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三十个-(中国哪里的蚊子咬人最疼?)_奇闻趣事网

中国之最三十个-(中国哪里的蚊子咬人最疼?)

奇闻趣事 2024-12-30 09:40www.bnfh.cn奇闻趣事

你常听人说:“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但我最近听到一句颇为新奇的话:“蚊子以痛吻我,我却抱着一鸡。”这引发了我的好奇,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神奇现象?“大灭蚊术”的极致,难道真的在于怀抱一只鸡吗?

在炎炎夏日的夜晚,当你已经沉睡,却被蚊子唤醒。它们似乎为你演奏一曲独特的“鼓掌”乐章,慷慨地为你派发“红包”。你心怀感激,热泪盈眶,甚至拍掌致谢。蚊子的活跃时间有限,它们在黄昏后一小时和天亮前最为猖獗,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则停止活动。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每年6月至9月是我国蚊子密度最高的时期。而在广东等热带地区,蚊子更是全年活跃。尤其是在7月,蚊子的狂欢达到了巅峰。这时,著名的日本艺术家田中达也创作的“奇异博士力战蚊虫”图仿佛成为了现实。

为了驱蚊,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从体表涂满花露水,到长时间使用蚊香进行“低温熏烤”,努力将自己变成一道“驱蚊美食”。大多数驱蚊产品都含有微量有害物质。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无需“熏陶”的神奇技巧呢?

此刻,我要向你介绍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驱蚊“神技”——怀抱一只鸡!在驱蚊领域,鸡似乎成为了真正的救星。一句“只要怀里抱着鸡,做梦都能笑嘻嘻”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方法的神奇效果。

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理查德·伊戈内尔博士在埃塞俄比亚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发现鸡的气味能够驱蚊!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埃塞俄比亚西部的三个村子卧室挂鸡,以了解蚊子对家禽气味的反应。结果出乎意料,鸡的气味对蚊子的吸引力极低。在捕获的1172只吸过的按蚊中,仅有1只敢于叮咬鸡。

当在卧室营造出纯鸡气味或悬挂活鸡时,屋子里的蚊子数量大幅下降。这一发现为夏季防蚊提供了新的思路。或许在未来,热门宠物不再是猫狗,而是那神奇的鸡。想象一下,在炎炎夏日的深夜,你左手搂着爱人,右手搂着鸡,蚊虫竟不敢近身,这画面既温馨又搞笑。

探索神秘的蚊子世界:人类的好朋友还是意想不到的猎手?

当我们谈论“朋友鸡”时,我们是否曾想过现实中人与鸡之间的微妙关系?当我们搜索这一关键词时,不禁感叹人与某些生物之间的现实距离。今天,让我们跨越这个距离,走进神秘的蚊子世界。

你是否曾被无数蚊子围攻,好奇究竟有多少种类的蚊子存在?在生物界中,蚊子无疑是最致命的存在之一。其数远超其他动物,甚至包括人类自己。在大约460种按蚊中,就有至少70种与疟疾传播有关。这些蚊子的种类异常丰富,全球已知的蚊子种类至少有3700种,中国有记录的种类超过400种。除了常见的库蚊、伊蚊和按蚊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蚊子种类等待我们去探索。

在中南美洲的雨林里,有一种名为Sabethes cyaneus的煞蚊堪称蚊子界的艳舞女郎。它们外表美艳动人,却依然坚持叮人不倦,甚至能传播黄热病。它们的视觉发达,仅仅依靠眼睛就能找到心仪的伴侣。其中,Sabethes cyaneus的后背泛着金属光泽,中足上长着的紫色“腿毛”犹如睫眉一般修长。

而在中国的成都青城山,我们曾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蚊子个体——巨大蚊(Holorusia mikado)。它们的翅膀展开可达11.15厘米,是蚊科中的巨无霸。幸运的是,这些巨大蚊并不咬人,只在植物中寻找食物。它们是大蚊科中的佼佼者,而大蚊科则是蚊子中个体最大的类群。想象一下,“云南十八怪,三只蚊子一盘菜”的景象,你会觉得这个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置身于新疆哈巴河县的北湾,你才能真正理解何为“蚊间天堂”。这里的蚊子之多,足以让一切所谓的“蚊子乐园”黯然失色。边防战士在执行任务时,其后背会被密密麻麻的蚊子覆盖,不得不时刻佩戴防蚊护具。

在6-7月的高峰期,这里的蚊虫密度高达每立方米1700多只。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可能伴随着蚊子的振动声,一巴掌下去能拍到几十上百只蚊子,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景象。俯瞰额尔齐斯河流域,这片人间天堂的美景似乎掩盖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这里同样是“蚊间天堂”。

北湾位于额尔齐斯河下游北岸,环境独特,三面环水,地势低洼,沿河两岸多沼泽,坑凹积水遍布,杂草丛生。这种环境为蚊虫提供了理想的孳生条件,其中刺扰伊蚊(Aedes vexans)更是占据了优势。

驻扎于此的北湾边防连的战士们每天都要面对蚊虫的侵扰。他们需要提前烧艾草和牛粪驱蚊,身上喷满驱蚊剂,带上防蚊面纱才能外出打篮球。灭蚊的工作甚至能装满20个脸盆。犬舍和蚊帐的设立,是为了保护那些无辜受害的犬只。这里的战士们甚至创作出了这样的顺口溜:“点着牛粪打篮球,烧着茅草上厕所。蚊帐里面开班会,夏穿棉袄去巡逻。”

