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臭氧辐射法(UVO)正在纺织范畴的使用_紫外
紫外-臭氧辐射法(UVO)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羊毛是制作呢绒、绒线、毛毯、毡呢等纺织品的主要纺织原料,往往需要对织物表面进行亲水性改性,使其具有吸湿排汗的功能。
由于织物表面改性剂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的改性方法更倾向于干式表面处理。紫外线照射成为一种可选方案。国外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的方法为紫外-臭氧辐射法(Ultraviolet-Ozone,UVO)。
UVO法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且没有高能动粒子的轰击作用,条件温和,对材料表面伤害较小。,UVO法备受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者的青睐。
紫外-臭氧改性机理
臭氧的产生及光解
UVO辐照法所使用的光源为低压汞蒸气灯,可发射波长为253.7和184.9 nm 的紫外光,其强度比通常在0.1~0.3,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UVO辐照下的高分子表反应
在辐照高分子材料时,其表面会暴露在由紫外﹣臭氧形成的活性环境中,环境中包含大量的活性粒子,如原子氧、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氧及活性自由基等。高分子链段与活性粒子的反应机理如图1中所示。
可以看出,在两种波长的短波紫外光的照射下,臭氧会不断的生成和分解,原子氧和分子氧的浓度就会不断累积。其中原子氧以O(³P)和O('D)的形式存在,二者均为强氧化剂,但反应方式不同。
O(³P)从高分子的碳链中提取出氢原子,产生碳自由基,其与空气中存在的羟基自由基结合形成羟基;或者羟基自由基与碳自由基提取一个氢原子,在高分子链上留下一个烯烃单元;分子氧与碳自由基反应,形成一个过氧基团,然后从相邻的碳链中提取一个氢原子,形成过氧化氢单元;羟基与过氧化氢进一步被O(³P)氧化,得到酮或酯基。
如果相邻链上的自由基或过氧基团发生碰撞,则会导致高分子分子链的交联。与O(³P)不同,O('D)可插入分子链中的 C—H 或 C—C 键,形成羟基或者醚基,之后被O('D)进一步氧化形成酮和酯。最终,高分子表面生成的众多产物,统称为低分子量氧化物( Lo Molecular Weight Oxidised Material , LMWOM )。
综上, UVO 辐照氧化作用涉及到表面自由基与化学官能团的重组,得到原有材料表面所不具备的活性官能团,进而获得具有不同性质的高分子表面,从而实现表面改性。
UVO对纺织材料的表面性能影响
外国研究人员以织物润湿性、失重率和黄度指数为评价指标,评估了 UVO 辐照对羊毛纤维的影响,随后用颜料对其进行染色,研究了 UVO 辐照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UVO辐照100h后,织物所需完全润湿的时间缩短了930s,表面亲水性大幅提高。黄色指数从12.53增加到29.52,颜料的可染性增强。
由此说明, UVO工艺在节约能源、控制污染和安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传统染色技术难以对芳纶纤维进行染色。研究人员研究了UVO辐照对芳纶织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FTIR结果显示,辐照后的表面出现了羰基和羟基,表明芳纶纤维表面氧含量增加。
随着紫外线辐照强度的增加,芳纶的润湿时间明显减少,说明增大紫外辐照强度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优异的亲水性(如图2所示)。
,亲水性较强的表面更易吸附染料,增加可染性。进而说明 UVO 工艺在纺织品的染色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UVO同样也适用于羊毛或芳纶纤维等纺织材料中。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纺织品的亲水性,使纺织品更加亲肤,并且更有利于染色。
分析表明经 UVO 辐照后表面亲水性增强,表面产生众多活性含氧官能团。, UVO 工艺相比其他改性工艺更加环保节能。UVO工艺不仅操作简单,使用过程方便快捷,而且绿色环保,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表面改性工艺。
来源UVLED行业观察
加入社群
#新材料 #新技术 #新价值
加入【功能性纺织品技术交流群】
共创 共建 共享 共赢@印染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