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望远镜发现首颗地球大小系外行星 或有大气层
在深邃的宇宙中,一颗编号为HD 21749b的系外行星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这颗被归类为“亚海王星”的行星,其质量比天王星或海王星要小,但仍然是地球的庞大版本,质量大约是地球的23倍。它独特的公转周期约为36天,这使得它成为TESS任务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系外行星中公转周期最长的一颗。
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TESS探测器,被誉为“凌星系外行星巡视卫星”,中文音译叫做“苔丝”,肩负起了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重任。就在最近,“苔丝”宣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它找到了第一颗与地球大小相对接近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距离我们的太阳系大约53光年。据科学家的估算,这颗系外行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2.7倍,并可能拥有相对浓密的大气层。
在TESS探测器的数据提示一颗质量为太阳80%的恒星周围可能存在一颗行星后,研究人员利用位于智利麦哲伦II上的“行星搜寻光谱仪”(PFS)确认了这一发现。这颗新发现的行星,不同于我们的地球,可能并非岩石质地,其大气层的温度也可能更低。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可能性,那就是在这颗行星附近,还存在另一颗运行周期约为8天的行星。
卡内基研究所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地收集这颗新发现的天体的更多数据。TESS采用的技术让人们有可能测定小型系外行星的相关性质,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戴安娜·特拉戈梅尔表示,对于那些距离地球较近且明亮的恒星,他们预计能够找到数十颗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而这次发现不仅是第一颗,也是TESS项目的一个里程碑,为未来在更小质量的恒星周围寻找更小的系外行星铺平了道路,而那些行星中,或许会有宜居的星球。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将不断扩展,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