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令枪响,运动员的反应时间可以突破极限“0.1秒”吗?
在百米赛跑的比赛中,规则明确规定,运动员在枪声响起的瞬间后的“0.1秒”(即100毫秒)内起跑,会被判定为抢跑。这样的设定背后有一个重要的科学原理:人类的大脑在从听觉神经接收声音信号,再传递到肌肉产生动作的过程中,至少需要耗费100毫秒的时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人体机能的研究深入,我们发现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间有可能被缩短到“80至85毫秒”。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神经和肌肉技能领域的专家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在大脑处理电信号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空隙”,如果能缩短电信号在大脑内的传递路程,或者实现电信号的无间隙传递,那么理论上可以缩短大约10毫秒的反应时间。如果运动员通过腰部肌肉而非腿部肌肉进行起跑,由于电信号从脊椎神经传递的距离较短,还可以再缩短大约10毫秒的反应时间。
这意味着,人类有可能在0.08秒内对声音做出反应。虽然大脑的内部的信号传递过程像一个“黑箱”,我们并不完全清楚其运作机制,但现在许多研究项目正在致力于揭开这个秘密。在没有决定性的结果出来之前,比赛的规则不会改变。尽管如此,已经有多位选手展现出了在0.1秒内做出反应的能力。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选手通过训练使脑内的传递过程更为高效,从而在0.1秒内做出反应,令裁判和科学家们惊叹。
那么,从听到枪声到身体做出反应,这个过程中电信号是如何传递的呢?大致的流程如下:声音通过耳朵(听觉神经)→脑干→大脑听觉区→大脑运动区→脊髓→肌肉。我们了解从耳朵到脑干以及从脊髓到肌肉的时间,但是大脑内部的处理过程就像一个“黑箱”,我们并不清楚。
如果电信号在大脑内可以实现无间隙传递,那么传递到脊髓的时间可以缩短约10毫秒。如果运动员能够通过腰部肌肉先行动作,那么还可以再缩短10毫秒。科学家们正在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如电磁场刺激大脑运动区,以了解大脑内部的传递过程。尽管目前通过训练缩短脑内传递流程以实现快速反应的可能性还很低,但人类不断挑战极限的勇气和决心让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过程并达到更高的运动水平。
除此之外,比赛的判罚也有其科学之处。起跑时,起跑器上的压力感应器会在0.1秒内检测出设定的压力上限,以此判断是否为抢跑。有研究表明通过足尖动作检测的方法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有提议采用高速照相机对运动员全身进行拍摄作为新的判罚方法,以确保比赛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