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主动驾驶公司团体上市好机遇吗?
现在是自动驾驶公司集体上市好时机吗?
自动驾驶公司似乎即将迎来一波上市潮。日前有消息称,无人驾驶技术初创公司文远知行已秘密在美国提交公开募股(IPO)申请。就在一周前,路透社旗下媒体IFR报道称,另一家初创公司Momenta计划到港股或美股市场发起IPO,寻求10亿美元融资。再加上智加科技、速腾聚创、蘑菇车联、慧拓以及曾考虑赴美上市但又中止的小马智行,踏上上市之路的自动驾驶公司变得越来越多。
自动驾驶公司上市升温
不知为何,近段时间以来,国内自动驾驶公司纷纷看上了美国的证券市场。
3月14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文远知行已在美国秘密提交IPO申请,计划募资最多5亿美元。据知情人士表示,公司正在与顾问商讨的上市计划最早于今年上半年进行。有媒体就此向文远知行方面求证,该公司表示,暂未收到相关确切信息,后续如果有相关内容,以公司官方发布为准。事实上,这并非文远知行第一次被曝出有上市计划,早在去年12月,就有关于文远知行“正加速赴美上市”等相关传闻。当时文远知行对外的说法是,公司并没有具体上市时间计划,相关业务均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据悉,文远知行在国内已斩获数轮融资。根据天眼查的数据,其在去年11月刚完成D 轮融资,至今已完成10轮融资,合计募集约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创立仅5年估值已经达到了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0亿元)。
无独有偶,IFR称另一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Momenta也计划到港股或美股市场发起IPO。对此,Momenta方面回应称“目前没有了解到相关信息。”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11月,Momenta已经完成7轮融资,成立之初就拿到了蓝湖资本领投,创新工场、真格基金跟投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此后,Momenta又在2017年一年内以及2018年和2021年两个年份分别完成三轮融资,其中,C轮累计融资额超10亿美元,成为2021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融资。
近日有消息称,智加科技或将重启美股上市计划。2021年5月,智加科技宣布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HCIC V签订正式的合并协议。合并完成后,智加科技将成为上市公司,公司市值约为33亿美元,并将获得约5亿美元的新融资。但此后由于美国政府部门加强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严格监管,双方共同决定终止合并协议和重组计划。最终,双方未在期限内完成合并,也没有因合并失败而向另一方支付费用。
其实,对于国内自动驾驶企业来说,上市一直都是它们获得更多资本支持的重要选择之一。除了美股以外,科创板以及港股也是这些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的选择。2022年11月23日,作为第一家冲击科创板IPO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纵目科技递交的科创板IPO申请已受理。企查查显示,2023年2月6日,纵目科技科创板IPO因“招股书中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导致审核中止。而在今年3月6日,其状态恢复为“已问询”;成立于2014年的速腾聚创则被传正募资10亿美元,计划2023年港股上市。,还有消息人士透露,蘑菇车联将于今年启动上市相关工作,预计登陆科创板。专注于矿山无人驾驶的慧拓则有望于2024年递交招股书。
商业化加速 时机已到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相关融资达153起,对外披露的融资总额近300亿元。尽管与2021年相比,融资事件数量有所增加,但累计融资金额却大幅下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融资超过5亿元的投资事件仅有8起,但上一年的同一标准下却有19起。照理说,在资本市场趋于理性的当下,选择上市并没有遇到好时机,那么,为何一众自动驾驶车企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IPO之路呢?
