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是怎样清除豪格的?_孝庄文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是如何消灭豪格的?
36岁那年,多尔衮处死了39岁的侄儿豪格,还强占了他的老婆。但他没想到,2年后,他就被孝庄给收拾了,半生绸缪,全给别人做了嫁衣。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而且是大福晋所生,还差点继承了皇太极的位置。
,他却被孝庄和多尔衮玩得团团转,不仅丢了唾手可得的皇位,连老婆也被叔叔们瓜分了。
按理说,豪格的势力很强,并不逊色于多尔衮和孝庄。
虽然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海兰珠,但海兰珠所生的八阿哥,出生没几天就夭折了。论孩子辈,皇太极最喜欢的儿子,还是豪格。
- 一方面,豪格是他的嫡长子,被他寄予厚望;
- 另一方面,豪格骁勇善战,为满清的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皇太极一登基,就册封了豪格为和硕肃亲王。
此后,豪格跟着父亲连年征战,大败朝鲜,攻下山东,招降高唐,拿下锦州,擒获了洪承畴……
1643年,皇太极土突然离世,没能留下继位遗言。
,军功累累的豪格有两黄旗、两蓝旗、正红旗的支持,就算掌握两白旗的多尔衮表示反对,他依然是最有希望登上帝位的人。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意气风发、势力碾压多尔衮的豪格,居然在几年后被多尔衮和孝庄玩得团团转,含恨死在了狱中。
多尔衮和孝庄,是怎么完成这样的反转的呢?
我查阅了史料,发现多尔衮和孝庄的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步骤
第一步,齐心协力,挤掉了豪格的皇位。
皇太极刚去世时,豪格确有五旗的势力,只有两白旗支持的多尔衮如果与他硬刚,基本没有胜算。
多尔衮是个聪明人,他采取了缓兵之计。
天命七年时,努尔哈赤颁布了汗位继承的方式
“继朕而嗣大位者……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取自《明清史料·清太祖太宗朝纪事》)
即,大家举荐,有德行,有能力的人上位。
皇太极并没有改变这个规矩,也没有留下谁继位的遗言,,整个大臣也按照这个规矩,开始商量汗位的继承人。
此时,多尔衮是想要掺和一手的。
他是皇太极的亲弟弟,是睿亲王,手握两白旗。但这些实力,和豪格硬拼,还是拼不过。
于是,分析利弊后的多尔衮,决定和孝庄联手,先把豪格挤了下去再说。
支持豪格的势力中,只有正蓝旗是豪格自己的,这毫无疑问是多尔衮无法左右的;但两黄旗是皇太极留下的,正红旗是代善的,镶蓝旗是济尔哈朗的,多尔衮完全可以动手脚。
两黄旗对皇太极非常忠心,之所以支持豪格、反对多尔衮,是因为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并且手中已经有势力。
多尔衮计划利用两黄旗的忠心,联合孝庄一起,将6岁的福临推了出来。
福临也是皇太极的儿子,母亲还是科尔沁的嫡系,如果是他,两黄旗也愿意支持。因为他们是对皇太极忠心,而不是对豪格忠心。
《清史稿》“巴牙喇章京图赖诣索尼,告以定立皇子”
至于正红旗,多尔衮只要稍加游说,代善就会选择旁观。
自从代善被努尔哈赤废掉储君之位后,在很多站位的选择上,他基本上都是旁观,皇太极继位时是如此,逼着阿巴亥殉葬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势力对决就非常微妙了。
两白旗是多尔衮的死忠势力,两蓝旗坚定地支持豪格,其余的愿意在中间摇摆。
