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为什么使气出走?实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_奇闻趣事网

石达开为什么使气出走?实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奇闻趣事 2023-05-04 12:30www.bnfh.cn奇闻趣事

石达开为什么负气出走?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石达开不是负气出走,而是看到了他人没看到的危险。

当时的他,其实只有一条路,且只有一条路。

1、天京之变,反映太平天国巨大矛盾

洪秀全这个人,如果拿个人物做对比,他就是清朝版的陈胜。起初不错,后面变了。

洪秀全出身耕读世家,虽然家里供他读书,可他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第三次落第,得了一场重病。变得举止有些怪异。

当不了秀才,连最底层的知识分子都算不上。可穷人想要出人头地,除了科举之路,哪还有路?

路封了,就会寻找人生的出口。

他看见了一本基督徒梁发写的中文布道书《劝世良言》,突然之间,他好羡慕里面的种种。

可是他仍然对大清抱有一丝的希望。

1843年第四次落第后,29岁的洪秀全彻底失去对大清朝的希望,腐朽的王朝散发着污浊的臭气。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富绅贵族,横行霸道;穷人出头,难上加难。

于是乎,他做了一个荒唐大梦,梦见自己是耶稣的弟弟,上帝的次子。

从此,他深度研究《劝世良言》,创建了“拜上帝教”,并编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书。

这就有了指导方向的手册了。

作为一个“教”,得有信徒,如果没有信徒,别人会当你是傻子。

邻村的另一位不入流的文化人冯云山,相信洪秀全说的,也愿意陪着洪秀全一起拯救苍生。

当时,支持洪秀全的还有族弟洪仁轩等人。

从1844年开始,洪秀全就外出传教,陪同者就是冯云山。

还别说,发展还挺快,一句“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念打动了无数人,多么美好的未来啊!

团队慢慢扩大了,也和大清的军队发生了两次摩擦,获胜而归。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了。

从此,太平天国这辆列车轰轰烈烈地开向了远方。

而在1851年11月,洪秀全在永安进行分封自称天王,麾下设五王东王杨秀强、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所有的崩盘,起始于这一刻。

一个号召“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组织,有了严密的等级序列。让大家不要有私财,天王和各王过着舒适奢侈的生活。

普通太平天国成员夫妻不能在一起,而各位王不受限制,都有妻妾,天王的妻妾更是多到数不清。

喊着人人平等,其实并不平等。

喊着天下一家,不藏私财,各王们挥霍财物,享受人生。这让大家的凝聚力渐渐下降。

洪秀全常常借着耶稣兄弟上身,传达各种“旨意”。

而聪明的东王杨秀清参悟了这一点,直接假装天父(上帝)附身,传达各种有利于自己的旨意。

于是,争权夺利的矛盾开始了。

1856年9月,天京之变爆发,杨秀清被韦昌辉所杀,并杀了很多杨秀清的下属和亲人。

这成为了一个重要节点。

造成如此局面,洪秀全需要承担责任。而洪秀全从此也有了疑心病。

2、石达开被迫离开


石达开这个人,从小父亲去世,早早撑起了家。

此人略懂文墨,身手不错,最重要的是信誉非常好,很有组织能力。

永安建制时,他仅仅20岁,但文武双全的美名,早已传遍太平天国军营,被封翼王实至名归。

在本人看来,石达开才是太平天国中最为出色的领导人,甚至洪秀全也不如他。

洪秀全的格局和心胸不如石达开,组织能力也不如石达开。

1853年,石达开攻克庐州(合肥),名将江忠源自杀。

1855年年初,在九江击败曾国藩,老曾跳江自杀。未遂!

就此,石达开带领的军队快速增加,从一万多增加到十万之众。

1856年天京之变时,石达开从前线撤下来赶快来阻止更大的杀戮,,他的行为让韦昌辉觉得是在偏袒杨秀清。

石达开胆大心细,一看气氛不对,赶快离开了天京城。

可惜,石达开留在天京的家人全部被诛杀。

这让石达开怒不可遏,点起大军,在安徽举兵靖难,并上书天王。意思很明显,如果不诛杀韦昌辉,决不罢休。

在各种压力之下,洪秀全斩杀了韦昌辉。

韦昌辉一死,和洪秀全创业的五位“王”,只剩石达开了。

洪秀全自己的政务能力有限,召石达开进京帮助主持大局。

在这太平天国的关键时期,退后是要不得的,使命所在,石达开入了京城。

,问题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石达开的威信越来越高,李秀成、陈玉成等年轻的将领,被安排的妥妥当当,出现了反攻大清的大好局面。

可是,洪秀全的老毛病又犯了,嫉妒贤能,担心石达开权力变大,成为第二个杨秀清。

他封两个哥哥为王,处处牵制石达开,甚至意图加害。

天京,是洪秀全的老巢,石达开越来越担心出现杨秀清被诛杀的那一幕,于是,在1857年7月避祸离开天京,回到了安庆。

“负气出走”,只是一段传说,,如今的一些史学家也如此说。

历史作家赫连勃勃梅毅的书中,也写了石达开负气出走,不过打了隐号。

从前前后后来分析,再结合做人的风格特点,石达开不是负气出走,而是无奈之下迫不得已的选择。

在当时,为了能活下去,离开才是石达开唯一的道路。

3、石达开真地带走了几十万精兵吗?

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有三个理由。

第一,石达开在天京指挥的将领,大多并没有带走。

我们看看那时候出名的将领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等人,谁被石达开带走了?都没有。

石达开虽然担当了一段时间的“调度中枢”,但无奈出走之时,并没有带走所谓的几十万大军。

综合各种资料看,太平天国兵最多的时候,也就六十万。能打仗的也就二三十万。

如果石达开带走了几十万,太平天国不就空了吗?这如何抵挡清军?

