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到中年,有些份子钱,能纷歧给就
有人说“人到中年,有些份子钱,能不给就别给,别做冤大头”,你怎么看?
我们单位就有一个这样的小领导,反正谁家办事他都不去,他自个儿也不办酒席,和同事无没有丝毫的人情来往,别人背地说他“抠门”,他也无所谓。他退休时,大伙也没凑份子啥的,他也没觉得不好意思或者难过啥的。其实我挺佩服这样的,有个性,无牵无挂,自己少了很多牵绊,挺好的。
而我自己以前在单位,因为岗位的原因,这或那的各种人情大把撒钱出去,没办法,身在特殊岗位,拉不下面子,应该说平白无故给了很多份子钱。
而三年前自己内退了,有很多老同事都断了往来,自己家也没办啥事,孩子考大学没办酒,考上研究生也没办酒,只能等孩子结婚了。可那会,很多同事都不联系了,也不知道还能收得回送出去的人情不?
估计有些人可能都忘了,反正我自己是忘了送出去多少,给哪些人送了人情,也没记个账啥的,整个就是一笔糊涂账,哎!就当自己打牌输了呗!这样想想,心理也就舒服多了。
不过,中国人本来就是讲究个你来我往的,人情送过去,人情送回来,才能牵扯彼此的感情来。
反正遵守一个原则吧,宁愿别人欠我的,也不愿意欠别人家的。
“人到中年,有些份子钱,能不给就别给,别做冤大头。”我觉得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现在的“份子钱”已经变味了。
我来分享一个身边的真人真事,我们公司有一位姓张的同事,参加工作好多年了,平常为人处世比较孤僻,很多人情往来的事他都不太爱参加。
可是就在他退休前两年的时候,他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不但积极参加同事们的人情往来,还经常和公司的其他不认识的同事聊天。
我们都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原因让他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难道是快退休了,性情也变了?
可没过多久我们就知道了原因,因为我们都收到了老张送来的请柬,原来他儿子要结婚了。
更夸张的是老张的请柬面非常的广,全公司大部分人都收到了请柬,还有好多人老张都叫不上名字,还是查考勤表才知道的。
好多收到请柬的同事都犯了难,去吧,自己和老张没有太多人情往来。不去吧,见了面又不好说话。
我们部门的几位年轻人就决定不参加,他们给出了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自己平常和老张没有太多交往,以后也不会有太多交往,觉得没有必要随大流去参加这种社交活动。
第二,自己的孩子还小,很长时间内自己没有人情往来,老张和自己的年龄相差太大,没有必要只是为了以后不尴尬而随份子。
第三,老张还有两年就退休了,以后更没有太多交集,不去也省的大家都麻烦。
就这样,老张儿子结婚那天只有部分领导和老同事参加,很多年轻人并没有去参加活动。
不过现在看来他们还是比较理性的,因为老张在退休后确实有很多人情往来没有参加。
在原先能随份子钱的也只有“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而现在份子钱却变了味,甚至延伸出了很多名目。例如:婚丧嫁娶,孩子满月,上学、搬家,看病号等等,全都要随份子钱。
并且现在的份子钱也都水涨船高,最少300起步,如果一个家庭一个月碰上好几个人情往来,有的时候甚至会入不敷出。
这些份子钱还有一大部分都浪费在饭店里,这无论对随份子的人还是收份子的人都是一种浪费。
所以,随着现在生活里各种名目的“份子钱”越来越多,对与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能不随份子就不要随,节省下开支改善家庭生活不更好吗?
这就是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如果大家喜欢记得关注和转发。
爸爸20年没有摆酒,嫁我的时候发现很多人竟然“倒户”了,别人劝他上门去收帐,他却这样说。
早些年为了送我和哥哥读书,爸爸在邻镇开了一家面条加工厂,小有规模。做生意嘛,图个热闹有人气,为了广结善缘,周边凡是有人家办红白喜事,听到鞭炮声,爸爸都会前去捧场。
一来二往的,乡邻们都认识了他这个老实厚道的“邻镇人”。他们要买面条大米粮油的都会到老爸店里来。,每逢家里有喜事,也会递根烟,顺便邀请我爸“过两天咱家老人过寿,邀请你去喝杯酒啊!”