得到这样一个局面后,多尔衮带着孝庄出席了,他表示支持福临当皇帝,自己退居二线当个辅政臣子。
就在情况继续僵持的时候,豪格来了一句“福少德薄,非所堪当”,直接离开了大殿。
济尔哈朗是支持豪格的,可豪格却走了,他一脸恨铁不成钢,但还是只能看着6岁的福临继位。
而孝庄给多尔衮的好处是,让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起辅政,享受摄政大权。
这是孝庄和多尔衮的第一次合作,他们成功地把豪格的皇位挤掉了。
第二步,打压豪格的支持者,拉拢中间派。
6岁的福临登基,朝政大事尽数归辅政大臣掌控。
此前,两黄旗虽然愿意支持福临当皇帝,但毕竟6岁的孩子不亲政,实质掌控朝堂的还是豪格和多尔衮两股势力。
相比之下,两黄旗在更多的时候会偏向豪格。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孝庄和多尔衮基本上处于分工合作的状态。
多尔衮负责在明面上打压豪格,拉拢豪格的势力,而孝庄和顺治表面上是受多尔衮欺负的可怜母子,但实质上也想铲除豪格的势力。
于是,顺治一登基,多尔衮就想办法把济尔哈朗派出去打仗了。
紧接着豪格也开始了在外征战的日子,灭李自成、张献忠势力,铲除大明剩余势力……
趁着豪格在外征战,多尔衮把两黄旗来了一个重新洗牌。
两黄旗中原本支持豪格的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因反叛被处置,图赖、图格尔、遏必隆被废黜,索尼、鳌拜等人也多次被大家报复。
等到豪格战胜归来的时候,两黄旗中早就已经没了几个豪格的拥护者。
,豪格自己正蓝旗旗下的臣子也被多尔衮拉拢,跳出来揭发豪格出言不逊,辱骂、诅咒尊长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多尔衮)非有福之人,乃有疾之人,其寿几何而能终其事乎?”“我岂不能手裂若辈之颈而杀之乎”。
因为这件事情,依附多尔衮的不少将领都提议直接杀了豪格,但顺治不同意,他跑出来用绝食威胁,这才保住了豪格的性命。
,豪格沦为庶人,被剥夺了兵权。
不得不说,这是孝庄和多尔衮走的最好的一步棋。
一次打压,既让豪格失去了兵力,又没有下死手,能够让豪格继续为大清征战。
这样一来,豪格只会记恨多尔衮,根本不会记恨孝庄和顺治母子俩。
第三步,找个借口幽禁豪格。
豪格身边的力量一点点被削弱,他也逐渐发现了多尔衮的动作,竟然开始拉拢起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来。
多尔衮这人,最是护短,谁要是敢动他身边人,他绝对不忍。
得知豪格要挖他墙角后,多尔衮就开始发作了。
顺治五年,豪格得胜归朝,按规矩是要大加封赏的。但旨意还没来得及下,多尔衮就动手了。
他先是状告郑亲王济尔哈朗,称他擅自调遣官府给自己修建府邸;并且还漠视亲情,在衍禧王、饶余王、贝子和托等人薨逝时没去吊唁;故意宠爱有罪之臣,厚此薄彼……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得燕京时,郑王自盛京发银千两,令吞齐启摄政王,求夫役修其府第,我曾谏止。及郑王至燕京,遣达尔岱、博博尔岱、莽加胁我云,我令尔等往启,竟遗忘此语,何人当用官夫修房,何人不当修房耶?我因见其援比失当。故不行启闻。”
几个罪名下来,济尔哈朗被夺了亲王爵位,降为了郡王,势力大减,再也护不住豪格。
而后,多尔衮又以隐匿罪臣、启用罪臣行军打仗为由,准备定豪格死罪。
但由于顺治求情,豪格最终被幽禁。
其实,用罪臣打仗,往小了说,不过就是给罪臣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往大了说,就是欺君罔上。
但豪格用罪臣打仗,得胜归朝,实在算不得大事情。
可多尔衮权势滔天,基本掌握朝政,他要说豪格有罪,谁敢喊冤?