所以,石达开带走了几十万精兵,就是有人夸大。

第二,如果带了几十万走,石达开不会快速到安庆的。

石达开是从安庆出发去了天京辅助管理,很大一部分兵还在安庆。

石达开出走之时,如果是几十万,则浩浩荡荡,势必会形成巨大的动静。别说对局势的影响,连他自己能不能走得成,都是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从天京城离开是秘密出走的,绝不是大张旗鼓出发的。这就决定了,带走的人数并不多。

第三,石达开出走之后,和天王之间有互相联系,说明了不会带那么多兵走。

石达开走了之后,仍然遥尊洪秀全为天王。

而洪秀全也在八九月份,邀请石达开回来重新主持大局。,已经近距离合作过一次了,怎么能再闯虎穴呢?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

试想一想,如果石达开带走了几十万人马,太平天国都空了,洪秀全都会被气晕过去,怎会邀请他来?,石达开如果带了几十万人马出走,那就是要彻底决裂了,又怎会遥尊洪秀全为领导?

石达开出走之后,转战安徽、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大大牵制了清军,让太平天国的风险反倒减小了。

而且,出走的早期,石达开还是通军主将,还安排李秀成等人攻击长江下游的清军,还让陈玉成等人回援天京。

这样的人,怎会是自私地带走几十万精兵的人?

从石达开的性格和做事风格看,此人胸怀颇大,能力出众,做不出带走几十万精兵的事情。

我查了一些资料,在一本《石达开天国悲歌》里看到了描述,说石达开带走了5000兵马,基本都是嫡系部队。

这个来源不权威,但数据基本靠谱,符合逻辑。我深深认同。

石达开很出众,但碰上了洪秀全这样的领导,只能无奈离开天京,最终折戟大渡河。

如果,石达开真要带走太平天国的几十万人马,将洪氏甩开,说不上真就创造了一番伟业。

,历史又哪有那么多如果呢?




严格来说,石达开离开天京不算是“负气”出走,更像是“拣回条命”;他带兵出走时,也没有带走几十万精兵。

石达开尽心辅政,形势得到好转。

诛杀韦昌辉后,把太平天国折腾得半死的天京事变终于告以段落。

石达开奉诏回天京辅政,被尊为“义王”,提领政务。

这段时期,石达开的举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改善了太平天国在杨韦之变后的局面。

,他安抚人心。他不计前嫌,对各路有“政治问题”的人物给予安抚,加以重用,稳定了天朝上下人心。稍微选出几个安抚的名单来,您就知道这个安抚有多重要了韦昌辉的弟弟韦俊、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陈承榕的侄子陈玉成。除了李秀成兄弟,后期的五军主将,几乎都是有“政治问题”的人!

,他继续推行了杨秀清后期开始推行的一系列安民政策,不再执着于狭隘的宗教观点,使得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在军事上,他也指挥各处奋战。不过,说实话,石达开辅政期间,军事方面的成绩并不明显,除了皖北战场的局面有改观,湖北、江西、皖南等地战局都没有得到改观。(可能和时间较短也有关系吧);

石达开“出走”早期,一直围绕天京周边配合作战,寻找根据地。直到1858年,洪秀全重立“五军主将制”,事实上剥夺了石达开“通军主将”职权;并不断离间杨辅清等人与石达开关系后,石达开才被迫选择“西征四川”。

事实上,从清军的反应来看,也能证实,石达开并未带走多少精锐。清军的重心,始终放在对天京的进攻方向。只有在宝庆之战这样的紧急情况时,湘军才抽调力量前去攻击石达开。如果真的如某些书中说的,石达开一口气带走太平天国七成兵力,而曾国藩们依然只打洪秀全,那清帝恐怕会治罪!

石达开带走的兵力预计

我认为,石达开带走所有兵马,要分成两种

第一种,石达开直接指挥的人马,以及愿意配合石达开作战(但实际自己独立性很强)的,大约合计十来万。这些人中,杨辅清、石镇吉所部都有相当独立性,未受石达开直接指挥。而且,杨辅清很快就“归正”洪秀全,石镇吉也疑似“归正”(在他被清军俘虏后,说他是奉天王命去两广招兵)。

第二种,石达开直接指挥的人马,大约5、6万。

,这个指的是“带走”的老兵数量,石达开们后面还能招兵,实际兵力大于这个数。这个数据大约就是石达开进湖南时,曾国藩给胡林翼信件中对石达开军的估计。

以上数字,都是指打仗的兵,不包含随军家属或差役人员。

这个数据只是我个人估计,并不严谨,仅供参考。如果大家有更靠谱的信息和计算,也欢迎拍砖!


,即使我估计的数字有问题,石达开带走几十万精锐的说法,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石达开高估自己,又误判局势,认为自己是朱元璋,实则连陈友谅都不如。即便带走大部分精兵悍将,石达开也没啥战绩,最终兵败大渡河,受凌迟处死。

研究太平天国史,有两个热点太平军2万人北伐;石达开远征,其中缘由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石达开为何负气出走?带走几十万精兵吗?这问题非常有意思,笔者来谈谈个人看法。

一、石达开是否带走“几十万精兵”

几十万精兵,自然是没有的,因为太平天国从未有“几十万精兵”。1851年金田起义,包括家属在内,太平军有2万人,战斗人员一万左右。

1852年6月,太平军在蓑衣渡遭遇埋伏,阵亡数千精兵,南王冯云山阵亡。8月,太平军在湘南扩军,天地会、矿工加入,人数大概是6万,旋即攻打长沙。

1852年12月,太平军拿下武昌,裹挟民众,人数60万,然后东征。1853年3月,太平军杀入南京,总计人口一百万,顺便夺取镇江、扬州,构筑京师外围防线。

杨秀清时代,奉行“精兵政策”,太平军人数并不多,却十分善战。北伐才2万人,居然打到了天津郊外;西征第一阶段,太平军也就一万余人,拿下安庆,围困南昌,进入湖北。

随着西征获胜,太平军人数不断增多,精兵也不少,但在湘潭之战、田家镇之战中惨败,也损失几万人。如此,到1856年摧毁“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之战时,石达开、秦日纲两个军团,总计兵马才7万。

