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球手很难获得好结果,为什么另有人打?_跟削
削球手很难取得好成绩,为什么还有人打?
众所周知,当今乒坛,主流打法是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之所以出现这种主流打法,主要还是弧圈球的出现,该技术很好的融合了速度、力量和旋转几大要素。老球迷们一定知道,在我们国乒历史上,还有一种打法当年非常盛行,那就是削球打法。
每一个时代都有比较出名的削球大师,比如“长胶鼻祖”张燮林、有着“削球王子”美誉的梁戈亮、“天罗地网”陆元盛、“哲学家”王浩、“激情王子”陈新华和“魔术师”丁松。
在乒乓球领域,进攻和防守是对永恒的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说白了,到底矛之锋利还是盾之坚固,往往决定着一场比赛的胜利。
在运动员打法风格上,要么偏向进攻,要么偏向防守,很难做到二者的平衡,尤其对于进攻型选手,如果加入太多防守的意识,势必会减弱进攻的威力,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大家都知道,削球打法属于防守型打法,早些年的削球手老前辈们很少采用进攻方法进行还击。
直到削球手梁戈亮的出现,他是国乒史上首位真正意义上的“削中反攻”选手,在防守中伺机反攻,出来机会一锤定音,这打法给了削球手很大的启发,只是一味地防守,尤其面对高质量的弧圈球,很难取得比赛的胜利,梁戈亮老师硬是凭借着这种防反打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再后来丁松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削球打法,他把老前辈的“削中反攻”进一步发扬光大,变成了“攻削结合”。别看字面意思差不多,实质内涵天壤之别,攻削结合崇尚的是攻和削的均衡性,比削中反攻又进了一步,之所以丁松能够实现攻和削的完美结合,主要得益于他早些年本身就是崇尚进攻打法,后来改成削球打法后,很自然的把攻球融入到自己的技战术体系。再加上他出色的发球抢攻,迷惑性极强的旋转变化,让很多高手栽在了他的拍下。
值得一提的是,削球打法因为本身有局限性,过分强调防守,即使丁松将进攻和防守实现了完美结合,本质上还是偏防守的打法,在弧圈盛行的年代,削球手并没有取得非常理想的成绩。
近几年取得世界大赛最好成绩的当属削球大师朱世赫,2003年巴黎世锦赛,他一路过关斩将,接连战胜崇尚进攻打法的庄智渊、马琳和格林卡闯进决赛,最终2-4不敌奥地利名将施拉格屈居亚军,而后者更是讲究大开大合进攻打法(据说打球动作还不太标准)的选手。从那以后削球手再也没有染指过世界大赛的亚军,就更别说冠军了。
削球手虽然很难打出成绩,并不代表没有生命力,因为有进攻就会有防守。况且打削球的选手并不多,物以稀为贵,在业余届,削球高手非常吃香,往往能削掉一大片,最终笑到。
当今乒坛已经来到大球时代,世界各国也在加强对削球打法的研究和跟进,尤其在女线,削球打法还是非常活跃的,比如我国就涌现出了像武杨、胡丽梅等优秀削球手,韩国有美女削球手徐孝元,日本有削球手桥本帆乃香、佐藤瞳等等。
如今新材料的大球,直接导致旋转和速度降低,尤其是旋转受到的影响更大,原先进攻方的一板爆冲往往能撕开削球手的防线,但现在回合数增多,这就给了削球手更多机会,本身就擅长纠缠,大球时代能够多抗几板,对进攻方的体力消耗更大, 很多时候就能把对方给磨死。
不可否认,当今乒坛削球手依然很难取得佳绩,尤其在男线,因为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在高质量的弧圈球面前,削球手很难招架住对方的攻势。会不会出现第二个“丁松”,取决于削球手及研究团队对于大球时代乒乓球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目前,我们男乒比较出名的削球手只有马特一人,还真有点独木难支的感觉。
,可以肯定的是,削球打法虽然比较小众,在业余届和专业队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外,无他!存在即合理!
以上是我的回答,认可请转发和关注;坚持原创,我是第六人,敬请热烈赞!
削球打法是乒乓球中的一项特殊打法,老将候英超曾在2020年以39岁的“高龄”削翻国乒一众主力梁靖崑、周启豪、王楚钦等一举夺魁。在大球时代,由于旋转减弱削球打法已经没有优势,那为什么还会有一些削球选手的出现呢?
