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推出“传统修建彩画武艺展”_颐和园 传统_奇闻趣事网

颐和园推出“传统修建彩画武艺展”_颐和园 传统

奇闻趣事 2023-05-04 12:32www.bnfh.cn奇闻趣事

颐和园推出“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

颐和园/供图

饰建筑之华丽,护木构之周全。彩画之于建筑,具有装饰和保护的作用。4月6日至8月6日,“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在颐和园德和园正式展出。颐和园管理处文物保护科负责人表示“颐和园发挥博物馆的力量保护彩画,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和保护传统工艺和文化,正是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本次展览从彩画的构图、纹饰、色彩、工艺、保护等方面讲述色彩斑斓的木衣锦绣。一幅幅彩画,一段段传承的故事,犹如一部有关古建筑的宏伟历史画卷,徜徉其中,建筑彩画色彩之华丽、能工巧匠技艺之精湛,正在向各方游客,徐徐展开。

四章节展示传统彩画技艺

此次展览分为“构图端庄等级分明”“纹饰唯美祈福纳祥”“画栋流丹工艺精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四个章节,分别从传统建筑彩画的文化历史、纹样分类、工艺技法和传承保护进行全面展示。相较以往的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此次展览从展厅选址到内容设计,全面展示了颐和园在保护传统彩画工作中的历程。

中国建筑彩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集实用功能和装饰艺术于一体,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山节藻棁”,藻棁即绘有彩画的梁上短柱。由此可知,春秋时期中华民族已在抬梁式木构建筑上施以彩画。其后,人们用“雕梁画栋”来形容中国传统建筑这一独特的装饰艺术。精致华美的彩画给宏大巍峨的建筑平添了几分锦色。彩画是木构建筑对抗风雨的第一道防线,其所用颜料可以避湿、防虫。这层薄薄的木衣,分布在梁枋、天花、斗栱与藻井之上,饰建筑之华丽,护木构之周全。

“和玺彩画”出现于明晚期,是等级最高的彩画,主要应用于皇宫正殿和皇家坛庙正殿。其梁枋彩画构图以旋转90度的“W”形为显著特征,具有很强的辨识度。龙凤纹组合,沥粉贴金,金碧辉煌,也是皇权思想的重要体现。和玺彩画依据主题纹饰不同分为龙和玺、龙凤和玺、龙凤方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凤和玺、龙草和玺、梵纹和玺、锦草和玺等不同等级。

“清代旋子彩画”主要应用于皇宫建筑群的配殿、皇家坛庙、皇家陵寝及敕建庙宇。清代“找头”旋花纹饰进一步规范化,呈正圆形,并产生多种组合形式。

“苏式彩画”多用于皇宫内廷或皇家园林建筑之中,其彩画构图有三种,分别为包袱式、方心式和海墁式。包袱式构图用半圆轮廓连续跨越檩、垫、枋三个构件。

以保护为基础传承发展

古建筑彩画修复需要根据彩画的破损情况,选择相应的修复技法,如彩画除尘、软化回贴、污渍清洗、随旧补绘等。200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推荐发行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标志着彩画修复从文物建筑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转变。它使彩画保护和修复措施更为规范和严格。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保护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的和管理的措施,修缮自然力和人为造成的损伤,防止新的破坏。所有保护措施都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通过光谱分析、正向摄影等技术手段,对传统建筑彩画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采集和科学诊断,便于其更好地保护、修缮、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国家将文化产业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建筑彩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古建修缮工程的开展,在继承传统油饰彩画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和表现手段,不断创作出更多注重建筑环境及使用功能的新式彩画。新式彩画没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受“法式”的约束,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彩画的制作工艺和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对彩画多角度、系统性的研究也日臻成熟。

据介绍,目前通过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等方式普及和传播传统建筑知识,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千年技艺传承的大军里,承担着文物保护、技艺传承的光荣使命,发扬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我国延续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正是有他们,后人才能在数百年后依旧够领略到古典园林的瑰丽、威严与辉煌。

颐和园举办的“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中,特别增加的“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章节,以颐和园长廊保护工作为基础,重点展示了我国建筑彩画保护的传承与发展,游客在观看展览后,进入颐和园游览,能以建筑彩画的视角,重新审视颐和园的建筑特色和文化遗产保护。而展览让游客进入其中,目之所及,非彩即画,通过彩画新绘手法和近距离观察的做法,形成对彩画保护的创新与传承。(记者 景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