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治疗在口腔癌中的研究进程
口腔癌,作为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第六位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健康的宝贵。仅到2018年,美国的口腔癌新病例就已高达51540例,其中不乏因病情恶化而逝去的生命。口腔癌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SCC)。从病因学角度看,吸烟和饮酒无疑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头号危险因素。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种基因变化的复杂过程。
口腔鳞癌的治疗之路充满挑战。局部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口腔鳞癌预后的两大重要因素。治疗方法涵盖了手术、放疗以及化疗等。当病情进入晚期,通常需要化疗来延长生命,这其中最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5-氟尿嘧啶等。还有诸如卡铂、紫杉醇、多西他赛和甲氨蝶呤等药物被应用于治疗之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纳米技术在口腔癌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纳米粒子药物传递系统因其出色的药物传递能力和特定的药物聚集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基于纳米粒子的药物传递系统在药物溶解度、药物循环次数和疗效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目前,该系统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卵巢癌、转移性乳腺癌等疾病,并且正在进行针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试验。
除了传统的化疗药物,基于纳米医学技术的化学预防药物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例如,姜黄素等生物活性植物化合物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了有效的抗肿瘤活性。纳米技术包装的姜黄素酚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舌癌化疗耐药细胞的存活,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并且对正常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无影响。柚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抗癌作用,通过阳离子共聚物包装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仓鼠模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虽然化疗是治疗晚期口腔鳞癌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纳米载体化疗药物能更好治疗口腔鳞癌。一些体内和体外研究正在积极探索应用纳米医学技术包装化疗药物的新方法。包括顺铂、5-氟尿嘧啶和一些分子靶向剂在内的药物正在被研究如何通过纳米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治疗。
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基于自组装核苷酸纳米体系和靶向顺铂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这些新型药物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并且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口腔癌的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治疗为口腔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突破,为口腔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在深入研究阿霉素负载纳米二氧化硅介孔二氧化硅的治疗过程后,我们发现其在持续14周的化疗过程中表现显著。化疗诱导效果尤为突出,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在这一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当我们将自噬抑制剂负载到超支化聚酰肼中包装阿霉素时,实验组的细胞摄取量远高于未包装阿霉素治疗的对照组,这表明纳米包装药物能显著提高药物的细胞吸收效率。随后的实验进一步证实,这种纳米载体包装能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鉴于磁性纳米粒子在多个领域的潜力,如其在纳米尺度上的精准操作、抗体可用性、药物富集以及核磁共振造影剂表面修饰等,这些粒子已被用作热介质。它们还能转换非电离电磁辐射,利用激光等治疗性光源产生的离子进入热能,从而诱导局部细胞凋亡。在口腔鳞癌的临床试验中,我们探索了金纳米壳等磁性纳米粒子在光热消融方面的应用。
金纳米颗粒,特别是胶体金纳米颗粒,已成为有前途的药物载体和光热剂。这些颗粒通过还原金并转化为热对近红外光照射作出反应而获得。当金纳米粒子与激光联合使用时,其效果更为显著。在一项研究中,将金纳米粒子直接注入肿瘤或颊袋,结果显示金NPs+激光组在抑制肿瘤生长和增殖核抗原表达方面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金NPs或激光组。
成功设计出铁纳米粒子后,我们可以延缓铁的氧化,提高其磁性能。这些铁纳米粒子的毒性主要来自于线粒体介导的自噬,因此正常口腔细胞不受影响。在一项结合光热疗法治疗难治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试验中,使用了金纳米壳等药物。其中,靶向药物如超顺磁性二氧化铁核(SPIO@AuNPs)与西妥昔单抗结合的药物能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癌细胞中的表达,且靶向药物组的细胞存活率最低。
在研究活性氧化锌纳米颗粒与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顺铂联合照射口腔鳞癌细胞系时,我们发现化疗药物与照射的纳米颗粒联合使用能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的存活率。聚乙二醇化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它们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疗效。尤其是靶向性UCNs在体内外实验中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摄取率和照射后较高的细胞死亡率。
脂质纳米粒由于具有免疫原性缺乏、特异性和高安全性,是一种适合基因治疗的非病毒载体。相关研究报道了DNA和小干扰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当使用纳米技术包装缺氧诱导因子1α或血管内皮因子A后,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纳米技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化学预防、化疗、磁性纳米粒子的靶向开发和基因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尽管目前多采用皮下移植瘤模型,但考虑到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高死亡率更多是由于肿瘤的转移而非原发肿瘤的局部进展,因此建立更为真实的转移模型至关重要。随着对纳米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纳米药物将在口腔鳞癌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