对于南方北方的蚊子差异,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可以探讨。蚊子的唾液中含有过敏原,人类对其产生的免疫反应就是肿起的红包。而蚊子的过敏原数量越多,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就越高,导致红包更痛、更肿、更痒。而在众多蚊子中,白纹伊蚊,也就是“花蚊子”,可谓是蚊界的王者。其唾液中涵盖至少15种过敏原,所赠的红包奇痒难耐。

那么,究竟哪个地方的蚊子咬人最疼呢?答案毫无悬念——福建!在这个花蚊子数量碾压其他地方的省份,人们被咬后的疼痛程度也相应最高。

蚊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有研究称它们出现在2.26亿年前或7900万年前。无论哪种说法正确,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们都曾被蚊子侵扰过。蚊子不分贵贱、男女与老幼,平等地毁掉人类的每一个美好夏日。

对于防蚊方法,有人曾尝试在宿舍悬挂历史人物的形象以辟邪驱蚊。但真正的防蚊之道还在于理解蚊子的习性。《当代生物学》的观点指出,蚊子是在农业出现后、人类开始聚集并减少活动后才开始咬人。在人类祖先的时代,蚊子并非如今天这般令人苦恼。

至于床边放一碗是否能防蚊,答案是没用。那碗没有诱人的二氧化碳做指引,也没有芬芳的汗味和乳酸味吸引蚊子。而且液体容易凝结,对蚊子来说并非美食。鸭血形成的过程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激活凝酶原,形成栓块,这对于防蚊并无帮助。

即便使用再高级的模拟器具,恒温37℃,将液体进行抗凝处理,用合成薄膜模拟人的肌肤,再复制人的汗味、二氧化碳浓度等等,尽管已经做到了极致,的确会有蚊子前来吸取,但这种吸引可能只是短暂的,前来吸吮的蚊子数量也未必众多。这一系列的复杂操作,早已超越了仅在床边放一碗的范畴,然而无论我们如何精心营造,对于蚊子而言,那碗始终缺少一种“灵魂”。

那么,如果我们改变策略,将床边那碗换成蚊子偏好的O型血,这应该能行吧?这涉及到蚊子的口味问题,情况变得复杂起来。研究发现,不同的蚊子对血型的偏好各不相同。例如,埃及伊蚊似乎对O型情有独钟,但斯氏按蚊则更偏爱AB型,对O型并不感冒。这就像问一位象棋大师“哪一步最厉害”一样,答案似乎并不确定。

两只埃及伊蚊,一只已经吸饱,另一只则吸食适量。尽管这种蚊子对O型似乎有一定的偏好,但实际上并没有固定规律。图像来源于Entomology Today,Perran Ross博士的拍摄。

与此一只斯氏按蚊正在吸取血液,它们偏爱AB型,并且是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图像来源于CDC。

关于蚊子对血型的偏好,仍然是一个模糊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任何血型都有可能被蚊子叮咬。血型的差异对蚊子的生理指标(如寿命、繁殖力、后代健康等)并无影响。

那么,蚊子是否应该消失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但无疑,如果蚊子消失,疟疾的传播将会大大减弱,寨卡、登革热、黄热等疾病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一项数据显示,连地处北极圈的阿拉斯加,也有约4.35万吨的蚊子存在。这一庞大的数量在生物量转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包含着无数曾经属于其他生命体的原子,这些原子可能曾经属于秦始皇、达尔文,甚至恐龙或外星生物——也可能曾经属于蚊子。构成生命的原子永远不会消失。如果有一天蚊子彻底灭绝,它们依然会以另一种形式陪伴我们,或许已经转化成了新的生命形态。我们期待那时,它们已不再是“人类头号杀手”。

参考文献:

1. Chicken volatiles repel host-seeking malaria mosquitoes,《疟疾杂志》,2016年7月21日。

2. 《成都现翅展达11.15厘米巨型蚊子》,中国日报网 ,2018年4月25日。

标题:《蚊子风云再起,快来谈谈你的看法!》——中国天气网独家报道,2018年9月4日

随着微信推送规则的改版,我们的精彩内容面临新的挑战。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们未曾为我们的“中国国家地理号”添加“星标”,那么你们将有可能错过我们精心策划的大图封面故事,以及后续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内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努力呈现的内容可能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

我们诚挚地邀请你们,如果你们喜欢我们的文章,就请慷慨地为我们加上爱的“星标”。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也是我们不断创新的源泉。

在这里,我们带你领略“大美中国,山河锦绣”的壮丽景色,从视觉中国、图虫到网络的丰富资源,我们一网打尽。今天的话题是:你觉得蚊子应该灭绝吗?

这个微小却引人深思的问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蚊子的存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生态链中,它们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们期待你的观点,一起分享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在评论区掀起一场思想的狂欢吧!

本文创作团队倾力呈现,编辑Jubei与设计巍巍携手打造。感谢你们的支持与关注,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精彩内容。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精彩瞬间,共同见证中国的美好山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