“两大营”破灭后,太平天国内部矛盾也白热化,出现“天京事变”,首义五王自相杀,2万精兵死于内斗。1857年5月,石达开又率兵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一度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基于上述分析,石达开不可能带走“几十万精兵”,十万左右应该没问题,因为翼王的威望很高,许多将领都愿意归顺他。,即便是10万人,也谈不上是精兵,只能说还可以,比陈玉成、李秀成手中的人马强一点。

湖广总督官文奏报“翼贼石达开率匪数万,于五月二十三号,从安庆、彭泽分道进犯。”官文身在前线,长期与石达开交战,奏报应该属实。

李秀成自述则说“石达开带走满朝文武将领,精兵悍将,导致国中无人,朝中无将”。为了拯救危局,李秀成不得不联手两淮捻军,跟张乐行的7万大军进行合作,方才守住了安徽。

能带走10万兵马,一点都不奇怪。石达开从天京来到安庆,一路发布告示,诉说自己的无奈,让太平军在天王、翼王之间选边站。

在安庆,石达开停留了3个月,没有去救援九江的林启荣,而是“等待”周边兵马归顺,对太平天国进行“吸血”,导致九江、镇江、句容、溧水陷落。

二、石达开负气出走,早有预谋,对局势误判

说到石达开出走的原因,许多人都认为是“洪秀全猜忌,洪仁达、洪仁发两位草包王爷掣肘,甚至想害了翼王;石达开为了避免内部分裂,决定外出避难,防止天京事变重演。”

笔者认为,“洪氏集团”掣肘与陷害,并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石达开自己雄心勃勃,不愿屈居他人之下,早就想成为朱元璋一样的人物。不妨来看下原因。

“洪氏集团”陷害石达开,有什么底气与实力呢?都知道,太平天国实行“军师负责制”,天王洪秀全并没有实际权力,而是“首义五王”分管朝政,天王就是一个“虚设”而已。

创建拜上帝教,实际操作者是冯云山,洪秀全并未参与“紫荆山草创”,在教徒中威望不高。洪秀全也没有一支直属部队,军队都是“首义五王”,他们都是带着股份参加金田起义。

进军途中,杨秀清、萧朝贵等人负责带兵打仗,制定作战方案,洪秀全本人才能有限,并未参与。再则,洪秀全没能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以此树立起天王在军中的威望,而是躲在深宫之中享乐,利用“首义五王”之间的矛盾维持平衡。

试想,如果洪秀全有实权,为何还要被杨秀清欺负,东王“天父下凡”时,洪秀全差点就被杖责,还被强迫册封“万岁”?石达开回京辅政,并不是洪秀全的意思,而是“满朝文武一致要求”。

石达开回来辅政的条件,就是杀掉仅次于自己的实力派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否则就带兵外出单干。石达开气势汹汹,当着群臣之面向天王施压,洪秀全也只能照办,一点脾气都没有。

1857年,石达开离开京师,洪秀全连忙妥协,派人去劝说,还废了洪仁发、洪仁达,拿着“义王匾额”以及“群臣求情表”去安庆、抚州求和。石达开呢?非但不回来,还截杀使者,让将士们追随自己。

洪秀全就是“光杆司令”,而石达开人际关系很好,没有杨秀清嚣张,天王拿什么来陷害他呢?如果洪秀全真有实权,石达开岂能外出单干呢?要知道,洪秀全是君,石达开是臣,名分摆在那里。

1362年,地位比徐达、常遇春还高的大将邵荣,想外出单干,脱离朱元璋。结果呢?朱元璋立刻抓回来,直接绞死。试想,如果石达开在朱元璋阵营,即便他怨恨朱元璋,又怎敢叫板君王,自己创业呢?

“洪氏集团”的陷害,并不是石达开单干的主要原因,只能说是催化剂,或者说直接原因,导火线罢了。石达开单干,关键是对自身实力,以及局势的产生了误判,石达开认为自己是朱元璋,实则连陈友谅都不如。

石达开、朱元璋、陈友谅,隔着500多年,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雄心勃勃,希望能成为“王者”的存在,不愿意屈居人下。再则,他们都手握重兵,在集团中拥有超高威望、人气,有强大的直属武装力量。,作为集团的首领,徐寿辉、韩林儿、洪秀全,都是“虚设”。

元末农民起义,韩林儿是东系红巾军首领,徐寿辉是西系红巾军首领,但都没有实际权力。韩林儿的“韩宋”王朝,实权掌握在刘福通手中,察罕帖木儿将其主力扑灭后,朱元璋成为集团的实际首领,他架空韩林儿,将其淹死。

徐寿辉也是如此,彭莹玉、倪文俊率兵起义,拿他来当“挡箭牌”,因为他长得比较帅气,符合“弥勒降生”的形象,可以起到聚集人心作用。彭莹玉比较尊重徐寿辉,但倪文俊、陈友谅就不是这样。彭莹玉死后,倪文俊想杀了徐寿辉,却被陈友谅算计;陈友谅掌握大权,杀了徐寿辉,“天完”王朝灭亡,建立“陈汉”。

朱元璋对于“韩宋”,陈友谅对于“天完”,石达开对于“太平天国”,他们三人的地位都是一样,是顶梁柱的存在,也是实际掌舵者。天京事变后,“首义五王”仅剩下石达开,而他又成功在天京事变中“洗白”,故而在太平军将士中拥有超高的人气,洪秀全对他十分忌惮。

洪秀全没有实权,迟早要让出“天王”之位,无论是杨秀清、韦昌辉,还是石达开,都不可能为他“杨白劳”。打天下,靠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凭什么让你洪秀全在坐江山呢?君王没有贡献,又没实权,将领岂能臣服,拱手交出手中的实权呢?

