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潭怎么会有鱼,怎么知道水里有没有鱼_民风民俗

一个水潭怎么会有鱼,怎么知道水里有没有鱼

民风民俗 2023-05-17 18:51www.bnfh.cn民俗风情

我记得很早之前就答过与“千年草籽、万年鱼籽”有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与那个问题有一点点相似,即干旱多年的鱼塘也可能会有鱼,唯一不同的是蚂蚱是蚂蚱鱼是鱼,毕竟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没有必然的联系,而马和驴交配所产的“混血儿”骡子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这个关于“蚂蚱的卵在雨天会孵化成鱼、干旱的时候鱼卵孵化成蚂蚱”的传言是不可能是真的。

1、为什么根本没有放鱼苗的山间水潭或干涸了好几年的水塘注水后就会有鱼生长?

那么既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何干涸几年的池塘或者陆间水坑,甚至是远离江河湖海的内陆山上也会存在活生生的鱼儿呢?原来这大自然赐予鱼籽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有关,即有些鱼籽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未达到适宜的温度和水量以及含氧量是不会孵化的,并且鱼籽的外表有一层类似于鸡蛋壳的保护膜,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下起到保护作用,一旦有水就开始孵化,而风的吹拂以及动物间的新陈代谢也有利于鱼籽的“远行”,说到这里我来先讲一个很切实的例子,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区南麓,小的时候家家都种二季稻(早稻和晚稻),由于田里经常长一种叫稗子的杂草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家家户户隔三差五都会到水田里拔掉稗子,这种杂草是牛的菜,特别喜欢吃,都会带回来喂牛。在喂牛之前都会把稗子接的果实去掉并丢到土灶里烧掉,因为牛吃了难以消化最终会有一部分草籽通过牛粪(土肥)返回田间,

其实鱼籽也具有这样的“特异”功能,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鱼籽比较轻,大风随便刮一下有可能就会把鱼籽和尘土吹到较远的荒地,二是由于河塘干涸后那些还没来得子产卵的鱼被夜猫或者其他动物叼走带到丛林之中享用,有些鱼籽会散落在草地中,经过水流等作用被带到其他地方,三是河沙的采挖和运输也可能使鱼籽被带到或撒落到更远的地方。

2、为何有水的坑里时间久了就有鱼了?“水过百天自生鱼”有道理吗?

常言道千年的鱼籽,万年的草籽,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多少年的干土,一旦遇到雨水,就会生长出小草来,多少年干枯的大沟,一旦下雨积水,沟底的土里,多年前蕴藏的鱼仔开始孵化成为一个一个的小鱼苗。不排除随着流水进入沟里的外来鱼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雨后的大雾天气,一些鱼就会在雾中飞出来,落入原来新涨水的坑里。

3、怎么知道水里有没有鱼?

看完题主的描述,知道水库面积挺大,两年之前有人承包,如今回来,亲人们告知,鱼不好钓了,于是,就纳闷了?以往每天能钓个五斤,如今却钓不着?怀疑是水里无鱼,被人钓光了?针对题主的问题,我作为一名老钓鱼人,根椐自身的经验予以分析,加以,希望能够帮到你,冬季,气温较低,鱼儿活性差,不爱游动,自然摄食欲望不强。

由于有两年没人承包,自然无人管理,期间自然免不了,电工,网工等多工种轮番出动,鱼儿自然大幅减少,水色深绿,且站在下风口,闻不到鱼腥气,便是最好的证明,倘若鱼儿多,哪里会是水色深绿,站在下风口,空气中传递满满的鱼腥气,可见鱼业己不多,加之天气寒冷,鱼儿在深水区域蜇伏,猫冬,由于长期无人管理,鱼儿无人喂养,无人管理,数量自然锐减,剩下的,形成了特殊的口僻,以青苔丝或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故钓此等鱼情,要有针对性。

譬如说,可以钓远点,钓深些,窝重些,饵腥些,针对冬季鱼口的持性,线组的匹配也要讲究,原则是宜小不宜大,宜细不宜粗。至此,如果题主还在疑惑这水库是有,还是没有鱼,我给你支个招吗,下网一试,将系丝网放入水库中间,用木棒敲击,针对鱼情特点,选用适合鱼情规程的尼龙线鱼网,拉上两三网,根椐中鱼情况,自然会判断水库水里有没有鱼,鱼情好坏,一试便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