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人97回归前的谢幕,此后再也拍不出这样高水准的港片了!
最近一部在朋友圈内掀起热议,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历史悠久——诞生于发展的黄金时期1997年,现如今却因为蓝光修复版本的推出再度引发关注。
这部电影就是由香港话剧团编剧杜国威倾力打造、导演高志森执导、著名演员谢君豪领衔主演的传记文艺片《南海十三郎》。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分,堪称史上的巅峰之作。至今,香港再未出现超越此片的更高水准电影。
《南海十三郎》以南海十三郎江誉镠的传奇人生为蓝本,讲述了他的曲折人生和粤剧编曲的辉煌历程。江誉镠,广东南海县张槎塱边村人,出生于宣统元年(1909年),是清末广东文坛太史江孔殷的第十三子。天资聪颖的他,因智商极高而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家境殷实更让他从小胆大妄为,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与众不同的是,他有着自己的行为准则,并非蛮横之徒。
电影中的男主角谢君豪因主演舞台剧版《南海十三郎》而声名大噪,之后更是凭借电影版中的出色表现确立了自己在影坛的地位。《南海十三郎》还拿下过金像奖最佳编剧奖,足以证明其在电影界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传世佳片历来只有清晰度极差的DVD版本,因此当蓝光修复版推出后,立即引起了影迷们的极大关注。影迷们对这部电影的热爱不仅源于其优秀的剧本和出色的演员表现,更是因为其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人们深思和共鸣的历史佳作。在香港大学攻读医学的那个时期,一场舞会让他遇见了心中的女神——莉莉(吴绮莉 饰)。他的世界因这位美丽的女子而发生了改变。当得知莉莉即将前往上海时,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学业,追随她到了繁华的上海,这一去就是两年。感情之路并不顺畅,最终他未能赢得莉莉的心。
在上海的日子里,江誉镠也曾尝过爱情的甜蜜。莉莉的父亲坚决反对他们的感情,强行拆散了这对恋人。随着一二八事变的爆发,江誉镠身无分文,流落街头,经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江誉镠,一个情感丰富且义薄云天的人物,却因恃才傲物的个性,一生挚友难寻。在他风华正茂的岁月里,他被人视为异类,就连身边的助手也难以与他深交。这一切在他遇到唐涤生后发生了改变。
唐涤生,沪江大学的中文精英,是薛觉先妻子唐雪卿的堂弟。1938年,他来到香港,加入了觉先声剧团,由此踏上了编剧之路。他的才华吸引了江誉镠的注意,但在经历过人性的考验后,江誉镠决定接纳这位年轻人,并对他倾囊相授。
尽管江誉镠只比唐涤生年长7岁,他们在外人面前却以兄弟相称。一杯茶见证了他们之间至死不渝的友谊。江誉镠不仅鼓励唐涤生创作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还在他羽翼渐丰时,用激将法让他独立闯荡香港,寻找自己的道路。
在江誉镠的黄金时期,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目,如《梨香院》、《心声泪影》、《女儿香》、《七十二铜城》、《燕归人未归》、《梁红玉》和《李香君》。这些作品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粤剧编曲名家。他的才华照亮了整个舞台,让人们对他的期待越来越高。
命运似乎在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时与江誉镠开了个玩笑。他的生活与创作都随着战争的硝烟迎来了重大的转折。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他的故事不仅关于个人的奋斗与才华,更是一个关于友情、关于信念、关于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故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江誉镠劳军前线,却因看不过眼那些低俗的表演,与任劳军团长发生激烈冲突,最终遭到粤剧界的排斥。战后,他一度陷入失业的困境,面临着电影业崛起、粤剧市场萎缩的双重打击。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不妥协于现实。他曾尝试过为三流剧院编写《黑猩猩抗日》等剧本,也曾试图进军电影圈,但终究无法放弃对艺术的坚持和热爱。这也使他成为了世道之外无法融入的异类。江誉镠孤傲的个性使他无法接受他人的帮助,即便是来自粤剧名家薛觉先的援助。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年仅38岁便一度陷入疯癫,流落街头。
当江誉镠重遇昔日伙伴唐涤生时,他决心重新振作。然而命运却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刻给了他更加沉重的打击。正当仙凤鸣剧团于利舞台首演新剧《再世红梅记》之际,唐涤生因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年仅42岁。江誉镠目睹这一切后彻底崩溃,他站在人群中目送着唐涤生被送上救护车,这场打击使他彻底失去了生活的支撑和希望。他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最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同时也让人感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下艺术家的艰辛与不易。他们的遭遇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现实的残酷,更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坚守。尽管历经坎坷与挫折,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和感动。此后,江誉镠的人生仿佛跌入了深渊,他曾在精神病院里挣扎求生,也曾流落街头无人问津。他并不为世人所知的“傻佬”形象背后,隐藏着令人惊叹的才华。精通国语、粤语、英文、德文和法文,他在大屿山宝莲寺担任知客时,偶尔的正常表现足以证明他的非凡之处。晚年的他膝下无儿,穷困潦倒,身边只有一张视为珍宝的《雪山白凤凰》图陪伴。