而孝庄袖手旁观,也乐见其成。
她非常清楚,只有豪格先倒下,日后,她才能腾出手来清算多尔衮。
豪格被幽禁后,多尔衮马上就强行娶了他的老婆博尔济锦氏。豪格的其他几个老婆,也被叔叔、大臣们瓜分了。
在狱中,豪格非常愤怒,扬言要杀人
“将我释放则已,如不释放,勿谓我系恋诸子也,我将诸子必以石掷杀之。”(取自《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
可没过多久,他深感自己再也没有希望获得自由,就选择了自杀。
就这样,曾经那个占尽优势的豪格,在39岁结束了他的生命。
从豪格整个的人生轨迹来看,顺治一朝之前,他占尽辉煌,是皇太极最喜爱的儿子,军功累累,还有大半军队的支持。
倒霉的是,他碰上了孝庄和多尔衮。
- 一个是野心勃勃,手段狠辣,想要皇帝实权的皇叔;
- 一个是为了儿子,什么都能牺牲的母亲兼政治家。
性格软弱的豪格,根本不是对手。
别人支持他当皇帝,豪格在关键时刻还要谦虚打退堂鼓;追随他的人一个个被多尔衮整治,豪格一点都护不住。
这样的豪格,生在普通家庭,或许能够靠着机智过的不错,一旦生在了帝王之家,他就是炮灰。
如专家刘小萌所说,如果他成了皇帝,还可能带着满清走向灭亡
“面对清朝入关前后诡谲多变的形势和重重困难,如果国家的重担真的落到豪格的肩膀上,恐怕凶多吉少。只是由于多尔衮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才使清朝入关势如破竹,扫平群雄,一统天下。所以,豪格错失皇位,是他个人的不幸,又是清朝的大幸。”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爱新觉罗·豪格,大清开国皇帝皇太极长子,妥妥的政治牺牲品,没有任何意外的成为了大清第一冤死鬼。
豪格的死与多尔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多尔衮就是豪格之死的直接缔造者。
他二人为叔侄关系,多尔衮为豪格十四叔。别看辈分多尔衮大一辈,实际年龄多尔衮却要比豪格小三岁。
崇德年间,皇太极本人虽然没有直接表现想要册立豪格为太子,但实际上却给了豪格正蓝旗的指挥权。
豪格履历并不是十分光鲜,他有两次被降职处分的经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众人拥簇的对象。毕竟出生长子,身份尊贵,虽然有履历污点,但本质上还是常胜将军,而且战略指挥别具一格,皇太极时常夸赞。
终于有一天,年富力强的皇太极突然驾崩,皇位空缺,群龙无首。
由皇太极直接统领的两黄旗没有任何意外的全部支持豪格,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也倾向于豪格,“好好先生”礼亲王代善甚至提出了皇帝位非豪格莫属的口号。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豪格一个人坐拥四旗,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就在绝对数量的枪杆子下,豪格竟然没有能够成为皇位继承者,原因就是那个男人站了出来。
那个男人叫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皇太极十四弟、豪格十四叔。
多尔衮与他的哥哥、弟弟占据两白旗,凭借弱势的军事力量愣是把豪格推出了皇位。
不能怪多尔衮太豪横,只能怪多尔衮太杰出。从十七岁跟着皇太极打第一仗之后,多尔衮就成为了八旗战神的代名词。其战术指挥、英勇程度、战略运筹完全是顶尖水平。如果说豪格在第一层,那么多尔衮绝对在顶峰。
除了能力加分,多尔衮也有政治优势。当时满清上层一直流传着皇太极等四大贝勒逼死多尔衮母亲阿巴亥的事,原及努尔哈赤想要传位多尔衮却没来得及下诏书,所以皇太极要雪藏消息,将阿巴亥逼迫殉葬。虽然是流言,却反映出多尔衮的正统色彩,为多尔衮争夺皇位加了不少政治分。
