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回江南_江南古忆歌词
忆回江南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office:office">
梳理人生的脚步,往复从春与夏秋一致冬,似乎都在行行停停中度过;仔细想来行也匆匆停也短暂。却在这不经意行与停中,恍然半生而去。
但在经历过的岁月里,江南,却成了令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记忆,这记忆有景、有物、也有人;每每读有关江南的字句,江南便再现在思绪里,难以挥去……
在所有的诗歌散文里,折射出的江南都是让人牵挂和留念的地方,厚重的底蕴、浓浓的风土人情、咿呀的吴侬软语……,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赋。
十几年前,带着一种向往的心情,一袋简单的行囊,也带着对江南似曾相识的陌生,经历了三天两夜车途颠簸,在广播里不时传出的台风预告中,蜀地已远;在如期而至的台风暴雨洗礼中,江南渐近……
天色已晚,黑暗和暴雨让人分不清方向,没有地图,凭着对江南的憧憬和信任,以及仅有的一点来自书籍记忆中江南人的厚道,我住进一家三轮车夫推荐的小旅店。
店里简单布置,但也别致完整,灰砖青瓦,红柱青木,有着简单窗格的中式小室和翘角屋檐;店家周到的服务,带着浓重江南口音的普通话但悦耳受听……。初识江南,不禁内心暗暗悸动和发疑守着这片风水的江南人,是否也像昨夜台风般狂躁和小店般细致一样反差如此之大……
不知何时,风雨已停,只听到偶尔滴答的水声,光线渐明,一夜过去;屋檐上有了鸟叫,我带上行囊,告别店家,走出旅店。
秋初,江南的空气依然清新,雨后初晴的天际微红,空中还有大团的饱含水份的云层,但微风已暖,吹在脸上很让人觉得既清爽也惬意。
街上很干净,市井屋檐造势、亭台楼阁与久居的蓉城似乎也大体相当;行人逐渐多起来,远看近观,雅俗入眼,生活中的杭州与蓉城无异,若不是昨夜这么接天地般气势的台风雨和满街的江南口音,真觉得自己还是身在蓉城。
行行停停,房屋渐少,花草树木越发多起来,正疑惑左右顾盼间,眼界豁然开朗,一大片水波荡漾的湖水如画卷般展开的眼前——这应该就是心仪历代墨客骚人已久的西湖了。
没有接天荷叶,也没有映日荷花,大片即将转黄的半残荷与碧波辉映同样让人心醉、风韵独然;亭台楼阁星星点点散布在碧水微波中,仿随湖水摇曳,带动满堤柳丝随风轻舞。
近水远山,人移景随、人驻景依;映象种种的西湖景名无需再去细想已跃然视界苏堤春晓、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平湖秋月……
接下来的日子,我无法安心与于在杭州的差旅和工作,总要挤时间去看看西湖,去感受,去流连也去读。苏堤、孤山、虎跑泉……;周末更是全天忘返与湖光山色间,细细品味江南,与之相会、相融……
时亡景留,短暂两三月余,江南在心中脑际褪去朦胧,越见清晰;江南已不再全是景,她美艳欲滴,实如苏轼笔下的西子美人一般。
前几日,偶见一篇游记。感性的作者对西湖如此的热恋。离开江南时,车窗外风雨中渐远的树影和青山绿水让作者潸然落泪,难以舍弃的情怀深深的触动了我……
想着想着忽然醒悟,难怪自古以来这里生出那许多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故事,且长久长新;羡慕久居江南的人;他们也许已以为常,习惯了它的滟涟迷醉,也不知自己已融入成景……
以前常听人说“少不入川”,人人都怕蜀地幽雅舒适的环境让人斗志消失、享乐忘我;而今我也很理解那个作者的心情,每每忆回江南,我也常心中微澜涟涟,难以平静。尽管离开它很久了,记忆仍然深刻,挥之不去。
结识江南,我经过了它的门扉,也拉开了门环;但对于江南,我常觉自己是一过客,更觉“江南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