东汉末年,曹操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如果让我放弃手中权力,辞职回家归隐山林,博取虚名,我是不会这么做,也不切实际。如果天命在孤,我愿意做周文王。”

石达开不愿意做曹操,却希望效仿朱元璋,表面上尊奉太平天国,实则有自己的想法,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这一点,我们从石达开外出单干时,所进行的一些做法,可以看出端倪。

1856年12月,石达开回京辅政,到1857年5月离开天京,前后也就5个月时间。石达开出走时,一路发布告示,宣传《五言告示》,在芜湖、无为等地都遍布传单,详细说明自己外出单干的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石达开是被逼无奈,负气出走,岂能在短时间内发布这么多传单呢?这些传单,阐述自己参加革命的经过,以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然后表明心迹,让将士们选边站,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抵达安庆,这是石达开的大本营,洪秀全绝对管不住他,但石达开并未留在安庆节制众将,扮演类似尔朱荣、刘裕的角色,而是拒绝洪秀全的妥协,执意要外出单干。再则,石达开又尝试更改太平天国旗帜、官职、礼仪,以此来试探将领们的态度。

停留安庆3个月,洪秀全妥协了,朝廷大臣也联名“求情”,足以让石达开冷静下来。如果石达开不想单干,又不想被“洪氏集团”掣肘,可以留在安庆,既能做“忠臣”,又可以继续掌权,何乐而不为呢?

洪秀全派来的使者,石达开都将他们“留下来”,对不愿意追随自己的,有些则派兵追杀。镇守各地将领,愿意前来投奔的,石达开重用有加;对留在太平天国的将领,石达开也颇有怨言。例如,林启荣困守九江,向石达开求救,石达开却不理会,坐视对手战败。

陈玉成、李秀成,骁勇善战,是太平天国新起之秀。石达开驻扎安庆时,陈玉成率领新招募的士兵攻打湖北黄梅,石达开也不协助,扩大战果;李秀成手中不到7千兵马,能战斗的不足4千,在桐城遇到困难,也没增援。镇江吴如孝,遭遇数万清军围攻,“江南大营”卷土重来,石达开也不去求援。

如果石达开真的为了太平天国,仅仅对“洪氏集团”不满,为何不去救援自己的队友,且他们曾经并肩战斗,结下深厚的友谊呢?合理的解释,就是石达开想自己创业,效仿朱元璋,成为王者的存在,可惜翼王高估了自己,也误判了局势。

从战略环境角度考虑,石达开出走的1857年,是清朝最为困难的时候,对起义军而言,绝对是天赐良机。,南方的八旗、绿营损失殆尽,重新组建的“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不足以威胁到天京,战斗力很差。

再则,太平军的劲敌湘军,也是元气大伤,处境困难。咸丰皇帝对于湘军这支“私人武装”,利用的,也防备有加,处处为难曾国藩。拼杀数年,曾国藩还是名义上的“团练大臣”,无法得到总督、巡抚等实权,受尽了地方官冷眼,湘军的粮饷经常供应不上,还被绿营兵挑衅。

曾国藩很恼火,想“以退为进”,以“丁忧”为由辞职回家,希望咸丰挽留。谁知,咸丰重点栽培胡林翼,立刻批准,连装样子挽留都没有。如果不是李秀成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以及胡林翼身体不好,曾国藩估计没有机会出山。

此时,两淮地区的捻军,在张乐行率领下,横扫中原,来去如风。僧格林沁麾下的八旗马队,清朝的劲旅,被牵着鼻子到处走,疲惫不堪。捻军在两淮地区活动,清朝的主力军无法南下,清朝在江南的力量不足。

,英法联军挑战大清,将战火从广州烧到天津,数千里的海岸线到处是炮火。为了打击清朝,英法联军曾联络太平天国,但洪秀全不愿意出卖权利,拒绝与洋人合作,坚决捍卫主权、尊严。

本人威望高涨,又有“战神”光环加持,战略环境对自己也有利,这是石达开敢于单干的底气所在。遗憾的是,石达开误判了局势,也高估了自己。清朝即便四面受敌,但鼓励各地办理“团练”,组建私人武装,太平天国想要灭掉这些多如牛毛且战斗力强悍的武装,也不容易。

石达开眼高手低,没有太平天国这个“平台”,又不自己创造“平台”,而是采取所谓的“流寇战术”,到处乱窜,想捏软柿子,结果处处碰壁。

朱元璋、陈友谅都创建自己根据地,锐意经营,然后争夺天下。石达开则是流寇作战,拖家带口转战各地,没有固定根据地,也缺乏明确奋斗目标,结果兵败大渡河,被凌迟处死。

朱元璋夺取天下,是的赢家,韩林儿途中淹死。陈友谅虽然战败,却让朱元璋损失惨重,也算是王者。石达开单干,基本没打过胜仗,连土匪都打不过。太平军的劲敌胡林翼、曾国藩,石达开单干之后,从未与他们碰面;石达开面对的清军,都不是精锐,只能说够用而已。

衢州之战,石达开惨败,清军统帅是福兴,士兵是绿营,一般而已。宝庆城下溃败,城内是杂牌军;城外是李续宜、刘长佑湘军。李续宜的部队,几乎都是新招募而来,因为前一年的三河之战,李续宜的哥哥李续宾军团被陈玉成全歼。刘长佑军团,在1857年的江西之战,被韦俊一顿吊打,也是损失了不少人马。

刘长佑、李续宜从统帅角度看,只能算是二流,但石达开就是打不赢。败退广西之后就更惨了,石达开驻扎在河池宜州,率兵攻打山寨,想夺取粮食,却被一帮匪徒击败,连吃饭都成问题。1863年的大渡河畔之战,与石达开交战,并最终打垮翼王的清军,不是湘军、绿营,而是岭承恩、王应元的土司兵。

单干之前,杨秀清全盘策划,石达开压着胡林翼、曾国藩吊打,是“战神”级别的人物。出走天京,自己率兵征战,石达开最终栽在岭承恩、王应元手里,反而成了清朝名将的“制造者”,许多将领都拿石达开来刷战绩,着实有意思。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石达开为什么出走,怪异网小编已经在一篇悟空问答

http://.ukong./question/6506769508986781955/

中给出了答案。今天,怪异网小编就重点讲一讲他究竟带走了多少人?

