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历代皇陵没有被发现之谜_奇闻趣事网

元朝历代皇陵没有被发现之谜

奇闻趣事 2023-04-22 09:17www.bnfh.cn奇闻趣事

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一般都有陵墓,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这是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当年成吉思汗去世,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下葬。据记载,成吉思汗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将大树中间掏空做成的独木棺里。独木棺下葬后,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为了不让外人看出曾经动土的痕迹,还要用帐篷将周围地区全部围起来,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长出,与周围的青草无异,才将帐篷撤走,这样墓葬的地点就不会泄露了。

  全套工作完成后,蒙古人在墓葬地表杀死一头小骆驼,这时,陪伴这头小骆驼前来的母骆驼就会十分悲痛地号叫,并且记住这个地点。第二年来祭祀的时候,把这头母骆驼牵来,在杀死小骆驼的地点,母骆驼就会悲痛地流泪。这样,前来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确切地点。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实用。特别是在蒙古人大举扩张的战争年代,丧葬仪式尤其简单。下葬时,他们让死者坐在一顶生前用的帐幕中央,边上围着祭祀的人进行祷告,随葬的有马匹、弓箭和摆放着肉乳的桌子,放入土中。目的是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上生活时,有帐幕住,有马骑,有肉乳吃。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实行汉法,也渐渐受到汉人丧葬习俗的熏染,开始用棺木入葬,但所用棺木与汉人不同。死者入殓后,两块棺木合在一起,又成为一棵圆木,然后“以铁条钉合之”。尽管入主中原,蒙古人入殓仍然俭朴如初,寿衣大多就是平时穿的衣服,随葬的器物也会比较少,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如弓箭、刀剑一类的东西。

  元朝皇帝死后和一般的皇族及贵族稍有不同,皇帝死后是要有一个下葬的仪式,随葬品也要多一些,只是在皇帝下葬时不得有汉族官员参加,也不会在地面上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物,不设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为了不留下可以让盗墓贼发现的线索和痕迹,对下葬地点的记载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让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

记录的不完整和有意地编造,使后代很难了解这方面的真相。这或许就是元朝皇帝没有陵墓的缘由。但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发现