眼看着八旗内部即将内乱,满清最高权力机关临时组建研究办公室,开始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好先生”代善常委策划半个月,终于作出了一个改变满清命运的决定——立福临为帝。
除了豪格,皇太极还有多个儿子,福临序齿第八,还有一个子凭母贵的十一皇子博果儿。福临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认可,其母亲庄妃,也就是孝庄皇后功不可没。
孝庄的生平事迹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作为大清国最杰出的女性统治者,她经历三朝(皇太极、顺治、康熙),抚育二帝(顺治、康熙)。大清后继统治者无一例外的都要给孝庄竖起大拇哥,晚清实际统治者慈禧也一直以孝庄太后为榜样。
她以谦逊谨慎著称,却又不乏老练狡黠。在政治暗流涌动的动荡年代,她能屈能伸,广结党羽。对福临的教育从小就是“帝王模式”,以至于福临登基成为了无人反对的定局。
多尔衮就是被孝庄深深迷惑并且大加利用的对象。多尔衮作为皇太极之后有力的皇位竞争者,却在孝庄的运作之中成为福临的守护神。多尔衮为福临创造了登上帝位的调节,也成为了福临排除万难的工具。皇位落定,孝庄文皇后只需要维持多尔衮一人,便可以保护自己的儿子坐稳江山。
满清最高权力机关做出决议由皇八子福临继位,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出任第一摄政王,多尔衮出任第二摄政王。
最高会议的安排是计划周密的。济尔哈朗作为多尔衮的老前辈,而且是豪格的追随者,从出任第一摄政王即可以稳定豪格势力,又可以牵制多尔衮,从而达到平衡。这样的决策让豪格都没有话说。
济尔哈朗显然是让豪格失望了,或者是说,最高会议的决策将豪格送上了断头台。多尔衮出任摄政王,实际上将豪格与多尔衮的政治地位差别以国家制度的形势确定了下来,豪格沦落为了多尔衮的一杆枪。
顺治刚刚继位,大量的豪格旧部纷纷倒戈多尔衮。豪格原部下何洛会揭发豪格的悖逆言论,被多尔衮削职议罪。多尔衮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外歃血为盟之后,清军入关,占领北京的多尔衮直接下令让豪格去攻打最难啃的骨头——四川张献忠。
这是明摆着的“借刀杀人”,但却是以皇上的名义颁布的诏书,如果拒绝就意味着背叛朝廷。豪格只能带着亲信远赴四川攻打张献忠。说起来豪格也是一员猛将,愣是用一年多的时间将张献忠给剿灭了。
咋眼一看,多尔衮的“借刀杀人”似乎失败了,但事实是这样吗?豪格征四川,亲信死伤大半,实力锐减,而且远离政治中心近两年之久,他与多尔衮的差距已经不是几里地了。
这时候,逐渐长大的顺治皇帝被多尔衮足足操控了四年之久。为了拉拢政治资本,顺治亲自为自己的哥哥接风洗尘。这个举动足以看出顺治的少年老成,帝王心思。他没想到这个举动竟然犯了多尔衮的忌。接风酒竟然成了送终酒。
五年二月,师还,上御太和殿宴劳。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於狱。三月,薨。——《清史稿》
豪格酒宴刚罢不久,多尔衮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议罪下狱。罪名是坐实的,冒功行赏与启用罪人之弟都是实际发生的事,罪不至死。多尔衮只需要一个理由将豪格关起来,就能顺利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月,也就是豪格大胜而归一个月后,豪格在狱中离奇死去。这位从关内到关外,为大清建立赫赫战功的皇太极长子,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于政治斗争之中,享年四十岁。
因为势力被严重消耗与分化,两黄旗豪格旧部能为主子喊冤的也就索尼、鳌拜等星星点点的人物,而这些人也都顺利的成为而来顺治扳倒多尔衮势力的武器。这场由皇位之争引发的恩怨,最终在多尔衮倒台之后画上句号。
福临的皇位岿然不动,豪格多尔衮也都成了历史尘埃,的赢家,还是孝庄文皇后!
