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应把“积贮”酿成“房产”?_奇闻趣事网

该不应把“积贮”酿成“房产”?

奇闻趣事 2023-05-04 21:02www.bnfh.cn奇闻趣事

该不该把“积蓄”变成“房产”?

在当下的中国最保值的还是房产。可能许多人听了这话会不乐意了,现在不是房子卖不动了吗?其实世界上没有卖不掉的东西,只有卖不掉的价格。许多房子没有成交,那是因为房东认为这个房产还值某一个价格,不愿意跌价而已。在人口净流入大城市的核心地段品质有保证的房子,根本就不用愁会不会贬值的问题,即使再打折也会比人民币的贬值慢。

现在的时候如果手里有钱应该怎么保值呢?存银行,货币已经大量超发况且利率已经低得可怜了。炒股票,除了有内幕消息的,没几个人在挣钱。买理财,有的已经跌到本钱里了。办厂开店,不亏已经是万幸了。买黄金,十年前就是这个价格,甚至还低。买美金,国家有额度且美元也是大量超发。

再看看我国这几十年房地产的发展 ,从开始几百块钱一个平方到现在的几万块钱一个平方,大概也只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中间也有过波折,也有过大起大落的时候,总体的趋势还是在逐步的抬升的。你现在还能想象吗?当时的一万多块钱,如果不去买房子而存银行,现在你的生活和心里的落差有多大呢?




前段时间有个好朋友通过微信联系我,她说自己目前正好有200万元的存款,正在纠结是继续用来进行投资理财,还是把这200万元当中购房款,在市郊区域买一套小房子。 相信这样的困惑,是很多年轻人在理财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

今天我就这个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与看法。 在进行个人理财的过程中,银行存款和房产是很多人理财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动力。对于那些比较注重资产流动性的人来说,他们之所以会通过银行存款这样的方式积累并储蓄财富,是因为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存在银行里的积蓄就能够派上用场,确保自己随时有钱可用。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的话,也有人认为,目前我国早就已经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与其把钱都存在银行里等待贬值,还不如尽早尽快的趁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把钱买成房子,至少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值。

其实,说实在的在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才最好这方面,真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毕竟每个人的理财动机不同,每个人想要通过理财实现的目标不同,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每个人对于财富的渴望程度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大家在资产配置和理财规划方面所作出的选择。

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个人支持

买房产!建议是一线城市核心房产。

从历史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储蓄的回报远远低于房产的回报。

有个朋友说的好虽然房住不炒,房价不会再像之前那么猛涨,同样不会猛跌。把“积蓄”变成“房产”,起码房子一直在,如果拆迁那就更好了不是吗?

欢迎随手关注财富精算师。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的财商教育,钱生钱是最快也是最好的理财方式。

从人生规划的角度,我们无论怎样努力,如果不会理财,如果没有资产,那么基本上就会是一个一直奔波的劳碌命。所以,现金资产和固定资产是我们资产配置的一种方式。现在金融市场低迷而且不规范黑幕的情况下,假如手里有现金资产,多做些调研,投资地产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我在2000年左右,曾指导过两个手里有些现金的年轻人。一个不听劝,回老家农村盖了七八间的一个大院子;一个在深圳关外边缘买了房子付了首付,一直很艰苦的供房;到这个阶段,两个人的财富差别就出来了,一个辛辛苦苦这两年在老家县城买了房(还好赶上深圳坪山的开发也去买了一套房现在供着也已经200多万的价值啦),另一个把资金拿出来在老家市区里给老人们买了两套房,资产已经是近千万的差别了。

,我们现在可能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但从那么多人盼着房子跌下来,国家领导也讲话控制房价,房价也没有飙升乱涨,涨涨跌跌起起伏伏,说明投资环境比较正常了。

所以,不要总叫着炒房怎么怎么的。你把这些人叫做投资人感觉一下,这些个投资人基本是把握趋势很准的。你赚了吆喝,他赚了资产。

你说,有价无市,是的,可能是买的人少了,但另一方面,价格不合适卖的人也不多了;你说的市场,他考虑的是增值。如果一直在增值,哪怕比较慢,因为没有好的投资品类,作为投资者也是不会出手的。

