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阳历推算出农历,过年的年是按照农历计算_民风民俗

怎么用阳历推算出农历,过年的年是按照农历计算

民风民俗 2023-05-17 18:48www.bnfh.cn民俗风情

谢谢邀请,关于农历是怎么算出来的,这里面就涉及到基本的天文历法的知识了。农历的计算又涉及到金木水火土五星回归周期为六十甲子以此制定出农历的整个计算规律,中国的农历是太阳和月亮来自以星辰为参考的综合历法,所以相对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农历对我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农耕劳作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时隔几千年,农历的作用依然十分强大。

1、为什么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有的是用阳历日期来定的?

扯远点,从历法的源头开始说吧。历法是干嘛用的,记日子用的,因为人类的各种生产和活动都需要记日子,什么时候雨多,什么时候添衣,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娶妻(我就是为了押韵…),怎么记日子呢,很自然的就是头顶每天都能看到的太阳和月亮,而人类发现,太阳和月亮都有明显的周期太阳的东升西落、季节变化(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和升落时间),月亮的月相变化等,所以就主要诞生了两种历法阳历和阴历,

顾名思义,阳历是以太阳周期为标准,阴历是以月亮周期为标准。比如我每天都观察太阳,今天是正午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一天,然后每365天太阳又到了这个状态,于是我就制定历法,一年是365天,这就算是阳历,阳历的“月”是没有天文意义的,仅仅为了方便(12月22号总比第356天好用吧),所以阳历才会有其他月至少30天、2月28天或29天这种奇葩——这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典故,这里就不说了,但起码说明阳历的月确实无所谓…要说的是,地球的公转周期并不是整数天(现代精确的数据是365.24219天,古代不可能这么精确,但总在慢慢改进),那么总以365天为1年的话误差会越来越大,几百年以后的12月22号就成了夏天了,这显然不行,我们的年也不能不取整数天,譬如今天的5点48之前是2017年、之后是2018年?那也太乱了,所以人们想了一个好办法——闰年,小尾巴0.24219接近1/4,所以咱们4年再加上1天,二次误差也很容易算,大约128年累计1天,为了好记就400年减3个闰年,至于三次误差,三千多年才累积1天,很长时间内都可以不用考虑了,

另一个地方的我,喜欢观察月亮,发现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9天半左右(月亮的公转周期其实是27.32天,地球还绕着太阳转,两个运动是要叠加的,毕竟月相是由月亮太阳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同样道理,我们也要取整,于是就一个月29天一个月30天,还有误差,大月小月调一下就行了,不赘述。一年12个月的话就是354或355天,阴历的月有天文意义而年没有,

世界上的历法基本是这两类,一般人都认为我们的农历是阴历,对,但不完全对,农历并不完全是阴历,可以称之为阴阳历,或者说中国特色的阴历…因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毕竟还是受太阳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农业生产,所以纯阴历并不方便,我们的祖先不死板,谁说看了月亮就不能看太阳了,于是根据对太阳的观测在历法里打了两个补丁,一个是闰月,大略说就是19年7闰,这样平均下来每年的周期就是365天多,和太阳周期一致起来——比方说春节对应的阳历,早的时候能到1月20号左右,晚的时候能到2月中旬,但总在这个不到1个月的范围内波动。

另一个就是节气,每15天左右一个节气,24个节气对应一个阳历年,这样我们就以节气来从事农业生产,譬如在我们那里都是芒种割麦子,生活也一样,看到明天大寒,哦差不多最冷的时候了。而且你不觉得,相比于干巴巴的日期,节气很直观也很美吗,“雨水”、“惊蛰”、“谷雨”、“寒露”、“霜降”回到题主的问题,概括说,节气是阴历的补充,和阳历的日期对应(可能上下差1天),但不能说节气是阳历日期来定,可以说这两者都是源于对太阳观测的殊途同归,

2、过年的年是按照农历计算的,那么农历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谢谢邀请,关于农历是怎么算出来的,这里面就涉及到基本的天文历法的知识了。中国的农历是太阳和月亮来自以星辰为参考的综合历法,所以相对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农历对我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农耕劳作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时隔几千年,农历的作用依然十分强大,农历的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完全看不到月亮的一天为初一,月亮最圆的一天为十五。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