【文 / 涂舟】
为清王朝定鼎中原立有不世之功的肃亲王豪格,功成名就尚未享一点福即被处死。他的具体死因也是清初留下的谜团之一。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大多知晓,豪格完全是死于当时权势熏天的摄政王多尔衮之手。至于孝庄文皇后是“如何配合多尔衮消灭豪格的”,史料中鲜有记载。
但以清初多尔衮与孝庄的种种亲密传闻猜想,豪格之死,孝庄起码她没有反对或制止。
多尔衮和豪格本是亲叔侄关系,两人又都是皇太极攻打明朝的主力干将。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皇太极的亲弟弟。他聪明绝顶,据说4岁能辩善恶、6岁开始学习兵法。年仅8岁便被父王立为和硕额真。努尔哈赤临终时,曾拟定定多尔衮当继承人。可那时他才15岁,没有争权的本事。皇太极依仗自己掌握后金八旗中的强大势力,夺得了继承权。
豪格是皇太极的大儿子。早年就以征战的军功获授贝勒。后来在讨伐蒙古,进攻明朝等战争中屡建功勋,被封为和硕贝勒。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皇太极突然驾崩于沈阳清宁宫。他死的很突然,根本没来得及对身后之事作安排交代。
在随后的皇位争夺中,多尔衮、豪格叔侄开始了一场几乎死我活的博弈。因为两人势均力敌,没有胜者,最终采取了折中方案,推举皇太极仅有6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
也就是因为这场争夺,多尔衮和豪格两人心里结下了疙瘩。但为了皇家大业,表面上还要携手合作。
顺治继位、移都北京后,多尔衮和豪格继续为大清征战四方。豪格屡次东征西讨,战功卓著。
而作为豪格长辈的多尔衮,在成为摄政王后,逐渐权势熏天,把持了朝野生杀大权。
顺治元年,豪格遭正黄旗将领何洛会诬陷,多尔衮借机要将其处死。年幼的顺治帝得知后,哭泣不食,表示要随哥哥豪格同死。多尔衮迫于压力将其释放,豪格躲过一劫。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率大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给予了极高的荣耀。
但多尔衮岂能容忍豪格以功坐下来享福。
大权在握的他,不久就以豪格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等罪名将他下狱。
但多尔衮也明白,如果简单地把功臣豪格定为死罪,小皇帝顺治必定会像上次一样干预。
这次,他对归他操纵的诸王大臣们说,杀豪格心有不忍。暗中让诸王大臣坚持请求将豪格“正法”。多尔衮虚意表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宣布剥夺豪格爵位,没收财产,幽禁起来。
一月后,忧愤的豪格冤死狱中,年仅40岁。
豪格死后,多尔衮更无耻的表现是,竟然将豪格的福晋、也就是他的侄媳妇纳为己有。
多尔衮当时在朝中做这么大一件事,作为太后的孝庄,肯定是知情的。她一定是权衡了顺治、豪格、多尔衮三方利益,为了保护幼年儿子的皇位,选择了装聋作哑,默许了多尔衮公报私仇的丑行。
对于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历史中的猜测和传闻多多。一则说法认为他们在皇太极死后就结了婚,属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二则说法认为,他两人不但没结婚,还恪守礼节,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叔嫂关系。再一种说法,是说他们两个人没结婚,而是暗中保持着不伦的情人关系。
不过,孝庄死后,的确遗嘱康熙帝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而是葬在了与皇太极相隔四百多公里的清东陵。因其陵的地理位置在盛京皇太极昭陵之西,又称为“昭西陵”。
消灭豪格主要是多尔衮在参与,而孝庄文皇后,更多的是在将福临推向皇位的过程中,与多尔衮的联合。剩余的时间,大多也都是由多尔衮在主导。
但孝庄皇后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这也是清朝在经历了多尔衮专政之后,能够顺利转向顺治,乃至康熙时代的一个保证。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14弟。虽然多尔衮比豪格长一辈,但豪格比多尔衮还要大3岁。
豪格和多尔衮都是依靠战功上位,但多尔衮明显要老谋深算的多。皇太极在临死之前,命令豪格、多尔衮、阿济格、济尔哈朗共同议政,在他们不能决断时,再上奏皇太极。
,在皇太极没有留下任何传位旨意,突然暴毙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了夺位的状况。