“好好好,一定到!”就这样,老爸做生意期间,啥钱没存到,全都用在了送人情上面。
后面老爸因长期全身心的扑在工作上,没有按时吃饭,饱一餐饿一餐的,导致胃大出血,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出院后因身体吃不消就把厂子转让了,回到家里来做点小生意。
我爸妈都是本分老实的人,他们20年没有摆酒,我家还是90年代建新房摆了一次酒。人情往来,只有往,没有来,不是万贯家财,受不住啊!
眼看着身边的亲朋好友们建房,结婚,生子,考学,做寿,二胎,送老……一轮接着一轮的摆酒,甚至有些家庭一年摆几次酒。尽管囊中羞涩,内心苦不堪言,爸妈也是咬牙坚持,打肿脸充胖子。
姑姑姑父他们都看不下去了,怂恿爸妈“给娘(我的奶奶)做个寿啊,或者孩子考学摆个酒。”
爸妈总是推三阻四,“不了,不了,两个孩子成家也快了,孩子婚嫁(正事)再摆,免得落人闲话。”不想被人说成是借着由头摆酒,只好让自己的钱包吃亏。
2013年,我先哥哥一步成家,这也是20年后我们家再一次摆酒。本以为这次可以一次性收回曾经送出去的那些人情,可3天后我回娘家时,老爸拿出婚礼账本,翻看着人情簿,脸色有些一言难尽。
询问老爸后得知,亲朋回送的礼金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别人回多了,(因为现在的人情钱比以前送的人情多了。以前是100起步,现在都是200,很多人觉得100也拿不出手,便多加了100)。
老爸把这些多出来的人情都用红笔圈了起来,然后记录在了一个本子上。他还郑重其事地说“这些钱都是要还的,大家都是乡邻,挣钱不容易,不能赚别人的份子钱,这个本子要交给***妈保管好。”
而另一种情况就让人有些寒心了。以前爸爸做生意时送的那些人情钱,有一些人没有来。他们没来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倒户”了。
在这里解释一下倒户的意思,一种是已经过世的人;另一种是儿子成家了,家里的人情往来交给了儿子儿媳,两位老人不再参与,宣告“倒户”。而我爸遇到的两种情况都有。
最让人气愤的是,有一户人家以前来来回回摆了十几次酒,而我爸爸每次都去送祝贺了,可我爸嫁女,他们两口子(60岁左右,身体健康,家境富裕)没来,三个儿子成家了,也都没有来,也没有托别人送来礼金。
当时,奶奶和妈妈还有邻居家叔伯婶子都怂恿爸爸上门去问问,对方是什么意思?就算以前爸爸是100,100的送,他们家按摆酒10次算,那也是1000啊,何况后面他三个儿子结婚生子生二胎,离婚又再婚生子的,爸爸都是200,200的送。
轮到我们家摆酒,竟然拿“3个儿子都成家了,他们俩老“倒户”了”当借口,就一分钱不来了?这也太欺负人了!看我爸妈人老实,捡着软柿子可劲儿捏吧?