“一些自动驾驶公司成立至今已经快7年了,这是大多数公司初期投资方要求回报的关键时间点,再加上行业也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及创业公司本身再融资的诉求,迎来了一波集体上市的热潮。”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羽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初创公司的一般发展规律,在成立1 2年时主要进行创业的初期准备工作;3 4年时需要完成产品的开发工作;到了5 6年时,则主要进行市场推广、财报发布等工作;第7年开始就需要准备上市了。王羽告诉记者,近期大部分准备上市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都在2016年 2017年成立,基本都走到了该上市的节点,这也是大多数投资方提出回报的时间点。,一些自动驾驶公司需要通过上市来进行下一轮的融资,如果不能在此时完成上市,部分企业就只能面临被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的命运。
业内人士分析称,从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传感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开始将相关技术应用于量产车型中。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司看到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价值,想要通过上市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政策环境的不断放宽,也为自动驾驶公司加速相关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提供了更大空间。比如交通运输部下发的《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及各地政府出台的诸如《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实施细则》、《无锡市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以及《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
,该业内人士指出,越来越多自动驾驶公司的商业化落地速度不断加快,再加上积极探索自动驾驶技术的盈利模式,也让一些公司增强了上市融资的信心,这在一些头部自动驾驶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例如文远知行,截至目前其累计收入约1亿美元(约合6.8亿元人民币),营收构成上,旗下L4与L2 /L3级智驾业务基本持平,乘用车和商用车业务也基本持平。
“第一股”波折不断
不能否认,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资本市场的规模是其他任何一个金融场所都不能比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多样的上市标准(纳斯达克有3种标准)能满足各类企业的资本运作。但近段时间以来,美国证券市场对中国企业却不太友好。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14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这一数量与2021年123家相比大幅下降。募资金额也仅为83.51亿元,在中国企业所有股市IPO募资总额的比例中仅为1.31%。
值得注意的是,有两家已经在美国成功上市的国内自动驾驶企业,被称为“自动驾驶第一股”的图森未来和被称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的禾赛科技上市以来便波折不断。2021年4月,图森未来在美国上市,CFI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旋即对其开启调查。这一组织由涉及美国国家安全方面的多个政府机构组成,调查原因是其最大股东是中资企业新浪关联公司。到当年11月,调查重点延伸为中美团队的技术协作、数据安全风险。直到2022年2月末,CFIUS才与图森未来达成协议来自新浪的两名董事会成员辞职、新浪不再增持图森未来股份,中国团队不再访问美国团队数据。与此,时任董事长陈默、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吕程辞职,时任首席技术官侯晓迪兼任以上职务;图森未来谋划中美业务分拆,中国子公司独立运营。
消停不到两个月,美国国防部前官员Reed Werner就任图森未来政府安全委员会会长,作为政府代表进驻监督,并秘密调查陈默。10月31日,董事会罢免侯晓迪。审计委员会指控,图森未来曾向陈默创业项目Hydron(2022年6月,陈默成立氢能重卡公司Hydron,主要业务是开发可搭载L4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氢燃料重卡)泄露了机密信息。对此,图森未来的管理层开始反击,在11月10日,陈默和吕程突然宣布回归图森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职务,股东会投票决定罢免所有独立董事,包括Reed Werner在内,只留下侯晓迪一人。今年3月10日,侯晓迪在领英宣布离职。在高管动荡的,图森未来在美国的L4自动驾驶重卡业务遭遇重创,中美业务分拆则迟迟未能落地。而图森未来在美股的市值更是从最高时的120多亿美元,降到了如今的3.02亿美元,蒸发超过百亿美元。
今年2月才正式登陆纳斯达克的禾赛科技,在前不久公布了首份财报后被美国一家专注于证券集体诉讼的The Rosen La Firm律所盯上了。该律所发出了一份针对禾赛科技3月16日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全年的财报集体诉讼调查须知,该须知旨在鼓励禾赛的投资者通过The Rosen La Firm发起集体诉讼,原因是财报中有重大误导性商业信息,从而导致投资者损失。