多少年来,历史学家总是说元朝不存在皇陵,本人却难以苟同,我认为,元代不仅有皇陵,而且规模还不是太小,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寻找此事,现在我初步认为,元朝皇陵位于承德市北边郊区的双峰寺镇一带,原因主要是:1,这里在70年代学大寨期间,在平整土地时,曾经发现大量古墓;2:古墓经研究为元代墓葬;3墓葬规格很高,只是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古墓被破坏或平掉了.虽然当时出土的大量文物已经散落民间或被农民破坏,从棺木和出土文物看,这些墓葬绝非一般贵族的墓葬,所以我猜测在这些被平整土地的下面,仍然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的墓葬---元代皇陵.中国历代皇陵基本都有记载,也都有发现。为什么元朝在史书中却没有记录,现实中也没有发现?  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执政的政权,在元朝以前的宋代盗墓现象十分严重,元朝统治者为了死后不被盗墓者抛尸荒野,所以有关皇陵的事情统统不予写进记录,为的是不会为外界了解皇陵的任何信息。  元朝当时的承德,是人烟稀少之地,皇陵所选的位置前为水,后为山,其山形似巨龙,其水形似弯月,是风水极佳之地。“文革”期间的“学大寨”运动使得这些陵墓边上的一些小的后妃陵墓被挖出,当时并没有人重视,时间长了人们也淡忘了此事。元代墓葬如同这种规格的肯定不是平民百姓,加之当时承德又是人迹罕至,不可能有百姓死后,又到很远的地方埋葬,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这些墓葬是元代的贵族或皇家的陵墓。元朝时蒙古族的丧葬习俗大部分实行的是裹体埋葬,就是用布将尸体裹起来,然后埋葬.贵族与皇族所实行的丧葬习俗都和汉族人比较相像,只是元朝建立以后,并没有实行汉族丧葬那种大操大办,以及随葬品很多的习惯,即使贵族和皇族也大都比较节俭.成吉思汗当年死在六盘山下时,曾经密不发丧,待尸体运回老家后才举行葬礼,由于各地交通和信息的原因,光告别仪式就持续半年多,送葬和埋葬成吉思汗的人因为在回来后全部被杀,成吉思汗的墓葬在哪里就无从查找了,为了祭祀成吉思汗,蒙古人设置了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用以拜祭.  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成了四类: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实行等级管理制度,文化,风俗,在一开始都互相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文化开始互相融合,汉族的丧葬习俗也更多的被蒙古族所使用,尤其是皇族.在已经发现的元代墓葬中,很多贵族的随葬品很多就是一个例证.近两年在内蒙的赤峰一代曾出土了几座元代墓葬,经考证就是蒙古人未进关前的墓葬,随葬品有金银及瓷器,其中有大半是宋代时期的汉族工艺品,说明在进关之前,汉蒙文化的交流就已经很多.蒙古人埋葬死者习俗绝非一般我们所知道的下葬后用马把坟头踏平,然后杀一只母骆驼把血洒在坟上这么简单,如果为了找不到,为什么还要修坟头呢?直接埋葬不要坟头不就可以了?真正元代墓葬不仅有坟头,而且还会有随葬品,尤其蒙古贵族。因为我自己就是蒙古族人,我也一直在研究蒙古族的丧葬文化。  现在国内理论界对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的历史研究应该是非常的薄弱,尤其对元朝皇帝陵墓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当我提出元代陵墓的所在的下落时肯定会招致反对的声音,我认为元代陵墓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且通过最近几年元代蒙古人墓葬的出土我更加确认元代皇帝陵墓是存在的,只是还没有最终被确认。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我认为元代的历史记载使得我们的研究走向了误区。元代时虽然各民族的交流日益增多,民族矛盾也越来越尖锐,面对这种民族矛盾元朝统治者为什么就不可能隐瞒他们自己的历史秘密呢?古时后的迷信说法是破坏了别人的祖坟就破坏了别人的风水和根脉,后代的人就会倒霉。元朝人的迷信思想特别是统治者的迷信思想更甚,他们为什么不可能隐瞒掉这些墓葬的历史以防有人破坏他们的风水,保证他们统治的千秋万代呢?从元代历史来看,我们找不到皇陵的准确信息,在历史的记录中我们只能发现所谓的皇帝死后简单埋葬,马踏坟头之说,这是真正的事实吗?我们都很难判断真伪。何况元代历史记载只说皇帝死了,而对埋葬这样的大事却很少去费笔墨去写,为什么?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对丧葬的地点以及规模讳莫如深,根本不允许出现在历史的记载中,他们在隐藏什么?他们在隐藏皇帝陵墓的全部秘密,让当时的人不知道,更让后代的人不知道,为的是保住他们墓葬的完好,为的是不让异族来盗掘他们的坟墓。也许有人要问,从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皇帝陵墓到现在已经发现和发掘了200多座,而恰恰却没有元代的皇帝陵墓呢?我的想法是,元代时蒙古人统治中国,而蒙古人的丧葬习俗的确与汉族人有区别,第二蒙古人为了保护他们自己认为是最高的机密,所采取的保护手段也会是非常规的办法,第三蒙古人统治时期,北方基本上是由他们控制,而北方人口稀少,加上他们所采用了比较特殊的丧葬保护手段,这就使得我们现在很难发现皇帝陵墓的确切位置,没有发现不代表并不存在。既然元代皇帝死后是要埋葬的,那么就会有陵墓的存在。我对元代陵墓的历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我确认元代帝王陵墓的地点应该在北京的周边地区,分布的直线距离距离北京不会超过500公里,因为当时如果帝王死后要想把尸体运到内蒙古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从北京出关有几条路线1,从古北口到承德,再到围场,这条路有400公里左右,这还只是到围场的距离。2,从西边的延庆到张家口,再到张北草原,这条路有500公里左右的路程,这还只是到张北的距离。3,东出山海关走锦州,这条路虽然好走但到达内蒙古草原的路太过遥远,基本是要否定掉了。那么如果走西北两条路,都要走山路和无人区,这对于运送尸体来讲是非常困难的,要防止住尸体的腐烂,还要保证长途运输的安全,元朝建国后贵族基本南迁到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皇族在其起家之处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亲人,又怎么可能劳师动众把尸体运送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埋葬?  所以元朝的帝王陵墓所在地的最大可能性,就是在北京的周边地区,所以我们的搜寻目标也就要放在这些距离北京比较近的地区,东至唐山地区,北至承德地区,南至保定地区,西至张家口地区,只有这些地区才可能是元代帝王陵墓所选择的最佳地点。关于元代皇陵总共有五种说法,其一八白室说,八白室只是成吉思汗的祭祀之所,并非陵墓,现在已经被否定。其二是大鄂托克说,大鄂托克--大地的意思,在《黄金史纲》、《黄金集》、《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说元代皇陵在大地之下岂不是有些无厘头。其三泸沟河畔说,泸沟河在元代又叫陆局河、驴河驹、怯绿连河、怯鲁连河、客鲁连河,今天叫克鲁伦河,它发源于蒙古国的肯特山脉,注入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呼伦湖,全长1240公里,这种说发与上一种说法相似,给人以海阔天空的感觉。其四不儿罕合勒敦山说,在今天的蒙古国大肯特山脉南部,《史集》、《元代秘史》等中外书籍多处提到此处,这种说法也确有一些依据,因为此处与蒙古人的始祖和成吉思汗渊源颇深,因为这里就是蒙古人的发祥地,发祥地就一定要做墓地吗?至少至今还没有验证。其五:就是现在普遍认可的起辇谷的说法,这来源于<元史>,起辇谷在哪里?说法不一,元代历史中也没有准确的位置记载,这就是说只告诉你名字,没有告诉你姓什么,虽然近两年研究说起辇谷是古连勒古的译音,与大肯特山南部相吻合,我认为远没有这么简单.我们先看一下元朝皇帝更迭的经过  太祖铁木真(1206)也速该之子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被蒙古尼伦部拥戴为汗。后击败塔塔儿、乃蛮、克烈等部,统一漠北,南宋开嬉二年(1206年)被蒙古各部酋长推为蒙古大汗,尊号为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正式诞生  太宗窝阔台(1229)铁木真第三子1227年成吉思汗死,以第四子拖雷为监国。1229年耶律楚材以太祖遗诏召诸王毕会,清立窝阔台,拖雷与诸王即奉窝阔台即汗位。即位后与南宋联合灭金  定宗贵由(1241)窝阔台长子1241年太宗死,遗诏立皇孙失烈门为嗣,皇后乃马真氏不从,乃自称制。1246年七月,乃马真氏会诸王、百官、立皇子贵由为大汗 宪宗蒙哥(1251)成吉思汗孙,拖雷长子定宗卒,皇后海迷失称制,皇子失烈门,诸王不服。1251年在忽里勒台大会上,蒙哥被诸王拥立为大汗,蒙哥汗八年,派大军攻宋。九年(1259年)七月,死于攻宋军中