“那些过世的人咱不提了,可这户人家必须去问问,他们家不差钱的。”“对,必须上门去问,他不仁,别怪我们不义。”“人情往来,哪有收了钱不回礼的?去问。”大家都为老爸抱不平。
可老爸顿了顿说“算了,上门去问挺尴尬的,大家住着不过一里路,说对方不知道咱家办喜事吧,这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也不太可能听不到。没来,总有他们的道理。大家同住一个村,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因这点人情钱闹起意见可不好。”
大家都说爸爸这人就是平时太好说话了,所以被欺负。
可爸爸叹了口气说“这人情钱哪有算的那么清楚的?有些人摆酒勤,有些人摆酒少,总有人要“吃亏”,摆酒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亲朋之间聚一聚,大家一起热闹热闹。这次主要也是怪我自己这么多年没摆酒,年代久远,可能很多人账本都不在了,忘了吧。”
既然爸爸都这样说了,大家也不好再说什么。本以为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可几天后老爸给我打电话说,这户人家两夫妻登门来道歉了,并补上了欠爸爸的人情钱。
原来,我出嫁的那段时间,他们俩老跟着大儿子一家去外地旅游了,二儿子一家在县城居住,小儿子一家在省城居住,家里根本没人。当时他们确实在外面玩着,忘记了吃酒席的事。
后来他们回家后,我婶子(她很喜欢家长里短的到处说道)像个大喇叭一样,把这事在村里传开了,他们俩老才想起这个事。
面对对方的登门道歉,老爸倒还不好意思了,“没事,没事,大家以后多来往,再说了,我们现在都上年纪了,记忆力可比不得2,30岁的时候了,哪有不忘事的?对吧?”
妈妈还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留他们二老吃饭。饭桌上大家把误会解释清楚后,大家都心无嫌隙了。
一场误会终于消除,这也让老爸又开始在我们面前“嘚瑟”,“看吧,哪有人会故意不回礼的,礼尚往来,亲朋有事邀请了就一定要到,不然以后都不来往,就没亲戚朋友,真成孤家寡人了。”
老妈却“打击”他“跟着你累了这么多年,一分钱没存到,都被你拿去送人情了,你啊,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爸爸却笑了笑说“你看现在咱家老娘身体好(90岁),俩孩子有出息,你和我也没有为过生活的难,我虽然做生意没赚到钱,但交了不少的朋友,咱们日子过得好,平日里少不了这些亲朋好友的帮助嘛。”
听完老爸的一番话,老妈也是频频点头,认可了老爸的好人缘。
所以就题主所问“人到中年,有些份子钱,能不给就不给,别当冤大头。”你怎么看?
我觉得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社交美德,凡是收到了本人邀请,我一定会送上祝贺,即使本人因事不能到现场,也会“礼到。”有来有往,才能延续情谊。在这一点上,坚持“宁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的原则。
如果对方没有当面邀请,而是从朋友口中得知,则按亲疏远近的情况来对待,如果关系还不错,以后会见面,会有来往,我会送上贺礼。
但如果是关系一般,以后交集会很少,或者完全不会有交集的人,(比如别个部门不熟悉的同事;距离很远,久未联系的同学或者是仅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的朋友)我会酌情处理。
人情钱因为各种原因是不可能计算的很清楚的,想要不欠别人的人情,一定要保管好账本,还了帐的,还欠帐的,欠多少,都要记录好,不要稀里糊涂地对待人情帐。在与亲朋的来往上,要想不被人说道,要做到自己不欠别人的人情钱。在别人摆酒时,第一时间还上。
这里有个建议那些上了年纪,手头的人情往来转交给儿子儿媳的老人,应该把还欠的账也一并用账本的形式告知儿子儿媳们,让他们帮忙还人情,而不是宣告“倒户”,吞了这笔人情钱。这样的做法是让人不齿的。
参加了同事或者以后来往甚少的朋友的酒宴,而自己又没有摆酒,及时收回礼金的情况下,也不能太斤斤计较。就当是自己花点钱去吃了一顿大餐嘛。人情社会,多来往才会结识更多的朋友,多条朋友多条路。
,收了礼金的人一定不要因为辞职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忘记了这份人情,如果有心还,现在网络社会,还礼方式很多很方便。除非你不想还了。
现在的人素质都高,那种屡次摆酒,肆意敛财,收礼不还礼的人还是很少,屈指可数的。
有句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送礼金也是为了延续情谊,广结善缘,而且,吃亏是福嘛!
我是@兔小妞的心灵札记,一个用心记录的人。您是如何看待“人到中年,有些份子钱能不送就不送,别当冤大头”这个问题的呢?欢迎评论分享!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