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子饮酒“怪象”:桌上白酒啤酒很丰富,却很
农村喝酒“怪象”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却很少有人喝,为何?
十里不同俗,我老婆的村和我自己的村,办酒席喝酒,就有两种不同的现象,一个是怪象,一个是正象。
比如我老婆村,办酒席的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其实也不算丰盛,就是普通标配一瓶白酒,两瓶啤酒,一瓶橙子汁,一包蓝王香烟,一包各子(就是一包槟榔)。
香烟、各子很抢手,上桌就没了,有好管事的,上桌就把烟和各子拿在手上,先拆开跟在桌的发,有这个爱好的要,没这个爱好的不要,一遍发完,每次都剩半包多,自己就落了。
饮料也抢手,男女老少每个人倒不了一满杯就没了。
唯独白酒跟啤酒喝的人少,主人家不发话没人好意思开瓶,差不多是个摆设。
但也有老喝酒的,都是些老人,年轻人不喝酒了,说事多,忙,开车,屁股沾一下板凳就撤了。
遇到几个老人家想搞酒的,一瓶酒又搞不好,所以懒得开,就说,把你屋里的米酒搬出来,我们喜欢喝米酒,瓶子酒有假酒,喝不惯。
这是我老婆村喝酒的现象,就是题主所说的“怪象”。
我们村喝酒不是这样的,桌上的白酒啤酒,也是标配,一瓶白酒,两瓶啤酒,先放到桌子上。
跟我老婆村不同的,是我们这边人喜欢喝瓶装白酒和啤酒。
并且,一瓶白酒和两瓶啤酒搞不好。我们这边人酒量大,一瓶白酒两个人就分了,遇到几个知己坐在一起,想喝酒,又搞不好,这时就喊管事拿,管事的环顾四周几张桌上,如果有不喝白酒的桌子,就会把这张桌上的白酒拿过来,两瓶还喝不好,又继续搬,直到喝好为止。
我们这边人不担心假酒,嘴巴一试能试出味来,这就是老喝酒的。
啤酒呢,一般是喝完白酒再喝,说是,喝啤酒漱漱口。
这就是我们村的现象,也是习惯,这应该属于正常现象,对吧!
其实,怪象也好,正象也好,在我看来都算正常,因为喝酒只不过是人的习惯,习惯有时也会改变的。
以前农村办酒,酒不够,抢酒喝,喝完没得加的,到而今,白酒啤酒成摆设,没人喝,或者,你硬是想喝酒,就让你喝好,喝完了又拿。
这说明什么?
说明现在农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办酒席上吃的喝的,平时也有的吃喝,不稀罕一定要等到整酒才有的吃喝。
就是随意,你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不强求。
你认为呢?
我去到一农户家收购玉米,这户人家特别热情,好酒好菜招待我,还请了几个人来作陪。主人提出一壶20斤白酒,3箱啤酒,意思是喝个天昏地暗。“怪像”真出现了,也许是他们给出的最好的诠释。
这户人家的大叔特别豪爽,是以前的老村长,他们村总共20几户人家,大叔干这行当一年工资只有500,胜如白干。大叔特别热情,特别热爱他的工作,所以他的人缘挺好。他们这个村子里面风气特别好,特别团结,有肉大家一起吃,有肉大家一起喝,有活大家一起干,除了老公和媳妇不能分享公用,其他的都可以,哈哈。。。
大叔不干他的工作了,又开始带领村民种植农作物,反正是大叔干啥,大伙跟着干啥,特别有号召力。后来上任的村长根本指使不动大家,处处让大叔帮忙协助工作。
我去收玉米时,大叔正好拉一车玉米回来,往地上卸,我说大叔,玉米卖不?
大叔说卖呢?这几天正愁的不行,一直没人上门收,要不就是价格给不上去。
我说行,晒干的有多少?我都要了。
大叔说我自己家有一万来斤,不够的话,邻居家可多了。
然后和大叔开始商量价格,我给出的价格比别人高,看来大叔挺满意,大叔带我看玉米,已经是中午了,大叔说姑娘,你吃午饭没?