世祖忽必烈(1260)拖雷第四子、蒙哥弟蒙哥汗元年,受命总管漠南汉地,蒙哥汗九年(1259年)率军攻南宋鄂州,闻蒙哥汗死,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率军迎蒙哥灵辇,收皇帝玺,十年(1260年)抵开平,废除由忽里勒台大会选举大汗之制,由部分贵族支持,即大汗位,建年号中统。后自和林迁都于燕京,改称大都。至元八年(1271年),定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  成宗铁木耳。真金之子因其父皇太子真金早卒,故于至元三十年被立为皇太孙,太祖死,即帝位  武宗海山(1307)答剌麻八剌之长子即位前封怀宁王。大德十一年正月成宗卒,二月,成宗兄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监国,迎其兄海山,五月,海山即帝位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311) 答剌麻八剌之子 武宗即位初立以位皇太子,武宗卒,遂即位  英宗硕德八剌(1320)爱育黎拔力八达嫡子以皇太子嗣位,在“南坡之变”中被政敌铁失等蒙古贵族杀害  泰定也孙铁木儿(1323)甘麻剌之长子即位前封晋王,镇守漠北,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英宗被害,九月,也孙铁木儿在漠北被铁失等拥立为帝  天顺阿速吉八(1328)也孙铁木儿幼子泰定帝死后,大都发生政变,签枢密院事燕贴木儿集百官于兴圣宫,宣布迎立武宗次子图贴睦尔。时丞相倒剌沙在上都,闻变,于1328年九月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即帝位。同年十月,图贴睦尔统兵入上都,天顺帝不知所终,在为仅一个月  文宗图贴睦尔(1328)武宗次子泰定五年(1328年)泰定帝卒,九月,燕贴木儿拥立怀王图贴睦尔为帝。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明宗和世梀在漠北即帝位。三月文宗图贴睦尔遣使奉皇帝玺北迎明宗。四月,明宗立文宗为皇太子,八月,明宗南下,文宗亲迎。明宗宴皇太子及诸王,被害暴卒,文宗复为位。1332年八月,文宗病死于上都  明宗(1329)武宗长子泰定帝死,图贴睦尔在大都被拥立为帝,时天历元年九月。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图贴睦尔谴使迎其兄和世梀即帝位,是为明宗。八月,图贴睦尔将明宗毒死,复位。明宗在位仅八个月宁宗懿璘质斑(1332)明宗次子至顺三年(1332年)十一月宁宗卒,皇后卜答失里奉遗诏立明宗次子鄜王懿璘质斑为帝。十月即位,十一月卒,在位仅四十三天  惠宗妥懽贴睦尔(1333)明宗长子至顺三年(1332年)十一月宁宗卒,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立明宗长子妥懽贴睦尔为帝,因遭权臣燕铁木儿反对,次年六月始即位,改元元统。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部将徐达兵逼大都,顺帝北走。徐达克大都,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于应昌。  在上述元代皇帝的更替过程中,内乱更替多于自然更替,他们的墓葬绝不会象其它朝代一样皇帝一登基就开始修建陵墓,待死后隆重下葬。也不能说这样的更迭就是没有了皇帝的陵墓,因为元朝皇帝更迭只是皇族内部的事情,他们在登基后绝不会让原来的皇帝抛尸荒野,也必须予以下葬,甚至为了掩人耳目还必须对外说厚葬。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