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 极限挑战浪费了岳云鹏雷佳音
自开播四期以来,《极限挑战》的豆瓣评分跌至4.1,伴随而来的热议不断,从嘉宾更替到抄袭疑云,一路风波不断。
这部陪伴了国民六年的综艺巨制,究竟该何去何从?让我们回溯其源头,一探究竟。
作为一个自2015年《极限挑战》第一季就深深入坑的忠实观众,虽然早在2018年第四季开播时,我就曾感慨“改版的鸡条不再那么吸引人了”。但经历了第五季以及目前正在播出的第六季,我更加确定,现在的《极限挑战》不仅仅是不再吸引我,甚至已经开始损害其品牌声誉(特别是第六季,我觉得改名是明智之举)。
新一季的《极限挑战》于5月10日开播,固定嘉宾阵容再次发生变动。老班底黄磊、罗志祥选择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贾乃亮和邓伦两位新成员。仅仅两期过后,“小绵羊”张艺兴也宣布因“新规划”退出。至此,曾经的“极限男人帮”只剩下王迅还在坚守,这使得《极限挑战》几乎成为了一档全新的节目。
人员更替虽然在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毕竟,综艺节目人员流动是常态。虽然“青岛贵妇”黄渤曾表示希望节目能持续四十年,但新规划必然带来新变化。让观众感到不满的是,《极限挑战》团队的“新瓶装旧酒”。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让观众感到失望和不满。他们期待的不仅仅是人员的更替,而是节目本身能够有所创新和突破。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档充满新鲜感和挑战性的节目,而不是仅仅在形式上做出一些改变,却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模式和套路。自2015年《极限挑战》首播以来,该节目便收获了口碑与收视的双丰收。起初,由黄渤、孙红雷、黄磊、罗志祥、张艺兴和王迅组成的“极限男人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心,并在豆瓣上取得了9.2分的高评价收官。
随着节目进行到第六季,原本的“极限男人帮”只剩下王迅这一位“松鼠迅”。尽管如此,节目组似乎并未在创新上下功夫,仍然试图沿用过去成功的人设和梗。这不禁让人对节目内容感到乏味和重复。
更令人不解的是,节目组将“极限男人帮”强行改为“极限男团”,并坚持给固定嘉宾和飞行嘉宾拼凑组合。在第一期节目中,雷佳音和贾乃亮组成的“奥利给”组合做任务,而在第二期迪士尼环节,贾乃亮又与岳岳搭档,组合不断拆伙重建。这样的组合显然缺乏持久性和深度,也让观众感到困惑和不满。
在《极限挑战》的老观众心中,过去的“极限男人帮”的情义以及“三傻”与“三精”组合的站队,都是在真实且逻辑严密的游戏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嘉宾们在完成层层递进的任务中,观众能够跟着他们一起冒险和成长,感同身受地体验情义,从而自然迸发出认同感。
与现在的强行组合相比,过去的组合更加真实、自然且深入人心。希望节目组能够回归初心,注重节目的真实性和创新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热点和噱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同。《极限挑战》前四季:嘉宾魅力与自由创作的艺术
对于众多观众来说,《极限挑战》前四季的魅力,并非源于其团队名称或是“三精”“三傻”的设定,而是源于每一位嘉宾独特的定位和鲜明的性格魅力。每一位参与者都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出了自我最真实的面貌,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独特印记。
仔细回味,《极限挑战》前四季真正脱颖而出的,并非是特定的游戏或设定,而是六位嘉宾深植人心的形象。如“神算子”黄磊的智慧、“暴力破坏”孙红雷的豪放、“青岛贵妇”黄渤的幽默、“小绵羊”张艺兴的努力,这些形象都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经典。
当我们目光转向第六季的《极限挑战》,却发现节目似乎在磨灭每位嘉宾的个人魅力。那些被观众熟知的嘉宾,如雷佳音、岳云鹏、郭京飞,都自带笑点,有很强的综艺感,非常适合真人秀的录制。而新人邓伦,虽然在综艺中的经验不多,但在《爸爸去哪儿》第五季中的实习爸爸角色,因性格温柔会说话而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喜爱。
如今这些嘉宾却被节目的流程和台本牢牢束缚,他们的个人魅力和特点得不到充分的展现,仿佛只是在配合节目组的“演出”。这也让人怀念起《极限挑战》前四季的功臣——导演严敏。那时的节目,不仅嘉宾各有魅力,节目组与嘉宾间的互动也充满了创意与激情。
可以说,《极限挑战》前四季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嘉宾的个人魅力,更在于节目组为嘉宾提供的自由创作空间。严敏导演似乎真正理解了“极限挑战”的真谛,那就是在挑战中展现嘉宾的真实自我,而不是在固定的流程和台本中束缚他们。这样的节目,才能真正吸引观众,成为他们心中的经典。在综艺节目的舞台上,严格的台本通常是不可或缺的。《极限挑战》的横空出世,却打破了这一常规。面对“智力破解”的黄磊和“暴力破坏”的孙红雷这两位大神,节目组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严敏带领的鸡条团队并未被此吓倒。他们迅速调整策略,决定放弃原有的剧本,转而迎合嘉宾的特点,陪他们玩出新高度。当嘉宾展现出拆题本领时,节目组迅速准备B计划、C计划;当嘉宾以暴力破解难题时,节目组便为他们准备惊喜惩罚。这种清晰的对抗感将原本隐藏在幕后的节目组推向了前台,为观众带来了更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节目与观众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感,就是在这种互动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对于观众而言,《极限挑战》曾经是惊喜与机智的碰撞,是极限男人帮不服输精神的骄傲体现。他们看着机灵鬼们捉弄节目组的画面,感受着无剧本的快乐。
随着第四季的结束,导演严敏的离开,节目逐渐陷入了“台本”的泥潭。以第二季中贾乃亮和小岳岳挑战“服不服”游戏为例,当嘉宾选择破坏规则(藏纸条、工作人员换箱子等)时,这些原本是嘉宾与节目组的博弈环节,节目组却选择轻易放过,不再制造紧张刺激的对抗感。
《极限挑战》第六季:在规则与创新的深渊中挣扎
在原本应该展现嘉宾与节目组斗智斗勇的亮点时刻,节目却选择了按部就班强制执行,这无疑让节目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生动与趣味性。人物性格无法凸显,游戏也变得枯燥无味,如同网友所言,这样的节目似乎已经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
加长版的节目中,节目组甚至因为嘉宾的“违规”行为而叫停录制,要求他们严格按照台本进行。这不禁让人质疑,曾经的自由发挥与即兴创作是否已经消失殆尽?正如网友所言,“当‘规则’出现的时候,‘鸡条’就已经不再是鸡条了。”
更为严重的是,《极限挑战》第六季似乎陷入了抄袭的泥潭。第一期猜人名和高帽踢球,第二期服不服游戏,第四期的憋笑挑战,都被指出涉嫌抄袭韩综《新西游记》和《Player》。同样的规则设置、同样的游戏道具、甚至同样的拍摄视角,让节目在播出四期后就被观众嘲讽了三次。
面对这样的质疑,节目组却选择沉默应对。《新西游记》导演罗英石——那位被誉为韩综巅峰的男人,曾在他的作品《反正竞赛还很长》中指出,好的节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诞生:创新、有趣、有意义。而在这三者之中,创新是最重要、最优先的元素。
《极限挑战》第六季似乎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这样的节目,无疑让人遗憾。期待节目组能够正视问题,找回节目的初心,重新找回那份属于“鸡条”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