我说没呢!
大叔说快,进屋,我们先垫吧一口,等我那口子回来做饭,然后我们好好吃饭。
去到大叔家里,端出他的手把肉,牛肉干,炒米和奶茶,摆出两瓶马奶酒,拿出一个大碗,倒上两碗酒和我喝,我说等会装玉米呢,别喝酒吧!别耽误干活!
大叔说嗨……别着急,装玉米不是事,邻居多着呢,叫他们帮忙,再说今天装不完玉米,明天再说。
我和大叔把两瓶马奶酒喝光了,吃了一盆肉,不得不说大叔好酒量。然后去找人装玉米,把邻居找来又坐着撇了半天,完全忘了干活。
这时大婶回来了,大叔吩咐大婶做饭,晚上有客人。把大叔家的玉米装好天快黑了,大叔对我说姑娘,进屋,今天不要走了,晚上在我家住下。我那口子做饭,专门招待你,这些邻居作陪,我看姑娘好酒量。
大婶也说别走了,住下吧!明天再走,大晚上的,乌漆麻黑的开车危险,这么大车拉这么多东西,我们更不放心。
大家都到大叔家坐下等着吃饭,大婶做了满满一桌子,特别丰盛,大婶特别讲究礼节,家里有客人,妇女不上桌子,大婶伺候客人,一脸乐呵呵的,同样很热情。
大叔提出一壶20斤白酒,大叔说14个人20斤差不多了,不够还有啤酒。
把我吓一跳,难道一个个的都能喝?大叔给大家倒上一碗,特别大的碗,都端着碗敬我,一碗酒一口闷,太吓人了,个个能吃能喝能说,太热情好客,20斤酒两圈下来没了,大叔开啤酒,我说别喝了,我是南方人,到你们这边来,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和真诚,我很感动,咱们坐下来聊一会。
聊了一会儿其中一位邻居说坐着没酒不得劲,把啤酒摆上来,三箱啤酒喝光,看样子有酒的话,大家还能喝,真是酒喝干,菜吃光。我说我去过好多农村,都不喝酒,桌子上放着酒都没人喝。
大家都说那是没遇对人,人对了没有不喝酒的。
大家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大叔特别有素质,安排我和大婶睡他们家,他带着我的司机去邻居家睡,第二天我给大叔玉米钱的时候,一斤玉米多给了两毛钱。
就“农村喝酒怪像,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却很少有人喝”这个问题,喝酒特别讲究氛围,酒逢知己千杯少嘛!如果遇到一桌子人都爱喝酒,大家会有兴趣举杯。酒席要的就是氛围,一桌子人只有某一个人在喝,会觉得很没意思,大家都看着某一个人喝酒,想想都尴尬,还不如不喝,这可能农村酒席喝酒少的原因。
尤其现在留在农村的,老人居多,年轻人都在城里生活。就以我的经历来说,自己回农村参加酒席纯粹是走过场。一桌人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根本没有感情可言,更没什么话题可说,心里只盼望着快点吃一口,逃离现场,一桌子人大眼瞪小眼,这时的酒,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
农村酒席上酒水成了摆设,一方面是人们的越来越注重健康,对健康意识提高,认为酒对身体不好。还有一部分人是开车去参加酒席,喝酒不能开车,人们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白酒不是完全不能喝,每天小酌一二两对身体还是有益的嘛。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在农村开展“农村留守妇女生理需求状况研究”调查,当时已经是晚上,我们就留宿在村长家,村长当鸡宰鸭接待我们。
酒桌上,我问村长,村里喝酒,有没有这种“怪象”就是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却很少有人喝!
村长用醉眯眯的眼睛瞟了我一眼“谁***的说瞎话?!你看,我们桌上不只有白酒吗?!不都喝得痛快淋漓的吗?!喝!今晚这桶酒20斤,搞完去!”
