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2官宣 她却遭抵制 深陷道德争议的艺人为何频受追捧
《浪姐2》首批发来嘉宾官宣喜讯,星光熠熠,其中那英、杨钰莹、李慧珍等华语乐坛佼佼者齐聚一堂。而张柏芝与董洁的名字更是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其中张柏芝,凭借美貌与活力再度征服观众的心,即使已为人母,依然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元气满满。而董洁,虽然备受期待,但因过往的历史,使得网友对其产生质疑。这背后的原因直指九年前那场波及甚广的离婚大战。彼时,董洁因一些争议性的言论和行为让舆论对其产生了诸多负面印象。关于董洁团队最初公开表态离婚是因潘粤明嗜赌成性的说法,后来遭到潘粤明方的坚决否认,并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纠纷。而在婚姻存续期间,董洁被曝与王大治亲密游海南的视频,无疑让她的公众形象雪上加霜。如今,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多年,但这段历史依然影响着她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此次《浪姐2》的舞台上,董洁将如何应对这些质疑与挑战,能否通过她的表现重新获得观众的认可,将是一大看点。大众对于存在道德争议的艺人一直持有褒贬不一的态度,董洁作为一个并非流量明星的艺人,其忠实的支持者基数尚不足以盖过这些争议之声。在节目尚未播出之际,她已遭遇了不少劝退危机。从当前的综艺环境来看,网友的抵制并不一定能产生绝对性的效果。
节目组在选择董洁时,便已经预见到这是一场话题与热度的合作。嘉宾与节目组之间常常存在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而观众的声音往往会被热度所淹没。在抵制董洁的声音中,有人提出疑问:“既然陈赫都能上,为何董洁不行?”确实,同属有道德争议的艺人,陈赫在《浪姐1》中的表现同样饱受争议。
面对观众的不满,节目组似乎并未给予太多关注,甚至连一句中立的解释都没有。有先例在前,网友对董洁的抵制很难得到反馈。如果撤掉董洁,节目组可能会被指责为“男女双标”,引发的批评声浪只会更大。
对于节目组来说,坚持不撤掉董洁虽然可能会损失一部分口碑,但热度却会相应增加。在首波官宣中,董洁的话题度便与张柏芝并驾齐驱,这种“黑热度”对营销扩散同样具有积极作用,甚至不用刻意剪辑“剧本”便能引爆全网讨论,性价比颇高。
对于董洁这位艺人,如今她的路人缘虽然较差,可能会接演一些“祭天”剧本,给节目组带一波热度后被观众淘汰。对她而言,处于事业低谷期的她能够通过这次机会获得超强曝光率,已经算是赚到了。
抛开道德争议不谈,董洁其实非常适合《浪姐2》的舞台。她作为专业舞蹈演员出身,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力度,曾在《新舞林大会》中荣获总冠军。她的舞蹈实力和舞台表现力无疑会为节目增添不少看点。她的舞蹈艺术独具匠心,不仅展示了华丽的技艺,更融合了古典艺术的精髓。在《浪姐》舞台上,这种风格的稀缺让她独具逆袭的资本。
董洁因经典大爆剧《金粉世家》而备受瞩目,她所拥有的超强滤镜使她有机会用实力和情怀与过往的黑历史进行较量,翻红之路并非遥不可及。网友们产生的抵制热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她与节目组的合作。对于节目组而言,稳定的数据与嘉宾的参与是双赢的局面:嘉宾若成功翻红,节目便收获了关注与热度;即使未能如愿,嘉宾也获得了难得的曝光机会。
在这种情境下,网友的诉求往往被制造热度的手段所压制。这也是为何即便有道德争议的艺人常常能引起网友的抵制,但制作方仍会坚持选择他们的原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向艺人施加压力并不足够,关键还在于让市场回归理性。
综艺节目中推崇的“黑热度”,犹如色彩斑斓的慢性。在“话题=热度=成绩”的市场逻辑下,国产综艺节目越来越依赖话题性。有的节目靠嘉宾自行“犯错”来激发矛盾,有的则通过选人时的微妙碰撞来铺设爆点。例如,《追光吧哥哥》开播前的宣传便聚焦于嘉宾间的微妙关系,而《浪姐2》在噱头的创造上更是独领风骚,前期的李菲儿、黄晓明的世纪同台便成功引爆话题,甚至引发了杨颖回应小三历史的2021年第一大瓜。在娱乐圈的动荡之中,黄晓明自愿“祭天”的行为意外地成为了话题终结者,这一事件无疑为《浪姐2》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若非其出现,节目或许仍需要努力找寻热度。而董洁,虽然没有李菲儿的直接话题性,但她自带的争议以及节目与潘粤明新剧撞档的噱头,也成功地引起了大众的注意。
综艺节目的成功与否似乎与“黑热度”息息相关,即那些负面或有争议的话题。就像《中餐厅3》一样,虽然数据全面飘红,口碑却跌至谷底。这种短暂的辉煌并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反而可能使综艺节目走向一条忽视本质、过分追求热度的畸形之路。
以《追光吧哥哥》为例,节目组试图通过嘉宾间的敏感关系来制造话题,甚至请来了备受争议的郑爽来增加热度。他们忽略了深入挖掘哥哥们的魅力。当话题耗尽时,哥哥们的舞台表演也显得缺乏吸引力。这种依赖负面争议和刻意剪辑来创造热度的方式,就像一种炫目的慢性,虽然短期内效果显著,但留下的却是长期的负面影响,逐渐侵蚀着整个行业。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综艺节目应该注重质量而非单纯的热度追求。嘉宾的个性和才艺展示,节目的创意和新颖性,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尊重。重塑理性市场,回归内容核心的综艺节目时代
在这个由话题热度决定节目命运的时代,许多综艺节目为了追逐“黑热度”,常常陷入噱头与内容的纠结之中。尽管有些节目如《奇遇人生》和《你好生活》在内容和立意上都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但在大众眼中,它们似乎缺少了一种破圈的推动力。
为了平衡品质与热度,一些节目选择在品质与噱头之间寻找调和。例如,《奇遇人生》第二季选择了当时口碑并不佳的杨颖作为开场嘉宾,尝试用部分口碑去换取热度。但这种做法仍然是在走捷径,被热度市场所裹挟。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效,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策略可能会让节目失去忠实观众,因为那些被内容吸引的观众,很容易因过多的噱头而感到失望。
要想真正打破这个僵局,市场和节目制作方都需要回归理性,放弃对黑热度的依赖。节目应该回归内容本身,用精湛、有温度的内容来吸引观众,产生持续的热度。在这方面,《浪姐1》的前期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把重心放在了女性力量和姐姐追梦上,为节目打造了一个温暖的基调,让观众看到了有力量的内容。这才是《浪姐》第一季大获成功的关键。
一些节目在后续操作中逐渐失去了这一初心。例如,《浪姐2》频繁挖掘嘉宾的来制造热度,这种做法显然不够明智。相比之下,抵制有负面争议的董洁相比于为了话题而依赖艺人负面标签的节目组,更值得引发人们的思考。只有让节目回归初心,才能真正降低抵制频率,赢得观众的信任和支持。
综艺节目需要回归到内容本身,通过优质的内容来吸引和留住观众。在这个基础上,辅以合理的宣传和营销策略,才能真正实现节目的长久发展。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更加理性、注重内容的综艺节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