本身攻击力偏弱,根据个人能力而选择削球打法。
早前媒体曾采访过国乒女队副队长武扬,问她为何不练习进攻型打法,而非要选择削球呢?武扬的回答是“最早我也练过攻球,但攻球的力量、速度都不如其他同龄选手,而对削球特别有感觉。,教练建议我改为削球打法。”
1.凭借削功出众,很多球员可跻身国家队。按照国乒的选拔机制,全国锦标赛单打前8名可以进入国家队,而在前8名中却鲜有削球打法能够胜出。为此,像之前的长胶陈睛、削球武扬,包括生胶选手曹臻、木子等大多都以“特殊打法”而被招入国家队。在小球时代,两面反胶在旋转、速度、力量上的优势,一直是占据主流打法,像福原爱整个职业生涯对中国队都难取得一场胜利,就是因为小球旋转的压制和国乒相持环节强大的功力。而木子这类生胶打法也多年在国家队扮演陪练的角色。
2.朱世赫成削球打法翘楚,世乒赛拿到亚军。朱世赫应该是削球中单打成绩比较好的一位选手了,他曾获得47届世乒赛男单打亚军、2011年世界杯单打季军。朱世赫的削球非常稳,而且有转或不转的变化,削中反攻正手暴冲弧圈的杀伤力不亚于进攻型选手。像马琳、王皓、马龙等众多名将都曾有败于其拍下的经历。作为削球打法,能够在三大赛上拿到亚军、季军的成绩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削球打法对体能、步伐、手感,甚至是进攻能力要求都较高,能够打到朱世赫这种水平的确实也非常少见。
丁宁曾三负佐藤瞳,陈梦对韩莹也是大战7局,女子削球仍有生命力。
大球旋转的减弱,让男子的力量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像樊振东的暴力弧圈,或者马龙这种技战术极为丰富的运动员,削球打法已经完全没什么优势。削球打法要想在单打上取得好一些的成绩,只能寄希望于女子乒坛了。
1.打削球往往呈现两个极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削球说难打也难打,说好好打也好打。像刘诗雯、孙颖莎、伊藤美诚凭借速度、落点和节奏可以很轻松地把削球手玩弄于股掌之中。而像王艺迪、陈梦这种大力出奇迹,球路较为单一,或者丁宁这种本身强攻不强的选手打削球就很困难了。2020年世界杯半决赛老将韩莹面对陈梦的大力弧圈削得非常稳,而且还时不时地冲到台前来反攻。打削球就是这样,你越发力冲对方借力削回来的越转。
刘伟曾在央视解说中提到“武扬用反胶削过来的球都是死转,女运动员都很难把它拉起来。”丁宁三次负于日本选手佐藤瞳就是因为她的进攻太弱,打不透佐藤瞳的“五指关”。王艺迪至今难以跻身女乒主力,就是因为她打削球的技巧不够,仍未过削球关。削球打法虽然不是主流打法,但仍不可或缺。候英超能够战胜一众小将夺冠,说明年轻选手打削球的能力还是存在不足。
削球打法目前在男子乒坛已经很难立足,但女运动员攻击的力量毕竟有限,像佐藤瞳、韩莹等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削球作为双打中改变节奏的一种打法,也是一个很好的有益补充,但要想在三大赛中夺金夺冠,更多的还是两面弧圈主流打法。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谢您的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削球手取得好成绩,在业余选手中有的可以称雄;但到专业球手级别,直至国家国际层面夺冠就难了。过去的童玲夺得过世锦赛冠军,还被吐槽涉嫌让球,男乒朱世赫夺过世锦赛亚军。张燮林、陈新华、陆元盛、丁松都是著名的削球手,留下过令人难忘的精彩绝伦的比赛场面,现在就难得一见了。
不但如此,现在的男乒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难见顶尖高手了。男乒的李特算一个,离主力层还差一个至几个挡次,国际上有欧洲(?)黑马是削球手,但被张本轻松拿下。男乒世界几乎是攻球手的天下。要么象马龙那样,攻守兼备,六面型战法;要么象樊振东、张本、林昀儒等左拧型快拉快撕型打法,靠速度取胜。削球手在男乒已全面处于劣势,这是自丁松、朱世赫之后,削球手陷入低谷的时期。
女乒世界却是另一番景象,国乒女队原来的武扬、胡丽梅,一个退出一个沉寂,目前好象是刘斐在冒尖。国外倒有几个削球手有不凡的表现,德国的韩莹这次在东奥闯进八强,被孙颖莎所淘汰。日乒的佐藤瞳,过去还击败过丁宁。韩国女削也不错,只是年龄有点“超标”。但总体威胁好象不大。,具体来讲,国乒女队对付削球,孙颖莎、刘诗雯、王曼昱都问题不大,甚至顺风顺水。但陈梦却次一点,打削球有点费劲,赢是赢了,但总是磕磕绊绊的,打得十分的不流利。而有希望进入主力层的陈幸同、王艺迪、孙铭阳等打削球差强人意,好象还球过关,这就值得警惕了。
全运会问题不大,毕竟只有刘斐削球比较厉害,胡丽梅过去曾径一度高光过,现在不知水平怎样,上述几人想必能过削球关吧?但11月休斯敦世锦赛,陈梦除伊藤可能碰面外,韩莹、佐藤瞳如果碰上,对她能否顺利通过削球关,则是一大考验!而陈幸同、王艺迪如有幸参加世锦赛,除伊藤外,削球关必须过,否则世锦赛之路就走不远。所以国乒对削球手仍需要重视,目前男乒似乎好一些,厉害的削球手不多。
而女乒有几个威胁的对手,稍一疏忽有可能马失前蹄,尤其是陈梦,想要世锦赛夺冠,圆大满贯之梦,还得一对付孙颖莎、王曼昱,二击败伊藤美诚,三打赢韩莹等削球手,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世锦赛金牌就决非那么容易拿,陈梦得当心,陈幸同、王艺迪更应努力啊!
