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行业变革告别天价片酬,重塑价值体系聚焦演技实力
中国电视剧行业在2018年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随着资本的退去,明星天价片酬被严控,收视率造假行为受到打击,整个行业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和特点。这一切的变化,都在《中国电视剧(2018)产业调查报告》中得到了详尽的反映。
曾经数量庞大的电视剧备案总部及总集数开始减少,从重“量”向重“质”转变。虽然网剧的产量持续增长,但电视端爆款剧的缺失以及全网剧集类节目的总点击量下降,表明市场已经趋向饱和。尽管数量减少,但各大卫视购播电视剧的要求更加精益求精。例如,东方卫视转向注重文化导向和原创现实主义的电视剧。
明星限薪成为行业的焦点。优酷、腾讯、爱奇艺等视频平台和正午阳光等影视制作公司联合发布声明,抵制不合理片酬,严控片酬在合理范围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发布通知,坚决遏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业界人士对明星限薪令的反应不一,但多数认为这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也开始告别“唯流量时代”。电视剧《天盛长歌》出品方的自律声明以及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标志着行业开始注重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等多维度指标的内容热度,而非单一的播放量数据。
这份报告揭示了电视剧行业在经历变革后的新趋势: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对精品化的追求以及对明星片酬的严格控制。这不仅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将为观众带来更高质量的电视剧作品。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期待中国电视剧行业能够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在九月份的微博热潮中,导演郭靖宇针对电视剧《娘道》遭遇的收视率造假问题进行了实名举报,这一行动成功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随后,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权的广播电视规划院于十二月启动了一项全新的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系统的试运行。这一新系统的推出,旨在替代传统的基于样本户的收视率统计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收视率造假的问题。
关闭播放量数据和打击收视率造假,为2018年的电视剧产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的新标准、新规则加入其中。
随着付费模式的普及,观众在选择观看电视剧的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电视剧这么多,买哪一家的视频会员最合适?”这已成为许多观众心中的疑问。根据艺恩数据的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视频会员规模已经突破了2.3亿人次,且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19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付费会员数量的增长直接推动了会员剧的数量稳步上升。据统计,去年有超三成的剧集仅针对付费会员提供在线观看服务。
与此视频平台自制剧也持续发力。三大视频平台自制剧的播出数量均较上年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上线的网络自制剧中,有八成是面向付费会员的。这足以看出付费模式在当下的电视剧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回顾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崛起成为行业的亮点。与古代题材电视剧相比,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备案数量有所上升。不少业内人士将这一年称为“现实主义剧集回归年”。从《大江大河》到《北京女子图鉴》,再到《老男孩》,这些热门剧集都与现实紧密相连。据报告分析,现实主义题材的火热既源于政策的推动,也源于观众对优秀现实作品的需求日益强烈。
展望未来,现实主义题材剧集依然是重点。各大卫视公布的2019年片单中,现实主义题材剧集占据了主导地位。主旋律剧也将成为主流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现实主义的作品的质量应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避免“悬浮”和“伪现实主义”。导演高群书曾强调,主旋律作品必须表现人的善良,释放善意,传递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引发观众的共鸣。
中国电视剧行业正在从数量规模增长的粗放型发展向质量品格提升的集约式发展转变。如尤小刚所说,这个行业已经到了需要沉淀的时候,而2019年应该是一个注重内容与质量的一年。这样的转变无疑将为观众带来更高质量的观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