在我印象中,不可能有题主说的有酒不喝这种情况啊!
这时,村长的老婆说话了“啊呀!人家说的农村喝酒怪象,指的是喝喜酒时的怪象,哪里是你们这种酒疯子喝酒?!”
村长醉语朦胧“哦!原来说的是喜酒啊!确实,喜酒没有人喝酒,一般也都摆上白酒啤酒和饮料,没人喝。”
村长的老婆说,主要是来喝酒的,同坐一桌,大家都不太认识。
村长插话到“喝酒,要么跟朋友喝,像我和犁教授这样,必须喝个痛快!要么跟仇人喝酒,必须先消灭而后快!像我平时和村里的老刘那样,见面就喝,喝酒必须让他醉!”
“你们俩还真的是仇人,我当年嫁谁都是嫁酒鬼。”村长老婆说。
“你就命好,嫁了个当官的。”村长笑嘻嘻地说道。
“啊哟!你这个村长,官还真大!”他老婆不无讽刺地说。
村长说“现在在农村,谁去喝酒不都骑着摩托或者开小车去,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况且,农村山路弯弯,还真的不能喝酒。”
“那不是?!前年有人去喝喜酒,喝酒了开车,一辆微型车开下山沟,七个人全没了。”村长老婆说。
“犁教授,你哪次来,我不都很热情地土鸡土鸭招待你,啤酒白酒随便喝!”村长说。
确实,我每次到村里,年轻人都喝啤酒,都是大碗喝酒,喝得天昏地暗,年纪大的,一般都喝白的,并没有像题主说的那样没有人喝啊!
而前几天,我回村里喝了一场喜酒,确实是像题主说的那样,酒桌上有白酒啤酒,很少有人喝,很多酒桌上连动都不动,就留在那里。
我问了几桌人家,为什么不喝酒?
他们都笑呵呵地回答,不喝。
我说,我平时回来,你们也没少喝啊!
他们说,大白天的,喝什么酒?!回去还要下农田干活。
其实,题主,你说的喝酒,有两种情况
- 朋友之间的喝酒,这种酒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不喝到烂醉不放过。朋友、酒友喝酒,那是高兴了喝酒。在农村,还有一种喝酒,就是仇人相见喝酒。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有时候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就是上次我去你家你把我搞醉了,这次你到我家我必须复仇的这种仇人。
- 喝喜酒。喝喜酒的,一般都是不太认识的人坐在一个桌子上,没怨没仇的,没恩没爱的,谁喝酒啊?!,现在农村生活好了,去喝喜酒开车,所以就不喝了。
喜酒为什么没人喝?
- 大家都不太熟悉,所以不喝酒。
- 没恩没仇的,不喝酒。
- 农村的路遥远,有的人开车来喝喜酒,不能喝酒。
- 喝喜酒一般都是白天,喝完酒回去还要下农田干活,到晚上就喝翻天了。
农村酒席桌上白酒啤酒很丰盛,为什么很少有人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在的农村酒席上,特别是喜宴、寿宴、生日宴等,妇女儿童参加的居多。她们基本上不喝白酒啤酒,只喝点饮料、果汁或茶水、白开水,已成惯例。
第二,过去在农村酒席上,中老年人大多习惯喝白酒,现在生活好了,观念转变了,都想多活几年,享受幸福生活。出于养生的考虑,不少人戒了酒,即使喝也是少量应付,或来杯啤酒,或以茶代酒,相互劝酒的也大为减少。过去酗酒的、劝酒拼酒量的、路边醉汉的,司空见惯,人穷加上精神空虚,往往借酒浇愁,这些陋习已经基本改变。
第三,青年人、包括一部分中年人,是喝白酒啤酒的主力军,但现在酒桌上这些人基本不喝或不敢喝。因为他们多数人开车,担心出交通安全事故和交警检查处罚。限酒令和酒驾的顶格处罚,是农村(包括城区)酒席上用酒量大大降低的主要原因。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有些人也不是不喝酒,要喝只能在家中、晚上不开车的时候,适量喝点过过酒瘾。