其实,想知道石达开出走带了多少人,需要知道石达开出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拿怪异网小编为例吧!怪异网小编是在童年时,听单田芳的评书《百年风云》,知道有石达开出走之事的。

单老先生告诉怪异网小编石达开被天王猜忌,于是跑出天京。他在京城近郊演说三天,号召太平天国将士跟着他干。很快,石达开便召集了二十万大军。于是,他带着他们浩浩荡荡开往四川大渡河。自然,这个属于石达开的GAME也就OVER了。

很多人对石达开出走过程的了解,和童年时代的怪异网小编一样,仅限于评书水平。他们往往认为,石达开离开天京,就开始拉人,拉完了人,就开始出走,自此一去不回头。很显然,石达开出走属于一锤子买卖。

事实上,石达开出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离开天京开始,到彻底脱离太平天国的疆土结束,可以根据时间和空间分为几个阶段。下面,怪异网小编便按顺序讲一讲

一、从天京到无为。

咸丰七年五月二十五日,石达开出走一事第一次出现在清方的奏报中。时任两江总督的何桂清告诉咸丰“传闻本月十一日,翼王石达开已由铜井渡江逃往江北。”

显而易见,石达开离京在五月十一日或之前。

闰五月六日,石达开的行踪又一次出现在清方的奏报里。安徽巡抚福济告诉咸丰“五月十八日,石逆由金陵带其党与数千,道经该州前往上游。”

从这里我们知道,石达开自天京到达无为时,身边带着几千人。

事实上,石达开出走究竟带走了多少人,太史专家中只有一个人专门写过论文分析。这就是史式先生的《石达开离京时从征人数考》。此文在网上流传甚广。怪异网小编把它贴在下面。

二、从无为到彭泽,再从彭泽折返安庆

石达开到达无为后,立即令手下广贴告示,号召太平天国人投奔他。与此,石达开的手下也开始四处拉人。

翼殿礼部有个姓吕的赞书,他跟着石达开离开天京,来到无为,宿在无为辖属的黄姑闸,恰与六安州总制掌书陈凤曹住在一起。吕赞书劝陈凤曹跟翼王走,说了这样一番话“翼王见天王疑忌实深,故私自出京,誓不回去。随后络续随翼王而出京者,官员兄弟约有五、七万人。”

陈凤曹心里没底,只得与吕赞书虚与委蛇。事后,他把具体情况写在信中,禀告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六安州的陈总制。这封信被清方缴获,连同石达开的告示一起被安徽巡抚福济打包,送到了咸丰的御前,并保留至今。

数万,抵达彭泽。他急忙写信通知左宗棠。左宗棠又写告诉了在江西征战的王錱。

五月三十日,官文在奏报中也告诉皇帝“翼贼石达开领股匪数万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于安庆、彭泽分道上犯。”

不过,彭玉麟闰五月初五写给李续宾的信中,石达开的兵力十分可怜“伪翼王自金陵带所部声称数万,究亦不过数千。”

那么,石达开到达彭泽后,分道上犯了吗?

答案是没有。

《李忠武公遗书》中,有一封李续宾写给王錱的信,我们在信里找到这句话“前月石逆到彭泽,仍又折回”。

闰五月二十二日,德兴阿的奏报也告诉我们“探得石逆仍在安庆”。

由此我们能够推断出五月二十六日之后,石达开并未上犯,而是自彭泽折返,回到了安庆。

之后,石达开在安庆呆了三个多月,约在八月初离开。至于他为何一去一回,怪异网小编在头条文章

http://.toutiao./i6694424485145084424/

http://.toutiao./i6732439107982590467/

有过解答,不再赘述。

三、安徽安庆-建德-江西景德镇-乐平

石达开在安庆呆了三个多月。其间,他继续在青阳、无为、金柱关等处贴告示,号召太平天国将士投奔他。更是一度树立“太平安国”大旗,打算另立国号。

八月初,石达开离开安庆,前往建德,并在建德-景德镇-乐平一带驻扎了一个月左右。

在此期间,他开始向九江、湖口、彭泽一带吸血,引诱那里的太平军投奔他。九月四日,石达开部自景德镇、乐平而来,经万年,占安仁,开始了援救江西的军事行动。

三四万众。”

福兴的数字被江西巡抚耆龄证实,十月二十二日,耆龄告诉皇帝“伏查此次大股贼匪三四万,凶悍者多,由皖入江,欲与抚建逆党会合往援临江、吉安。”

所以,石达开离开安庆后,在建德-景德镇-乐平一带盘踞一个月后,是带着三四万人救援江西的。

四、从江西到浙江

石达开来到江西后,救援临江和吉安都失败了。于是,他决定发兵浙江,开辟新的根据地。

咸丰八年正月十三日,石达开由抚州出发,向东挺进,经鹰潭、河口、铅山自广丰入浙。

那么,此时石达开带走了多少人呢?