按照努尔哈赤当年立下的规矩,皇位只能由满洲贵族共同商讨而出。而当时拥有军权和爵位的亲王,一共有7人。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郎、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武郡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多罗郡王阿达礼。
此时,有实力争夺皇位的只有豪格和多尔衮。但豪格明显占据了有利的地位。豪格自己掌管正蓝旗,加上两黄旗隶属于皇太极,他们自然也会支持皇太极的儿子。而代善掌握的两红旗,也表明要支持豪格。
豪格心中认定自己有5张选票,一定会拿下王位。,豪格觉得自己有必要谦让一下,群臣就会像拥戴皇太极那样,坚持让他上位。
于是豪格就自行离开了会场,就在他离开会场之后,事情发生了变化。两黄旗表示,他们的人选可以不是肃亲王豪格,但必须是皇太极的皇子。
此时,由于女真被严重汉化,父死子继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多尔衮幻想的兄终弟及的思想,已经不大可能实现。于是,多尔衮趁豪格退出之际,指责他已经没有夺取皇位之心,多尔衮趁机推举,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
最终,众人决定由福临继位。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吉尔哈朗被封为信义辅政王叔。皇位争夺战,最终以多尔衮的胜利落下帷幕。
从这一次皇位争夺战中可以看出,豪格是有严重的性格缺陷的。整件事中,豪格表现出不善权谋,对朝政把控能力较弱的一面。
豪哥至始至终,都没有看清两黄旗对待人选的态度,这是他失败的原因。当多尔衮提出福临继位的时候,这也能够满足两黄旗的利益,再加上多尔衮的两白旗,就足以让福临占据不败之地。
这里多尔衮是牺牲了继承权,而换取摄政王权利,也得到大家认可。他出任摄政王,大家没有意见。
而福临就已经代表了两黄旗和正黄旗的利益,如果豪格再加入辅政行列,必然会打破皇权喝多尔衮之间的平衡,豪格就被排挤出来。还需要一个中间派,来平衡幼主福临,和多尔衮之间的矛盾。于是,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就被选出来辅政。
,豪格的存在对多尔衮来说,终究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危险。于是,豪格就被派去镇压四川的张献忠。这本是多尔衮的一招“借刀杀人”之计,但张献忠这把“刀”已经太老了,硬是让豪格用一年多的时间给剿灭了。
但豪格也因为征战四川,死伤惨重。实力大减。而且豪格远离权力中心时间太久,他与多尔衮的差距,已经不可逾越。
在豪格回来之后。多尔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豪格下狱。一个月后,豪格猝死,年仅39岁。
多尔衮杀了豪格后,还霸占了他的妃子,作为自己的福晋。接着,又将济尔哈朗降为郡王。剥夺了他的辅政政治权利。经过一番经营,多尔衮真正做到了大权独揽。
而孝庄做的更多的,是在平衡清廷内部的势力。但孝庄心中十分明白,只要清廷内部不发生内乱,福临迟早会有亲政的一天。
,孝庄既要拉拢众大臣,满足他们对权力的要求,还要防止任何一方势力过大,影响到福临的位置。为了不让多尔衮废帝自立,孝庄采取了隐忍委曲求全的策略,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以麻痹多尔衮。
从这点上看,孝庄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她通过一系列的权谋智计,成功的稳定了顺治的皇位。
自古以来,有皇权的斗争都是十分残酷的,除了需要有强大的实力之外,还需要有高明的手段方可,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最终才能取得胜利。在多尔衮与豪格的争权斗争中,豪格虽然实力比较雄厚,可惜政治手腕远远不及多尔衮,所以注定最终只能是失败的一方。
至于多尔衮是怎么一步一步收拾豪格的?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不过在分析问题之前,我们似乎就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在豪格被收拾的过程中,至少孝庄是没有直接参与的,至于私底下有没有参与,我们不得而知。
豪格的妥协失去了主动权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不仅作战勇猛,还有着十分不错的能力,所以豪格在大臣以及各位皇子的心中,都是绝对的储君人选,可是皇太极死得太匆忙,根本还没有来得及立储君,在皇太极死后,一场关于皇位的争夺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参与皇位争夺的双方主要是代表皇太极嫡系的豪格一方以及在军中威望很高的多尔衮一方。当时豪格自己是正蓝旗的旗主,还拥有正黄旗与镶黄旗的支持,比如索尼、鳌拜等人都是支持豪格一方的,还有豪格的叔叔代善以及济尔哈朗等人,都是支持豪格一方的。