,健康、养生、安全、文明等新时代观念,改变了农村人过去的不良酒风,使各类酒席上白酒啤酒的消费量大大减少。备酒丰盛,说明经济富足,体现了待客的盛情;酒品大多剩余,彰显节俭文明之风。
这种现象在我们四川也是普遍存在的,不仅是在农村的酒席上,其实在城市的酒席上,在正式酒宴当天,要在酒席上喝酒也是非常少的。但重点还是农村,即使主人再好客,喝酒的人都非常少。
这几年由于老家农村,有的是搬家,有的是亲戚去世,有的是孩子结婚,基本上都是这亲戚,那朋友的,不去也不好。所以无论如何也是要去的。在我们老家农村办酒席,基本上都是坝坝宴,从开始到结束一般要办两三天。如果是家中老人去世,假如没有合适的下葬期程,就会要放一个星期左右,每天三顿饭,周围邻居都会来帮忙。
最近我老干妈去世,我就去农村体验了几天,老人去世最丰盛的酒席是下葬当天的午餐,大家把老人送上坟山回来后开始吃午饭,这基本上就是一顿饭,很多人家都会摆上白酒、啤酒和饮料。
但奇怪的是,白酒啤酒都没有一个人喝,大家上桌坐好以后就开始吃饭,吃菜,大概不到半小时就吃完了,然后背后站满了等待吃饭的人。吃完饭以后,白酒啤酒继续放在桌上供下一轮的人享受,饮料是盒装的,客人可以带走。
前两年我们几兄妹商量,准备给老妈热热闹闹地做一个80岁生日大寿,前后也是三天,开始那两天,基本上都是提前来的远方亲戚和朋友,每一顿我们都是上的白酒和红酒,而且白酒也是500多元一瓶的红花郎,有这两天一般只摆一轮,每一轮大概是八桌。当地都是帮忙的人,他们是不喝酒的,随便你摆再高档的酒他们也不会喝,倒是从城市来的亲戚、朋友他们每餐都要喝。
到了老妈正式生日宴的那天中午,按照规矩也是饭菜最为丰盛的一餐,不仅上了好烟,还上了白酒、红酒、啤酒和饮料。但和当地农村其他人家办酒席一样,当地人也都不喝酒,不管是白酒、红酒、啤酒都没有打开过一瓶,饮料也是按照农村的传统每人一盒,大家吃完饭把饮料带走了,酒水原封不动。
在当天酒桌上喝酒的也是从城里来的亲戚和朋友,他们就像在城里吃酒席一样,几个人不慌忙开始喝起来,一喝就是两个小时过去了,所以站在他们那一桌等待坐下一轮的村民,只好到别桌后面去排轮子,要等到他们喝完酒席都散了。
农村办酒席大家不喝酒,并不是村民不喝酒,大家喜欢要不要喝几口,或是小范围地喝。由于农村酒席是流水席,不像城里那样是在宾馆办的,一次性可以摆几十桌,一次性所有来宾都能坐完。喜欢喝酒的坐在一起,可以慢慢地喝,一直喝到高兴为止。
但在农村不行,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一次性最多就是摆十桌,农村的酒席摆四五十桌是常态,流水席的特点是,前面的人在吃,后面的人已经在等待,大家都希望吃了好回家。再加上坐在同一桌的人,有的是当地的,有的是外地的,有的要喝酒,有的不喝酒,所以由于时间的关系,要喝酒的人也就不喝了。
,农村办酒席基本上都是流水席,加上人们来自四面八方,喝酒和不喝酒的坐在一起,加上后面有人等待,即使要喝酒的人,看到这个阵仗也不喝了。喝酒是要分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农村的流水席的确不适合喝酒。如果大家都坐在桌上慢慢喝酒,估计中午的流水席摆到晚上也会有部分人吃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