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那两种举动,会让孩子感触自大,惋惜他
父亲的这两种行为,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可惜他们还引以为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双方的教育引导,任何一方的缺席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惜有很多父亲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总是将教育孩子当做母亲和老师应该关注的事情。
他们平时对孩子的生活不管不问,还经常用自己不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孩子,并为此感到自豪骄傲。
下面要说的这两种行为,就是许多父亲经常在家庭生活中会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自卑。
1、随意说大话
我们无法保证自己可以随时与任何人和谐相处,但我们可以通过沟通这种行为表达内心的想法,让生活中的问题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解决。
很多父亲平时并不喜欢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即便偶尔会和孩子对话,他们也总是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
似乎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身份是一家之主,是整个家庭的核心,需要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认可与崇拜。
他们需要在孩子眼中看到一个高大伟大的自己,为了满足内心深处的虚荣,有不少父亲都会在孩子面前可以夸大自己的能力,许下一些自己根本不愿意完成的诺言。
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麻烦时,他们想到的不是安慰和引导孩子,反而是借着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说教,强硬的要求孩子认可自己的观念。
这种行为会极大的遏制孩子的自信心与表达欲望,渐渐变得自闭孤僻。
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与父亲的感情并不算太过浓厚。他们已经对这样一个内心顽固且充满强权思想的父亲感到失望,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不会轻易向父母诉说,只是将所有的痛苦都放在心里默默承受。
这样的父亲让孩子长时间生活在安全感缺失的环境中,无法从外界得到自身成长所需要的良性反馈。
心理学家本杰明认为,一个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迷茫与不安。儿童很难用自己现有的经历去判断事情的对错,或是找到最完美的解决方法。
此时父母需要主动和孩子沟通,对孩子进行良性的鼓励与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
一个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沟通的孩子,很容易沉浸在过去的错误中无法自拔,成年后仍然被这种焦虑情绪所困扰。
2、经常贬低或诱导孩子
我们身上有着非常强烈的社会属性,哪怕是刚刚拥有个人意识的儿童,也会出现在乎他人看法的思想。
一部分父亲并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相处,从来没有想过将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他们总是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沾沾自喜的讲述自己的经验与见解,对孩子稚嫩的想法进行多次打击。有时他们还会以成年人的标准去强迫孩子完成任务,从不会主动赞美孩子的成长。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自卑的情绪,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认识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不是正确的。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父亲那里得到贬低的指责,哪怕他们已经足够优秀,他们还是被要求要做得更好。
这样的孩子始终无法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成年后的他们总是比其他人更加渴望外界的关注,似乎只有得到他人的评价,他们才能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
为了获得旁人的赞美或注视,有时他们甚至会做出一些错误过激的行为。
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一个孩子想要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引导与关怀,还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规避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父亲作为主要监护人之一,绝不能轻易将自己从儿童教育的身份中脱离出来,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不利于儿童发展的行为举动。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加快乐自由的童年,树立起自己在孩子心中光辉的形象,你就应该抛弃那些成就过时的思想,学会和孩子平等的交流相处。例如用诚实的方式陪伴孩子。
一个在人群中足够平凡的父亲,对于孩子来说同样是伟大高尚的存在。
我们并不需要担心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与地位,我们只需要做好父亲这个身份,真诚的用爱去照顾孩子,让孩子体会到来自家长的信任与支持,给孩子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表面上看孩子或许并没有获得任何提升,实际上能够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就已经战胜了许多同龄人。
这样的孩子能够自主领悟到诚实守信的品质,并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更加自信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