我一直觉得,这类问题是投资问题。我们金融市场不发达,投资品类太少了,所以,房子就成为了衍生投资品,成为硬资产,这应该是中国特色。

其实,我还是建议能买得起房的,筛选一下自己的城市、老家的房子,最好的主打新房去买一套。现在看着贵一些,供楼也会很辛苦,但你想着这是投资,是零存整取,而且,还是所有投资品类中增值最快的,过上五年八年,再看看自己的选择,我们就会感谢现在的投资了。

为什么说是投资问题,还有个因素是通货膨胀率。我们工资上涨和赚钱,基本上是跑不过经济发展的通胀的。20年前100元是什么价值?现在100元又是什么价值?,20年前房子什么价,现在又是什么价?

那些每个阶段叫着不让你买房的人,可都是自己买了房,究其实质,不过是热闹一场为了赚眼球和点击率;而大众天天嚷嚷跌了跌了,我们见过熙熙攘攘的大众们赚过钱吗?不理性,不会思考,人云亦云是最大负资产,而投资讲究的恰恰是耐心和理性。

目前阶段,如果市场冷清,逆向思维角度,也许是考虑进入的好时候哪?反而,人人都说自己买房赚了大钱的时候,倒要警惕哪!




 我也来吐槽吐槽,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本人现33岁,在三线城市,2015年是29岁的时候,年薪是10万,老婆年薪5万,一年近15万的收入,15年底有20万的存款,当时计划第二年要孩子,就想着买辆车,因为老家是农村,工作在城里,50公里差不多,回家方便点,以为房价都很贵,根本就买不起,然后16年我老婆闺蜜买房了,拉这我老婆一起,我老婆也问我,但这时候已经没有钱了,买车12万,还有10万做事业起步资金,等于身无分文,我老婆闺蜜买的是90万差不多的房价,首付35万差不多,我更不考虑了,直到2017年初开始涨,现在我老婆闺蜜的房价从开始的8500已经涨到12000,同样的面积,要多付42万,他还是学区房,在我们那算是三线城市里很好的学校,然后2017年开年我还没萌生买房的想法,我小舅子就一直跟我老婆说这几个月房价一直在涨(他做中介的),那会儿我也没意识到,但他推荐我关注一个新盘,有学区,还在市区里,周边虽然在规划,但当地政府拆迁力度也是大,就想着那边,预计在下半年开盘,这时候我居然这么听话,还真等了他大半年,销售说9月开结果没开,一直到10月中旬,从他9月不开盘我心里起了怀疑,就找其他盘的备胎,到10月15日定下了更远一点的一个盘,定了150万的一个房,对那地方也满意,唯一不好的就是学区不如我老婆闺蜜的,现在在这发帖就是感叹感叹,后悔后悔,如果当时不买车,12万再加上我父母支援10万,女方父母借10万应急,现在也不用后悔了,面积跟我老婆闺蜜差不多,但距离开发区远了6公里,学区还不好,唉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把“积蓄”变成房产,从总体来看是正确的,有了房产的人在当前是绝对不会后悔的。

我自己就有切身的感受,90年代末我所在城市中心市场附近有门面出售,价格每平米1.5万元左右,我当时在股市投了40万元资金,加上股价上涨变成了60多万元,有亲戚邀我一起买一个100平米的门面投资,每人拿一半资金,我不肯,结果我亲戚邀上他一个好朋友在中心市场附近买了一个100平米的门面,当时总价格150万元。到了现在地个地方的门面差不多已涨了每平米10万元,就是说100平米的门面现在的价值可达到1500万元了。现在一年的租金近30万元。

而我的股本投资到了2015年之前涨到了差不大80万元,我当时还庆幸自己没有与亲戚买门面,暗地里讥笑好那位亲戚,可是哪曾经,经历2015年6月的股灾,我的80多万元股票立马缩水成了8万元不到了。我后悔死了。

所以,我奉劝有闲钱的朋友还是要进行大胆的不动投资,否则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贬值了。会让人追悔莫及,那就什么都没有用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