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荣威、长安、长城和吉祥,哪个品牌更有
奇瑞、荣威、长安、长城和吉利,哪个品牌更有未来?
国产汽车品牌里前五强有长城、吉利、长安,荣威的未来在于上汽、奇瑞的未来在于由谁接管,但这两个品牌已经不再前五强的行列了。
长城汽车的发展状态看似很乐观,但也已经走到了转型的关键点,留给这家企业的技术储备时间已经在倒计时。燃油车领域长城独霸SUV和皮卡车市场,在两个领域能持续保持销量冠军是有其实力和技术所在的,但消费级的定位和国产车的身份也给这个品牌上了枷锁。
以哈弗系列为例,要保证充足的动力所以研发了1.5T缸内直喷,作为国产车品质和安全级别不能缩水所以增加了很大的重量,这样定位的SUV产品油耗一定不会太低,实际哈弗系列的油耗也均在中等偏高的水平。那么双积分里的油耗积分就会有严重的负值,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没有核心技术也很难控制成本,所以销量也比较低迷。
双积分长城汽车是倒数第一,燃油车的热销造成了需要通过十数亿的费用去买积分,这种发展状态是不健康的。而燃油车根据现在的风向标的指向来看,也许大限就是2025年,届时一旦禁售长城如果没有在这六七年的时间里发力新能源,这家企业会一蹶不振,这家企业的未来还不能确定。
吉利汽车产品线丰富、企业实力背景强大,在燃油车领域有不错的表现,新能源汽车也在投入巨大的精力研发,这家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对于风向和市场需求的嗅觉非常灵敏,后期是有长期发展能力的。
近期推出的一些三缸双离合产品有些自视过高,混动/EV技术也比较一般,至于是否值得选择是值得商榷的;不过个人喜好和品牌偏好问题没有标准,也不能因为这些产品否定这个品牌。
长安汽车貌似是一个真正做到曲线支持自主品牌的良心企业,合资的外国品牌再汲取一定技术之后基本“死走逃亡”,铃木、马自达、标致雪铁龙、福特这些企业反哺了长安却玩败了自己。
这是玩笑话,这些合资品牌的衰落是其咎由自取,长安汽车在商用车和乘用车方面都有不错的发展,虽然在1.5T直喷机上栽了大跟头,但也不能以偏概全。自主研发的6AT已经有和爱信抗衡的实力,蓝芯动力只要能保证质量稳定性后期也是有很大前景的。
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推出【香格里拉计划】,2025年全面停产停售燃油车,在电动和混动汽车方面与比亚迪战略合作也算找到了依靠,这种企业联盟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长安越来越灵活了。
荣威汽车背后是上汽,品牌连logo都是模仿的罗浮,技术依靠通用支持,这个品牌看白了只是有个外壳,核心技术和产品诚意与通用旗下的合资车定位接近,是一个定位过高和品牌价值并不高的低性价比品牌。
不过荣威发展是好是坏对于上汽来说影响不大,即使品牌消失还可以另起炉灶,上汽旗下有五菱宝骏、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等等品牌,产品线覆盖所有价位的车型,企业实力强大会是最终剩下的几家巨头之一。
奇瑞汽车在燃油车技术方面已经明显落后,1.5T多点电喷发动机在直喷时代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变速箱没有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仅此两点就落后于一线自主品牌的技术实力。1.6T直喷牛机上市了三年到现在还在上市阶段,比哪吒的孕期还长。新能源汽车同样依靠采购组装,市场依靠共享领域。持续的亏损最终被甩锅,从地方国企变成了私企,如果仍旧以这台动力和低级的变速箱卖高价,这个品牌几乎没有前景了。
自主品牌近期的前五强比亚迪、吉利、上汽、长安、广汽。
从投资角度,吉利更有未来
暂不说车的事,容易被站队,单从投资角度讲
吉利集团是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奔驰亲爹),沃尔沃集团第一大股东(非沃尔沃乘用车),沃尔沃汽车全资控股,中国第一大国产车车厂,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股权人,路特斯51%控股人.......还有一串概念性的投资,我就不说了,例如收购了飞行汽车公司。。。。。
看到这些我们还说什么呢?
奇瑞、荣威、长城、长安,打成捆,上面再摞一个一汽轿车、东风汽车,哪一个有李书福的战略投资眼光?哪一个有李书福的投资胆识?李书福现在的投资原因,是为了成为世界上最NB得车厂在努力,而看看奇瑞,欠国家一屁股债,搞假电动车骗补助,等着政策救命;长城,标准的小商人思维,只顾以前利益,为了利益可以抛弃轿车系列,为了利益在VV7油耗做文章。而这些事情,我从来没听说吉利有过!吉利相比那些家,是一家更有情怀和作为的企业!
吉利的投资,是为了成为世界上最NB的汽车集团,而那些国产企业,仅仅是为了生存!