74岁的江誉镠最终在玛嘉烈医院去世。而在电影的演绎中,他的结局更为凄凉,孤独地死于寒夜的街头,只有警察为他收尸。江誉镠和唐涤生都是天才,但正如片中说书人讲古祥所说:真正的天才只有两个结局,一是早逝;二是疯了。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对世俗妥协。唐涤生在四十二岁时离世,而江誉镠则在三十八岁时陷入了疯狂状态。这两个天才人物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刻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不幸。他们的事迹让人心痛不已。尽管如此,《南海十三郎》这部影片依然以轻快的节奏、幽默的台词和戏剧性的情节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在这喜剧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悲剧故事。这部影片通过导演高志森的精湛技艺展现出了悲剧与喜剧的交织之美,让人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文艺片导演专注于文艺片的创作,高志森擅长制作合家欢商业片。《开心鬼》系列、《富贵逼人》系列、《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等作品都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影片总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感动,让观众在欢笑中品味人生的真谛。这种悲喜剧的情感张力,令人不禁投入其中,与角色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经历喜怒哀乐。
天才,在世人眼中如同璀璨的明星,轻易达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电影却以朴素的故事展现了天才与平凡人之间的微妙联系。
江誉镠,一个拥有过目不忘的天赋,精通多国语言,才思敏捷的人。这些天赋使他小小年纪就洞察世态炎凉,但也造就了他怪癖、桀骜不驯的性格。他在世人眼中是高高在上的天才,却将世俗之人视为“猪人”。
江誉镠的情感世界却异常丰富,他对爱情的执着、对友情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都表现得比常人更加深沉和强烈。这种深情厚意,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能体会。
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江誉镠也有过妥协和让步,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超过这条底线,他宁愿饿死也决不屈就。这种坚持和执着,正是那个年代文人的风骨。
如同一幅高洁的《雪山白凤凰》图,江誉镠视之为珍宝。在世人眼中,它可能只是一张废纸。但真正的价值,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体会到。他的才华、他的坚持、他的情感,都如同这幅画一样,充满了无尽的价值和魅力。
电影通过江誉镠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天才与平凡人的距离被拉近的一面,也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文人风骨。这种悲喜剧的表现形式,让人在感动中体会到了人性的美好与坚韧。江誉镠的悲剧,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悲哀。他的遭遇,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国民的伤痛。
谢君豪,这位1997年离开香港话剧团、投身“春天舞台”的演员,因主演《上海之夜》而备受瞩目。同年,他凭借《南海十三郎》在电影圈崭露头角,展现了他的演技天赋。
之后,他在影视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1999年,他正式离开“春天舞台”,开始了他的影视明星之路。进入2000年后,他的演艺事业更加红火,不仅在电影中有出色表现,还转战内地电视剧市场,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如《书剑恩仇录》中的余鱼同、《隋唐英雄传》中的隋炀帝杨广等。
在最近热映的电影《拆弹专家2》中,谢君豪以一头白发出演大反派马世军,与刘德华的精彩对手戏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尽管他在许多角色上都有出色的表现,但江誉镠这个角色仍然是他演艺生涯中的一座高峰,难以被超越。
与谢君豪不同,潘灿良钟情于话剧。他在电影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在电视剧中的表现也引人注目。自从2014年参演《选战》后,他也开始涉足影视圈。去年的爱情片《幻爱》中,他的身影也让人印象深刻。
梁汉威,香港粤剧界的大师,不仅精通粤剧音乐与锣鼓,更致力于粤曲唱腔的深入探索。他不仅活跃于粤剧舞台,还在丽的电视和后来的ATV上留下过身影,参演了超过20部剧集。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2011年8月22日因胰脏癌在香港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是香港艺术界的一大损失。
在《南海十三郎》这部作品中,梁汉威饰演了薛觉先一角。而在片中,吴绮莉饰演的莉莉是江誉镠的一生挚爱,一个充满符号化的虚构角色。尽管吴绮莉的出场令人惊艳,但她在片中的表现却像是一个符号般毫无存在感,缺乏深入人心的个性塑造,风头完全被饰演江誉镠侄女梅仙的苏玉华盖过。
苏玉华,曾是话剧舞台上的璀璨明星,1992年加入TVB后,她在三十多部电视剧中展现出精湛的演技。至今,她依然活跃在影视圈的前线。
《南海十三郎》这部影片在香港上映时,仅仅半个月便取得了381万港元的票房佳绩。受到观众热烈的好评,1999年TVB也决定投拍同名剧集。林韦辰、陈启泰的联袂主演,董骠的江誉镠父亲江太史的角色塑造,以及梁汉威再次出演的薛觉先,都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这样的艺术成就,不仅展现了梁汉威等艺术家的才华与努力,也反映出香港影视文化的繁荣与活力。他们的作品,将永远在香港的文化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这部电影长达20多年的时光,仅有画质欠佳的DVD版本在世间流传,近日终于推出了精心修复的蓝光版本,这一消息令影迷群体欣喜若狂。
《南海十三郎》这部影片,真正展现了好的电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即使时光流转,二十年后再度提及,它的魅力依旧不减当年。它的光彩,如昔日璀璨的明珠,经得起岁月的磨砺,依然熠熠生辉。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香港此后再也没有拍摄出这样高水平的港片。在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可以被视为老一代人在97回归前的华丽谢幕。他们留下的这部电影,成为了他们对黄金时代的最好致敬。
如今,我们期待新一代的人能够继承并发扬前辈的精神,重新让焕发出昔日的光彩。他们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同时也需要尊重和传承老一辈电影人的优秀传统。希望他们能够在电影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