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谈自己的婚姻 四个妻子都是房中摆设
爱新觉罗·溥仪的辛酸婚姻史与独特人生经历
溥仪,这位曾经的皇帝,在人生的舞台上经历了许多不幸。他的婚姻,更像是一场场命运的玩笑,而非真正的情感结合。他谈道,每次结婚都是在照片上草草决定,从未真正拥有过自主选择权。婉容与文绣,这两位曾经的后妃,给他留下的只有争吵和纷争,没有任何情感的共鸣。文绣最终与他离婚,并在天津离世。尽管他未曾公开表达过悔意,但在见到婉容的哥哥时,他仍承认对她有所亏欠。至于婉容和文绣的悲剧性命运,他认为是封建历史的产物。
杜聿明曾戏言溥仪是个“妨人精”,溥仪对此无奈承认自己的命运不佳。杜聿明质问:“身为皇帝,你还觉得不幸运吗?”溥仪回应道:“正是因为身为皇帝,命运才更加不幸。”他的婚姻生活充满了悲剧色彩,娶妻如同被命运玩弄一般。例如他曾娶过东北籍的女子李玉琴,对其评价并不好。但沈醉却认为自己的妻子同样是东北人,却是个善良贤惠的人。每个人的婚姻都有其独特之处,无法一概而论。
说到自己的婚姻经历时,溥仪表示非常羡慕那些有着幸福婚姻的人。杜聿明和沈醉都分享了自己对婚姻的见解和感慨。溥仪的内心世界在这段对话中展现得十分复杂和痛苦。我分享了自己与吴祖光的相遇和结婚过程,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尽管溥仪一开始对我的经历感到震惊和不理解,但他最终被我的真诚打动。他对吴祖光能够给予我的自由和爱情感到羡慕不已。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三大政策”的实施让大字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斗争工具。溥仪和其他人亲自去纸厂拉大字报用纸和笔墨时,目睹了满墙大字报的震撼场景。溥仪被那些充满攻击性的大字报所震撼,尤其是看到那些被批斗的人被剃鬼头、被要求低头认罪的情景更是让他感到不解和愤怒。他手中的在那一刻似乎成了他内心愤怒和不解的象征。沈醉和我都劝他熄灭,因为他无法理解在这样的场景中抽烟是何意味。这一幕展示了溥仪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无奈和无助,以及他对这种极端斗争方式的愤怒和不理解。造反派小将的呼喊声不断:“让开、让开!”回荡在皇帝的耳边,让他感到惊恐万分。皇帝的腿不自觉地后退,周身颤抖,手中的也被吓得掉落。造反派眼红地发现皇帝手中的烟,立刻抢夺并扔掉,烟头坠落在大字报上。突然,地面冒出了烟雾,而造反派小将早已带着队伍远去。
门口的风儿轻轻吹进,地上的大字报被风轻轻吹起,四角压着砖块,然而火势瞬间蔓延,大字报被点燃,火苗乱窜。有人惊恐地大喊:“着火了!”人们纷纷泼水救火,只有皇帝愣在原地,最后落得个从头到脚被泼湿的下场。
事情平息后,皇帝却心神不宁,吃不下饭,仿佛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他对我坦言:“新凤霞,我相信卸下包袱才能轻松,但连累他人可不好。”对于皇帝的异样,我感到疑惑,追问其究竟。
皇帝的脸色通红,搓着手小声说:“虽然火被灭了,但这里……”我并未深究,以为他只是过于惊慌。然而皇帝却像变成了“多嘴二大妈”,一直念念不忘此事。
事后,当我们刚准备离开时,造反派的人叫住了我们,对我们进行训话,并特别指出皇帝:“溥仪,你出来!”皇帝战战兢兢地站出来,造反派指责他:“你抽烟引起的火情,你要坦白自首!”皇帝哆嗦着解释是烟灰引起的火情,并非故意为之。
造反派却严厉地说:“你自己向我要汇报!要不是万幸没有引发大火,你就要再蹲十年监狱!写一份深刻的检查,明天交给我!”我责怪皇帝自己惹事上身,明明事情已经过去又何必自己坦白。皇帝却担心自己的行动会牵连到其他人。他相信只有坦白才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忠实。
最终皇帝花了半夜的时间写了检查,用了十几篇稿纸。但当他交给看管人后,他的检查却被团成一团扔进了垃圾筐。皇帝捡起纸团,打开来看,伤心地说:“我写了半夜,主要说明我不是放火者。他们连看也没有看就扔进了垃圾筐。”这次的经历让皇帝深感忠实带来的困扰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