笛声,这个夜晚更加深邃。悄悄铺开纸笔,写下写沉沦的文字,顺便篆刻在颤栗的灵魂中。我有时是位扫兴者,往往在大家兴致最高的时候胡说几句离题万里的话,令人兴味索然。人们往往喜闻恭颂之词,可不中听的话往往是真话。于是真话很难立足于这个社会,国家便歌舞升平,一片太平盛世之态,连凤凰,麒麟也来跳舞唱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