两家赴美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均是波折不断,这也给后继者带来了一定的启示赴美上市路并不好走。
赴美上市“雾里看花”最佳选择
“近期选择赴美上市未必是好时机,因为中美关系等不确定性因素还存在,但可以视为是‘雾里看花’的最佳选择。”王羽坦言,对于很多自动驾驶企业来说,去哪里上市、能不能上市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意愿,而是能否满足上市平台的要求与标准。而且从融资角度来看,美国的金融环境与条件还是比香港强得多,投资方自然也希望能在美国成功上市后获得更多的资金回报。
“在经历了2022年的冰点期之后,近期赴美上市有升温的迹象。”有行业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去年8月26日,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了审计监管合作协议。随后,PCAOB于2022年12月15日确认获得了对于总部位于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的注册公众会计师事务所的完整审查与调查权限,并决定撤销此前无法对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有效监管的认定结果。此项决定暂时消除了中概股被强制退市摘牌的风险,也为中企赴美上市扫清了审查与监管上的障碍;另一方面,尽管近几年随着注册制的推行,A股的上市条件有所放宽,IPO节奏也在加快,但仍然难以满足国内企业上市的需求,美股依然是许多车企的首选。
“自动驾驶企业赴美上市需要综合考虑美国市场的监管环境、法律法规、市场需求等因素,以及中美之间的政治和经贸关系。”行业专家指出,美国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资本市场和融资渠道,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与此,美国还有很多知名的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公司更好地规划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自动驾驶企业赴美上市也是出于拓展国际市场的考虑。鉴于自动驾驶是一个全球化的行业,通过在美国上市来进入国际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但对于文远知行和Momenta等意图在美上市的自动驾驶企业而言,前路仍非坦途。《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仍然悬在头上,美股政治化打压中概股的负面作用不可小觑,再加上随着国内监管部门逐步走向成熟,国家安全、个人安全也将是监管者把关的内容。一些涉及到敏感数据的行业与企业的境外上市将会受到约束。
港股和科创板也可考虑
从2022年中国企业IPO的总体情况来看,无论是上市的企业数量,还是募资额,港股明显都更受欢迎。据统计,2022年全年共有110家企业在境外首发上市,除了赴美上市的14家以外,中企赴香港上市共87家,赴瑞士上市共9家。在募资方面,中国公司在A股的募资额占比最高,达5497.89亿元,占各股市IPO募资额总额的86%;港股次之,对应募资额为652.99亿元,占比10.26%;还有132.87亿元的募资发生在瑞士和新加坡等地股市,占比2.09%。
迅实资本认为,之所以港股受到更多中国企业的欢迎,是因为新规改革带来了制度红利,改革后的港交所更加开放,不仅允许同股不同权结构、可变利益实体架构以及未盈利的生物公司在港交所上市,而且国际企业还能到港交所进行第二次上市;,独角兽企业上市引发了效仿,例如字节跳动和蚂蚁集团等;第三,境外投资者对香港资本市场信心十足,香港拥有低税收的环境、较好的经济指数、成熟规范的公司管理制度,以及7年来IPO全球领跑的辉煌成绩;第四,大湾区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推动作用,优惠的政策福利使得众多相关领域的企业大量汇聚。而这些企业需要募集发展资金,香港就成了一个绝佳的上市选择地。
相较之下,对科技公司包容性更高的科创板也值得纳入考虑范畴,原因之一在于试点注册制大幅降低企业上市门槛,提升了企业融资便利性;其二则是股权激励规则更灵活,员工也可以以科技成果出资入股,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与公司员工利益捆绑;其三,科创板允许符合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上市。在此基础上,科创板构建了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多元化的判断企业上市的条件。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科创板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审核与监管,去年科创板IPO终止的企业数量达到了40家。值得关注的是瑞交所,这一证券市场不仅审核流程效率极快,总体审核时间大约只有1.5 2个月,发行税务成本较低,而且中国GDR发行人在瑞交所享有一定豁免,交易成本不会额外增加,自动驾驶公司也可以选择欧洲的交易所。
“出于各方面原因,近段时间以及今后的一两年内肯定会迎来一波自动驾驶公司的上市热潮,一些公司哪怕不具备上市条件,也会释放出准备上市的消息。至于谁能成功,主要取决于技术的独立自主、规模化的产品和服务、未来的发展空间、财务的合规性以及相应的国家奖励或荣誉五大基本因素。拥有的5个基本要素越充沛、越丰富、越优秀,上市的受欢迎程度就越高。”王羽说。
文施芸芸 编辑孙焕玉 版式刘晓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