是的,削球手在乒乓球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和奥运会上基本上没拿到过金牌,只有中国的陈新华获得一次世界杯单打冠军,韩国的朱世赫获得一次世乒赛亚军,球员为什么打削球?就是因为打攻球打不好,打攻球成绩不理想,打削球成绩会好一些,甚至好很多,如果打攻球可能成绩更差。
好成绩的标准怎么定?丁松曾经为国乒男团夺冠立下过汗马功劳,韓国的金金娥也曾风光一时,都说国内赛比国际比赛难打,而去年的全国冠軍,居然是退役多年的削球老将。任何一项技术,掌握了,精了,照样可以练到无敌的境界。
感谢邀请。
其实,削球是乒乓球最古老的打法之一,从乒乓球诞生时起,就一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而且,削球在比赛中貌似被动挨打,但也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1995年天津世乒赛,丁松作为秘密武器在男团决赛中上场,为中国队拿下至关重要的一分,3-2力克瑞典,逆转取胜。
2003年世乒赛,朱世赫连续削翻了庄智渊、马琳、格林卡三位进攻型高手,杀入决赛,最终不敌奥地利的施拉格,收获世乒赛亚军。四年后,还是朱世赫,在2007年的世乒赛中,削翻了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马龙,让马龙尝到了大赛翻盘的滋味。
在女子削球手中,金暻娥、金宋依分别获得2004年雅典、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单铜牌。而在目前的世界优秀女子选手中,削球手仍然不乏其人。(武杨,金宋依,徐孝元)
事实上,乒乓球的任何一种打法,都是以减少自己失误,增加对分失误为目的的。削球打法具有稳健积极的特点,虽然不象进攻型打法那么凶狠,削球所用的技术比较多样,这是它能够同进攻型打法抗衡的重要原因。
总体说来,之所以削球打法一直没有消失或者灭绝,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年轻选手应对下旋球的能力其实要比前辈们差,许多选手对于上旋的控制非常好。但面对削球选手和“削中反攻”的下旋战术的时候就显得非常被动。
而随着近年来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的频繁修改,可能对削球打法更有利。球变大,球速变慢,必然会使击球速度受限,而如果球网再增高,球台加宽,则更有助于削球打法的复兴!
众所周知,削球手是一种防守型的打法,在国家大赛上很不占优势,目前成绩最好,打的最出色的球员就是朱世赫,为什么还有人坚持做削球手呢,刘国梁给出了答案。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改革,削球手和直拍手都在慢慢的被横排取代,横排在握法上更具优势,攻击力更胜一筹,所以现在的很多人选择了横排。
就像刘国梁说过,直拍选手在他那个年代一抓一大把,刘国梁孔令辉,王皓马琳等,甚至再往前有更多人,现在国乒也只有许昕可以打出来了。
削球手也一样,朱世赫名扬天下,现在却很少有人可以依靠削球打出好成绩,刘国梁说过,削球手本来就是防守型的,被动打法本来就在不占优势,更别说国际大赛,削球手和直拍选手也慢慢的会被淘汰。
哎,我特么当年练的就是削球手,还特么是直板削,我练球的年代时间久远,那个时候我要是知道后来削球和直板的命运打死我也不会练直板削,说白了就是被教出来当陪练的。早期单打战绩还行,后来小伙伴们的横板拉弧圈练出来之后我在队里的单打成绩一落千丈。后来教练看我爸的面子带着我参加了一次全国的公开赛,我的战绩惨不忍睹(其实我们队总体战绩相对还行,毕竟乒乓球不算是我们省的传统大项),就是那次比赛我终于见识到了人家的横板拉弧圈如何占据了统治性地位。,那次的冠军却是八一队的一个瘦瘦的和我年纪差不多的打直板的小孩,打法我都没看懂[捂脸],看报纸才知道那叫直板两面攻。回来之后我就彻底放弃了乒乓球的梦想,老老实实回去读书去了。哎,你们可能都猜到了,是的,那个瘦瘦的小孩叫刘国梁[捂脸][捂脸][捂脸]
一,削球打法是国家队以及专业队打法种类的需要。
二,业余爱好者练好削球胜率很高。因为业余选手拉球能力普遍不高。
三,削球打法观赏性强,好看。
中国的张燮林丶童玲丶程新华等,都获得过世界冠军。只不过是现在进攻比以前更厉害了(速度丶力量丶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