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奢华烧尾宴:仅有名字的菜就达58道
在高考的热浪中,一场关于知识、荣誉与感恩的盛宴悄然开启。这就是“烧尾宴”,一场源自唐朝的特别庆祝活动。
当学子们的高考成绩揭晓,顺利进入理想的学府后,他们不仅要举办盛大的“升学宴”,感谢家人朋友的鼎力支持,更要表达对师长的教育之恩的深深感谢。说起这种庆祝方式,不得不提及唐朝时期的“烧尾宴”。虽然它只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短短的二十余年,但它的奢华和独特却让人难以忘怀。
“烧尾”,这个词语背后隐藏着三种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有的说是动物修炼成人形后,必须烧掉身上的尾巴才能真正成为人类;有的则说新羊加入羊群时,必须烧掉尾巴以获得群体的接纳;还有的说是鲤鱼跃过龙门,天火将其尾巴烧去,从而蜕变成龙。这些传说都充满了神秘和想象力。
其中最奢华的一场“烧尾宴”要数唐中宗景龙年间的韦巨源了。当他“官拜尚书左仆射”时,为唐中宗举办的“烧尾宴”极为盛大,仅记录在案的菜点就有58种,其他的饭菜更是数不胜数。这一切都被五代宋人陶谷的《清异录》记录了下来。
“烧尾宴”的结束却与一场告状有关。苏瓌在官拜仆射后,因百姓生活困难、侍卫饿至三日未食,他认为自己未能称职,因此未敢举办烧尾宴。此事被记录在《旧唐书·苏瓌传》中,从此之后,“烧尾宴”不再举行。
虽然“烧尾宴”结束了,但人们对它的讨论并未停止。在《北梦琐言》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唐代进士及第的“升学宴”的笑话,虽然只是笑谈,但也反映出古人对“烧尾宴”这个特殊“升学宴”的讽刺与嘲笑。有的人虽然出身名门望族,却无真才实学,只能靠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科举的成功。他们举办的“烧尾宴”,往往成为别人嘲讽的对象。
如今,虽然“烧尾宴”已经成为历史,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人对知识的尊重、对权力的追求以及对荣誉的渴望。每一场“烧尾宴”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在感叹古人的智慧与才华的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