多尔衮一方的支持力量主要就是两白旗的势力,换言之其实就是多尔衮一家兄弟三人,分别是大哥阿济格以及弟弟多铎,多尔衮能够与豪格争夺皇位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民间传言当年努尔哈赤就想把皇位传给多尔衮,可是后来被皇太极抢先了,所以现在应该把皇位还给多尔衮。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多尔衮争夺皇位的正义性,要不然多尔衮根本就没有参与资格。
单纯从双方的实力来说,明显豪格一方的实力是要强一些的,可是多尔衮也不甘示弱,双方陷入僵持,豪格一方为了大局着想,只能接受代善以及济尔哈朗的建议,让年仅6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登基成为皇帝,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当摄政王辅佐福临。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明显豪格是退步了的,因为他明明处于优势地位,却轻易相信了济尔哈朗的建议,让福临钻了空子,不过福临后来对豪格也算可以,这似乎也没有亏待豪格。
济尔哈朗明显是让豪格大失所望了,因为他这个摄政王形同虚设,与多尔衮比起来,济尔哈朗简直就不值一提,很快豪格一方的悲剧就来临了。
多尔衮收拾豪格
眼看多尔衮越来越占据优势,一些豪格方的人为了去巴结多尔衮,就主动出来出卖豪格一方,让多尔衮抓住把柄,先收拾了一番济尔哈朗,不过这次的处置不算严重,仅仅是罚银就结束了,真实的政治意义却截然不同,多尔衮敢于处置济尔哈朗,说明济尔哈朗已经认怂了,所以后来的事情自然发展更加失控。
在挫伤了一下济尔哈朗之后,多尔衮又利用自己摄政王的身份,让顺治颁布命令叫豪格带领军队去收拾张献忠,要知道当时的张献忠,绝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多尔衮这样的安排,就是为了通过张献忠之手,来消耗豪格的实力,为自己的下一步做铺垫。
豪格与济尔哈朗等人没有搞明白多尔衮的目的,所以豪格也就带领军队去和张献忠作战了,在豪格离开之后,多尔衮在朝廷内部不断培养自己的势力和政治班子,等到豪格终于花费一年多时间战胜张献忠回来的时候,多尔衮在朝廷内部的关系网已经建成,这个时候的豪格,早已被朝廷给抛弃了。
豪格回来之后,顺治倒是对豪格十分关心,专门去迎接自己的大哥,并且奖励豪格很多东西。结果豪格受到奖励不久后,济尔哈朗又被人揭发,说在皇太极去世的时候,欲私立豪格为王,济尔哈朗被削除了摄政王的职位,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暂时成为摄政王。
至此为止,济尔哈朗这个猪队友算是彻底凉凉了,接下来豪格就成为了多尔衮与多铎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他们宰割了。只是因为有顺治的庇护,所以多尔衮也没有办法明目张胆收拾豪格,只能采取一些比较阴暗的手段。
多尔衮鉴于前车之鉴,这次在将豪格以假报军功和任用乱臣贼子的名义定罪之后,多尔衮直接就把豪格弄进监狱关起来,结果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豪格就死在监狱里边了,虽然历史没有明确记载豪格是被多尔衮所害,至少豪格的死,与多尔衮有着直接的关系。
豪格死后,多尔衮把豪格的正蓝旗占为己有,还霸占了豪格的老婆,简直就是惨绝人寰。就这样豪格便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从此以后,多尔衮兄弟几人成为顺治一朝绝对的权臣,甚至多尔衮要求顺治要叫他为“皇父摄政王”。
在整个收拾豪格的过程中,从顺治对豪格的一些态度和庇护来看,孝庄应该是没有直接参与的,从政治利益来看,孝庄估计也是在背地里给多尔衮出了一些主意或者有一些支持,多尔衮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去针对豪格,要不然这一切还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不过多尔衮最终的结局也不好,在打猎途中从马背上摔落而亡,死后济尔哈朗重新开始掌权,便展开了对多尔衮的清算,最终顺治把多尔衮挖坟鞭尸,惨不忍睹,一直到乾隆时期才给多尔衮平反。
在皇权的斗争中,原本就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有胜负之说,多尔衮收拾豪格,虽然手段有些不光彩,可是纵观历史长河,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只是可怜了豪格经验不足,被多尔衮一步一步逼上绝路,可悲可叹啊!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