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谜- 法门寺灵异现象流传千年
法门寺,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古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凤县城北10公里处,与古都西安相距东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这里不仅是关中塔庙的始祖,更是历经千年风霜的见证者。这座寺庙的建寺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至今已有约1700年的历史。它的名字由来与三门有关,山门即寺庙的大门,象征着三解脱门,是通往涅槃的道路。凡夫圣贤,平等无高下,皆可通过信门而入。法门寺的山门亦称为三门,是寺院的别称。
走进寺院,仿佛走进了持戒修道求至涅槃的人间仙境。前殿是仿效明清建筑,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当时称为“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隋朝时,寺庙改为“成宝寺”,迎来了其发展的一个小高潮。而到了唐朝,法门寺更是以其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和对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初时期,高祖李渊将寺庙改名为“法门寺”,寓意着佛法之门。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开启了法门寺新的篇章。在唐朝贞观年间,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重修工作,将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宝塔更是被冠以“护国真身宝塔”的美誉。经过不断的扩建和重修,法门寺最终形成了一个拥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其僧尼数量也从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成为“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这座古寺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佛教界通常将超越常理、神秘莫测的事物或现象称为灵异,佛教徒普遍认为这些现象是佛、菩萨所为,或是为了展示佛法的无边法力。
五彩云气常常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在南北朝时期,当法门还未建成寺庙,仅仅是一座圣冢时,这里常常涌现出瑞气。有时,五颜六色的圣光会从地下涌出,弥漫一方,磅礴数里,甚至整夜不息,直至黎明才散去。经过勘查,人们才发现这里原来是阿育王供养佛舍利的地方。
唐中宗皇帝曾有意开启佛塔,迎请佛骨,然而每当他准备行动时,总是黄尘蔽日,狂风呼啸,使得行动无法实施。据说,只有大约每隔三十年,才会迎来一次开启佛塔的机会。这种神秘莫测的现象,在佛教界被看作是佛法的显现,也是佛教徒心中的一种信仰和期待。瑞光笼罩法门寺
在唐文宗的时代,法门寺被祥云环绕,瑞光四溢,使得人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法门寺被更名为法云寺,充满了神秘和庄重。
洪水肆虐,浴室镌器却安然无恙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扶风地区遭受暴雨侵袭,洪水如猛兽般席卷而来,农田被毁,农舍受损。就在这样的灾难中,法门寺的浴室内的镌器却奇迹般地未受一丝一毫的损伤,展现出了无比的坚韧和神秘。
佛舍利在佛诞日重现
1987年,在法门寺的发掘工作中,经过连日的努力,所有的硬件文物被运至扶风县博物馆进行清理和保护。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千年的包袱结,一座金塔出现在眼前。当金塔被移除后,一颗晶莹剔透的舍利子展现在人们面前。此刻,天空开始洒下甘霖,就如同释迦牟尼佛出生时的奇迹天气。佛教徒们认为这是佛祖的显灵,使得人们更加敬仰和尊敬法门寺。
这个故事不仅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更是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法门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无论是瑞光的出现,还是镌器在洪水中的坚韧,亦或是舍利的重现,都使得法门寺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庄重的地方。每一次的奇迹都让人们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尽魅力。在静一监院,琉璃般的法师静一与来自香港宝莲寺的圣一法师汇聚一堂。在庄重的祈祷法事中,佛龛前两道金光突然闪耀,摄影师迅速捕捉这瞬间," 人 " 字形红光将两位法师与其他人隔开。两位法师的身体仿佛重现了地砖的图案,这被佛教界解读为修行的高境界——琉璃体,身体透明如琉璃。
佛教的圣地法门寺在1994年9月29日这天,迎来了盛大的庆典。十万僧众的诵佛之声震撼天地,为"法门寺佛骨赴泰供奉澄观和尚升座大雄宝殿开光庆典仪式"拉开序幕。随着仪式的临近,各地各单位在锣鼓喧天的热闹中,抬着牌匾、镜框和澄观大和尚的半身像等陆续进入大雄殿。
突然,天空出现了瑞光。法门寺真身宝塔与博物馆珍宝阁之间的天穹上出现了两层五色光环,人们惊呼"佛光显灵"。此刻,诵经声、锣鼓唢呐声汇成一曲壮丽的交响乐,浪潮般此起彼伏。
这一天,法门寺的佛光灵验再次印证了佛教的神奇与博大。两位法师的琉璃体现象和天空的瑞光都为这场盛大的庆典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使得法门寺更加充满了神圣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