咸丰八年二月初十,福兴在奏报中说“洪逆以金陵危急,数次赴抚求援。石逆遂率抚、建、新淦之匪,倾巢而出。抚、建郡城各留广匪千余,其余悉数东窜。头起为伪顺天侯伪奉天燕,二起为伪石国宗,三起为伪杨国宗,四起为伪新国宗,五起为伪七国宗,六起石逆自统大队。石逆之后,尚有两起未到,号称十余万。实则掳胁乡民为之搬军辎重者居其半。”

这么一看,石达开虽然号称十余万,但既然是号称,实数肯定没有那么多。而且,福兴也说了,号称十余万的大军之中,有一半是勤杂人员。,怪异网小编还要提醒大家,石达开入浙的六起队伍中,三、四、五起疑似是杨雄清、杨宜清、杨辅清兄弟的队伍。我们知道,尽管杨家兄弟跟石达开混了一阵,但最终都回到了太平天国。

福兴曾说两起未到。很快,这两起就到了。二月十八日,福兴在奏报中告诉我们“伏查连日下游续来之匪两起,约万余人。……现讯据前后生擒贼供,系由新淦经石逆调来东路,所有该处股匪业已空城而出,全数上犯。”

二月十九日,浙江巡抚晏端书在奏报中声称“并据各路探报,均称贼众自河口以至上饶、广丰蔓延百余里,不下六七万人。”

可以看出,石达开大肆搜刮了太平天国在江西的兵力,全力开赴浙江。这也是他出走后,带人最多的一次。自此,石达开离开了太平天国的疆域,带人的行动,也算差不多结束了。为何怪异网小编要说差不多?因为还有一个尾声。

咸丰八年四月二十日,抚州陷落;二十三日,建昌陷落。两座城池陷落后,因为石达开尚在浙江征战。部分太平军突围,跑到浙江投奔了石达开。从此以后,石达开从太平天国带人的行为,彻底结束了。

行文至此,盘点石达开出走后的一带一路,可以看出,他每阶段携带的兵力,都不到十万。而且,石达开军队的人数,大多出自清方的奏报。众所周知,虚报敌军的数量,是清军喜欢做的事。

,传说石达开带走了十万、二十万大军,并非事实。

不过,怪异网小编还是要说,石达开尽管没有带走那么多人,但他对太平天国的破坏作用,比真带走二十万大军还严重。

原因是太平天国经过天京之变,人心本就不稳固。石达开再这么一路跑一路拉人,更是闹得人心惶惶。对于太平天国人,除了在天王和翼王之间站队,还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更多的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当长工”去了。

我们看几段清方奏报中的文字

“传闻本月十一日,翼王石达开已由铜井渡江逃往江北,洪逆令蒙贼、禾贼追之,禾贼亦乘势逃去。”(何桂清奏)

“探得金陵自石逆去后,洪逆屡遣人追赶,皆为石逆所留,或竟遭其杀害,即广西老贼曾受伪职者,亦多借追亡为名,中途均各远遁。甚至自散谣言,谓官兵大队已至,并不候令,争先出城交仗,借此脱逃。”(德兴阿奏)

“查石逆负气出奔,虽经洪逆百计挽留,悍然不顾,即其党与亦各自逃亡。”(福济奏)

我们看到,石达开到达彭泽后,据吕赞书提供的数字,他的手下应该有五、七万人。,三个月后,他从安庆出发,在建德-景德镇-乐平一带,停留了一个月,从九江、湖口、彭泽等地拉人,再向江西进发时,兵力竟然只剩下了三四万。

人为何越拉越少,自然是都跑了!

石达开出走,既不得人心,也是亲者痛仇者快的分裂。




石达开出走,准确说是为了“逃命”。

公元1856年,太平天国爆发“天京事变”,而这次事件,也是导致天国元气大伤,且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简单,因为该事件,不仅导致天国损失数名精锐,也导致人心涣散,整体架构也遭到摧毁。

更重要的是,此事件,也是翼王石达开最终出走的导火索。

而石达开之所以要出走天京,且还是前后出走两次,其中的原因,还得从洪秀全当初埋下的一个隐患说起。

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当年九月,太平军攻入永安城。

在这里,洪秀全以及早期的太平天国首脑人物一起,制定了各项制度,确立了详细官制,史称“永安建制”。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五个主要人物封王授爵。

这五人,分别是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以及翼王石达开,这便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五王”。

,在分封五王的,洪秀全还下令,五王皆为“实授王”,换而言之,就是手里有兵有权,不是花架子。

分封完毕后,最开始大家相安无事,但不久就出现问题。

是五王中的两王意外身亡,第一个死的,是南王冯云山,他于1852年,率兵途径全州,结果被清军伏击,最终不治而亡,年仅37岁。

紧接着,西王萧朝贵,同样是在这一年,也是被清军击伤,最终病逝。

由此,原本五王就剩下了三个,而这就是问题所在,本身东王杨秀清在之前,地位就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以及南王冯云山,但冯云山死了,杨秀清一跃成为仅次于洪秀全的存在。

加上萧朝贵的去世,更让杨秀清看到了机会,在接下来,他经过一系列整合,使得自身力量大大增强,还以所谓“天父”之名,迫使洪秀全释放手中权力。

最终,杨秀清基本架空了洪秀全,整个太平天国,他成了实际意义上地位最高的人。

高到什么程度呢?简单来说,当时的洪秀全,差不多和一个“橡皮印章”没啥区别,除了签字盖章之外,剩余一切事务,包括官员的升降,乃至生杀大权,都掌握在杨秀清手里。

而有了至高权力,杨秀清不可避免的就开始飞扬跋扈,与此,杨秀清又在两件事上,狠狠的得罪了北王韦昌辉。

什么事呢?一个是韦昌辉的哥哥,因和杨秀清的大舅哥争财产,结果杨秀清知道后,非逼着韦昌辉对其哥哥治罪,不得已之下,韦昌辉只能将自己的哥哥处死。

第二件事,就是在1854年,韦昌辉因为船只以及调兵问题,遭到了杨秀清的当众训斥,这让他极没面子。

两件事加起来,就让韦昌辉对杨秀清恨之入骨。

而在这种情况下,杨秀清又在天京上演了一幕“逼封万岁”的戏码,大致就是他打出“天父”的名义,逼着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说白了,他就是想夺权。

这件事,把洪秀全气的够呛,左思右想之下,决定诛杀杨秀清。

,洪秀全以密诏的形式,召韦昌辉、秦日纲以及石达开等人秘密返回天京,并要求他们开展清洗行动。

接到密令后,韦昌辉是正中下怀,他在第一时间就率兵赶回天京,并与秦日纲汇合,趁着夜色,杀向了杨秀清所在东王府。

此时的石达开,还在路上。

而等到石达开赶到天京时,韦昌辉已经杀掉了东王杨秀清,并且,打着搜捕“东党”的名义,在天京城内大肆杀戮,足足杀了两万余人。

那么,为何韦昌辉会在诛杀了杨秀清之后,依旧还要大肆杀戮呢?

