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动力财产成为中国南方高量量进展新引擎_绿
绿色能源产业成为中国北方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月13日,工人在南高齿(包头)传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5日电(记者赵泽辉、于嘉、朱文哲)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风机制造企业车间外,一辆货车载着风力发电机配件缓缓行驶。车间内,工人们围着正在组装的风机,用扳手加固螺栓。
内蒙古东方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项目生产负责人周世辉说,这里是东方电气集团在内蒙古投资建设的风机装备制造厂,主要负责组装风力发电机主机,已投产运行7个多月。
这家企业是众多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在中国北方加快布局的一个缩影,绿色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2年,内蒙古引进多家新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全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投资达620亿元,为当年初计划的1.3倍。目前,全区风电整建制配套能力达500万千瓦/年,光伏组件供给能力达1000万千瓦/年,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及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
2月13日拍摄的建设中的内蒙古包头市明阳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近几年,在风机整机制造方面,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先后引进金风科技、广东明阳、浙江运达、东方电气等行业龙头企业;还有中车永济风电发电机、日月重工大型风电铸件、南高齿风电齿轮箱等20个风电关键零部件项目集中落地。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热衷在中国北方落户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正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对绿色能源装备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2月13日,工人在南高齿(包头)传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吊装零部件。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2021年起,中国在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开工建设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总规模近1亿千瓦;又规划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开工。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锡林郭勒的风电场,一排排白色的风车如长龙矩阵,穿青山而过,与白云相接。
在青海、新疆的光伏基地,成片的深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与此,一座座现代化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厂房在这些地方拔地而起。“装备制造企业离终端市场近,设备运输和调试维护就更便捷。”周世辉说。
3月3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拍摄的光伏发电基地。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中国对新能源的有序开发,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由单一的发电卖电向全产业链延伸,并以此促进现代制造业升级,进一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在技术和材料方面主要依赖进口,生产成本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如今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竞争优势凸显。
呼和浩特市一家从事光伏装备制造的企业负责人说,以光伏产业为例,近几年,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设备逐渐实现国产化,对光伏发电降本增效、实现平价上网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2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行业研讨会上表示,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55%以上。
3月3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拍摄的光伏发电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国内新能源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正不断提升。周世辉说,大约3年前,主流风力发电机的单机容量是3兆瓦到5兆瓦,但去年起大多提升到6兆瓦至8兆瓦,目前东方电气已开始研发10兆瓦以上的陆上风机。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了企业研发脚步,使风机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他说。
面对“双碳”目标新机遇和迅猛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中国北方不少省区提出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以此改变产业结构倚能重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的状况。
内蒙古规划“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形成年产800万千瓦以上风电整机及其零部件、4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生产能力。
“我们按照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要求,全产业链思维,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装备制造业发展,通过新能源产业带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力争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陈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