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评课(华应龙:把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写_奇闻趣事网

中国之最评课(华应龙:把爱国主义教育的论文写

奇闻趣事 2025-01-07 11:17www.bnfh.cn奇闻趣事

一、背景

每一堂课都是一场论文,拥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天安门广场的每一次阅兵,都会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我曾在2015年的“9.3阅兵”后,设计并执教了“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一课,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北京市教委的李奕副主任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节课也被《》报道。

那节课主要表达的是如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阅兵中的数学之美。在当下这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我深深体会到“爱国”是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每门学科都应该有所作为。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前夕,我在办公桌上和电脑中设立了专门的文件夹,收集阅兵的资料。我期待着从这震撼的阅兵中,打造一节全新的、充满爱国情感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

在凌晨3点的一个梦中,我开始思考“阅兵之美,美在速度”。是快速的美,还是慢速的美?超常则美。原来阅兵之美,是超越常规的美,阅兵中展示的一系列速度,是祖国发展速度的缩影。我立即记录下这些思考。

创课的关键在于发现好的问题。“阅兵之美,美在哪儿呢?”经过与老师们反复探讨、北京市教工委李奕副书记等专家的多次指导,我超越了自我。我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运用数学语言,赞美阅兵,歌颂祖国,深化爱国心,为成为世界的中国人而学习。

二、简介

上课之初,我播放国庆阅兵式的视频片段,将学生带入氛围。在肯定学生课前的高质量参与后,我提出问题“阅兵之美,美在哪儿呢?”这节课从三个故事中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回:破解“6米”之谜

我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这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在天安门广场放飞了7万只和平鸽、7万个气球,空中梯队拉出了7条彩带。你知道吗?将军和第一排士兵之间的距离是6米。现在,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经过几次教学实践,学生们都能提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什么间隔的是6米?”结合课前收集的数据,学生们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终于明白了——正步一步75厘米,如果距离是6米,领队将军踩上敬礼线,发出“向右看—”指令,8步之后,第一排士兵就可以整齐地踩上敬礼线。如果距离是7米,那就失去了那种整齐划一的美。

第二回:为了神圣的那一刻

在阅兵式中,踢正步通过检阅区的那一刻无疑是神圣的。学生们纷纷提出问题:一个方队通过检阅区的时间有多长?我用“火车过桥问题”“植树问题”的知识来解答他们的疑惑。当计算方队正步速度是“一秒走多少米”时,一位学生算出答案是“140米/秒”。我询问大家是否坐过高铁,一般高铁的速度是250千米/时。换算后只有“69.4米/秒”。学生们恍然大悟。接着我们独立计算出徒步方队通过检阅区的时间是84.2秒。为了这神圣的几秒或几十秒的动作背后是参阅官兵们长时间的苦练和付出。我们借此教导学生成功背后是无数次的努力和坚持。这一课达到了高潮。我们共同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道理让我们铭记于心间。。

此次的课堂创新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祖国强大的震撼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深化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为成为优秀的中华儿女而努力学习奠定了基础。。第三回:我解说“东风-41”

军事专家通过数据为我们揭示了东风-41的威力,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视频,心中充满振奋。当提及“东风-41飞到美国需要多少时间?”时,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仿佛已经置身于这一尖端科技之中。教师顺势引导,介绍东风-41的惊人速度,让美国的军事专家都为之惊叹。通过简单的计算,学生们了解到东风-41的速度达到了惊人的8333.3米/秒,超越了高铁的速度,让人震惊。

在观看了康辉和海霞的解说词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数据来解说,将数字与解说的情感相结合,使得解说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这样的解说方式,不仅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东风-41的威力,还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在今天的课堂上,学生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了解了祖国的强大,还明白了数据的魅力。他们为参与阅兵的官兵们感到自豪,被他们的辛勤付出所感动。在了解东风-41的过程中,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更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阅兵的意义,让他们明白阅兵之美不仅在于力度和速度,更在于精度和深度。阅兵中的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祖国的实力和进步,是“中国速度”的最好体现。当学生们心中有数时,他们再看阅兵就会更加美好。

一问为何能抵达至臻之境?

诚如陶先生所言:“唯心中流出,方能深入心扉。”当我在深入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后,感受到强烈的共鸣。这份共鸣并非源于文件的要求,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的自然流露。我深知,我所展现的爱国热情,是源于我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二问何以能怀抱爱国旗帜?

在祖国的盛世豪情和爱国激情的熏陶下,我深受启发。“我们为共和国的辉煌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磅礴力量震撼。”回顾国庆时刻,乱港分子的行为让我深感痛心,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对此深感自责。我坚信,“心中有根,方能枝繁叶茂”。我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正是通过我的教学得以表达。每一堂课,都是我传达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责任感的方式。

再问如何达到教学至高境界?

得益于我生命中的贵人李烈校长的教诲:“以爱育爱,以学论教。”我深入研究阅兵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与参与度。学生的研究单是我精心打磨的成果,保证了课前的针对性与课中的聚焦质量。我收集、整理学生的研究单,摘录他们的数据和问题,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问教学的成功秘诀何在?

我坚信“化错养正”的教育理念。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我都欣赏他们的积极参与。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正如王尔德所言:“想象是所有乐趣的开端。”作为一名执教37年的教师,我明白教学就如导演工作,教师的角色是欣赏者、引导者。我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我的“阅兵之美”,以及工作室成员的其他课题,都充分证明了教育部“路线图”的正确性。这些不同的课题都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主题展开,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我的教学也是一种创作,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的表达。

本文荣获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案例评选一等奖。我来自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文章来源于《中国教师》杂志。在教育部的主管下,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并出版。邮发代号82-113,国内统一刊号为CN 11-4801/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2-2051。我们期待与更多合作伙伴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