其实在这背后,是洪秀全以及石达开二人共同造成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也是石达开之后为何会出走的原因。

具体缘由,我们详细来说。

韦昌辉诛杀杨秀清,表面上是为了泄愤报仇,实际上,他最深层次的目的,是想得到杨秀清的地位和权力。

毕竟我们都知道,当时东王杨秀清,已经和洪秀全不相上下了。

所以,韦昌辉想成为第二个东王,他也想和曾经的杨秀清一样,成立一个类似于“东王府”的机构,控制太平天国。

理论上来讲,当时五王仅剩两个,即韦昌辉和石达开,加上韦昌辉刚刚诛杀了杨秀清,只要洪秀全同意,他是可以成为新的“东王”的。

,石达开不答应。

石达开在赶到天京后,发现韦昌辉已经把能杀的都杀了,这个时候,如果石达开主动站出来,对外表示,韦昌辉这番杀戮是正义的,他是在“诛恶”。

,配合韦昌辉下一步的工作,那么太平天国的军民,就会很快安定下来,天京事变也会就此宣告结束。

可石达开不想这么做,因为他回来的晚,导致他在整个政变中,寸功未建。

如果为韦昌辉洗白,那么自己又会得到什么好处呢?最高权力肯定不是自己的,,石达开便开始指责,韦昌辉这是滥杀无辜。

而这么一来,就彻底把韦昌辉放在了众矢之的的位置上,在关键时刻,天王洪秀全又玩起了默不作声的把戏,所以最终,太平天国军民的仇恨,没有被引导,反而集中在了韦昌辉一个人身上。

原本正是洪秀全召他回来的,如今自己却成了众矢之的,于是,韦昌辉心态崩了。

心态崩了之后,韦昌辉继续展开杀戮,恼羞成怒的他,甚至还要准备杀掉石达开,关键时刻,石达开逃走,保住了性命。

这便是石达开的第一次出走天京,从过程中就能看出,他这就纯粹就是为了想躲过韦昌辉的屠刀。

而石达开虽说躲过了韦昌辉的屠刀,,他留在天京的家人和部属却惨了。

这些人,全部被韦昌辉诛杀,而此时的石达开已经回到安徽的西征军中,其家人被韦昌辉所杀,让其他同样失去家人的太平军,均能感同身受。

于是,从情谊上,很多太平天国的军民,无形中就和石达开站到了一起,,石达开的声望,因为失去亲人,得到了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主动向洪秀全上书,要求杀北王韦昌辉以平民愤。

并且,石达开还召集了部众诸将,先是对韦昌辉的暴行进行声讨,号召大家,去“清君侧”,讨伐韦昌辉。

面对石达开的行动,韦昌辉倒是无所谓,反正都已经撕破脸了,打就打呗,,洪秀全却坐不住了。

洪秀全在韦昌辉大肆杀戮的时候,之所以玩默不作声,即躲起来不出面调停,实际上就是想让韦昌辉引起众怒,然后与石达开产生斗争。

这样一来,双方拼杀之下,自然就元气大伤,而自己就可以继续保持超然地位。

但有两点是洪秀全始料未及的,一个是韦昌辉与石达开彻底撕破了脸,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二一个是石达开居然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拥戴。

原本,洪秀全的计划,是让韦昌辉和石达开“斗而不破”,但如今的形势,眼看下一步就是要你死我活了。

,按照传统,打出“清君侧”旗号的一方,最终基本上都是把“君”也给清了。

所以,洪秀全不敢再继续隐藏下去了,不然的话,他这个天王就没得做了,,他必须明确选择一方下场支持。

但究竟选谁呢?是个很大问题。

选韦昌辉肯定是不可能的,韦昌辉已经引起了众怒,并且也到了“破鼓万人捶”的程度,这个时候洪秀全就是再傻,也不可能再去支持韦昌辉。

所以,不考虑韦昌辉,选石达开吗?

也不行,虽说从理论上来讲,目前石达开属于是中流砥柱,且得到了大部分军民的支持,日后还要仰仗他出力,,说什么都不能选他。

至于原因,很简单,如果公开支持石达开,那么他就会成为新的“东王”。

况且,石达开目前人望颇高,万一,他直接带着兵卒来一个谋朝篡位怎么办?真要如此,天王是不是也没得做了?

,石达开也不能选。

既不选韦昌辉,又不选石达开,洪秀全还有可选的人吗?答案是有,这次洪秀全玩了一个心眼,他谁都没选,而是选了太平天国的军民。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选军民,自然是最稳妥的。

所以我们就看到,在天京事变的阶段,洪秀全登高一呼,将所有责任全部推到了韦昌辉身上,并且顺应民意,下令将韦昌辉处死,还把韦昌辉的头颅,送到了石达开处,以安抚天国军民之心。

为什么他着急处死韦昌辉?就是不想把这个功劳让石达开占了。

而这个做法,也确实稳固了洪秀全的地位,在当时天国军民的眼里,天王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诛杀了首恶韦昌辉,真乃是英明之举。