必须要说明的是,五家企业都可以称得上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长期来看,每一家企业都有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但世界不会如此美好,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里更是如此,目前行业普遍的观点是未来国内市场大部分的汽车企业都会被淘汰,这也包括了当前的诸多造车新势力。
奇瑞,曾经的国产汽车代表,其地位类似于今天的吉利,一直以技术派自称。在今天看来,奇瑞汽车品牌力弱,产品外观不合审美,其企业盈利能力也令人失望,在2018年一度发布增资扩股公告,可见其企业现金流已捉襟见肘,但至今仍是了无音讯,其后续发展有待观察,奇瑞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其汽车出口一直占据自主品牌榜首地位。
荣威,受益于上汽大手笔收购英国汽车企业_罗孚汽车,以罗孚汽车全部知识产权及技术平台为依托创立的荣威品牌,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其产品已覆盖中级车和中高级市场,可以说是国产品牌中天然的贵族,但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其产品定位和企业规划等诸多因素,一直表现一般,直到近年来,在上汽巨额资金和海量资源的支持下,销量节节攀升。尤其是与阿里巴巴合作的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marvel-x可以说是引领汽车浪潮,在此之后,各大车企纷纷效仿联盟互联网巨头。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荣威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未来前景乐观。
长城,中国SUV市场的领导者,一款哈弗H6打遍天下无敌手,颇有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但随着国内SUV市场比例的逐步稳定,长城在轿车领域的不足正逐步的凸显出来,并不断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明显短板。长城自身也意识到了这点,一方面发布新品牌WEY寻求品牌向上升级,一方面不断发展海外市场,在新能源领域联手宝马成立光速汽车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相对比奇瑞,长城汽车竞争力更强,体制也较灵活。
长安,中国兵装集团旗下汽车企业,属国资委管辖,其创建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时期李鸿章在上海成立的上海洋炮局,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工业企业,后历经苏州、南京等地,随国民党政府搬迁至重庆,并改名为第21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从这点上可以说长安汽车算的上是历史悠久且曾为国家做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长安汽车通过军转民进入汽车领域,开始生产小型汽车,后又在新世纪进入轿车领域,并在2009年进入中国汽车集团第一阵营。从过往成绩来看,长安汽车称得上是国企里面的良心企业,属于较争气的那种。不过,自2017年以来,长安就面临着销量不断下滑,利润不断突破下限的状况。2018年,旗下长安福特更是销量下滑一半以上,导致利润从2017年的70几亿降到2018年的不到10亿,可以说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未来,长安汽车发展的关键在于三点,一、其提出的第三次创新创业是否成功,其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和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二、其品牌向上计划是否得到实施,以及高端品牌落地等问题。三、资金问题,旗下新业务是否有充足资金支撑。
吉利,当前国产品牌的担当,尤其是其在海外的一系列收购活动不断激发出国人的爱国情绪,引发公众对吉利汽车的关注,加上近年来吉利汽车在产品外观、质量的不断突破,其销量也在不断攀越新的高峰。借助沃尔沃汽车技术,吉利在研发领域、制造领域、管理领域都在向国际先进看齐,加上其优秀的资本运作能力,其未来竞争力与上汽荣威相当,并属当前国产品牌的第一阵营。
个人认为,第一阵营的属于长城,吉利。无论是年增长速度还是市场销量,再到市场口碑以及纯利润,这两家国产企业都对得起“中国制造”这四个字。第二阵营荣威,长安。去年凭借着互联网SUV的风口,荣威RX5斩获22万台的销量, 此后迅速布局了I6、RX3以及RX5多款车型,从品牌认知度以及市场选择上来说,荣威品牌已经在市场中有一定的地位,第二梯队并不为过。长安系,虽然长安去年卖了166万台车,数量远超吉利以及长城,盈利能力差以及单车售价低,使得消费者对长安品牌认知度仍然不高,加上自身盈利能力实在是太差。第三梯队奇瑞。奇瑞刚过了转型阵痛期,又面临一个新的转型阵痛期,年销量30万的大关刚刚迈过,如果又体制内又遇见比较大的问题,从销量上,从品牌认可度,利润率上来说,奇瑞都不能算主流。
如果按照品牌未来发展规划,肯定是按照吉利,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和荣威这样的顺序进行排序。
吉利
吉利是目前国产品牌发现最好的,从内燃机到混动车,从轿车到SUV,各个车型都已铺天盖地而来,并且每一款车销量都不错,这直接导致吉利去年在中国汽车总销量突破150万辆,能取得这样的销售成绩,也表明了国人对吉利品牌的认可。
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沃尔沃,经过几年的技术吸收,创立领克高端品牌,这直接将吉利推向了历史高峰,弥补了吉利汽车在技术方面的不足。
比亚迪
比亚迪之所以具有发现前景,主要是由于比亚迪发展和中国国情息息相关,秉承新能源汽车理念毫不动摇,并且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乃是一枝独秀,如果我们国家一直秉承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动摇,比亚迪更进一步是迟早的事儿。
并且现在比亚迪汽车市场销量比较好的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日后随着企业平均油耗的紧闭,国家对燃油车汽车市场的限制,比亚迪迟早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奇瑞
奇瑞这个品牌乃是拥有自己产品以及技术实力的品牌,能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完全依靠自己持续不断的积累。并且奇瑞在产品布局方面,轿车和SUV均有,并且销量和市场反应都不错。如果单纯从产品竞争力来看,奇瑞绝对不输任何一个国产车。
奇瑞最大的劣势,主要是奇瑞的内外饰,这样的产品设计,真的让人不敢恭维。如果奇瑞加大产品推广,改进产品造型,奇瑞应该早就撅起了。
长城,长安和荣威
对于长城,长安和荣威汽车,这三款车型相差不大。这些车型侧重点都在SUV,紧紧抓住了当前消费者喜好,依靠较高的性价比牢牢抓住消费者消费心理。
对于单一产品销量比较好,其他产品销量惨淡的汽车品牌,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取得长远发展的,抗风险能力稍弱一些。
你认为国产品牌中,谁更有发展潜力?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