但谁又会知道,当初密诏韦昌辉返回天京的,正是洪秀全。

不管怎样,天京事变就这样算是结束了,石达开也回到天京,并开始主持大局,不过,洪秀全为了防止石达开成为第二个东王,则来了一招更狠的。

他废除了杨秀清活着的时候,所建立的东王府体系,而是提拔心腹或者新人,大封王爵,并借此把太平天国变成最初的义军大联盟模式。

杨秀清所建立的东王府体系,实际上和传统的朝廷运作模式已经非常接近,用简单的话来说,东王模式就是中央集权模式,这也是为何杨秀清会独揽大权的原因。

而洪秀全不愿意石达开成为第二个东王,自然就要废掉这种模式,而是改成义军大联盟,让所有天国的王,均参与到朝局之中。

换句话说,谁也不是谁的上级,谁也没必要听命于谁,就跟议会模式差不多。

而这么一来,洪秀全就可以继续当着地位最高的“天王”,石达开也不可能有机会成为第二个“东王”了。

并且,为了牵制石达开,洪秀全还火线提拔了不少“王”。

比如,洪秀全的两个哥哥,即洪仁发、洪仁达,就在当时被封为安王、福王,他们压根就没啥本事,更无战功,但却能和石达开一起,“提理政务”。

这对石达开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怎么可能就安于现状?他知道石达开名望极高,除了想办法压制其权力外,肯定还会想如何彻底解决问题。

而彻底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那就是干掉石达开。

这一点,在相关史料中就有记载,当时石达开每逢议事,太平天国军民部属皆围在其身边,认真听取其部属,而其他人,如洪秀全的两个哥哥等议事,压根就没人听。

看到石达开声望这么高,自然就让人忌恨,,就有了想将其加害的想法。

石(指石达开)每论事则党类环绕而听,各王论事,无肯听者,故忌之,有阴图戕害之意。

到了这种地步,石达开也不傻,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自己的身家性命怕是难保,况且,天京事变也历历在目。

所以,为了不被加害,石达开只能第二次出走天京。

也就是说,石达开的两次出走,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被迫出走,第一次是为了防止韦昌辉对其加害,而第二次则是防止洪秀全以及其心腹对他加害,所以才不得已之下,连续出走。

而出走之后,石达开的运气越来越差,转战多地,却始终未能有个落脚之地,最终在四川大渡河边被清军俘虏,继而遭到杀害。

那么,石达开在出走天京时,真的带走了太平天国的几十万精锐吗?

答案是没有,石达开确实带走了一部分不假,远没有几十万这么多。

石达开第二次出走天京时,其实当时带走的人并不多,基本上就是自己的一些嫡系部队,人数差不多是在几千人左右。

这一点,当时清朝的部分官员所上的奏折,就能够证明。

第一个人,是当时时任两江总督(署理)的清朝二品大员何桂清,据他所递交的奏折上提到,石达开在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五月出走金陵(即南京)后,曾在当年六月初,抵达一个叫做铜井的小镇。

这个小镇,紧挨着长江,而石达开正是从这里渡过长江,然后前往安庆的。

而问题就在这里,据何桂清奏报,石达开所部仅在一天内,就从这个小镇渡江完毕,由此可以说明,石达开当时所带的人马,并不是很多。

如果人数太多,加上马匹辎重等,一天之内根本不可能完成渡江,况且,真的要是有几十万人的话,石达开也不可能从这个小镇渡江,必然会找一个大的口岸才行。

所以,从何桂清的奏报中来看,当时石达开出走之际,也就带走了几千人而已。

还有,在当年六月初,石达开途经安徽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市),在这里稍作了停留,且在城中张贴告示,说明了自己出走的大致原因。

而他的行动,也被当地的清朝官员进行了奏报,奏报中,同样提到,当时石达开的手下,也就是几千人。

前后两次奏报,基本可以确定,当时石达开出走时所带的人并不多,毕竟清朝地方官员对于太平军,历来的宗旨都是只会多报而不会少报。

假如石达开真的有几十万人的话,必然会有相关记载。

至于为何会有石达开带走几十万人的说法,其实也很简单,石达开在当时声望较高,他一路走一路张贴告示,这么一来,他的行动就被其他太平军所知悉。

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敬佩其为人,愿意追随石达开的太平军,自然就主动找到石达开,并随其转战。

还有一部分太平军,是在天京事变后,出于对洪秀全以及天京高层的失望,得知石达开出走之后,认为石达开能扭住局面,让天国走上正轨,也前来追随。

这其中,太平天国的国宗杨辅清,就是如此。

所以,等到石达开抵达安庆,并在安庆在驻扎四个多月后,他的麾下人马,就从几千人一跃多达数万人,之后也在不断增加。

但实际上,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在石达开出走之后前来追随他的,并不是石达开出走时就带走的。

而这些人,在之后的石达开多方转战中,除了一部分战死的之外,还有一部分,受到了洪秀全的蛊惑,最终脱离了石达开,重新回归天国。

,到了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春天,即石达开发动宝庆会战之后,由于其大败,导致他在退入广西时,身边的兵力再度收缩。

到了广西之后,这剩余的人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一部分重返洪秀全麾下,一部分叛变降清,还有一部分则离开选择自谋生路。

这么一来,在广西时的石达开,身边的兵力,也就剩数百人而已。

后来,还是当时一支反清势力“大成国”,由于其首领被杀,剩余部众不得已投奔在石达开麾下,这才让本已准备归隐山林的石达开重出江湖。

只不过,由于当时手下带的人鱼龙混杂,加上战斗力不行,且在大渡河附近连连犯下错误,所以,眼看大势已去的石达开,提出以自己身家性命来保全部下,最终其被清军骆炳章部擒获。

而清军却出尔反尔,在杀了石达开后,又对其余部大肆杀戮,至此,石达开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总而言之,石达开出走天京,前后两次其实都是为了逃命,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他不走,那么性命难保,而在他第二次出走时,也并没有带走所谓的几十万兵力,从相关记载中就可以看到,差不多也就是几千人而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